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4374发布日期:2018-09-04 22:34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设备机组之间通过金属连接管作为空调管来传递制冷剂,传统的空调管为等径管,在安装时由于需要穿墙或弯角,这种空调管容易因弯折而变形,造成管内制冷剂流通不畅,空调管使用寿命缩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及适应机组内部不同位置或部件结构的需要,会用到管径有粗细变化的异径空调管。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等壁厚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申请号:201510345935.8],该发明专利包括:第一步:选取设计长度所需的一段铜管;第二步:将铜管固定,对两端的端部进行扩径,加工出两个扩径段,扩径过程中铜管端部夹持保护体,用芯棒从铜管两端由外向内轴向推入到铜管中,芯棒推入的过程中对铜管端部进行加热,并由外向内轴向推动铜管的端部;第三步:对扩径段进行滚花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波纹形螺旋槽;第四步:将扩径段外端进行变径和缩径处理到设计管径尺寸,形成直管状的管口段,在管口段上加工出螺纹;其中,第二步中推动铜管端部的速度为10-55cm/分钟,推动施加的压力为50-250kg,控制铜管的温度为60-240℃。

该发明提供的变径铜管的制造工艺所制造的变径铜管具有壁厚均匀,产品质量好的优点,但加工过程复杂,成本较高,难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旋转机构和水平导向机构,变径压缩机构和内径保持机构均与水平导向机构滑动连接,还包括可相对机架水平滑动的铜管安装机构,所述铜管安装机构可将铜管安装于旋转机构中。

在上述的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位于在机架上表面的旋转主体,所述旋转主体靠近水平导向机构的侧面设有旋转安装组件,另一侧面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旋转安装组件驱动连接。

在上述的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中,所述旋转安装组件包括与旋转主体侧面固定连接的旋转安装底座,呈圆柱形的旋转安装盘突出于旋转安装底座表面且与旋转安装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安装盘的一端表面具有向内凹陷的安装凹槽,铜管与安装凹槽过盈配合。

在上述的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中,所述安装凹槽底面具有顶出环,所述顶出环的中心位于旋转安装盘的轴心线上,且顶出环可沿旋转安装盘的轴心线方向往复运动。

在上述的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中,所述旋转安装盘包括若干块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旋转安装块,相邻两块旋转安装块之间具有防膨胀缝隙。

在上述的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中,所述水平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上表面的导轨安装板,若干条相互平行的水平导轨设置在导轨安装板的上表面,每条水平导轨上均具有一块可相对水平导轨滑动的水平滑块,所述变径压缩机构的底面至少连接有一块水平滑块,第一定位块固定连接在导轨安装板上,滑动变径压缩机构可使变径压缩机构的侧面与第一定位块相接触,所述内径保持机构的底面至少连接有一块水平滑块,第二定位块固定连接在导轨安装板上,滑动内径保持机构可使内径保持机构的侧面与第二定位块相接触。

在上述的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中,所述变径压缩机构包括与水平滑块连接的变径压缩底板,第一变径压缩块的一端与变径压缩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变径压缩块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变径压缩块较第二变径压缩块更靠近旋转机构的轴心线。

在上述的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中,所述内径保持机构包括与水平滑块连接的内径保持底板,所述内径保持底板的上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内径保持凹槽,至少一条导轨位于内径保持凹槽的底面,且导轨与水平导轨相互垂直,电机安装板与导轨滑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在电机安装板上,还包括内径保持转轴,所述内径保持转轴一端贯穿过电机安装板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

在上述的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中,所述内径保持转轴包括前段和后段,所述后段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另一端具有突出外表面的传动块,所述前段通过传动块与后段卡接,还包括套设在后段上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压设在电机安装板和前段上。

