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刃口强化的冷锯用圆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4098发布日期:2018-08-24 18:3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锯用圆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刃口强化的冷锯用圆锯片。



背景技术:

在金属锯切的过程中,冷锯切用圆形锯片的锯齿锯切工件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锯齿转移到锯屑上,因此能够使锯切的工件和锯片保持冷却,目前,常用的冷锯用圆锯片上的锯齿刀头负倒棱为左右一致的方形平面结构,锯齿刀头负倒棱与两侧面之间没有倒角,且锯齿刀头上的分屑槽一般为圆弧形结构,分屑槽的前端底部与锯齿刀头负倒棱的底边具有一定的距离,且分屑槽的侧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内角夹角一般为锐角,例如专利CN201410521180.8中的图三所示,导致现有的冷锯用圆锯片存在以下缺陷:1、锯齿刀头负倒棱的侧面刃锯切时受到材料冲击容易造成崩损、刀具磨损块、使用寿命短的缺点;2、切削时切削振动大,主切削刃使用寿命短;3、切屑流向固定,锯齿刀头无法减轻切屑的负面作用,负倒棱的刃口与切屑的摩擦大;4、先端分屑槽为圆弧形的凹槽,且分屑槽的侧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内角夹角一般为锐角,容易导致分屑槽与后刀面之间的转角处出现崩损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刃口强化的冷锯用圆锯片。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刃口强化的冷锯用圆锯片,包括圆形金属锯片锯身、环设在所述圆形金属锯片锯身上的若干个锯齿刀头,所述锯齿刀头包括位于其前端的断屑槽、设在所述断屑槽两侧的主侧面、设在所述锯齿刀头顶端的后刀面,设在所述断屑槽和所述后刀面之间的负倒棱、设在所述后刀面上与所述负倒棱连通的分屑槽、设在所述主侧面与所述后刀面之间的先端倒角,所述负倒棱采用倾斜设置,所述负倒棱的两端均设有横向前角。

进一步地,所述分屑槽为U型结构,所述分屑槽的前端底面与所述负倒棱的底部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分屑槽的侧面与所述后刀面之间的内角β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前角的端面至少具有四个顶点,组成所述横向前角的其中四个顶点分别位于所述负倒棱和所述先端倒角的上下两端转角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负倒棱与所述圆形金属锯片锯身的轴向切面夹角α为2~35°,所述负倒棱在切削时首先通过所述负倒棱与所述断屑槽之间所形成的主切削刃与待加工工件接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负倒棱的两端各设置了一个横向前角,既强化了负倒棱的侧面刃的强度及韧性,锯切时负倒棱受材料冲击后更不易造成的崩损,延缓了刀具的磨损、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又能够使横向前角在锯切受力时由负倒棱上的侧主切削刃逐渐接触到材料,而非横向前角的整个面接触,能够使切削力起到循序渐进的过程,降低切削振动;通过横向前角还能够改变切屑流向,切屑流向方面的改变可以减轻切屑的负面作用,使其沿着横向前角设计方向流屑,进而减少了主切削刃与切屑的摩擦,提高锯齿刀头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锯齿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锯齿刀头上轴向切面夹角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锯齿刀头上内角β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圆形金属锯片锯身1、锯齿刀头2、断屑槽3、负倒棱4、内角β5、分屑槽6、后刀面7、先端倒角8、横向前角9、主侧面10、轴向切面夹角α11、主切削刃12、侧切削刃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刃口强化的冷锯用圆锯片,包括圆形金属锯片锯身1、环设在所述圆形金属锯片锯身1上的若干个锯齿刀头2,所述锯齿刀头2包括位于其前端的断屑槽3、设在所述断屑槽3两侧的主侧面10、设在所述锯齿刀头2顶端的后刀面7,设在所述断屑槽3和所述后刀面7之间的负倒棱4、设在所述后刀面7上与所述负倒棱4连通的分屑槽6、设在所述主侧面10与所述后刀面7之间的先端倒角8,所述负倒棱4采用倾斜设置,所述负倒棱4的两端均设有横向前角9;所述分屑槽6为U型结构,所述分屑槽6的前端底面与所述负倒棱4的底部相切;所述分屑槽6的侧面与所述后刀面7之间的内角β5为钝角;所述横向前角9的端面至少具有四个顶点,组成所述横向前角9的其中四个顶点分别位于所述负倒棱4和所述先端倒角8的上下两端转角边上;所述负倒棱4与所述圆形金属锯片锯身1的轴向切面夹角α11为2~35°,所述负倒棱4在切削时首先通过所述负倒棱4与所述断屑槽3之间所形成的主切削刃12与待加工工件接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锯齿刀头2上的负倒棱4的两端各设置了一个横向前角9,该横向前角9一般为倒角结构,且采用去除材料的方式加工而成,生产更加方便,且生产成本更低,同时,在对横向前角9进行加工后形成了一个从负倒棱4的前端向后倾斜的倾斜面,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既强化了负倒棱4的侧切削刃13的强度及韧性,锯切时负倒棱4受材料冲击后更不易造成的崩损,延缓了刀具的磨损、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通过横向前角9又能够改变切屑流向,切屑流向方面的改变可以减轻切屑的负面作用,使其沿着横向前角9设计方向流屑,当切屑通过横向前角9过渡到先端倒角8后,有效的减少了主切削刃12与切屑的摩擦,提高了锯齿刀头2的使用寿命;同时,负倒棱4采用倾斜设置,且负倒棱4与所述圆形金属锯片锯身1的轴向切面夹角α11为2~35°,当负倒棱4在切削时首先通过负倒棱4与断屑槽3之间所形成的主切削刃12与待加工工件接触,而非负倒棱4整个面接触,切削力起到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效的降低了切削的振动力,使切削的效率更高,负倒棱4的使用寿命更长,横向前角9在锯切受力时也由负倒棱4上的侧切削刃13逐渐接触到材料,而非横向前角9的整个面接触,能够使切削力起到循序渐进的过程,降低切削振动;切面夹角α为2~35°一般采用5~10°或15°或25°,在切削时切削效率更高,主切削刃12强度更高。

作为优选,分屑槽6上位于负倒棱4的轴向投影面为U型结构,且分屑槽6的底面与所述负倒棱4的底部主切削刃12相切,在切削时对于切屑的汇集和导向效果更好,有效面积更大,而所述分屑槽6的侧面与所述后刀面7之间的内角β5采用钝角设计,有效的强化了分屑槽6两侧与后刀面7之间的过渡转角强度,有效的降低了分屑槽6转角边的崩损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前角9的端面至少具有四个顶点,且组成所述横向前角9的其中四个顶点分别位于所述负倒棱4和所述先端倒角8的上下两端转角边上,从而使负倒棱4和先端倒角8之间通过横向前角9形成一个过渡导向面,当横向前角9采用四边形结构时,通过横向前角9能够使切屑更加有效的从负倒棱4分流导向到先端倒角8面上,从而提高锯齿刀头2的使用寿命,当横向前角9采用五边形结构,通过横向前角9能够使切屑更加有效的从负倒棱4分流导向到先端倒角8和主侧面10上,从而提高锯齿刀头2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