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网连续自动排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6111发布日期:2018-12-12 00:2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网连续自动排焊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网连续自动排焊机。

背景技术

管廊是通过将混凝土压实在砌块上面,然后利用钢筋进行支撑而设计的具有特定形状的产品,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钢筋结构有时需要表现出钢筋笼的形式,有时需要表现出钢筋网的形式,现有技术中,在生产钢筋网时,主要由人工手动将钢筋编织成网状,然后再利用焊机针对每个连接处进行焊接,此种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因此,市场上逐渐出现有能同时作用于多点位的排焊机,然而现有的排焊机在进行工作时,当一个钢筋网排焊结束后,需要停止设备,取下该编织好的钢筋网后,再放入新的钢筋网进行排焊,无法连续性生产,此种方式尽管能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但是工作效率仍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一种钢筋网连续自动排焊机,在排焊过程中,通过推动机构能连续不断的将钢筋网安装台推动到传送机构上的排焊机构处进行焊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钢筋网连续自动排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机构、传送机构和排焊机构,所述送料机构上的钢筋网在传送机构的作用下输送到排焊机构处进行排焊,然后再由排焊机构输送出去进行收集;

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轮轴两端对称安装有“乙”形的转杆,所述转杆远离从动轮一侧上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钢筋网安装台,所述钢筋网安装台一侧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和与驱动气缸活塞杆相连的推板;

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送料机构上方,其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均匀安装有传送辊,矩形框架进料端两侧设置有供钢筋网安装台穿过的通孔;

所述排焊机构位于所述传送机构上,其包括焊接箱,所述焊接箱固定安装在所述矩形框架上,焊接箱上设有多个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端部连接焊枪,所述焊枪位于所述传送辊的上方;

所述钢筋网安装台运动到最上端时,所述推动机构、矩形框架两侧的通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其中,本发明中,所述矩形框架宽度等于所述钢筋网安装台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网安装台内还设置有钢筋网固定装置,位于相向两侧的钢筋网安装台内的钢筋网固定装置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网固定装置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钢筋网安装台内壁的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之间通过螺钉进行紧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之间还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部实心设置,横杆两侧边设置有供第一滑动板或第二滑动板移动的长条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端部处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横杆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所述连接螺栓上套设有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与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的从动轮转动,此时从动轮轮轴两侧的转杆也此起彼伏的转动,带动转杆上的钢筋网安装台转动,当一侧钢筋网安装台运动到最上端时,此时,位于同一侧的驱动气缸驱动推板向传送机构方向运动,使钢筋网安装台穿过矩形框架两侧边的通孔,进入到传送辊上,并在传送辊的传输作用下输送到排焊机构处进行排焊,然后再由排焊机构输送出去进行收集;在一侧钢筋网安装台运动到最上端的同时,另一侧的钢筋网安装台运动到最下端,此时可以人工手动将编织好的钢筋网放置在钢筋网安装台上,在两侧钢筋网安装台此起彼伏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能连续不断的将钢筋网安装台输送到传送机构上,实现连续性自动焊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排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钢筋网安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本发明中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主动轮3、皮带4、从动轮5、转杆6、焊枪7、支架8、钢筋网安装台9、驱动气缸10、推板11、矩型框架12、传动辊13、焊接箱14、升降气缸15、第一滑动板16、第二滑动板17、螺钉18、横杆19、长条孔20、支撑板21、连接螺栓2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及实施方式显得更加清晰明了,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钢筋网连续自动排焊机,包括送料机构、传送机构和排焊机构,送料机构上的钢筋网在传送机构的作用下输送到排焊机构处进行排焊,然后再由排焊机构输送出去进行收集;

其中,送料机构包括电机1,电机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轮2,主动轮2通过皮带3连接有从动轮4,从动轮4的轮轴两端对称安装有“乙”形的转杆5,一根转杆5朝上设置,一根转杆5朝下设置,转杆5远离从动轮4一侧上端设置有支架7,支架7为“丫”形或者类似“丫”形的机构,支架7上设置有钢筋网安装台8,钢筋网安装台8一侧设置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9和与驱动气缸9活塞杆相连的推板10;

