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后桥轴承同步定位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3362发布日期:2018-09-18 18:4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轴承压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后桥轴承同步定位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桥轴承常规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是立式冲床冲压,将轴承放置在轴承座上方,然而由于后桥为轴对称结构,后桥上通常设有四个安装轴承的轴承座,轴承座两个一组位于同一轴线上,两组轴承座的轴线平行,在冲床压装轴承时由于后桥的结构干扰,容易造成轴承安装的错位,影响后桥轴承的准确安装,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后桥断裂或扭曲,出现安全隐患;由于后桥的尺寸较大且形状不规则,在冲床压装时需要有人在边上扶住后桥,具有安全隐患,容易造成轴承安装的同轴度降低,降低车辆的使用性能,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732499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2月12日,公开的名为“多品种、多数量含油轴承一次过盈压装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申请案公开了多品种、多数量含油轴承一次过盈压装装置,属于电机轴承压装设备领域,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模板、卸料板以及下模板,上模板设置于下模板上方且两者之间具有可调节间距,下模板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件垂直于下模板的定位柱,定位柱的顶端设置有与定位柱同轴线的定位块,定位块为顶端直径较小、底端直径较大的圆台型,上模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垂直于上模板的压头,卸料板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卸料板底面与下模板顶面弹性连接,卸料板与定位柱滑动连接,卸料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件。其不足之处在于只能完成单个的含油轴承的安装,不能高效的完成后桥上轴承座的轴承安装;上下料与预定位分离,工序较多,加工过程较为繁琐,轴承压装效率低,定位柱和定位块控制轴承进而端盖的安装,在轴承安装前端盖需要通过其下方的定位柱准确定位端盖,之后才能进行加工,而定位柱的多点定位在端盖存在加工误差时无法完成加工,出现过定位,造成轴承无法压装,由于定位点较多,端盖的安装也较为困难,加工效率低。

因此设计一种多工位后桥轴承同步定位压装设备来提高后桥轴承压装效率就很有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克服现有的后桥轴承压装效率低,精度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后桥轴承同步定位压装设备的定位结构,能够同步安装多个后桥轴承,上下料同时完成后桥预定位,上下料方便提高后桥上轴承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工位后桥轴承同步定位压装设备,包括工作台和后桥模具,后桥模具包括若干个轴承座,轴承座内设有待压轴承,每个轴承座轴向的两侧面至少一侧设有施压油缸;施压油缸包括油缸壳体和施压活塞杆,施压活塞杆朝外的一端设有与待压轴承侧面贴合的施压块,施压活塞杆与待压轴承共轴线;待压轴承的轴线与工作台的上平面平行,轴承座的下方设有定位组件,工作台的上侧面设有上下料机构,上下料机构位于后桥模具的下方,上下料机构包括位于工作台下侧面的可伸缩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的上方设有能支撑后桥模具的定位模,动力机构可转动固定在工作台上。

定位组件完成后桥模具的预定位,加工时由施压油缸和施压块完成后桥模具的固定;待压轴承与工作台的工作上平面活塞杆与待压轴承共轴线,由纵向冲压加工变为平面内的施压加工,加工空间变大,定位加工方便,提高了压装轴承的工作效率;活塞杆与待压轴承共轴线可以提高待压轴承与轴承座的加工精度,防止待压轴承与轴承座偏心;施压油缸提供压轴承的动力,通过多个施压油缸的组合可以完成多个待压轴承的同步加工,从而提高轴承压装的工作效率;通过上下料机构提高后桥模具的安装和定位效率,方便后桥模具的预定位,防止后桥模具与压装设备碰撞,提高加工成品率。

作为优选,工作台上平面在每个轴承座两侧的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工作上平面垂直,不同的固定块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固定块的上侧设有让施压活塞杆通过的通孔。固定块与工作台的上工作上平面垂直,方便固定块上安装油缸壳体或限位活塞杆,不同固定块所在平面平行,通过固定块可以保证施压油缸内部活塞杆平行,从而提高活塞杆压装轴承时的工作精度和工作效率,确保待压轴承能平行的压进轴承座内。

作为优选,定位组件位于轴承座的下方,定位组件包括连接块、位于连接块上侧的支撑杆和位于支撑杆上端的定位块,定位块的上侧面为圆柱面且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待压轴承的轴线平行的,轴承座位于定位块的上侧面。每个轴承座与定位块的上侧面贴合作为定位点,后桥模具的预定位简便,通过定位块的上侧面贴合轴承座,提高轴承的安装效率,施压油缸和施压块可以完成待压轴承的边夹紧边加工,压装轴承的加工效率高。

