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夹具平移及翻转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7158发布日期:2019-03-19 22:5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夹具平移及翻转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生产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夹具平移及翻转的机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生产领域,随着自动铸焊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具和夹具越做越大,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越来越重,如56AH一出二的夹具+电池≥40Kg,因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夹具的翻转目前依然采用全人工方式进行翻转,存在以下问题: 1自动铸焊已降低了大部分的劳动强度,因此铸焊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尤为突出,一个夹具普遍重量在20公斤以上,按每天拖拉和翻转500次计算,员工相当于上提500次20公斤的重物,给工作人员增加劳动负担;2因夹具较重每次翻转时无法做到轻拿轻放,夹具易损坏;3因夹具较重,每次翻转后基本上都是拍在台面上,因此会把台面上的粉尘扬起,对工作人员健康防护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空夹具平移及翻转的机构,该翻转机构可轻松实现空夹具回至入夹工位,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夹具平移及翻转的机构,包括操作平台,所述的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的平移机构包括有能拨挂夹具的拨齿,拨齿位于平移机构的内侧,所述的平移机构内侧一端设置有检修工位,所述的平移机构内侧的另一端处设置有翻转架,所述的翻转架由支架和翻转轴承构成,所述的翻转架前侧方设置有辊道。

具体的,所述的平移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右平移机构和左平移机构,所述的右平移机构和左平移机构布置相同,且其上的拔齿相对设置。

具体的,所述的右平移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下方设置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的导轨上方设置滑座,滑座内设置有能沿导轨滑动的滑槽,所述的滑座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拨齿支架,拨齿支架呈倒“L”形,拨齿支架位于滑座的侧边的下端设置有拨齿一和拔齿二,所述的滑座上设置有气缸和受力件,所述的气缸的活塞与受力件连接。

具体的,所述的滑座由滑座板和滑座臂构成,所述的滑座臂有两个分别位于滑座板的两侧。

具体的,所述的气缸位于滑座臂的外壁上,所述的受力件位于滑座臂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拨齿设计巧妙,通过在滑座上设置气缸,滑座在气缸的作用下平行移动时,拔齿支架也向前移动,拔齿支架向前移动时,拨齿接触夹具可巧妙的避开与夹具的碰撞,拔齿支架向后时,拨齿可自勾住夹具使其向后平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平稳,设备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右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操作平台、2右平移机构、3左平移机构、4检修工位、5翻转架、6翻转轴承、7辊道、2-1支撑杆、2-2支撑板、2-3导轨、2-4滑座板、2-5滑座臂、 2-6拨齿支架、2-7拨齿一、2-8滑槽、2-9拨齿二、2-10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一种空夹具平移及翻转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操作平台1,所述的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的平移机构包括有能拨挂夹具的拨齿,拨齿位于平移机构的内侧,所述的平移机构内侧一端设置有检修工位4,所述的平移机构内侧的另一端处设置有翻转架5,所述的翻转架5由支架和翻转轴承6构成,所述的翻转架5前侧方设置有辊道7。

所述的平移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右平移机构2和左平移机构3,所述的右平移机构2和左平移机构3布置相同,且其上的拔齿相对设置。

所述的右平移机构2包括支撑板2-2,支撑板2-2下方设置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2-1,所述的支撑板2-2上设置有导轨2-3,所述的导轨2-3上方设置滑座,滑座内设置有能沿导轨2-3滑动的滑槽2-8,所述的滑座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拨齿支架2-6,拨齿支架2-6呈倒“L”形,拨齿支架2-6位于滑座的侧边的下端设置有拨齿一2-7和拔齿二2-9,所述的滑座上设置有气缸2-10和受力件,所述的气缸2-10的活塞与受力件连接,所述的滑座由滑座板2-4和滑座臂2-5构成,所述的滑座臂2-5有两个分别位于滑座板2-4的两侧。所述的气缸2-10位于滑座臂2-5的外壁上,所述的受力件位于滑座臂2-5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平移翻转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铸焊后的夹具及电池被移至检修工位4前,本机构通过气缸2-10伸缩杆伸出带动拨齿支架5沿导轨 2-3向前移动,带动拨齿一2-7勾住夹具,气缸2-10缩回过程带动拨齿一2-7将空夹具和电池拨至待检工位4上;然后拨齿二2-9通过气缸2-10的再次伸缩到达检修工位4上,气缸2-10缩回过程中带动拨齿二2-9将夹具拨至翻转架5上;通过人工取下电池,手动扳动翻转架5,翻转轴承6使空翻转架带动夹具实现翻转,空夹具被移出翻转架5后,翻转架5可自动回位,翻转后的空夹具约1/3 落在辊道7上,人工轻轻的一拉即可使空夹具移至入夹工位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