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煤自动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5109发布日期:2018-12-11 21:5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窝煤自动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窝煤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蜂窝煤自动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蜂窝煤主要用于家庭生火、取暖,用无烟煤制成的蜂窝状的圆柱形煤球。由原煤、碳化锯木屑、石灰、红(黄)泥、木炭粉等混合物基料和由硝酸盐、高锰酸钾等组成的易燃助燃剂所组成,有12个孔,用上述材料制成直径100mm的易燃蜂窝煤试烧,其着火快且火苗高达140mm以上,燃烧时间长达4小时,无烟无味,燃烧充分,蜂窝煤原料广泛、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并且制作简单,有着很好的开发前景。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演变,易燃蜂窝煤由点火层、引火层和本体煤3部分组成,其中点火层、引火层均为50克重,本体煤15克重,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上述3部分材料的湿度要基本相同,成型时要注意3个部分的配料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即最下层的点火层占20%,中间的引火层占20%,上面的本体煤占60%。

随着天然气的普及逐渐取代了早起的蜂窝煤,但一些贫困地区任然使用蜂窝煤进行生火和取暖,蜂窝煤从原料变成蜂窝状需要经过成型加工,早起多为纯手工成型,后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渐改为机械成型,而目前很多机械成型设备任然需要工人在生产线上进行操作加工,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蜂窝煤的自动成型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蜂窝煤自动成型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蜂窝煤自动成型设备,包括工作台、成型组件、模具组件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工作台内部,成型组件和模具组件均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上,成型组件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方并且能够竖直位移的压模,模具组件包括设置在压模下方的圆盘模板,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从动齿轮和间歇旋转机构,驱动电机设置在工作台内侧的底部,从动齿轮位于驱动电机的上方一侧,间歇旋转机构位于从动齿轮上方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间歇旋转机构与圆盘模板可转动连接,驱动电机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从动齿轮与间歇旋转机构传动连接,从动齿轮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偏心轴,偏心轴上套设有一个用于带动压模上下移动的联动杆,工作台的台面上设置有运料滑道并且运料滑道位于圆盘模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均竖直设置的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主动齿轮,驱动电机水平设置在工作台内侧的底部,第一同步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工作台内侧的底部竖直设置有第一弹性卡座和第二弹性卡座,第一弹性卡座的顶部卡设有第一轴承,第二弹性卡座的中部卡设有第二轴承并且第二轴承和第一轴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弹性卡座的顶部卡设有第三轴承,第一弹性卡座和第二弹性卡座之间水平设置有一个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主动齿轮和第二同步轮均固定套设在连接轴上,从动齿轮的中心处插设于第三轴承的内圈并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卡座远离从动齿轮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一伞齿轮,第一伞齿轮的中心处与从动齿轮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工作台内侧壁上水平设置有第三弹性卡座,第三弹性卡座的端部卡设有第四轴承,第四轴承的内圈竖直插设有一个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位于第三弹性卡座的下方并且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相互啮合,第二伞齿轮的上端与间歇旋转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间歇旋转机构包括圆形拨盘和旋转板,圆形拨盘和旋转板均水平设置,第二伞齿轮的上端与圆形拨盘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圆形拨盘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圆盘并且定位圆盘的边缘处设置有一个弧形缺口,圆形拨盘的顶部边缘处竖直设置有一个拨动杆并且拨动杆位于弧形缺口内,旋转板的四边均为贴合定位圆盘边缘处的凹弧面,旋转板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指向旋转板中心处的条形缺口,条形缺口的宽度大于拨动杆的直径,旋转板的底部与圆形拨盘的顶部贴合,条形缺口的长度小于弧形缺口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旋转板的顶部通过一个竖直设置的旋转轴与圆形模板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工作台的台面上方水平设置有一个圆形托盘,圆形托盘的底部竖直连接有一个套杆,套杆的底部与工作台的台面固定连接,旋转轴的顶部穿过工作台并且可转动的插设于套杆内,圆形模板的贴合设置在圆形托盘的顶部,旋转轴的顶部固定插设于圆形模板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圆形模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四个成型孔,所有成型孔沿圆形模板的圆周方向等间距排列,圆形托盘的边缘处设置有一个漏料孔。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设置有一个支架,支架的底部与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架包括水平支撑板和竖直支撑板,水平支撑板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压模的顶部设置有水平连接板,压模的旁侧设置有下料模并且下料模的顶部与水平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压模和下料模均为能够竖直插入成型孔的圆柱体结构,压模的底部设置有蜂窝成型柱,下料模的下端面和蜂窝成型柱的下端面齐平,下料模位于漏料孔的正上方,水平连接板的一侧水平设置有一个滑杆,滑杆远离水平连接板的一端能够上下滑动的与竖直连接板连接,水平连接板的顶部竖直设置有一个限位柱,限位柱的顶部能够上下滑动的插设于水平支撑板的端部,联动杆远离偏心轴的一端套设在滑杆上,工作台的台面上设置有供联动杆活动的条形滑孔。

