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新型装夹工件的夹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8035发布日期:2018-08-24 20:5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新型装夹工件的夹具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夹具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一般的外圆柱类工件夹具多为三爪卡盘或v型块与夹紧机构结合,三爪卡盘尺寸较大,不便于装夹大直径和长度较大的工件,v型块与夹紧机构的组合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此装置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新型装夹工件的夹具组件,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高效新型装夹工件的夹具组件,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顶部右侧的夹具机体,所述机体顶部左侧和中间分别固定相接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中水平贯穿设有横向移动螺纹杆,所述横向移动螺纹杆左侧固定相接有横向移动手柄,所述横向移动螺纹杆上螺纹结合相接有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中间的顶板和第一v型块安装座,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v型块安装座固定相接且与所述机体顶端滑动接触,所述第一v型块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v型块,所述夹具机体上固定相接有与所述第一v型块平齐的第二v型块,所述机体内设有水平延展的第一导引滑动槽,所述夹具机体内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弧形轨道槽,所述弧形轨道槽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与之连通且沿之延展的齿轮轨道槽,所述弧形轨道槽后端内壁连通设有联动体腔,所述联动体腔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导引滑动槽顶部内壁连通,所述第一导引滑动槽内滑动结合相接有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导引滑动块,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内竖直贯穿设有六角旋转轴腔,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内设有水平贯穿所述蜗轮腔的蜗轮腔,所述蜗轮腔内旋转结合相接有内六角蜗轮,所述内六角蜗轮内滑动结合相接有位于所述蜗轮腔内且竖直延展的六角旋转轴,所述六角旋转轴顶部延展末端伸入所述联动体腔内,所述第一导引滑动槽内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且位于所述内六角蜗轮后端并与之传动相接的水平延展的第一蜗轮杆,所述第一蜗轮杆左端末端固定相接有夹紧手柄,所述弧形轨道槽内滑动结合相接有第三导引滑动块,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所述齿轮轨道槽的凹形槽,所述凹形槽内转动结合相接有前后延展的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设有用以与所述齿轮轨道槽传动相接的齿形轮,所述第一旋转轴后端延展末端贯通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后端端面并伸入所述联动体腔内,所述第一旋转轴上旋转结合相接有位于所述联动体腔内的联动体,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远离所述夹具机体中心线的一端固定相接有弧形夹紧体,所述弧形夹紧体远离所述夹具机体中心的一端贯穿所述夹具机体相对应的端面,所述联动体内设有联动腔,所述第一旋转轴贯穿所述联动腔且在其内的部分设有联动蜗轮,所述联动体底部内壁体内旋转结合相接有位于所述联动蜗轮左端且与之传动相接的竖直延展的第二蜗轮杆,所述第二蜗轮杆底部末端伸入所述联动体底部端面为且与所述六角旋转轴顶部端面固定相接,所述夹具机体顶部端面上设有智能冷却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与所述第一蜗轮杆过渡结合相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蜗轮杆中心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蜗轮杆、所述第二蜗轮杆和所述横向移动螺纹杆满足自锁条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相背离移动时,所述弧形夹紧体滑出所述弧形轨道槽内,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相向移动时,所述弧形夹紧体滑进所述弧形轨道槽内。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智能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夹具机体顶部端面上且左右对称的撑载块,两个所述撑载块之间设有悬置块,所述悬置块底部端面内设有敞口向下的卷风腔,所述卷风腔顶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卷风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底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卷风腔内且在末端周向设有卷风叶片,所述转动轴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内腔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一连带轮,所述内腔顶部内壁内嵌设有动力泵,所述动力泵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连带轮,所述第一连带轮与所述第二连带轮之间动力连接有塑胶带,所述卷风腔左右内壁内相通设有相对称的收气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本发明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v型块在最左侧位置,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相互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滑动槽中心位置,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位于所述弧形轨道槽靠近所述夹具机体中心的一端,此时,所述弧形夹紧体完全位于所述弧形轨道槽内,便于维修和清理。

当本发明的设备装夹圆柱形工件时,第一步定位工件,转动所述横向移动手柄,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v型块向右移动,将工件放置到所述第一v型块和所述第二v型块上,使工件对于刀具具有合适的位置,并使工件末端与所述顶板右端紧密接触,操作方便,适用于不同的工件系列。

