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6864发布日期:2018-11-30 20:3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



背景技术:

连接器包括注塑件和五金件,五金件的结构较复杂,一般需要通过多次加工铆接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传统铆装方式是采用铆头将铆点一个一个撑开,再用平的压块将铆点压平,以达到铆装效果。但这种铆装方式铆装后铆点一致性较差,废品较多,铆装过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产品成本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4067828U公开了一种D型连接器的铆接装置,包括:上模,安装在冲压机构的冲压端,用于固定铆头和卸料板;铆头,竖直固定在上模下端,用于对D型连接器进行铆装;卸料板,通过弹簧固定在上模上,在卸料板上设置有供铆头穿过的穿孔,用于对铆装后的D型连接器进行卸料操作;下模,安装在冲压机构的待冲端,用于固定D型连接器;定位块,固定在下模上,在定位块上设置有与铆头上下相对应的铆孔,用于对D型连接器进行固定。首先,需要将铆头、D型连接器的待铆点和定位块的铆孔经过两次定位,完全对应后才能进行铆接,因此铆接操作过程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其次,即使铆头、D型连接器的待铆点和定位块的铆孔均上下相对应,保证了铆头对D型连接器的待铆点的准确铆装,但是在铆装过程中铆头是穿过D型连接器的待铆点插入定位块的铆孔中的,这样在D型连接器上必然会留下至少一个铆接孔,这对于加工要求较高的连接器五金件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铆接装置定位操作较复杂,在铆接完成后会在产品上遗留铆接孔,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铆接过程定位操作简单,且不会对产品本身造成影响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包括:

在竖直方向平行分布的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上分别设置有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组件预装配的第一冲头和与第二组件预装配的第二冲头,所述第一冲头和所述第二冲头相向对应设置;

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二工装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工装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工装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冲头和所述第二冲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预装配后,再施加给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相互铆接的作用力。

所述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所述第一工装包括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模座和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冲头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冲头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相对位置的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工装包括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模座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模座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冲头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冲头与所述第二活动板相对位置的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分别成型有允许所述第一冲头和所述第二冲头穿出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柱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模座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柱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的第二弹簧。

所述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二模座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一个预留有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二模座的方向运动的运动空间的安装槽。

所述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在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模座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最大形变量的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

所述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所述第一活动板上成型有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的组装空间,所述第一活动板下方设置有用于将组装后的成品向上顶出的脱料组件。

所述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所述脱料组件包括一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组装空间下方的顶出件和驱动所述支撑板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所述第一冲头和所述第二冲头相向设置的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与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的待铆接部位适配的第一铆接部和第二铆接部。

所述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座上的导向柱和相应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座上的导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在竖直方向上平行安装,且将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二工装连接;然后将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均放置在所述第一工装的组装空间中;继而驱动所述动力机构,使得所述第二工装朝向所述第一工装运动,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预装配后,再施加给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相互铆接的作用力,直至完成组装;最后驱动驱动机构将成品从所述第一工装中顶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在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上分别相向对应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预装配的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在进行组装前,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就可以先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完成预装配,即二者的位置相对确定,然后在动力机构的继续驱动下,完成铆接组装,由于只需要进行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之间的定位,因此减小了组件之间的定位步骤,且不会在产品上遗留铆接孔,满足了产品的加工需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分别在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的作用下穿出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从而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完成预装配,这样就使得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相对位置确定,在后续组装过程中,只需按照预定方向施力即可,保证了组装的准确性,同时也方便组装后的产品的取出。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第一活动板下方脱料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在完成组装后,能够在脱料组件的作用下向上顺利顶出,方便产品的取出。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相向设置的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待铆接部位适配的第一铆接部和第二铆接部,以保证预装配的牢固性,同时降低对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本身结构的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第二弹性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铆接工装工作状态的一种剖视图;

图7为铆接工装工作状态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8为第一活动板上组装空间的示意图;

图9为第二活动板上与第一活动活动板上的组装空间相对应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工装;2-第二工装;3-导向柱;4-第一冲头;5-第二冲头;6-第一组件;7-第二组件;8-脱料组件;9-组装空间;10-导套;11-第一模座;12-第一活动板;13-第一弹性组件;14-第一限位柱;15-第一固定板;21-第二模座;22-第二活动板;23-第二弹性组件;24-第二限位柱;25-第二固定板;31-第一导向柱;32-第二导向柱;81-支撑板;82-顶出件;83-驱动机构;91-定位块;92-锁紧螺丝;231-第二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9所示的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在竖直方向平行分布的第一工装1和第二工装2,以及与所述第二工装2连接的冲压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装1设置在下,所述第二工装2设置在上,所述第一工装1和所述第二工装2上分别设置有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组件6预装配的第一冲头4和与第二组件7预装配的第二冲头5,所述第一冲头4和所述第二冲头5相向对应设置有三组;第一组件6和第二组件7分别为五金件的一部分,在冲压机驱动所述第二工装2朝向所述第一工装1运动时,所述第一冲头4和所述第二冲头5首先分别与所述第一组件6和所述第二组件7完成预装配,然后随着第二工装2的继续下移,再施加给所述第一组件6和所述第二组件7相互铆接的作用力,从而完成第一组件6和第二组件7的组装。