优选的,所述运料滑道设置在工作台的上方,工作台的台面上竖直设置有铰接座并且该铰接座位于漏料孔的正下方,运料滑道的一端底部与铰接座铰接,另一端倾斜向下搭设在工作台的边缘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蜂窝煤自动成型设备,工作时煤原料通过其他设备灌入成型孔内后,驱动电机通电工作带动第一同步轮转动,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二同步轮转动,第二同步轮通过连接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伞齿轮旋转,第一伞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伞齿轮旋转,第二伞齿轮旋转带动圆形拨盘旋转,圆形拨盘旋转带动拨动杆做圆周运动,在拨动杆做圆周运动过程中,拨动杆进入旋转板的条形缺口中,从而带动旋转板转动,在旋转板的转动过程中,旋转板的拐角处从弧形缺口经过,而旋转板的四个凹弧面依次与定位圆盘的边缘保持贴合,旋转板转动从而带动上方的圆形模板转动,并且圆形模板每间隔相同的时间均转动四分之一圆周的距离,从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偏心轴做圆周运动,在偏心轴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联动杆的顶部带动滑杆做上下往复运动,当滑杆向下运动时则带动压模和下料模同时向下运动,压模通过底部的蜂窝成型柱对煤原料进行成型,成型后的煤原料被圆形模板带动旋转四分之一圆周距离,从而使成型后的煤原料旋转至下料模的正下方,当压模和下料模再次下降时,下料模将成型的煤原料从成型孔内推出,经过下方的漏料孔进入运料滑道内,该过程中压模对新灌入成型孔内的煤原料进行成型,每一次的下降过程中就有一个个煤原料被成型,而上一个已成型的煤原料则被推送至运料滑道内进入下一道加工工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蜂窝煤自动成型设备,能够自动对填入的煤原料进行成型操作,有效的提高了蜂窝煤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所示为图5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8所示为图7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工作台1,压模2,圆盘模板3,驱动电机4,从动齿轮5,间歇旋转机构6,偏心轴7,联动杆8,运料滑道9,第一同步轮10,第二同步轮11,主动齿轮12,同步带13,第一弹性卡座14,第二弹性卡座15,连接轴16,第一伞齿轮17,第三弹性卡座18,第二伞齿轮19,圆形拨盘20,旋转板21,定位圆盘22,弧形缺口23,拨动杆24,凹弧面25,条形缺口26,旋转轴27,圆形托盘28,套杆29,成型孔30,漏料孔31,支架32,水平支撑板33,竖直支撑板34,水平连接板35,下料模36,蜂窝成型柱37,滑杆38,限位柱39,条形滑孔40,铰接座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蜂窝煤自动成型设备,包括工作台1、成型组件、模具组件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工作台1内部,成型组件和模具组件均设置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成型组件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并且能够竖直位移的压模2,模具组件包括设置在压模2下方的圆盘模板3,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4、从动齿轮5和间歇旋转机构6,驱动电机4设置在工作台1内侧的底部,从动齿轮5位于驱动电机4的上方一侧,间歇旋转机构6位于从动齿轮5上方远离驱动电机4的一侧,间歇旋转机构6与圆盘模板3可转动连接,驱动电机4与从动齿轮5传动连接,从动齿轮5与间歇旋转机构6传动连接,从动齿轮5靠近驱动电机4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偏心轴7,偏心轴7上套设有一个用于带动压模2上下移动的联动杆8,工作台1的台面上设置有运料滑道9并且运料滑道9位于圆盘模板3的下方。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均竖直设置的第一同步轮10、第二同步轮11和主动齿轮12,驱动电机4水平设置在工作台1内侧的底部,第一同步轮10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同步轮10和第二同步轮11之间通过同步带13传动连接,工作台1内侧的底部竖直设置有第一弹性卡座14和第二弹性卡座15,第一弹性卡座14的顶部卡设有第一轴承,第二弹性卡座15的中部卡设有第二轴承并且第二轴承和第一轴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弹性卡座15的顶部卡设有第三轴承,第一弹性卡座14和第二弹性卡座15之间水平设置有一个连接轴16,连接轴16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主动齿轮12和第二同步轮11均固定套设在连接轴16上,从动齿轮5的中心处插设于第三轴承的内圈并且从动齿轮5与主动齿轮12啮合,驱动电机4通电工作带动第一同步轮10转动,第一同步轮10通过同步带13带动第二同步轮11转动,第二同步轮11通过连接轴16带动主动齿轮12转动,主动齿轮12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5转动,从动齿轮5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偏心轴7做圆周运动。