作为优选,施压块靠近轴承座的一侧设有过渡倒角。施压块的过渡倒角有利于校正轴承座和施压块的位置,提高压装的准确度,有利于快速压装定位。

作为优选,动力机构为气缸,气缸包括气缸壳体和升降活塞杆,工作台上设有可相对工作台的连接转盘,气缸壳体固定在连接转盘上,升降活塞杆从连接转盘向上伸出工作台,定位模位于升降活塞杆的上端,定位模包括与升降活塞杆固定的连接套筒,连接套筒的上端设有圆台形的定位圆台,定位圆台的上端设有圆锥形的凹陷,定位圆台固定有定位软套,定位软套对应定位圆台的上端为平面,定位软套的下端与与定位圆台胶粘密封,升降活塞杆内设有从气缸壳体内贯穿到定位圆台上端的通气孔,定位软套对应通气孔的位置设有圆锥形且圆锥顶角向下的密封凸起。通过动力机构完成定位模的上下运动,气缸的运行稳定,升降活塞杆回收速度快,有利于提高轴承压装的效率;升降活塞杆与气缸壳体内通过定位软套密封,在升降活塞杆上升时,气缸内充气,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定位软套向上凸起形成气垫,有利于放置后桥模具,减小后桥模具上料时的冲击;在升降活塞杆下降时,气缸内放气,定位软套向下凹陷,密封凸起堵住通气孔,定位软套和后桥模具之间形成一个内凹的吸盘结构,定位软套吸住后桥模具,有利于加工定位时的后桥稳定性。

作为优选,定位模还包括若干设在连接套筒侧面且与连接套筒轴线倾斜的定位细杆,定位细杆最上端距离工作台的高度是定位模上表面距离工作台的高度加上1到10毫米。定位细杆辅助支撑后桥模具,完成后桥模具的固定;定位细杆与活塞杆倾斜且定位细杆的最上端高于定位模,在后桥模具放到定位模上后定位细杆弯曲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定位细杆提供一个对于后桥模具向上的支持力,完成后桥模具的支持和定位。

作为优选,定位细杆的上端设有圆球形的摩擦套。摩擦套增强定位细杆对于后桥模具的摩擦支撑作用;通过摩擦套减小定位细杆与后桥模具的摩擦,防止定位细杆在后桥模具上划出滑痕,提高加工质量。

作为优选,后桥模具上的轴承座为四个,其中两个轴承座内部的轴承共轴线,另外两个轴承座内部的轴承也共轴线,内部轴承共轴线的两个轴承座之间设有一号施压油缸,一号施压油缸为双杆液压油缸,一号施压油缸固定在内部轴承共轴线的两个轴承座相对侧的两固定块上。通过一号施压油缸的双向活塞杆可以同步完成两个同轴线的待压轴承的安装,减小轴承压装的定位次数,有利于提高待压轴承的安装精度,防止两个同轴线的待压轴承安装出现偏差。

作为优选,内部轴承共轴线的两个轴承座相背的一侧的固定块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轴承座轴线所对的后桥模具接触。通过限位块抵住后桥模具,完成后桥模具的预定位,限位块对后桥模具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限位作用可靠,有利于提高轴承的加工精度。

作为优选,内部轴承共轴线的两个轴承座相背的一侧的固定块上设有二号施压油缸,二号施压油缸为单杆液压油缸,二号施压油缸的施压活塞杆靠近轴承座的一侧。未加工前,二号施压油缸的施压活塞杆收缩,占用空间少,方便压装轴承时后桥模具的取放,有利于完成压装轴承的安装;二号施压油缸和一号施压油缸的施压活塞杆相互配合,能够使后桥模具同时完成夹紧和压装,提高加工效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之处:

1、定位组件完成后桥模具的预定位,加工时由施压油缸和施压块完成后桥模具的固定,提高加工效率;

2、待压轴承与工作台的工作上平面活塞杆与待压轴承共轴线,由纵向冲压加工变为平面内的施压加工,加工空间变大,定位加工方便,提高了压装轴承的工作效率;

3、活塞杆与待压轴承共轴线可以提高待压轴承与轴承座的加工精度,防止待压轴承与轴承座偏心;

4、施压油缸提供压轴承的动力,通过多个施压油缸的组合可以完成多个待压轴承的同步加工,从而提高轴承压装的工作效率;

5、通过上下料机构提高后桥模具的安装和定位效率,方便后桥模具的预定位,防止后桥模具与压装设备碰撞,提高加工成品率;

