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均匀的节能锻造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5679发布日期:2019-04-03 01:4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均匀的节能锻造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均匀的节能锻造加热炉。



背景技术: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是利用锻压机械的锤头、砧块、冲头或通过模具对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连动杆就是经过这样的

在发动机连动杆的生产企业中,连动杆经过钢坯锻压而生产出来。在连动杆的锻造和轧制生产中,钢坯一般在完全燃烧火焰的氧化气氛中加热。采用不完全燃烧的还原性火焰(即“自身保护气氛”)来直接加热金属,可以达到无氧化或少氧化的目的。这种加热方式称为明火式或敞焰式无氧化加热,成功地应用于转底式加热炉和室式加热炉。

但是目前的加热炉内部的工件都是放置在方形支撑架上,加热时普遍会出现工件本身加热不均匀,同时放置工件的方形支撑架在整个加热室内的位置也不一样,造成每个方形支撑架上的工件受热也不一样,每个工件的金相组织变化不一样,这样就造成后续锻造加工时候,产品的硬度和应力均不相同,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加热的工件实现转动式加热,提高工件加热时温度的均匀性,保证后续锻造产品质量的加热均匀的节能锻造加热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均匀的节能锻造加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主加热室和副加热室,所述主加热室和副加热室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副加热室环绕在主加热室周围设置;

所述副加热室内设有加热筒和支撑环,所述加热筒的一端设置在支撑环内,加热筒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设置在炉体外部的电机相连,所述支撑环和加热筒的内壁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加热筒的内壁上设有若干贯穿加热筒的内壁的第一导热孔。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主加热室产生的热量通过管道传送到副加热室内,把待加热的工件钢坯放到副加热室内的加热筒中,主加热室传递到副加热室的热量通过加热筒上的第一导热孔传递到加热筒的内部,对工件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筒在电机的转动下旋转,工件随着加热筒一切旋转,所以,工件的各个面受到的热量非常均匀,保证了后续锻造产品质量。

为了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以及更加合理的利用能源,主加热室和副加热室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用于关闭热量传递的阀门。便于控制哪些副加热室需要进行热量传递。

为了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所述副加热室等间距的设置在主加热室周围。有利于使得主加热室的热量均匀分散的传递到副加热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副加热室内还包括方形支撑架,所述加热筒的内壁上设有卡槽,所述方形支撑架通过卡槽与加热筒活动连接,所述方形支撑架上设有若干贯穿方形支撑架的侧壁的第二导热孔。方形支架可以加热一些方形钢坯。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筒外的支撑环的数量为2-3组,每组支撑环包括4根支撑杆。2-3组支撑环可以更加牢固的固定加热筒,使其在转动时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主加热室产生的热量通过管道传送到副加热室内,把待加热的工件钢坯放到副加热室内的加热筒中,主加热室传递到副加热室的热量通过加热筒上的第一导热孔传递到加热筒的内部,对工件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筒在电机的转动下旋转,工件随着加热筒一切旋转,所以,工件的各个面受到的热量非常均匀,保证了后续锻造产品质量。

2、主加热室和副加热室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用于关闭热量传递的阀门。便于控制哪些副加热室需要进行热量传递,使其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以及更加合理的利用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形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炉体,2-主加热室,3-副加热室,4-管道,5-加热筒,6-支撑环,7-电机,8-连接杆,9-支撑杆,10-第一导热孔,11-阀门,12-方形支撑架,13-卡槽,14-第二导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加热均匀的节能锻造加热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设有主加热室2和副加热室3,主加热室2设置在炉体1中心,所述主加热室2和副加热室3之间通过管道4连通;所述副加热室3等间距的设置在主加热室2周围。有利于使得主加热室2的热量均匀分散的传递到副加热室3内。

所述副加热室3内设有加热筒5和支撑环6,所述加热筒5的一端设置在支撑环6内,加热筒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8与设置在炉体1外部的电机7相连,所述支撑环6和加热筒5的内壁之间焊接有支撑杆9,所述加热筒5的内壁上设有若干贯穿加热筒5的内壁的第一导热孔10。加热筒5的表面呈现蜂窝状。本实用新型的主加热室2的周围设有4个副加热室3,每个副加热室3在炉体1的侧壁上均设有炉盖,炉盖和炉体1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9为碳素钢制成。

为了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以及更加合理的利用能源,主加热室2和副加热室3之间的管道4上设有用于关闭热量传递的阀门11。便于控制哪些副加热室3需要进行热量传递。

为了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所述副加热室3等间距的设置在主加热室2周围。有利于使得主加热室2的热量均匀分散的传递到副加热室3内。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筒5外的支撑环6的数量为2组,每组支撑环6包括4根支撑杆9。其中一组支撑环6设置在加热筒5的端部,另外一组设置在加热筒5的中部,可以更加牢固的固定加热筒5,使其在转动时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主加热室2产生的热量通过管道4传送到副加热室3内,把待加热的工件钢坯放到副加热室3内的加热筒5中,主加热室2传递到副加热室3的热量通过加热筒5上的第一导热孔10传递到加热筒5的内部,对工件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筒5在电机7的转动下旋转,工件随着加热筒5一切旋转,所以,工件的各个面受到的热量非常均匀,保证了后续锻造产品质量。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加热室3内还包括方形支撑架12,所述加热筒5的内壁上设有卡槽13,所述方形支撑架12通过卡槽13与加热筒5活动连接,所述方形支撑架12上设有若干贯穿方形支撑架12的侧壁的第二导热孔14。方形支架可以加热一些方形钢坯。热量从第二导热孔14进入到方形支撑架12上对其进行加热。同时便于通过卡槽13取出工件。操作便捷。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筒5外的支撑环6的数量为3组,每组支撑环6包括4根支撑杆9。其中第一组支撑环6设置在加热筒5的端部,第二组和第三组均设置在加热筒5的中部,可以更加牢固的固定加热筒5,使其在转动时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