玻璃模具口模模腔喷焊用的夹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6338发布日期:2018-09-01 04:0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模具口模模腔喷焊用的夹具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玻璃模具是制造玻璃容器的重要装备,而前述的口模又是玻璃模具组件中控制玻璃容器口部成型的重要部件,由于口模的内腔(习惯称口模模腔)与口环、套筒和冲头等配合,而外部即背对内腔的一侧又与初模相配合,因此在成套玻璃模具的所有部件中,口模的配合面堪称是最多的,并且精度要求高。同时,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口模热量集中,磨损大,尤其是口模的内腔更容易磨损,因此通常在口模的内腔喷焊硬质合金材料层如镍基合金焊粉,藉由该硬质合金材料层作为耐磨体增强口模的内腔的耐磨性,延长口模的服役寿命。

进而如业界所知,不论是对玻璃模具本体的模腔还是对口模模腔喷焊硬质合金材料层(也称“耐磨合金材料层”)均需要预先将玻璃模具本体以及口模固定在相应的夹具上,而后由自动喷焊装置对模腔实施喷焊。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大量见诸用于夹装玻璃模具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101659015B(加工玻璃模具用的工装夹具)、CN101891373B(玻璃器皿的器皿模夹具)、CN101891372B(玻璃器皿模夹具)、CN101898311B(在玻璃模具毛坯上铣取定位基准面用的夹具结构)、CN102380777B(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装置)、CN102443859B(用于玻璃模具加工的夹具装置)、CN102350650B(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CN102350651B(结构改进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装置)、CN102689187A(玻璃模具加工用的转台式工装夹具)、CN102848039A(配置于电火花机上的玻璃模具冲头冷却槽加工用的夹具结构)、CN102837213A(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结构)、CN102848246A(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工装夹具)、CN102848245A(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结构)、CN103056695A(玻璃模具内腔及合缝面加工用的夹具结构)和CN103084771A(开合式成型模铰链焊接用的工夹具结构),等等,等等。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还可见诸针对夹装玻璃模具口模的技术信息,如CN104175153B(加工玻璃模具口模用的夹具结构)、CN104162800B(加工玻璃模具口模用的夹具)、CN205074839A(玻璃模具口模加工专用夹具)和CN201736059U(口模夹具),等等。由于这些口模夹具都是针对口模的金加工时的夹装提出的,因而对口模模腔喷焊时的夹装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