其中,传送机构位于送料机构上方,其包括上端开口的矩形框架11,矩形框架11内均匀安装有传送辊12,传送辊12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将物料由进料口输送到出料口处,矩形框架11进料端两侧设置有供钢筋网安装台8穿过的通孔(图中未示出);

其中,排焊机构位于传送机构上,其包括焊接箱13,焊接箱13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11上,焊接箱13底部呈开口的结构,且底部与传送辊12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焊接箱13上设有多个升降气缸14,升降气缸14的端部连接焊枪6,焊枪6位于传送辊12的上方;

当钢筋网安装台8运动到最上端时,推动机构、矩形框架11两侧的通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电机1带动主动轮2转动,与主动轮2通过皮带3连接的从动轮4转动,此时从动轮4轮轴两侧的转杆5也此起彼伏的转动,带动转杆5上的钢筋网安装台8转动,当一侧钢筋网安装台8运动到最上端时,此时,位于同一侧的驱动气缸9驱动推板10向传送机构方向运动,使钢筋网安装台8穿过矩形框架11两侧边的通孔,进入到传送辊12上,并在传送辊12的传输作用下输送到排焊机构处进行排焊,然后再由排焊机构输送出去进行收集;在一侧钢筋网安装台8运动到最上端的同时,另一侧的钢筋网安装台8运动到最下端,此时可以人工手动将编织好的钢筋网放置在钢筋网安装台8上,在两侧钢筋网安装台8此起彼伏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能连续不断的将钢筋网安装台8输送到传送机构上,实现连续性自动排焊,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不同之处在于,矩形框架11宽度等于钢筋网安装台8长度。这样,当推动机构推动钢筋网安装台8运动的过程中,使得传送机构能恰好容纳钢筋网安装台8,有利于防止钢筋网安装台8在传送过程中移动,以免引起焊接误差。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图5所示,钢筋网安装台8内还设置有钢筋网固定装置,位于相向两侧的钢筋网安装台8内的钢筋网固定装置对称设置。其中,钢筋网固定装置包括滑动安装在钢筋网安装台8内壁的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之间通过螺钉17进行紧固。

根据所需编织的钢筋的直径大小,滑动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可以在钢筋安装台8内部四周设置滑轨,有利于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的滑动),使得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之间的距离刚好等于钢筋的直径,使其适应各种不同直径的钢筋,增加其应用范围。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接触钢筋的一面应为内凹的圆弧形结构,如图6所示,通过钢筋网固定装置能对人工编制好的钢筋网进行固定,防止在焊接过程中,钢筋与钢筋之间出现移动,导致钢筋网达不到要求影响钢筋网焊接的质量。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基本一致,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图6所示,在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之间还设置有横杆18,横杆18中部实心设置,横杆18两侧边设置有供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移动的长条孔19。通过横杆18一方面可以对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当作用于钢筋上时,第一滑动板15或第二滑动板16对钢筋的夹紧作用更强,另一方面,第一滑动板15/第二滑动板16可以在横杆18上的长条孔19内上下左右滑动,可以根据钢筋长度的大小进行调节,当钢筋长度较长时,横杆18向上移动,钢筋端部抵住横杆18上的实心处,再利用螺钉17紧固住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避免移动;当钢筋长度较短时,横杆18向下移动,钢筋端部抵住横杆18上的实心处,再利用螺钉17紧固住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避免移动,能增加应用范围,适应不同长度的钢筋。

实施例5

基本同实施例4,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图4、图5所示,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7端部处还设置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与横杆18之间通过连接螺栓21进行连接,连接螺栓21上套设有弹簧22。不同长度的钢筋位于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之间的间隙处时,较长的钢筋驱动横杆18向上移动,此时弹簧22伸长;较短的钢筋位于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之间时,横杆18向下移动,此时弹簧22压缩,通过支撑板20与横杆18的共同作用,能固定住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夹紧钢筋的两个端部处,能防止钢筋在第一滑动板15与第二滑动板16之间的间隙处移动,同时,弹簧22的设置,使得横杆18经过较长钢筋的挤压后,能更加方便的恢复到原始状态,有利于节省人力,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