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门密封条贴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6865发布日期:2018-11-30 20:3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车门密封条贴装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车门头道密封条贴装时,需要将密封条的粘性胶层粘合到车门上,以达到密封条装配的工艺要求,因此,密封条与车门之间的压紧力大小直接影响着贴胶质量。目前,密封条贴装大都采用人工进行装配,不仅效率较低,且难以控制每次的贴合力,无法保证产品一致性。也有采用密封条贴装机构进行密封条的贴合,但此类贴装机构采用的导向轴与轴套之间为滑动摩擦副,最终机构输出的贴合力只有气缸理论值的50%,降低了贴装质量,且整套机构加工装配的精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车门密封条贴装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车门密封条贴装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气缸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气缸安装座上的气缸,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直线导轨,该直线导轨上设有密封条压块,该密封条压块与气缸的活塞传动连接。实际装配时,同时使用多个装置,并在每个装置的密封条压块上装配密封条型面块,多个密封条型面块整体构成与密封条形状、尺寸相适配的环形密封条型面,之后多个装置同时动作,气缸的活塞向外伸出,带动密封条压块上的密封条型面块压在密封条上,使密封条贴装在车门上。其中,直线导轨不仅能对密封条压块的直线运动进行导向,且摩擦力小,提高了气缸输出的贴合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线导轨的中心轴与气缸的活塞中心轴相平行。保证气缸的输出力尽可能转换为对密封条的压紧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上开设有与直线导轨相适配的直线导轨安装槽,所述的直线导轨嵌设在直线导轨安装槽内。直线导轨安装槽便于对直线导轨进行快速安装,并保证直线导轨的安装角度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线导轨安装槽内设有导轨定位槽,所述的直线导轨包括嵌设在导轨定位槽内的导轨以及移动设置在导轨上并与直线导轨安装槽相适配的移动块,所述的密封条压块设置在移动块上。安装直线导轨时,将导轨嵌设在导轨定位槽内,实现对直线导轨的快速定位及安装,直线导轨安装槽对移动块的移动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线导轨为滚珠直线导轨。滚珠直线导轨采用滚动摩擦方式,相对于滑动摩擦的摩擦力更低,进一步提高了气缸输出的贴合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缸安装座上设有与气缸相适配的气缸定位槽。气缸定位槽不仅便于快速安装气缸,且能够保证气缸活塞中心轴与直线导轨中心轴的平行度。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在直线导轨的导向作用下,气缸的活塞向外伸出,带动密封条压块上的密封条型面块以预设的压紧力压在密封条上,将密封条贴装在车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将气缸的输出力转换为将密封条的粘性胶层粘合到车门上的压紧力,以达到密封条装配的工艺要求,保证贴胶质量,进而提高了产品质量;

2)由于采用直线导轨作为气缸输出的导向,直线导轨的摩擦系数远小于轴和轴套形成的滑动摩擦副,且导轨与移动块的配合间隙较小,可以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反作用力矩,避免了原有机构间隙较大,因反作用力矩造成气缸活塞憋曲的问题,最终作用于密封条上的力增加了约50%;

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及装配,在普通机床即可实现批量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底座、2—气缸安装座、3—气缸、4—直线导轨、401—导轨、402—移动块、5—密封条压块、6—直线导轨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车门密封条贴装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气缸安装座2以及设置在气缸安装座2上的气缸3,底座1上设有直线导轨4,该直线导轨4上设有密封条压块5,该密封条压块5与气缸3的活塞传动连接。

其中,直线导轨4的中心轴与气缸3的活塞中心轴相平行。底座1上开设有与直线导轨4相适配的直线导轨安装槽6,直线导轨4嵌设在直线导轨安装槽6内。

直线导轨安装槽6内设有导轨定位槽,直线导轨4包括嵌设在导轨定位槽内的导轨401以及移动设置在导轨401上并与直线导轨安装槽6相适配的移动块402,密封条压块5设置在移动块402上。

直线导轨4为滚珠直线导轨。气缸安装座2上设有与气缸3相适配的气缸定位槽。

在实际应用时,在直线导轨4的导向作用下,气缸3的活塞向外伸出,带动密封条压块5上的密封条型面块以预设的压紧力压在密封条上,将密封条贴装在车门上。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