通过对并非限于上述专利文献的阅读可知:工装夹具具有针对某一种产品的加工工艺或某一类产品的加工工艺的专属的特点,因此属于非标装置(非标装置是指没有国际、国内标准乃至行业标准规范),而非标装置既无技术上的通用性,又无技术上的可借鉴性,通常情况下均由生产产品或使用特定工艺生产产品的厂商以量体裁衣、对号入座的方式定制(定制包括自行设计与自行制作)。正是基于这种情形,特别是由于在先前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助于将玻璃模具口模处于可靠的夹持状态下供激光自动喷焊机对口模模腔进行喷焊镍基合金层即前述的硬质合金材料层的并且结构相对简练的工装夹具的技术信息,因而普遍沿用对口模金加工的夹装方式,具体是:将有待于喷焊的口模以其模腔朝向上的状态安顿于具有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槽的托座上,再在对应于口模模腔腔口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各放置一压板,并且用螺栓在对应于托座上的螺栓孔的位置将两压板与托座固定。这种夹装方式至少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由于夹装麻烦,因而影响夹装效率,并最终喷焊效率;二是由于口模被夹装于托座上的V字形槽的部位后,往往难以保证其处于期望的水平状态,然而夹装口模的水平与否会对口模模腔内喷焊的镍基合金层的厚薄一致性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口模的使用寿命;三是为了尽可能确保口模在夹具上处于水平状态,夹装工人还需借助于水平仪观察,从而加剧了夹装工人的夹装作业强度,并对夹装效率产生更大的影响。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试验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有利于加快夹装速度而藉以提高喷焊机的喷焊效率、有益于体现良好的夹装水平程度而藉以保障口模模腔内喷焊的耐磨硬质合金材料层的厚薄均匀性的玻璃模具口模模腔喷焊用的夹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模具口模模腔喷焊用的夹具结构,包括一支撑架;一回转盘,该回转盘在对应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左侧的位置与支撑架连接;一口模承载台,该口模承载台以水平悬臂状态与所述回转盘背对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一口模背部定位机构,该口模背部定位机构连接在所述回转盘上并且以水平悬臂状态朝着所述口模承载台的方向伸展;一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该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且与所述回转盘朝向支撑架的一侧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的下部朝着背离所述回转盘的方向折弯而构成有支撑架固定座,该支撑架固定座在使用状态下与喷焊作业场所的喷焊作业平台固定,在支撑架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回转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回转盘回转轴孔,在回转盘朝向支撑架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一回转盘回转轴,该回转盘回转轴与回转盘回转轴孔转动配合并且在该回转盘回转轴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回转轴螺杆段,该回转轴螺杆段伸展至支撑架的右侧并且由螺杆段锁定螺母锁定,在支撑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回转盘回转轴孔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一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配合孔,所述的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与该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配合孔相配合,在回转盘的上部的盘缘上开设有一定位机构限位槽,在该定位机构限位槽内开设有一定位机构固定孔,所述口模背部定位机构与定位机构限位槽相配合并且与定位机构固定孔固定,所述的口模承载台以垂直于所述回转盘的状态与回转盘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固定座上开设有一对支撑架固定调整槽,在该对支撑架固定调整槽上各配设有一支撑架固定座固定螺钉,该支撑架固定座固定螺钉与所述喷焊作业平台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回转盘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并且在对应在于所述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的位置开设有一钢球第一定位凹坑和一钢球第二定位凹坑,在口模以其口模模腔朝向下的状态置于所述口模载台上并由所述口模背部定位机构对口模实施夹装的过程中,所述的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与所述的钢球第一定位凹坑相配合,而在夹装完毕并由所述回转盘回转至使夹装在口模承载台上所述口模的口模模腔朝向上的状态时,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与所述的钢球第二定位凹坑相配合;所述的定位机构固定孔开设在所述定位机构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在所述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配合孔朝向所述回转盘的一端的孔口部位构成有一钢球配合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口模承载台包括一承载台固定座、一第一托臂和一第二托臂,承载台固定座与垂直于所述回转盘的状态与回转盘背对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第一托臂由承载台固定座的前端左侧延伸构成,而第二托臂由承载台固定座的后端左侧延伸构成,该第一、第二托臂彼此并行,并且第一托臂构成有一第一托臂口模限位腔,而第二托臂构成有一第二托臂口模限位腔,第一托臂和第二托臂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口模模腔让位空间,与所述定位机构限位槽相配合的并且与所述定位机构固定孔固定的所述口模背部定位机构以水平悬臂状态朝着所述承载台固定座的方向伸展并且延伸到对应于所述口模模腔让位空间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口模背部定位机构包括一压板和一压板固定螺钉,压板的右端与所述的定位机构限位槽相配合,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定位机构固定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压板固定螺钉孔,压板的左端以水平悬臂状态朝着所述承载台固定座的方向伸展并且延伸到对应于所述口模模腔让位空间的上方,藉由压板将卧置于所述第一、第二托臂之间的所述口模的背部迫持,压板固定螺钉在对应于压板固定螺钉孔的位置与所述的定位机构固定孔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承载台固定座上并且位于承载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夹装补强螺杆孔,而在所述压板的左端开设有一螺杆槽,在夹装补强螺杆孔上旋配有一夹装补强螺杆的一端,而夹装补强螺杆的另一端穿过螺杆槽并且由旋配在夹装补强螺杆上的锁定螺母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包括钢球、弹簧和定位调整螺钉,钢球设置在所述的钢球配合孔内并且探出钢球配合孔,弹簧设置在钢球与定位调整螺钉之间,而定位调整螺钉与所述的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配合孔螺纹连接,在所述口模背部定位机构对所述的口模实施夹装的过程中,所述钢球探入所述的钢球第一定位凹坑内,而在夹装完毕并且由所述回转盘回转至使所述口模模腔朝向上的状态时,所述钢球探入所述钢球第二定位凹坑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形状呈L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盘的形状呈圆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仅由一支撑架、一回转盘、一口模承载台、一口模背部定位机构以及一结构简练的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构成,因而整体结构十分简单,有助于方便制作;之二,由于在夹装时只要将口模倒扣安顿于口模承载台并且由口模背部定位机构迫持,因而有利于增进夹装速度而藉以缩短喷焊机的等待时间,提高喷焊机的喷焊效率;之三,由于可由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与回转盘的配合而得以保障口模承载台处于理想的水平状态,使夹装于口模承载台上的口模体现良好的水平效果,确保喷焊机对口模模腔喷焊的耐磨硬质合金材料层的厚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夹装口模后由回转盘连同口模承载台带着口模转动180°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支撑架1;示出了一回转盘2,该回转盘2在对应于前述支撑架1的上部左侧的位置与支撑架1连接;示出了一口模承载台3,该口模承载台3以水平悬臂状态与前述回转盘2背对前述支撑架1的一侧固定,即与回转盘2的左侧固定;示出了一口模背部定位机构4,该口模背部定位机构4连接在前述回转盘2上并且以水平悬臂状态朝着前述口模承载台3的方向伸展;示出了一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5,该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5设置在前述支撑架1上并且与前述回转盘2朝向支撑架1的一侧即与回转盘2的右侧相配合。