第二步夹紧工件,转动所述夹紧手柄带动所述第一蜗轮杆旋转,所述第一蜗轮杆带动所述内六角蜗轮旋转,所述内六角蜗轮带动所述六角旋转轴旋转,最终可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带动所述齿形轮旋转,使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背离中间移动,所述六角旋转轴在所述内六角蜗轮内上下自由滑动,可使所述弧形夹紧体滑出所述弧形轨道槽,两个所述弧形夹紧体组合逐渐夹紧工件,当所述弧形夹紧体完全夹紧工件时,停止转动所述夹紧手柄,由于自锁作用,所述弧形夹紧体保持夹紧工件状态,提高装夹效果,实用性强。

当需要卸载工件时,反向转动所述夹紧手柄,所述第一蜗轮杆反向旋转,最终可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带动所述齿形轮旋转,使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向中间移动,使所述弧形夹紧体滑进所述弧形轨道槽中,并最终使所述弧形夹紧体完全收入到所述弧形轨道槽中,此时,取出工件,并反向转动所述横向移动手柄,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v型块向左移动,使装置恢复初始状态,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简单,通过采用v型块和顶板定位工件,通过可收纳的弧形夹紧体夹紧工件,装夹操作简单,可以根据工件长度调整顶板位置,适用于不同的外圆柱类工件系列,实用性强,装夹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高效新型装夹工件的夹具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d-d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高效新型装夹工件的夹具组件,包括机体10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100顶部右侧的夹具机体122,所述机体100顶部左侧和中间分别固定相接有第一安装座141和第二安装座146,所述第一安装座14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46中水平贯穿设有横向移动螺纹杆142,所述横向移动螺纹杆142左侧固定相接有横向移动手柄140,所述横向移动螺纹杆142上螺纹结合相接有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4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46中间的顶板143和第一v型块安装座145,所述顶板143和所述第一v型块安装座145固定相接且与所述机体100顶端滑动接触,所述第一v型块安装座145上固定安装有第一v型块144,所述夹具机体122上固定相接有与所述第一v型块平齐的第二v型块147,所述机体100内设有水平延展的第一导引滑动槽101,所述夹具机体122内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弧形轨道槽120,所述弧形轨道槽120底部内壁内连通设有与之连通且沿之延展的齿轮轨道槽121,所述弧形轨道槽120后端内壁连通设有联动体腔128,所述联动体腔128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导引滑动槽101顶部内壁连通,所述第一导引滑动槽101内滑动结合相接有左右对称布置的第一导引滑动块123,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123内竖直贯穿设有六角旋转轴腔127,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123内设有水平贯穿所述蜗轮腔125的蜗轮腔125,所述蜗轮腔125内旋转结合相接有内六角蜗轮126,所述内六角蜗轮126内滑动结合相接有位于所述蜗轮腔125内且竖直延展的六角旋转轴124,所述六角旋转轴124顶部延展末端伸入所述联动体腔128内,所述第一导引滑动槽101内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123且位于所述内六角蜗轮126后端并与之传动相接的水平延展的第一蜗轮杆103,所述第一蜗轮杆103左端末端固定相接有夹紧手柄148,所述弧形轨道槽120内滑动结合相接有第三导引滑动块116,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116底部端面内设有开口向所述齿轮轨道槽121的凹形槽115,所述凹形槽115内转动结合相接有前后延展的第一旋转轴114,所述第一旋转轴114上设有用以与所述齿轮轨道槽121传动相接的齿形轮113,所述第一旋转轴114后端延展末端贯通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116后端端面并伸入所述联动体腔128内,所述第一旋转轴114上旋转结合相接有位于所述联动体腔128内的联动体129,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116远离所述夹具机体122中心线的一端固定相接有弧形夹紧体118,所述弧形夹紧体118远离所述夹具机体122中心的一端贯穿所述夹具机体122相对应的端面,所述联动体129内设有联动腔131,所述第一旋转轴114贯穿所述联动腔131且在其内的部分设有联动蜗轮132,所述联动体129底部内壁体内旋转结合相接有位于所述联动蜗轮132左端且与之传动相接的竖直延展的第二蜗轮杆133,所述第二蜗轮杆133底部末端伸入所述联动体129底部端面为且与所述六角旋转轴124顶部端面固定相接,所述夹具机体122顶部端面上设有智能冷却装置。

有益地,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123与所述第一蜗轮杆103过渡结合相接。

有益地,所述第一蜗轮杆103中心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有益地,所述第一蜗轮杆103、所述第二蜗轮杆133和所述横向移动螺纹杆142满足自锁条件。

有益地,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123相背离移动时,所述弧形夹紧体118滑出所述弧形轨道槽120内,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123相向移动时,所述弧形夹紧体118滑进所述弧形轨道槽120内。