所述第一工装1包括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模座11、第一活动板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座11和所述第一活动板12之间的第一固定板15,所述第一固定板15通过若干个螺栓与所述第一模座11安装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15和所述第一活动板1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冲头4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冲头4与所述第一活动板12相对位置的第一弹性组件13,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3为六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5和所述第一活动板12之间,且呈两行分布,每行三个,以确保施力的平稳性。所述第二工装2包括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模座21、第二活动板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座2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之间的第二固定板25,所述第二固定板25通过若干个螺栓与所述第二模座21安装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冲头5和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冲头5与所述第二活动板22相对位置的第二弹性组件23,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3为六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之间,且呈两行分布,每行三个。所述第一活动板12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上分别成型有允许所述第一冲头4和所述第二冲头5穿出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工装1和所述第二工装2未进行冲压组装前,所述第一冲头4和所述第二冲头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12和所述第一固定板15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活动板2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5之间,即均未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当所述第一工装1和所述第二工装2进行冲压组装时,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3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3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活动板12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板1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5的方向运动,此时所述第一冲头4和所述第二冲头5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便于对所述第一组件6和所述第二组件7施力。

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3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模座11和所述第一活动板12之间的第一连接柱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的第一弹簧,即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15安装在所述第一模座11上。具体地,所述第一模座11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的位置开设有一深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端帽高度3mm的安装槽,即在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前,所述第一连接柱在所述第一活动板12和所述第一模座11之间的运动余量为3mm。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3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模座2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之间的第二连接柱231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柱231上的第二弹簧,即所述第二连接柱23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25安装在所述第二模座21上。具体地,所述第二模座21与所述第二连接柱231连接的位置开设一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柱231端帽高度3mm的安装槽,即在所述第二弹簧被压缩前,所述第二连接柱231在所述第二活动板22和所述第二模座21之间的运动余量为3mm。

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5和所述第一活动板1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3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3的最大形变量的第一限位柱14和第二限位柱24。所述第一限位柱14和第二限位柱24均匀分布,且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3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3被压缩前,所述第一限位柱14和所述第二限位柱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板12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之间的间距为3mm,即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3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3的最大形变量。

如图3、6、8和9所示,所述第一活动板12上成型有所述第一组件6和所述第二组件7的组装空间9,在本实施例中为平行分布的三个,所述组装空间9由八个定位块91围绕而成,每一组装空间9旁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的锁紧螺丝92,第二活动板22上与第一活动板12的组装空间9相对应的位置成型有凹槽,在组装前,所述第一组件6和所述第二组件7按照预定的位置放置在所述组装空间9中。所述第一活动板12下方设置有用于将组装后的成品向上顶出的脱料组件8。所述脱料组件8包括一支撑板81、安装在所述支撑板81上且位于所述组装空间9下方的顶出件82和驱动所述支撑板81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83,所述顶出件82为下脱顶料销,所述第一活动板12的相应位置开设有允许所述下脱顶料销穿出的第三通孔,所述驱动机构83为液压缸,分设在所述支撑板81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同时施力,带动所述支撑板81上的所述下脱顶料销将嵌入所述组装空间9中的组装后的产品向上顶出,便于取料。

所述第一冲头4和所述第二冲头5相向设置的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与所述第一组件6和所述第二组件7的待铆接部位适配的第一铆接部和第二铆接部。所述第一组件6的待铆接部位为凸起,所述第二组件7的待铆接部位为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槽,则相对的另一面形成凸起;相应地,所述第一铆接部为成型在所述第一冲头4一端的突状部,所述第二铆接部为成型在所述第二冲头5一端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组件7相对的另一面的凸起适配,以初步装配再进行铆接组装,定位更加准确。

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座11上的导向柱3和相应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座21上的导套10。所述导向柱3和所述导套10分设在所述第一模座11和所述第二模座21的边缘,所述导向柱3包括设置在外部的第一导向柱31和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导向柱31之间的第二导向柱32,所述导向柱3可以穿进导套10中,从而起到导向定位作用,保证了所述第一工装1和所述第二工装2相向运动的准确性。

一种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的铆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第一工装1和第二工装2通过安装在边缘的若干个导向柱3在竖直方向上平行安装,且将冲压机与所述第二工装2连接。然后将第一组件6和第二组件7均放置在所述第一工装1的组装空间9中。继而驱动所述冲压机,使得所述第二工装2朝向所述第一工装1运动,与此同时,设置在第一模座11和第一活动板12之间的第一弹簧,以及设置在第二模座21和第二活动板22之间的第二弹簧被挤压收缩,第一冲头4和第二冲头5分别穿出第一活动板12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活动板22上的第二通孔。随着第二工装2的继续下移,第一冲头4的第一铆接部和第二冲头5的第二铆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组件6的凸起和所述第二组件7的凸起预装配,然后第二工装2施加给所述第一组件6与所述第二组件7相互铆接的作用力,即所述第一组件6的凸起与所述第二组件7的凹槽铆接装配,直至完成组装。再次驱动所述冲压机,所述第二工装2沿所述导向柱3上移,所述第一活动板12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最后驱动液压缸将成品通过下脱顶料销从所述第一工装1中顶出,以准备进行下次组装。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3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3也可以均为压缩弹簧,而不设置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231,只用第一限位柱14和第二限位柱24限定压缩弹簧的最大形变量。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机构为气压机或油压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