在上述的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中,所述铜管安装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的储存槽和连接臂,若干铜管放置在储存槽内,且储存槽的底面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水平导向机构的上表面,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机架滑动连接,安装直槽位于储存槽靠近旋转机构的一端,所述安装直槽远离旋转机构的一端设有气缸,横截面积呈圆形的推板通过推杆与气缸连接,所述推板的横截面积大于铜管的横截面积。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控制,可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工作性能稳定,所生产的空调连接铜管壁厚均匀,合格率高,产品之间的一致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旋转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内径保持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旋转机构2、水平导向机构3、变径压缩机构4、内径保持机构5、铜管安装机构6、旋转主体21、旋转安装组件22、第一驱动电机23、旋转安装底座24、旋转安装盘25、安装凹槽26、顶出环27、旋转安装块28、防膨胀缝隙29、导轨安装板31、水平导轨32、水平滑块33、第一定位块34、第二定位块35、变径压缩底板41、第一变径压缩块42、第二变径压缩块43、内径保持底板51、内径保持凹槽52、导轨53、电机安装板54、第二驱动电机55、内径保持转轴56、前段57、后段58、传动块59、缓冲弹簧5a、储存槽61、连接臂62、安装直槽63、气缸64、推板65、推杆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和图3所示,一种空调连接铜管变径拉伸成型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旋转机构2和水平导向机构3,变径压缩机构4和内径保持机构5均与水平导向机构3滑动连接,还包括可相对机架1水平滑动的铜管安装机构6,所述铜管安装机构6可将铜管安装于旋转机构2中。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利用铜管安装机构6将铜管安装在旋转机构2上,旋转机构2带动铜管旋转,变径压缩机构4和内径保持机构5沿水平导向机构3滑动,变径压缩机构4对铜管提供一个径向的力压缩铜管变径,内径保持机构5的一端插入至铜管内,以确保铜管所被压缩至的最小直径,故本实用新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控制,可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旋转机构2和水平导向机构3均设置在机架1的上表面,变径压缩机构4和内径保持机构5设置在水平导向机构3上且可沿水平导向机构3滑动,用于将铜管安装于旋转机构2中的铜管安装机构6可相对机架1水平滑动,使用时,利用铜管安装机构6将铜管安装在旋转机构2上,旋转机构2带动铜管旋转,变径压缩机构4和内径保持机构5沿水平导向机构3滑动,变径压缩机构4对铜管提供一个径向的力压缩铜管变径,内径保持机构5的一端插入至铜管内,以确保铜管所被压缩至的最小直径,故本实用新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控制,可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说,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位于在机架1上表面的旋转主体21,所述旋转主体21靠近水平导向机构3的侧面设有旋转安装组件22,另一侧面设有第一驱动电机2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与旋转安装组件22驱动连接,所述旋转安装组件22包括与旋转主体21侧面固定连接的旋转安装底座24,呈圆柱形的旋转安装盘25突出于旋转安装底座24表面且与旋转安装底座24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安装盘25的一端表面具有向内凹陷的安装凹槽26,铜管与安装凹槽26过盈配合,所述安装凹槽26底面具有顶出环27,所述顶出环27的中心位于旋转安装盘25的轴心线上,且顶出环27可沿旋转安装盘25的轴心线方向往复运动。

旋转机构2包括位于在机架1上表面的旋转主体21,旋转主体21靠近水平导向机构3的侧面设有旋转安装底座24,呈圆柱形的旋转安装盘25突出于旋转安装底座24表面且与旋转安装底座24固定连接,旋转主体21的另一侧面设有第一驱动电机23,第一驱动电机23可驱动旋转安装盘25转动,旋转安装盘25的一端表面具有向内凹陷的安装凹槽26,铜管安装入旋转机构2后与安装凹槽26过盈配合,安装凹槽26底面具有顶出环27,顶出环27的中心位于旋转安装盘25的轴心线上,且顶出环27可沿旋转安装盘25的轴心线方向往复运动,使用时,利用铜管安装机构6将铜管安装入安装凹槽26中,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3,从而带动旋转安装盘25转动,铜管与旋转安装盘25同步转动,加工完成后,利用顶出环27顶出铜管,使得下一个铜管能顺利安装入,提高了整个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优选地,所述旋转安装盘25包括若干块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旋转安装块28,相邻两块旋转安装块28之间具有防膨胀缝隙29,铜管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故这样可有效防止旋转安装盘25热胀冷缩带来的问题。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水平导向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表面的导轨安装板31,若干条相互平行的水平导轨32设置在导轨安装板31的上表面,每条水平导轨32上均具有一块可相对水平导轨32滑动的水平滑块33,所述变径压缩机构4的底面至少连接有一块水平滑块33,第一定位块34固定连接在导轨安装板31上,滑动变径压缩机构4可使变径压缩机构4的侧面与第一定位块34相接触,所述内径保持机构5的底面至少连接有一块水平滑块33,第二定位块35固定连接在导轨安装板31上,滑动内径保持机构5可使内径保持机构5的侧面与第二定位块35相接触。

水平导向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表面的导轨安装板31,若干条相互平行的水平导轨32设置在导轨安装板31的上表面,每条水平导轨32上均具有一块可相对水平导轨32滑动的水平滑块33,变径压缩机构4和内径保持机构5的底面都至少连接有一块水平滑块33,导轨安装板31上设有第一定位块34和第二定位块35,使用时,变径压缩机构4和内径保持机构5均能在电机的驱动下沿水平导轨32滑动,第一定位块34可与变径压缩机构4的侧面相接触使得工作过程中变径压缩机构4始终处于适宜的位置,同样的,第二定位块35可使内径保持机构5始终处于适宜的位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产品合格率高,产品之间的一致性也较高。

如图2所示,所述变径压缩机构4包括与水平滑块33连接的变径压缩底板41,第一变径压缩块42的一端与变径压缩底板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变径压缩块43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变径压缩块42较第二变径压缩块43更靠近旋转机构2的轴心线,这样第一变径压缩块42可使变径铜管的小端成型,第二变径压缩块43可使变径铜管的大端成型,第一变径压缩块42和第二变径压缩块43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从而使得铜管大端和小端也通过光滑的弧面过渡连接。

