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圆柱类工件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6613发布日期:2018-10-30 22:51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特别是一种细圆柱类工件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对圆柱类的工件进行定位,传统的圆柱类工件的定位装置如图1所示,组成定位装置的两部分(上体与下体)相互拼合后,将夹在二者之间的圆柱类工件夹紧并定位,但是这种结构中的上体与下体和工件之间均为线接触,这样在接触的位置处就会产生应力集中,在夹紧的过程中存在导致工件变形甚至破坏的隐患,同时由于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当工件承受较大的扭矩时,仍然可能发生转动动作;传统的定位装置针对直径相对较大的圆柱类工件,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夹紧定位的作用,但如需要定位的工件为直径较小的圆柱类工件,如果采用传统的定位装置,上述问题就会更加突出,甚至有时会导致难以对工件进行夹紧定位的情况。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加持稳定,且不会对被夹持工件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的细圆柱类工件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细圆柱类工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上体1和下体2,所述上体1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凹槽3,在定位凹槽3的底面处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上长槽4,且所述上长槽4的纵向断面为半圆形,所述下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3相配的定位凸台5,在定位凸台5的顶面处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下长槽6,且所述下长槽6的纵向断面为半圆形,同时所述的上长槽4和下长槽6一一对应,当上体1和下体2拼合为一体结构时,相配的上长槽4和下长槽6拼合成纵向断面为圆形的长槽,所述定位凸台5的两侧设置有倒角7。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细圆柱类工件定位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圆柱类工件在进行夹紧定位时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它与工件之间为面接触,由于接触面积增大了,因此它与工件之间的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这样可以防止工件因受外力而发生转动;同时由于本装置对工件的施力是均匀的,并不存在应力集中的位置,还可以有效防止在定位夹持过程中对工件造成损伤或破坏。并且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说明书附图

图1为传统的圆柱类工件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细圆柱类工件定位装置,它包括上体1和下体2,在上体1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凹槽3,在定位凹槽3的底面处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上长槽4,且上长槽4的纵向断面为半圆形,而在下体2上则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3相配的定位凸台5,在定位凸台5的顶面处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下长槽6,且下长槽6的纵向断面为半圆形,同时所述的上长槽4和下长槽6一一对应,当上体1和下体2拼合为一体结构时,相配的上长槽4和下长槽6拼合成纵向断面为圆形的长槽,且定位凸台5的两侧设置有倒角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圆柱类工件定位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需要对直径相对较小的细圆柱类工件进行定位、夹紧时,首先将这些工件放置在下体2上的下长槽6中,然后驱动上体1下行,让定位凸台5进入到定位凹槽3中,当上体1和下体2并拢后,对应的上长槽4和下长槽6相互拼合形成一个断面为圆形的长槽,而这个长槽恰好将细圆柱类工件卡紧,由于该长槽与工件之间为面接触,因此有足够的摩擦力,可有效防止工件受力转动,保证夹持效果;同时工件收到来自于上体1和下体2的压力是均匀的,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