有益地,所述智能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夹具机体122顶部端面上且左右对称的撑载块200,两个所述撑载块200之间设有悬置块200,所述悬置块200底部端面内设有敞口向下的卷风腔210,所述卷风腔210顶部设有内腔203,所述内腔203与所述卷风腔210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对称且上下延伸的转动轴208,所述转动轴208底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卷风腔210内且在末端周向设有卷风叶片209,所述转动轴208顶部延伸末端伸进所述内腔203内且在末端设有第一连带轮207,所述内腔203顶部内壁内嵌设有动力泵204,所述动力泵204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第二连带轮205,所述第一连带轮207与所述第二连带轮205之间动力连接有塑胶带206,所述卷风腔210左右内壁内相通设有相对称的收气管201。

当本发明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顶板143和所述第一v型块144在最左侧位置,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123相互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滑动槽101中心位置,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116位于所述弧形轨道槽120靠近所述夹具机体122中心的一端,此时,所述弧形夹紧体118完全位于所述弧形轨道槽120内。

当本发明的设备装夹圆柱形工件时,第一步定位工件,转动所述横向移动手柄140,所述顶板143和所述第一v型块144向右移动,将工件放置到所述第一v型块144和所述第二v型块147上,使工件对于刀具具有合适的位置,并使工件末端与所述顶板142右端紧密接触。

第二步夹紧工件,转动所述夹紧手柄148带动所述第一蜗轮杆103旋转,所述第一蜗轮杆103带动所述内六角蜗轮126旋转,所述内六角蜗轮126带动所述六角旋转轴124旋转,最终可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轴114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114带动所述齿形轮113旋转,使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116背离中间移动,所述六角旋转轴124在所述内六角蜗轮126内上下自由滑动,可使所述弧形夹紧体118滑出所述弧形轨道槽120,两个所述弧形夹紧体118组合逐渐夹紧工件,当所述弧形夹紧体118完全夹紧工件时,停止转动所述夹紧手柄148,由于自锁作用,所述弧形夹紧体118保持夹紧工件状态。

当需要卸载工件时,反向转动所述夹紧手柄148,所述第一蜗轮杆103反向旋转,最终可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轴114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114带动所述齿形轮113旋转,使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116向中间移动,使所述弧形夹紧体118滑进所述弧形轨道槽120中,并最终使所述弧形夹紧体118完全收入到所述弧形轨道槽120中,此时,取出工件,并反向转动所述横向移动手柄140,所述顶板143和所述第一v型块144向左移动,使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本发明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v型块在最左侧位置,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滑动块相互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滑动槽中心位置,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位于所述弧形轨道槽靠近所述夹具机体中心的一端,此时,所述弧形夹紧体完全位于所述弧形轨道槽内,便于维修和清理。

当本发明的设备装夹圆柱形工件时,第一步定位工件,转动所述横向移动手柄,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v型块向右移动,将工件放置到所述第一v型块和所述第二v型块上,使工件对于刀具具有合适的位置,并使工件末端与所述顶板右端紧密接触,操作方便,适用于不同的工件系列。

第二步夹紧工件,转动所述夹紧手柄带动所述第一蜗轮杆旋转,所述第一蜗轮杆带动所述内六角蜗轮旋转,所述内六角蜗轮带动所述六角旋转轴旋转,最终可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带动所述齿形轮旋转,使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背离中间移动,所述六角旋转轴在所述内六角蜗轮内上下自由滑动,可使所述弧形夹紧体滑出所述弧形轨道槽,两个所述弧形夹紧体组合逐渐夹紧工件,当所述弧形夹紧体完全夹紧工件时,停止转动所述夹紧手柄,由于自锁作用,所述弧形夹紧体保持夹紧工件状态,提高装夹效果,实用性强。

当需要卸载工件时,反向转动所述夹紧手柄,所述第一蜗轮杆反向旋转,最终可带动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带动所述齿形轮旋转,使所述第三导引滑动块向中间移动,使所述弧形夹紧体滑进所述弧形轨道槽中,并最终使所述弧形夹紧体完全收入到所述弧形轨道槽中,此时,取出工件,并反向转动所述横向移动手柄,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v型块向左移动,使装置恢复初始状态,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简单,通过采用v型块和顶板定位工件,通过可收纳的弧形夹紧体夹紧工件,装夹操作简单,可以根据工件长度调整顶板位置,适用于不同的外圆柱类工件系列,实用性强,装夹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