在前述支撑架1的下部朝着背离前述回转盘2的方向即朝向右折弯而构成有支撑架固定座11,该支撑架固定座11在使用状态下与喷焊作业场所的喷焊作业平台6(图3示)固定,在支撑架1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回转盘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回转盘回转轴孔12,在回转盘2朝向支撑架1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一回转盘回转轴21,该回转盘回转轴21与回转盘回转轴孔12转动配合并且在该回转盘回转轴21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回转轴螺杆段211,该回转轴螺杆段211伸展至支撑架1的右侧并且由螺杆段锁定螺母2111锁定,在支撑架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回转盘回转轴孔12的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一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配合孔13,前述的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5与该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配合孔13相配合,在回转盘2的上部的盘缘上开设有一定位机构限位槽22,在该定位机构限位槽22内开设有一定位机构固定孔221,前述口模背部定位机构4与定位机构限位槽22相配合并且还同时与定位机构固定孔221固定,前述的口模承载台3以垂直于前述回转盘2的状态与回转盘2焊接固定,使口模承载平台3与回转盘2彼此构成一体结构。

继续见图1并且结合图3,在前述支撑架固定座11上开设有一对支撑架固定调整槽111,在该对支撑架固定调整槽111上各配设有一支撑架固定座固定螺钉1111,该支撑架固定座固定螺钉1111与前述喷焊作业平台6固定。

在前述回转盘2朝向前述支撑架1的一侧即在回转盘2的右侧并且在对应在于前述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5的位置开设有一钢球第一定位凹坑23和一钢球第二定位凹坑24(图3示),在口模7以其口模模腔71朝向下的状态置于即卧置于前述口模载台3上并由前述口模背部定位机构4对口模7实施夹装的过程中,前述的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5与前述的钢球第一定位凹坑23相配合,而在夹装完毕并由前述回转盘2回转至使夹装在口模承载台3上前述口模7的口模模腔71朝向上的状态时,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5与前述的钢球第二定位凹坑24相配合;前述的定位机构固定孔221开设在前述定位机构限位槽22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在前述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配合孔13朝向前述回转盘2的一端(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的孔口部位构成有一钢球配合孔131(也可称“钢球配合腔”)。