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内径保持机构5包括与水平滑块33连接的内径保持底板51,所述内径保持底板51的上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内径保持凹槽52,至少一条导轨53位于内径保持凹槽52的底面,且导轨53与水平导轨32相互垂直,电机安装板54与导轨53滑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55连接在电机安装板54上,还包括内径保持转轴56,所述内径保持转轴56一端贯穿过电机安装板54与第二驱动电机55驱动连接,所述内径保持转轴56包括前段57和后段58,所述后段58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55驱动连接,另一端具有突出外表面的传动块59,所述前段57通过传动块59与后段58卡接,还包括套设在后段58上的缓冲弹簧5a,所述缓冲弹簧5a的两端分别压设在电机安装板54和前段57上。

内径保持机构5包括与水平滑块33连接的内径保持底板51,内径保持底板51的上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内径保持凹槽52,至少一条导轨53位于内径保持凹槽52的底面,且导轨53与水平导轨32相互垂直,电机安装板54可在电机的驱动下相对导轨53滑动,第二驱动电机55连接在电机安装板54上,内径保持转轴56的后段58的一端贯穿过电机安装板54与第二驱动电机55驱动连接,另一端具有突出外表面的传动块59,前段57通过传动块59与后段58卡接,从而第二驱动电机55可驱动前段57进行高速旋转,用以磨平铜管内壁的毛刺,使其内壁保持光滑,还包括套设在后段58上的缓冲弹簧5a,缓冲弹簧5a的两端分别压设在电机安装板54和前段57上,缓冲弹簧5a可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前段57与旋转安装盘25发生硬接触,从而防止机械的损伤,使用时,电机驱动内径保持底板51沿水平导向机构3滑动,直至侧面与第二定位块35接触后,滑动停止,此时内径保持转轴56的轴心线与铜管的轴心线相重合,在电机的驱动下电机安装板54带动内径保持转轴56和第二驱动电机55沿导轨53滑动,从而使得内径保持转轴56的前段57伸入铜管内部,保证铜管小径端的成型,成型完成后,启动第二驱动电机55驱动前段57进行高速旋转,用以磨平铜管内壁的毛刺,使铜管内壁保持光滑。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铜管安装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的储存槽61和连接臂62,若干铜管放置在储存槽61内,且储存槽61的底面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水平导向机构3的上表面,这样可防止储存槽61和水平导向机构3发生碰撞,所述连接臂62的一端与机架1滑动连接,安装直槽63位于储存槽61靠近旋转机构2的一端,所述安装直槽63远离旋转机构2的一端设有气缸64,横截面积呈圆形的推板65通过推杆66与气缸64连接,所述推板65的横截面积大于铜管的横截面积,使用时,电机驱动连接臂62相对机架1滑动,从而带动储存槽61和安装直槽63同步运动,运动至安装直槽63中铜管的轴心线通过旋转安装盘25的中心,储存槽61中储存的铜管可进入至安装直槽63中并位于安装直槽63靠近旋转机构2的一端,启动气缸64,推动推杆66和推板65,从而将铜管压入安装凹槽26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电机驱动连接臂62相对机架1滑动,从而带动储存槽61和安装直槽63同步运动,运动至安装直槽63中铜管的轴心线通过旋转安装盘25的中心,储存槽61中储存的铜管可进入至安装直槽63中并位于安装直槽63靠近旋转机构2的一端,启动气缸64,推动推杆66和推板65,从而将铜管压入安装凹槽26中,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3,从而带动旋转安装盘25转动,铜管与旋转安装盘25同步转动,变径压缩机构4沿水平导向机构3滑动并利用第一定位块34定位,第一变径压缩块42和第二变径压缩块43分别使铜管小端和大端成型,电机驱动内径保持底板51沿水平导向机构3滑动,直至侧面与第二定位块35接触后,滑动停止,此时内径保持转轴56的轴心线与铜管的轴心线相重合,在电机的驱动下电机安装板54带动内径保持转轴56和第二驱动电机55沿导轨53滑动,从而使得内径保持转轴56的前段57伸入铜管内部,保证铜管小径端的成型,成型完成后,启动第二驱动电机55驱动前段57进行高速旋转,用以磨平铜管内壁的毛刺,使铜管内壁保持光滑,加工完成后,利用顶出环27顶出铜管,故本实用新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控制,可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架1、旋转机构2、水平导向机构3、变径压缩机构4、内径保持机构5、铜管安装机构6、旋转主体21、旋转安装组件22、第一驱动电机23、旋转安装底座24、旋转安装盘25、安装凹槽26、顶出环27、旋转安装块28、防膨胀缝隙29、导轨安装板31、水平导轨32、水平滑块33、第一定位块34、第二定位块35、变径压缩底板41、第一变径压缩块42、第二变径压缩块43、内径保持底板51、内径保持凹槽52、导轨53、电机安装板54、第二驱动电机55、内径保持转轴56、前段57、后段58、传动块59、缓冲弹簧5a、储存槽61、连接臂62、安装直槽63、气缸64、推板65、推杆6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