6、 定位模上的定位软套既能够作为软垫降低安装时后桥模具受到的冲击力,又能够在加工时作为吸盘吸附后桥模具,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定位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作台1 后桥模具2 轴承座21 施压油缸3 一号施压油缸301 二号施压油缸302 油缸壳体31 施压活塞杆32 施压块33 固定块4 连接耳朵41 定位组件5 连接块51 支撑杆52 定位块53 限位螺杆54 限位块6 上下料机构7 动力机构71 气缸壳体711 升降活塞杆712 通气孔713 定位模72 连接套筒721 定位圆台722 凹陷723 定位细杆724 摩擦套725 定位软套8 密封凸起81 连接转盘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中,一种多工位后桥轴承同步定位压装设备,包括工作台1和后桥模具2,后桥模具2包括若干个轴承座21,轴承座21内设有待压轴承,每个轴承座21轴向的两侧面至少一侧设有施压油缸3;施压油缸3包括油缸壳体31和施压活塞杆32,工作台1上平面在每个轴承座21两侧的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为长方体结构,固定块4的上侧设有抗应力的过渡倒角,固定块4的下侧往两侧延伸形成两个连接耳朵41,固定块4与工作上平面垂直,不同的固定块4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固定块4通过连接螺钉固定在工作条的工作上平面,具体为连接螺钉固定连接耳朵41从而固定固定块4,结构可靠。任一轴承座两侧的相对的两个固定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杆54,防止固定块4偏转。固定块4的上侧设有让施压活塞杆32通过的通孔。后桥模具2上的轴承座21为四个,其中两个轴承座21内部的轴承共轴线,另外两个轴承座21内部的轴承也共轴线,内部轴承共轴线的两个轴承座21之间设有一号施压油缸33013,一号施压油缸33013为双杆液压油缸,一号施压油缸33013固定在内部轴承共轴线的两个轴承座21相对侧的两固定块4上。内部轴承共轴线的两个轴承座21相背的一侧的固定块4上设有限位块6,限位块6与轴承座21轴线所对的后桥模具2接触。内部轴承共轴线的两个轴承座21相背的一侧的固定块4上设有二号施压油缸33023,二号施压油缸33023为单杆液压油缸,二号施压油缸33023的施压活塞杆32靠近轴承座21的一侧。施压活塞杆32朝外的一端设有与待压轴承侧面贴合的施压块33,施压块33的外侧面为阶梯轴形,施压块33的内部设有通孔,施压块33外侧面直径较小的一端固定在活塞杆上,在保证施压块33工作能力的前提下减少施压块33的材料用量,减少成本。施压活塞杆32与待压轴承共轴线;待压轴承的轴线与工作台1的上平面平行,轴承座21的下方设有定位组件5,定位组件5位于轴承座21的下方,定位组件5包括连接块51、位于连接块51上侧的支撑杆52和位于支撑杆52上端的定位块53,定位块53的上侧面为圆柱面且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待压轴承的轴线平行的,轴承座21位于定位块53的上侧面。施压块33靠近轴承座21的一侧设有过渡倒角。

工作台1的上侧面设有上下料机构7,上下料机构7位于后桥模具2的下方,上下料机构7包括位于工作台1下侧面的可伸缩的动力机构71,动力机构71的上方设有能支撑后桥模具2的定位模72,动力机构71可转动固定在工作台1上。动力机构71为气缸,气缸包括气缸壳体711和升降活塞杆712,工作台1上设有可相对工作台1的连接转盘9,气缸壳体711固定在连接转盘9上,升降活塞杆712从连接转盘9向上伸出工作台1,定位模72位于升降活塞杆712的上端,定位模72包括与升降活塞杆712固定的连接套筒721,连接套筒721的上端设有圆台形的定位圆台722,定位圆台722的上端设有圆锥形的凹陷723,凹陷723的顶角向下。定位圆台722固定有定位软套8,定位软套8对应定位圆台722的上端为平面,定位软套8的下端与与定位圆台722胶粘密封,定位圆台722的圆台侧面与定位软套8内侧胶粘密封。升降活塞杆712内设有从气缸壳体711内贯穿到定位圆台722上端的通气孔713,定位软套8对应通气孔713的位置设有圆锥形且圆锥顶角向下的密封凸起81。定位模72还包括若干设在连接套筒721侧面且与连接套筒721轴线倾斜的定位细杆724,定位细杆724与连接套筒721焊接一体且定位细杆724所在的直线与连接套筒721的轴线共面。定位细杆724最上端距离工作台1的高度是定位模72上表面距离工作台1的高度加上1到10毫米。本实施例所用的高度差为5毫米。定位细杆724的上端设有圆球形的摩擦套725。

在轴承压装上料时,连接转盘9的转动使定位模72与升降活塞杆712对应,升降活塞杆712上升,气缸内充气,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定位软套8向上凸起形成气垫,后桥模具2放置在定位模72上,定位细杆724在后桥模具2压力作用下弯曲为后桥模具2提供辅助支持力;待后桥模具2位置稳定后,升降活塞杆712下降,气缸内放气,定位软套8向下凹陷723,密封凸起81堵住通气孔713,定位软套8和后桥模具2之间形成一个内凹的吸盘结构,后桥模具2由于与定位软套8之间的真空作用,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后桥模具2与定位软套8贴合,密封性和稳定性好,轴承座21随后桥模具2向下到达定位组件5上,定位块53定位轴承座21,放置待压轴承后,在横向放置的施压油缸3作用,完成不同位置的后桥模具2轴承座21内的轴承压装,安装效率高,且无需重复安装定位,安装速度快。待轴承安装完成后,升降活塞杆712上升,后桥模具2在定位模72的作用下复位,取下后桥模具2就能完成下一个后桥模具2的轴承压装,安装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