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拉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1398发布日期:2018-12-14 22:55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立式拉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管件拉孔的立式拉孔机。



背景技术:

太阳能清洁能源的高纯度气体的输送管件通常需要安装三通球阀或四通球阀以满足管路的多个走向,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输送管件之间的密封性不高,易使气体泄漏而产生爆炸。

现有技术采用在输送管件上加工通孔后再与新的一段输送管件焊接以满足输送管件的多方位走向的需求。一般管件通孔的加工方法都采用钻削的方式进行加工,由于钻削而成的孔精细度不高,需采用手工铰孔进行修正,钻削加手工铰孔的工艺方法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劳动强度也大;并且这种工艺方法得到成型孔的尺寸也不一致,不能满足企业的批量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式拉孔机,可提高管件的加工成型孔的尺寸一致性,且加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拉孔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支撑机构和拉孔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拉孔机构皆位于所述机架的上方;

所述拉孔机构包括连接杆、拉力球和管件放置垫,所述管件放置垫的上表面具有用于放置管件的凹槽,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穿过凹槽与所述拉力球螺纹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塞杆和驱动活塞杆上下运动的液压油缸,所述活塞杆的上端穿出所述机架的中心通孔,所述液压油缸固定于所述机架的下表面,且所述液压油缸外接液压泵;

还包括中空状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内部,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销孔,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有一个第二销孔,销杆穿过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以实现连接件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下端固定;

所述支撑机构为中空圆柱体,所述支撑机构固定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所述管件放置垫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上方,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支撑机构的内部;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一销孔/第二销孔相对,销杆的两端可穿出通槽。

进一步地说,所述拉力球由半扁平结构和半球体结构构成,所述半扁平结构的侧壁对称设有一对牵引孔,所述牵引孔的孔径大于牵引棒的直径。

进一步地说,实现连接杆和拉力球螺纹连接的结构是: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拉力球的半球体结构的下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孔,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的外螺纹与所述凹孔的内螺纹匹配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件、中间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中间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固定,所述下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所述管件放置垫固定于所述上支撑件的上表面,所述上支撑件的中心具有容纳连接杆的空腔,所述下支撑件的中心具有容纳活塞杆的空腔,所述中间支撑件的内部具有容纳连接件的空腔。

进一步地说,所述中间支撑件的侧壁对称形成一“U”型卡槽和“Y”型通槽,所述“U”型卡槽的开口向上,所述“U”型卡槽的开口宽度与所述销杆的宽度相匹配,所述“Y”型通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销杆的宽度。

进一步地说,所述液压泵为涡轮气动液压泵。

进一步地说,所述液压油缸为中空柱塞液压油缸。

进一步地说,所述拉力球为模具钢材质的拉力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驱动机构、支撑机构和拉孔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拉孔机构加工管件的成型孔,加工得到的成型孔的尺寸一致性较高;半自动化加工模式,可提高企业的加工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管件放置垫的上表面具有用于放置管件的凹槽,管件放置垫的凹槽的尺寸可根据需要加工的管件的管径大小进行调换,保证管件置于凹槽内的稳定性;

3、连接杆的上端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一连接部,拉力球的半球体结构的下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孔,加工时连接部可通过管件的引导孔伸入管件内与管件内的拉力球的螺纹连接,提高拉力球向下运动时的稳定性;

4、拉力球由半扁平结构和半球体结构构成,该结构设计利于缩小拉力球的高度,便于拉力球在牵引棒的牵引下于管件的内部自由移动,不会受管内壁的杂质的影响;

5、中间支撑件的侧壁对称形成一“U”型卡槽和“Y”型通槽,销杆从“U”型卡槽穿入,进而穿入第二销孔和第一销孔,可减少连接件和连接杆向下运动时产生的前后晃动;“Y”型通槽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连接件的工作状态,若连接件没有及时复位,可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

6、拉力球为模具钢材质的拉力球,具有较佳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能够保证加工的成型孔的尺寸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件放置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力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间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机架1、驱动机构2、活塞杆21、液压油缸22、支撑机构3、上支撑件31、中间支撑件32、“U”型卡槽321、“Y”型通槽322、下支撑件33、拉孔机构4、连接杆41、第二销孔411、连接部412、拉力球42、半扁平结构421、牵引孔4211、半球体结构422、管件放置垫43、凹槽431、连接件5、第一销孔51和销杆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立式拉孔机,如图1-图7所示,包括机架1、驱动机构2、支撑机构3和拉孔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2位于所述机架1的下方,所述支撑机构3和所述拉孔机构4皆位于所述机架1的上方;

所述拉孔机构4包括连接杆41、拉力球42和管件放置垫43,所述管件放置垫43的上表面具有用于放置管件的凹槽431,所述连接杆41的上端穿过凹槽与所述拉力球42螺纹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活塞杆21和驱动活塞杆上下运动的液压油缸22,所述活塞杆21的上端穿出所述机架1的中心通孔,所述液压油缸22固定于所述机架1的下表面,且所述液压油缸外接液压泵;

还包括中空状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的下端与所述活塞杆21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41的下端位于所述连接件5的内部,所述连接件5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销孔51,所述连接杆41的下端设有一个第二销孔411,销杆6穿过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以实现连接件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下端固定;

所述支撑机构3为中空圆柱体,所述支撑机构3固定于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所述管件放置垫43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3的上方,所述连接件5位于所述支撑机构3的内部;所述支撑机构3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一销孔/第二销孔相对,销杆的两端可穿出通槽。

所述拉力球42由半扁平结构421和半球体结构422构成,所述半扁平结构421的侧壁对称设有一对牵引孔4211,所述牵引孔4211的孔径大于牵引棒的直径。

实现连接杆和拉力球螺纹连接的结构是:所述连接杆41的上端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一连接部412,所述拉力球42的半球体结构的下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孔,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的外螺纹与所述凹孔的内螺纹匹配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上支撑件31、中间支撑件32和下支撑件33,所述中间支撑件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固定,所述下支撑件33固定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所述管件放置垫43固定于所述上支撑件的上表面,所述上支撑件31的中心具有容纳连接杆的空腔,所述下支撑件33的中心具有容纳活塞杆的空腔,所述中间支撑件32的内部具有容纳连接件的空腔。

所述中间支撑件32的侧壁对称形成一“U”型卡槽321和“Y”型通槽322,所述“U”型卡槽的开口向上,所述“U”型卡槽的开口宽度与所述销杆的宽度相匹配,所述“Y”型通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销杆的宽度。

所述液压泵为涡轮气动液压泵。

所述液压油缸为中空柱塞液压油缸。

所述拉力球为模具钢材质的拉力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人员首先将牵引棒穿入拉力球的牵引孔,并将拉力球送至管件预留的引导孔处,再将管件置于管件放置垫的凹槽内,并将管件上的引导孔对准连接杆的上端,使连接杆的连接部与拉力球螺纹连接固定,移走牵引棒,插入销杆,然后脚踩液压泵,活塞杆在液压油缸的带动下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连接件、连接杆向下运动,从而拉力球突破管件的引导孔形成一个成型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