继续见图1,前述的口模承载台3包括承载台固定座31、一第一托臂32和一第二托臂33,承载台固定座31与垂直于前述回转盘2的状态与回转盘2背对前述支撑架1的一侧(图示的左侧)固定,第一托臂32由承载台固定座31的前端左侧延伸构成,而第二托臂33由承载台固定座31的后端左侧延伸构成,该第一、第二托臂32、33彼此并行,并且第一托臂32构成有一第一托臂口模限位腔321,而第二托臂33构成有一第二托臂口模限位腔331,第一托臂32和第二托臂3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口模模腔让位空间34,与前述定位机构限位槽22相配合的并且同时与前述定位机构固定孔221固定的前述口模背部定位机构4以水平悬臂状态朝着前述承载台固定座31的方向伸展并且延伸到对应于前述口模模腔让位空间34的上方。通过该段文字的说明可知:第一、第二托臂32、33均与承载台固定座31构成一体结构。

继续见图1,前述的口模背部定位机构4包括一压板41和一压板固定螺钉42,压板41的右端与前述的定位机构限位槽22相配合,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定位机构固定孔221的位置开设有一压板固定螺钉孔411,压板41的左端以水平悬臂状态朝着前述承载台固定座31的方向伸展并且延伸到对应于前述口模模腔让位空间34的上方,藉由压板41将卧置于前述第一、第二托臂32、33之间的前述口模7的背部迫持(即压住),压板固定螺钉42在对应于压板固定螺钉孔411的位置与前述的定位机构固定孔221固定。

继续见图1并且结合图3,由于口模7有大小不同的规格,于是为了对规格大的口模7的良好夹装定位,在前述的承载台固定座31上并且位于承载台固定座3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夹装补强螺杆孔311,而在前述压板41的左端开设有一螺杆槽412,在夹装补强螺杆孔311上旋配有一夹装补强螺杆3111(图3示)的一端,而夹装补强螺杆3111的另一端穿过螺杆槽412并且由旋配在夹装补强螺杆3111上的锁定螺母31111锁定。毫无疑问,当口模7的规格较小时,那么无需使用夹装补强螺杆3111。

前述的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5包括钢球51、弹簧52和定位调整螺钉53,钢球51设置在前述的钢球配合孔13内并且探出钢球配合孔131,弹簧52设置在钢球51与定位调整螺钉53之间,而定位调整螺钉53与前述的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配合孔13螺纹连接,在前述口模背部定位机构4对前述的口模7实施夹装的过程中,前述钢球51探入前述的钢球第一定位凹坑23内,而在夹装完毕并且由前述回转盘2回转至使前述口模模腔71朝向上的状态时,前述钢球51探入前述钢球第二定位凹坑24。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支撑架1的形状呈L字形;前述回转盘2的形状呈圆盘形。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图2示出了口模7的口模模腔71朝向上的状态,该状态是由图1的回转盘2回转180°得到的。在使回转盘2回转时,由操作者即对口模7夹装的工人用扳手旋松螺杆段锁定螺母2111,待转动到图2所示的状态时,再将螺杆段锁定螺母2111旋紧。在前述过程中,当口模7处于图1的夹装状态时,由于口模承载台水平保持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钢球51与钢球第一定位凹坑23相配合,因而能确保与回转盘2固定的口模承载台3处于水平状态,不会出现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圆弧偏摆,由于口模承载台3处于良好的水平状态,因而卧置其上的口模7也同样处于良好平卧状态。当口模7处于图2的口模模腔71向上的状态时,前述的钢球51与钢球第二定位凹坑24相配合,其效果如前述。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前述第一托臂32上并且循着第一托臂32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第一托臂镂空腔322,同样,在前述第二托臂33上并且循着第二托臂33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第二托臂镂空腔332。第一、第二托臂镂空腔322、332既可分别减轻第一、第二托臂32、33的重量,又能便于清洁。

请参见图3,在图3中示出了上面已经提及的焊接平台6,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1固定在该焊接平台6上(在上面已经作了说明),由图3示意的自动喷焊机8的焊枪81对口模模腔71喷焊镍基合金焊粉,在口模模腔71内形成前述的硬质合金材料层,当完成了喷焊后,将口模7从口模承载台3上取下时,那么先旋松螺杆段锁定螺母2111,对口模承载台3施加转动力,直至使口模模腔71朝向上,再旋松压板固定螺钉42,解除压板41对口模7的背部的控制,而后移离完成了喷焊的口模7,将下一有待于喷焊的口模7置于口模承载台3上,重复前述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