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及主轴车削加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103发布日期:2019-01-16 00:12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及主轴车削加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及主轴车削加工一体机。



背景技术:

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及主轴的加工多采用车削的形式进行。目前,车削大多采用数控车床的形式来完成。由于转子及主轴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很难一步车削到位。加工的过程一般为粗车、精车、开槽、钻孔等,因此就需要用到数台数控车床。但是,两台不同功能的数控车床之间的加工就需要将转子及主轴进行吊装和转运。如果距离过远或排列不当,吊装和转运时很耗时间的,这会大大影响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及主轴车削加工一体机,将转子及主轴的数个步骤之间的吊装和转运一体化,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及主轴车削加工一体机,包括长方体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靠近四条边边缘处均设有车削机床,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侧设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形成安装夹层,所述安装夹层内设有围绕内套管轴线设有数个支撑杆,所述内套管内底面设有举升气缸,所述外套管外侧设有驱动举升气缸活塞杆端伸缩的举升电动机,所述举升气缸活塞杆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相对其旋转的旋转轴,所述安装座下表面设有驱动旋转轴旋转的旋转电动机,所述旋转轴顶部设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侧面与车削机床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表面均设有吊装气缸,所述连接板上表面设有驱动吊装气缸活塞杆端伸缩的的吊装电动机,所述吊装气缸的活塞杆端下表面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通过支柱对称设有两开口相对设置的弧形夹,所述弧形夹外侧设有贯穿弧形夹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位于弧形夹内侧的一端设有棉布层。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轴线一致。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举升电动机的壳体与外套管焊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棉布层厚度为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旋转与吊装,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一个闭合的车削系统,将转子及主轴的加工集中在一起,可实现转子及主轴加工的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外套管;3、内套管;4、安装夹层;5、支撑杆;6、举升气缸;7、举升电动机;8、安装座;9、轴套;10、旋转轴;11、旋转电动机;12、安装盘;13、连接板;14、吊装气缸;15、吊装电动机;16、安装版;17、支柱;18、弧形夹;19、锁紧螺栓;20、棉布层;21、底板;22、车削机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及主轴车削加工一体机,包括长方体形的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表面靠近四条边边缘处均设有车削机床22,所述底板21上表面中部设有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有外套管2,所述外套管2内侧设有内套管3,所述内套管3与外套管2之间形成安装夹层4,所述安装夹层4内设有围绕内套管3轴线设有数个支撑杆5,所述内套管3内底面设有举升气缸6,所述外套管2外侧设有驱动举升气缸6活塞杆端伸缩的举升电动机7,所述举升气缸6活塞杆端设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顶部设有轴套9,所述轴套9内设有相对其旋转的旋转轴10,所述安装座8下表面设有驱动旋转轴10旋转的旋转电动机11,所述旋转轴10顶部设有安装盘12,所述安装盘12侧面与车削机床22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下表面均设有吊装气缸14,所述连接板13上表面设有驱动吊装气缸14活塞杆端伸缩的的吊装电动机15,所述吊装气缸14的活塞杆端下表面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通过支柱17对称设有两开口相对设置的弧形夹18,所述弧形夹18外侧设有贯穿弧形夹18的锁紧螺栓19,所述锁紧螺栓19位于弧形夹18内侧的一端设有棉布层20。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3和外套管2轴线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举升电动机7的壳体与外套管2焊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棉布层20厚度为3cm。

本一体机所述车削机床22可以可根据实际加工的需求选择粗车床、精车床、开孔车床等功能不重复的机床。其中一个步骤加工完成后,举升电动机7带动举升气缸6的活塞杆端回缩,将两个弧形夹18移动到待加工的转子及主轴两侧,并通过锁紧螺栓19锁紧。旋转电动机11带动旋转轴10旋转,从而带动安装盘12的旋转,将吊装起的转子及主轴旋转至下一个车削机床22上方,实现下一道工序的加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