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序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9282发布日期:2018-12-28 20:01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多工序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序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模具加工成本的不断加大,如何聚多个工序于一幅模具之中已成为一个关键课题,现有的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仅仅只能复合1~2个工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工序复合模具,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序复合模具,包括冲头承座与下模承座,所述冲头承座的内腔设置有修整冲头,所述修整冲头的内腔上部设置有第一压簧,所述修整冲头的内腔下部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下端连接有压垫,所述修整冲头的上部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压簧,所述修整冲头的下部外侧壁套设有下料冲头;所述下模承座的内腔设置有拉深冲头,所述拉深冲头的外侧壁套设有顶出环,所述顶出环的外侧壁套设有压皱环,所述压皱环的外侧壁套设有下料下模。

进一步的,所述修整冲头经第一紧固螺丝与冲头承座连接在一起,所述紧固螺丝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冲头承座的内侧壁与修整冲头的内侧壁均设置有与紧固螺丝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修整冲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台肩,所述压杆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台肩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台肩,所述压杆沿着修整冲头的内腔上下运动,所述压杆的下端经第二紧固螺丝与压垫相连接,所述修整冲头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三限位台肩,所述下料冲头的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三限位台肩相配合的第四限位台肩。

进一步的,所述修整冲头的中部外侧壁套设有冲头台座,所述冲头承座左右两侧均穿设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冲头台座的安装孔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一顶杆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压簧套设在第一顶杆的中部,所述冲头台座上设置有第五限位台肩,所述第五限位台肩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料冲头的外侧壁设置有与第五限位台肩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下料冲头经冲头台座沿着冲头承座的内腔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下模的内侧壁设置有第六限位台肩,所述压皱环的外侧壁设置有与第六限位台肩相配合的第七限位台肩,所述顶出环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压皱环相配合的第八限位台肩,所述下模承座上设置有第九限位台肩。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环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的下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方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中部套设有第三压簧,所述螺杆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压垫的外径小于拉深冲头的外径,所述修整冲头的内径与顶出环的内径相等,所述修整冲头的外径与顶出环的外径相等,所述下料冲头的内径与压皱环的内径相等,所述下料冲头的外径与压皱环的外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拉深冲头的上端设置有切断刃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下模经环垫块与隧道式固定脱料板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还可以集多道工序于一体,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冲头承座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模承座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品示意图。

