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钻攻前汽缸喷嘴扇形面螺孔的钻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9967发布日期:2019-02-01 19:3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钻攻前汽缸喷嘴扇形面螺孔的钻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钻攻前汽缸喷嘴扇形面螺孔的钻模,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汽轮机缸体具有高温、高压及高转速的特性,且形状不规则,因此其结构较为复杂,加工过程较为繁冗,诸如前汽缸喷嘴面及上下半缸喷嘴上的螺孔,加起来有一百多只,加之离前汽缸外端面较深且内部一圈孔离汽缸内孔壁很近,需要机床上的主轴伸长并逐步的变径才能实现加工,由于主轴伸长而引起的挠度和跳动,会出现部分螺孔位置偏差,从而导致相应的配件喷嘴组安装不上。

由于前汽缸区域属于高温高压的热汽流区域,返修前汽缸螺孔,无论直接焊补后重新加工,还是扩大镶套封焊后重新加工,都对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有严格的要求,加工后要做严格的磁粉和或着色探伤,如果发现焊接缺陷要重新挖补处理,所以此类返修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返修风险高;在返修过程中,因盖喷嘴组体积小且要求精度高,叶片叶形现状和外缸均要求很高,由专门的生产叶片具有加工中心的高精度机床加工的供应商加工,即存在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也存在因返修喷嘴组而造成的过孔加大,减少受力面积,从而又会涉及把合螺钉(耐高温高强度特殊材料的螺钉)的单配,所以此类返修更加浪费时间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钻攻前汽缸喷嘴扇形面螺孔的钻模,以解决汽缸螺孔加工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钻模本体、机床工作台面及夹具组件,所述钻模本体为环面形结构,所述钻模本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螺孔,所述螺孔构成分别靠近内环面和外环面的内半圆形阵列和外半圆形阵列,所述机床工作台面设置有若干组T型槽,所述夹具组件与T型槽配合将钻模本体与待加工的缸体固定于工作台面上。

优选的,所述钻模本体的厚度为40mm,并由Q235A钢板制得。

优选的,所述钻模外环面的粗糙度为3.2ram。

优选的,所述内环面的直径为φ1000mm~φ1300mm,外环面的直径为φ600mm~φ900mm。

优选的,所述钻模的所有过孔直径为φ20mm。

优选的,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压板、螺杆、螺母、垫圈、圆垫头及T型块。

优选的,所述螺杆与圆垫头均能够调节高度。

优选的,所述压板上形成有一定位通孔,且所述螺杆穿过通孔与T型槽连接以固定钻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针对形状不规则,且结构复杂的汽缸设计的一种专用于钻攻前汽缸喷嘴扇形面螺孔的钻模,在钻模过程中简单精准,解决了直接使用机床加工因主轴伸长变径而导致挠度和跳动,并出现部分螺孔位置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钻模主视图;

图2为钻模仰视图;

图3为钻模与汽缸连接主视图;

图4为钻模与汽缸连接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钻模本体、2-螺孔、3-内环面、4-外环面、5-螺杆、6-螺母、7-垫圈、8-圆垫头、9-T型块、10-压板、11-机床工作台面、12-汽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钻攻前汽缸喷嘴扇形面螺孔的钻模的钻模本体1,钻模本体1为外环面4及内环面3构成环面形结构,内环面3的直径为φ1000mm~φ1300mm,外环面4的直径为φ600mm~φ900mm。钻模本体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螺孔2,且螺孔2形成为分别靠近内环面和外环面的内半圆形阵列和外半圆形阵列。具体地,钻模本体1由Q235A钢板制得,其厚度为40mm,粗糙度为3.2ram,螺孔的直径为20mm。

图3和图4所示为钻模本体1的工作原理图,机床工作台面11上分布有若干T型槽,夹具组件通过T型槽夹紧固定钻模本体1,其中,夹具组件包括螺杆5、螺母6、垫圈7、圆垫头8、T型块9及压板10,压板10 上形成有一通孔,螺杆5通过压板上的通孔10及机床工作台面11上的T型槽夹紧固定钻模本体1。螺杆5及圆垫头8均能够调节高度以适用不同大小的汽缸。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对其工作过程做详细描述:首先,用夹具组件夹紧固定钻模本体1,用直径为φ20mm的钻头根据钻模本体1上的过孔,预先钻钻模两端及中间部位的3只定位点钻孔为φ20mm深5mm的锥形沉孔,后拆除钻模,分别按该3只已定位的φ20mm深5mm的锥形沉孔位置,用φ16mm的钻头钻M18底孔深35并用M18丝锥攻丝深30mm,然后再用M18的螺钉拧紧固定汽缸与钻模,重复以上步骤和要求分别钻攻汽缸其余的螺孔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针对形状不规则,且结构复杂的汽缸设计的一种专用于钻攻前汽缸喷嘴扇形面螺孔的钻模,在钻模过程中简单精准,解决了直接使用机床加工因主轴伸长变径而导致挠度和跳动,并出现部分螺孔位置偏差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