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SW侧墙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7152发布日期:2019-03-19 22:5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FSW侧墙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合金焊接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SW侧墙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铝合金侧墙采用FSW(搅拌摩擦焊)工装进行定位后焊接,而通常同一产线需求生产不同种类的铝合金侧墙,不同种类的型材截面(长宽)不同,若采用不同的工装,会增加工装数量及产线投资成本,且还占据较多工厂面积,工装较多也不方便调试管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识别相互匹配的型材-工装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SW侧墙焊接工装,提高工装适应不同种类的铝合金侧墙的能力,提升其通用性,进而缩减工装数量,降低产线投入费用,减少工装占地面积,同时方便工装的维护管控,提升工人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FSW侧墙焊接工装,包括底座、工字梁、移动压臂总成、固定压臂总成和小压臂总成;所述工字梁用于承接型材,连接于底座上;所述移动压臂总成和固定压臂总成分别具有若干个且相对设置在底座上,位于型材宽度方向两侧;所述小压臂总成具有若干个相对设置底座上,位于型材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移动压臂总成包括转筒、转轴、转臂、压头、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底座沿垂直型材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型孔;所述下支座通过穿设条型孔的第一螺栓副固定于底座上,其上表面通过第一内六角连接有燕尾滑道;所述燕尾滑道上套设有可在其上滑动的滑块;所述上支座包括外侧上支座和内侧上支座;所述外侧上支座通过第二螺栓副连接固定于下支座上;所述内侧上支座通过第二内六角与滑块连接;还包括贯穿外侧上支座并一端顶紧内侧上支座的丝杆;所述转轴连接于内侧上支座;所述转筒可转动连接于转轴上;所述转臂刚性连接于转筒上;所述压头连接于转臂上;所述固定压臂总成与移动压臂总成结构的区别在于,固定压臂总成通过第一螺栓副固定于底座上后不再调节以此作为型材在宽度方向一侧的基准,而移动压臂总成通过燕尾滑道可沿垂直型材长度方向通过丝杆进行调节用于夹紧型材;所述小压臂总成包括与移动压臂总成功能结构相同的转筒、转轴、转臂和压头,其还包括滑座和滑轨,小压臂总成的转轴连接于滑座上;所述滑轨上开设有两条滑槽;所述滑座通过穿设滑槽的第三螺栓副固定于滑轨上。

优选的,所述滑槽截面呈倒T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条型孔、第一螺栓副、燕尾滑道、丝杆、滑槽、第三螺栓副等结构,可适用于不同长宽尺寸的侧墙型材的定位,提高了工装适应不同种类的铝合金侧墙焊接的能力,提升其通用性,进而缩减工装数量,降低产线投入费用,减少工装占地面积,同时方便工装的维护管控,提升工人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底座1、条型孔11、工字梁2、移动压臂总成3、转筒31、转轴32、转臂33、压头34、上支座35、外侧上支座351、内侧上支座352、下支座36、第一螺栓副37、第二螺栓副38、第二内六角39、固定压臂总成4、小压臂总成5、滑座51、滑轨52、滑槽521、第三螺栓副53、型材6、燕尾滑道7、第一内六角71、滑块72、丝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5,一种FSW侧墙焊接工装,包括底座1、工字梁2、移动压臂总成3、固定压臂总成4和小压臂总成5;所述工字梁2用于承接型材6,连接于底座1上;所述移动压臂总成3和固定压臂总成4分别具有若干个且相对设置在底座1上,位于型材6宽度方向两侧;所述小压臂总成5具有若干个相对设置底座上,位于型材6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移动压臂总成3包括转筒31、转轴32、转臂33、压头34、上支座35和下支座36;所述底座1沿垂直型材6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型孔11;所述下支座36通过穿设条型孔11的第一螺栓副37固定于底座1上;其上表面通过第一内六角71连接有燕尾滑道7;所述燕尾滑道7上套设有可在其上滑动的滑块72;所述上支座35包括外侧上支座351和内侧上支座352;所述外侧上支座351通过第二螺栓副38连接固定于下支座36上;所述内侧上支座352通过第二内六角39与滑块72连接;还包括贯穿外侧上支座351并一端顶紧内侧上支座352的丝杆8;所述转轴32连接于内侧上支座352;所述转筒31可转动连接于转轴32上;所述转臂33刚性连接于转筒31上;所述压头34连接于转臂33上;所述固定压臂总成4与移动压臂总成3结构的区别在于,固定压臂总成4通过第一螺栓副37固定于底座1上后不再调节以此作为型材6在宽度方向一侧的基准,而移动压臂总成3通过燕尾滑道7可沿垂直型材6长度方向通过丝杆8进行调节用于夹紧型材6;所述小压臂总成5包括与移动压臂总成3功能结构相同的转筒31、转轴32、转臂33、压头34,其还包括滑座51和滑轨52,小压臂总成5的转轴32连接于滑座51上;所述滑轨52上开设有两条滑槽521;所述滑槽521截面呈倒T型;所述滑座51通过穿设滑槽521的第三螺栓副53固定于滑轨52上。

使用时,将型材6放置于工字梁2上,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平齐,宽度方向的一侧对齐于固定压臂总成4的内侧上支座352,如图4,再调整移动压臂总成3,具体参见图2、5,松开第一螺栓副37,将下支座36相对底座1的位置沿条型孔11进行前后调节,调节完毕后,锁紧第一螺栓副37,实现将移动压臂总成3位置的初步调节固定;然后旋转丝杆8顶紧内侧上支座352,因内侧上支座352通过第二内六角39与滑块72连接,滑块72可沿通过第一内六角71固定在下支座36上表面的燕尾滑道7滑动,因此内侧上支座352可沿燕尾滑道7实现调节,在丝杆8的顶紧作用下,完成移动压臂总成3对型材6宽度方向上的压紧定位的最终调节,完成对型材6宽度方向上的夹紧定位。

接下来小压臂总成5沿型材6长度方向的位置调节,如图2,松开第三螺栓副53,将滑座51沿滑轨52上的滑槽521运动,至小压臂总成5的压头34能够在旋转后压紧型材6的位置,调节完毕后,锁紧第三螺栓副53。由于转筒31和转轴32是转动配合,可使转臂33旋转360度,最终使移动压臂总成3、固定压臂总成4和小压臂总成5的压头3均能压紧型材6。

本工装通过条型孔11、第一螺栓副37、燕尾滑道353、丝杆8、滑槽521、第三螺栓副53等结构,可适用于不同长宽尺寸的侧墙型材的定位,提高了工装适应不同种类的铝合金侧墙焊接的能力,提升其通用性,进而缩减工装数量,降低产线投入费用,减少工装占地面积,同时方便工装的维护管控,提升工人工作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