图中:1-冲头承座,2-下模承座,3-修整冲头,4-第一压簧,5-压杆,6-压垫,7-第二压簧,8-下料冲头,9-拉深冲头,10-顶出环,11-压皱环,12-下料下模,13-第一紧固螺丝,14-第一限位台肩,15-第二限位台肩,16-第二紧固螺丝,17-第三限位台肩,18-第四限位台肩,19-冲头台座,20-第一顶杆,21-第五限位台肩,22-第六限位台肩,23-第七限位台肩,24-第八限位台肩,25-第九限位台肩,26-第二顶杆,27-压板,28-螺杆,29-第三压簧,30-限位板,31-切断刃口,32-环垫块,33-隧道式固定脱料板,a-料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5所示,一种多工序复合模具,包括冲头承座1与下模承座2,所述冲头承座1的内腔设置有修整冲头3,所述修整冲头3的内腔上部设置有第一压簧4,所述修整冲头3的内腔下部设置有压杆5,所述压杆5的下端连接有压垫6,所述修整冲头3的上部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压簧7,所述修整冲头3的下部外侧壁套设有下料冲头8;所述下模承座2的内腔设置有拉深冲头9,所述拉深冲头9的外侧壁套设有顶出环10,所述顶出环10的外侧壁套设有压皱环11,所述压皱环11的外侧壁套设有下料下模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修整冲头3经第一紧固螺丝13与冲头承座1连接在一起,所述紧固螺丝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冲头承座1的内侧壁与修整冲头3的内侧壁均设置有与紧固螺丝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修整冲头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台肩14,所述压杆5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台肩14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台肩15,所述压杆5沿着修整冲头3的内腔上下运动,所述压杆5的下端经第二紧固螺丝16与压垫6相连接,所述修整冲头3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三限位台肩17,所述下料冲头8的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三限位台肩17相配合的第四限位台肩18,所述第三限位台肩17与第四限位台肩18限制下料冲头8向上运动的行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修整冲头3的中部外侧壁套设有冲头台座19,所述冲头承座1左右两侧均穿设有第一顶杆20,所述第一顶杆20的下端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冲头台座19的安装孔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一顶杆20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压簧7套设在第一顶杆20的中部,所述冲头台座19上设置有第五限位台肩21,所述第五限位台肩21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料冲头8的外侧壁设置有与第五限位台肩2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下料冲头8经冲头台座19沿着冲头承座1的内腔上下运动;所述修整冲头3的外侧壁对下料冲头8与冲头台座19均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冲头承座1的内侧壁对冲头台座19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第一顶杆20在压力作用下沿着冲头承座1上的安装孔上下运动,所述第一顶杆20的上端设置有防脱落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料下模1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六限位台肩22,所述压皱环11的外侧壁设置有与第六限位台肩22相配合的第七限位台肩23,所述顶出环10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压皱环11相配合的第八限位台肩24,所述下模承座2上设置有第九限位台肩25;所述第六限位台肩22、第七限位台肩23限制压皱环11只能向下运动,所述第八限位台肩24限制顶出环10只能向下运动,所述第九限位台肩25限制压皱环11的向下运动行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环10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顶杆26,所述第二顶杆26的下方设置有压板27,所述压板27的下方穿设有螺杆28,所述螺杆28的中部套设有第三压簧29,所述螺杆28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30;当所述顶出环10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于第三压簧29的弹力时,所述顶出环10下压,所述第二顶杆26带动压板27下压第二压簧7;所述第二顶杆26顶住所述顶出环10,所述顶出环10与下料下模12夹持住压皱环11;所述第二顶杆26的末端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压板27上的安装孔设置有与第二顶杆26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顶杆26与压板27经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压板27与限位板30均与螺杆28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顶杆26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下模承座2上的安装孔上下运动;所述螺杆28与拉深冲头9经螺纹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垫6的外径小于拉深冲头9的外径,所述修整冲头3的内径与顶出环10的内径相等,所述修整冲头3的外径与顶出环10的外径相等,所述下料冲头8的内径与压皱环11的内径相等,所述下料冲头8的外径与压皱环11的外径相等;所述修整冲头3的内径大于拉深冲头9的外径,从而所述拉深冲头9能够插入至修整冲头3的内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拉深冲头9的上端设置有切断刃口31,当所述冲头承座1向下运动到一定深度,所述切断刃口31将成品的拉深出的筒底切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料下模12经环垫块32与隧道式固定脱料板33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簧4的工作载荷小于第二压簧7的工作载荷,所述第一压簧4的工作载荷小于第三压簧29的工作载荷,所述第二压簧7的工作载荷大于第三压簧29的工作载荷,因此在所述冲头承座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压簧4先发生压缩变形,从而产品先进行拉深,随着下压力的增大,所述第三压簧29、第二压簧7也发生压缩变形,从而拉深后的产品先进行凸缘成形、后进行凸缘外边沿切割。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料条置于所述拉深冲头9、顶出环10、压皱环11以及下料下模12的上侧面,所述冲头承座1向下运动,所述压垫6、修整冲头3以及下料冲头8将料条压紧在拉深冲头9、顶出环10、压皱环11上;所述冲头承座1继续向下运动,所述第一压簧4被压缩,所述拉深冲头9插入至修整冲头3的内腔推动压杆5、压垫6向上运动完成拉深,此时顶出环10、压皱环11起到自然压皱的作用;所述所述修整冲头3带动顶出环10向下运动完成凸缘成形,所述压皱环11向下运动至碰到下料下模12后停止运动,接着所述压皱环11顶住下料冲头8并使得下料冲头8向上运动,所述下料冲头8向上运动配合下料下模12将凸缘的外边沿切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旦冲头承座1上冲,所述第二顶杆26带动顶出环10、压皱环11上冲复位,成品停留在所述拉深冲头9、顶出环10、压皱环11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拉深冲头9、顶出环10以及压皱环11的上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下料下模12的上平面高于拉深冲头9、顶出环10以及压皱环11的上平面,所述冲头承座1向下运动,所述压垫6、修整冲头3以及下料冲头8将料条压紧在拉深冲头9、顶出环10、压皱环11上,在所述下料下模12的切料刃口的作用下,完成下料;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压垫6、修整冲头3以及下料冲头8的下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接着,只要模具一开启,即进行下个加工,此时马上送入料条,而料条推出停留的切屑;而位于送出侧的隧道式脱料板上面,早已铣出可容入引伸成型制品筒径的通孔,因此也可同切屑同样被送出的料条推出。

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