所述第二弹性卡座15远离从动齿轮5的一侧水平设置有第一伞齿轮17,第一伞齿轮17的中心处与从动齿轮5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工作台1内侧壁上水平设置有第三弹性卡座18,第三弹性卡座18的端部卡设有第四轴承,第四轴承的内圈竖直插设有一个第二伞齿轮19,第二伞齿轮19位于第三弹性卡座18的下方并且第二伞齿轮19与第一伞齿轮17相互啮合,第二伞齿轮19的上端与间歇旋转机构6连接,从动齿轮5转动带动第一伞齿轮17旋转,第一伞齿轮17旋转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伞齿轮19旋转,第二伞齿轮19旋转从而带动上方的间歇旋转机构6工作。

所述间歇旋转机构6包括圆形拨盘20和旋转板21,圆形拨盘20和旋转板21均水平设置,第二伞齿轮19的上端与圆形拨盘20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圆形拨盘20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圆盘22并且定位圆盘22的边缘处设置有一个弧形缺口23,圆形拨盘20的顶部边缘处竖直设置有一个拨动杆24并且拨动杆24位于弧形缺口23内,旋转板21的四边均为贴合定位圆盘22边缘处的凹弧面25,旋转板21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指向旋转板21中心处的条形缺口26,条形缺口26的宽度大于拨动杆24的直径,旋转板21的底部与圆形拨盘20的顶部贴合,条形缺口26的长度小于弧形缺口23的半径,第二伞齿轮19旋转带动圆形拨盘20旋转,圆形拨盘20旋转带动拨动杆24做圆周运动,在拨动杆24做圆周运动过程中,拨动杆24进入旋转板21的条形缺口26中,从而带动旋转板21转动,在旋转板21的转动过程中,旋转板21的拐角处从弧形缺口23经过,而旋转板21的四个凹弧面25依次与定位圆盘22的边缘保持贴合,旋转板21转动从而带动上方的圆形模板转动,并且圆形模板每间隔相同的时间均转动四分之一圆周的距离。

所述旋转板21的顶部通过一个竖直设置的旋转轴27与圆形模板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工作台1的台面上方水平设置有一个圆形托盘28,圆形托盘28的底部竖直连接有一个套杆29,套杆29的底部与工作台1的台面固定连接,旋转轴27的顶部穿过工作台1并且可转动的插设于套杆29内,圆形模板的贴合设置在圆形托盘28的顶部,旋转轴27的顶部固定插设于圆形模板的中心处,旋转板21通过旋转轴27使圆形模板进行间歇性转动,圆形托盘28将圆形模板架设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方。

所述圆形模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四个成型孔30,所有成型孔30沿圆形模板的圆周方向等间距排列,圆形托盘28的边缘处设置有一个漏料孔31,当煤原料通过其他设备灌入成型孔30内后,圆形模板转动四分之一的圆周距离,盛有煤原料的成型孔30旋转至压模2的正下方后,压模2下降插进成型孔30内对煤原料进行成型操作。

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上设置有一个支架32,支架32的底部与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架32包括水平支撑板33和竖直支撑板34,水平支撑板33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板34的顶部固定连接,压模2的顶部设置有水平连接板35,压模2的旁侧设置有下料模36并且下料模36的顶部与水平连接板35的底部固定连接,压模2和下料模36均为能够竖直插入成型孔30的圆柱体结构,压模2的底部设置有蜂窝成型柱37,下料模36的下端面和蜂窝成型柱37的下端面齐平,下料模36位于漏料孔31的正上方,水平连接板35的一侧水平设置有一个滑杆38,滑杆38远离水平连接板35的一端能够上下滑动的与竖直连接板连接,水平连接板35的顶部竖直设置有一个限位柱39,限位柱39的顶部能够上下滑动的插设于水平支撑板33的端部,联动杆8远离偏心轴7的一端套设在滑杆38上,工作台1的台面上设置有供联动杆8活动的条形滑孔40,在偏心轴7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联动杆8的顶部带动滑杆38做上下往复运动,当滑杆38向下运动时则带动压模2和下料模36同时向下运动,压模2通过底部的蜂窝成型柱37对煤原料进行成型,成型后的煤原料被圆形模板带动旋转四分之一圆周距离,从而使成型后的煤原料旋转至下料模36的正下方,当压模2和下料模36再次下降时,下料模36将成型的煤原料从成型孔30内推出,经过下方的漏料孔31进入运料滑道9内,该过程中压模2对新灌入成型孔30内的煤原料进行成型,每一次的下降过程中就有一个个煤原料被成型,而上一个已成型的煤原料则被推送至运料滑道9内。

所述运料滑道9设置在工作台1的上方,工作台1的台面上竖直设置有铰接座41并且该铰接座41位于漏料孔31的正下方,运料滑道9的一端底部与铰接座41铰接,另一端倾斜向下搭设在工作台1的边缘处,成型后的煤原料经过运料滑道9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处理。

工作原理:工作时煤原料通过其他设备灌入成型孔30内后,驱动电机4通电工作带动第一同步轮10转动,第一同步轮10通过同步带13带动第二同步轮11转动,第二同步轮11通过连接轴16带动主动齿轮12转动,主动齿轮12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5转动,从动齿轮5转动带动第一伞齿轮17旋转,第一伞齿轮17旋转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伞齿轮19旋转,第二伞齿轮19旋转带动圆形拨盘20旋转,圆形拨盘20旋转带动拨动杆24做圆周运动,在拨动杆24做圆周运动过程中,拨动杆24进入旋转板21的条形缺口26中,从而带动旋转板21转动,在旋转板21的转动过程中,旋转板21的拐角处从弧形缺口23经过,而旋转板21的四个凹弧面25依次与定位圆盘22的边缘保持贴合,旋转板21转动从而带动上方的圆形模板转动,并且圆形模板每间隔相同的时间均转动四分之一圆周的距离,从动齿轮5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偏心轴7做圆周运动,在偏心轴7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联动杆8的顶部带动滑杆38做上下往复运动,当滑杆38向下运动时则带动压模2和下料模36同时向下运动,压模2通过底部的蜂窝成型柱37对煤原料进行成型,成型后的煤原料被圆形模板带动旋转四分之一圆周距离,从而使成型后的煤原料旋转至下料模36的正下方,当压模2和下料模36再次下降时,下料模36将成型的煤原料从成型孔30内推出,经过下方的漏料孔31进入运料滑道9内,该过程中压模2对新灌入成型孔30内的煤原料进行成型,每一次的下降过程中就有一个个煤原料被成型,而上一个已成型的煤原料则被推送至运料滑道9内进入下一道加工工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