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2010发布日期:2019-04-12 23:5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是一种能将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的零件冲压铆合成完整的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的模具,在冲压加工中,将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获得所需零件,然后将所需的零件在压力的作用下进行铆接,实现零件之间的紧密组合。但是,当前技术中无法进行主副压头交替使用,当主压头损坏或者需要用不同形状压头进行铆合压制时,操作极其繁琐,无法手动灵活调节冲压铆合力度,无法对加工原料进行固定而造成的冲压位置不正确,影响冲压装置的稳定性以及精度,无法一次冲压铆合多个零件。

授权公告号为CN20602849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设置支架连接块、螺纹管、下固定座、铆合模具和固定板等,通过将零件放置在铆合模具中,利用螺纹管和固定板对零件进行冲压实现零件的冲压铆合加工。但该装置无法进行主副压头交替使用,当主压头损坏或者需要用不同形状压头进行铆合压制时,操作极其繁琐,无法手动灵活调节冲压铆合力度,无法对加工原料进行固定而造成的冲压位置不正确,影响冲压装置的稳定性以及精度,无法一次冲压铆合多个零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当前技术中无法进行主副压头交替使用,当主压头损坏或者需要用不同形状压头进行铆合压制时,操作极其繁琐,无法手动灵活调节冲压铆合力度,无法对加工原料进行固定而造成的冲压位置不正确,影响冲压装置的稳定性以及精度,无法一次冲压铆合多个零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包括主支架、顶板、冲压台和底座,所述主支架正外壁的上方贯穿连接有升降调节钮,所述主支架的左侧外壁活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方焊接连接有铰链,所述铰链远离所述主支架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副压头,所述铰链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主压头,所述主压头与所述副压头之间贯穿连接有控制杆,所述主压头的外壁紧密贴合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外壁紧密贴合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外壁套接有调节环,所述主压头的下方外壁焊接有六个刀片,所述主支架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位于所述主压头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冲压台,所述冲压台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扣,所述主支架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位于所述冲压台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壁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装料盘。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架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呈“矩形”条状,且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冲压台垂直设置,所述冲压台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冲压孔,且所述冲压孔呈“圆柱”状,并且所述冲压孔的轴心处与所述主压头的轴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扣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卡扣板,所述卡扣板呈“矩形”板状,且所述卡扣板与所述冲压台垂直设置,并且所述卡扣板可沿平行于所述冲压台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板的上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呈“圆筒”状,且所述转轴与所述冲压台平行设置,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卡扣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且所述盖板可沿所述转轴的轴心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贴合层,所述贴合层与所述盖板平行设置,且所述贴合层可沿平行于所述盖板的方向移动,并且所述贴合层于所述冲压台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的外壁贯穿焊接固定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的外壁刻有防滑花纹,且所述旋转把手与所述转盘平行设置,并且所述旋转把手呈“圆柱”状。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四个固定螺栓,且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的下方紧密贴合有转盘调节盘,且所述转盘调节盘的轴心处与所述转盘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转盘调节盘的下壁固定连接有软壳,且所述软壳可沿垂直于所述转盘调节盘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软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可沿平行于所述软壳的方向移动,所述弹簧的下方紧密贴合有减振层,且所述减振层与所述转盘平行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在主支架正外壁的上方贯穿连接有升降调节钮,在主支架的左侧外壁活动连接有顶板,通过调节升降调节钮可灵活调节顶板的升降,当需要进行冲压铆合时,将顶板往下调节即可,且可根据所需调节到不同的高度,从而灵活控制冲压铆合的力度,避免由于力度过大或者过小而造成的原材料的破坏或者加工失败,实现了冲压铆合力度的灵活调节。

2、该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在顶板的下壁安装有铰链,铰链上安装有主压头、副压头和控制杆,当主压头损坏或者需要用不同形状压头进行铆合压制时,可通过控制杆控制铰链转动,使副压头转动到垂直于顶板的方向的位置,代替主压头工作,操作简便,实现了主副压头的交替使用。

3、该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在冲压台上安装了固定扣,固定扣由卡扣板和盖板通过转轴连接起来,盖板的内部贯穿连接了贴合层,通过固定扣可将加工原料紧紧固定在冲压台上,避免在加工原料进行冲压步骤时,由于振动或者材料滑动而造成的冲压位置不正确的情况,实现了冲压装置的稳定性以及精度。

4、该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在冲压台和底座之间安装了转盘,通过转盘内部贯穿连接的四个装料盘可放置四个待加工零件,当一个零件加工完之后,通过旋转把手转动转盘,将下一个待加工零件对准冲压孔,解决了需要频繁取零件换零件的问题,实现可同时冲压铆合多个零件,提高工作效率。

5、该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在转盘调节盘下方安装有软壳、弹簧以及减振垫,当冲压式铆合模具工作时,装置下方会收到巨大冲击力,通过软壳和弹簧可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避免了在进行冲压铆合时,产生剧烈振动而影响铆合的精确度,且保护了装置不受损坏,确保了装置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压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振构造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支架;101、出料口;102、升降调节钮;2、顶板;201、铰链;202、副压头;203、控制杆;204、主压头;205、调节环;206、橡胶环;207、滚珠;208、刀片;3、冲压台;301、固定扣;302、冲压孔;303、卡扣板;304、转轴;305、盖板;306、贴合层;4、底座;401、转盘;402、旋转把手;403、装料盘;404、固定板;405、固定螺栓;5、转盘调节盘;501、软壳;502、弹簧;503、减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器冲压式铆合模具,包括主支架1、顶板2、冲压台3和底座4,主支架1正外壁的上方贯穿连接有升降调节钮102,主支架1的左侧外壁活动连接有顶板2,顶板2的下方焊接连接有铰链201,且铰链201呈“半球”状,便于多向转动,铰链201远离主支架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副压头202,铰链201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主压头204,主压头204与副压头202垂直设置,便于主副转换,主压头204与副压头202之间贯穿连接有控制杆203,控制杆203可沿垂直于主支架1的方向移动,实现灵活调节,主压头204的外壁紧密贴合有滚珠207,滚珠207的外壁紧密贴合有橡胶环206,橡胶环206的外壁套接有调节环205,主压头204的下方外壁焊接有六个刀片208,主支架1靠近顶板2的一侧位于主压头20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冲压台3,冲压台3与主压头204垂直设置,增大冲压力,冲压台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扣301,实现原材料的稳定固定,主支架1靠近顶板的2一侧位于冲压台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4,底座4长度大于顶板2,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底座4的上壁转动连接有转盘401,转盘401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装料盘403,四个装料盘403等大等距,便于转盘401的调节。

进一步的,述主支架1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出料口101,出料口101呈“矩形”条状,便于出料,且出料口101与冲压台3垂直设置,放置零件四处滚动,冲压台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冲压孔302,且冲压孔302呈“圆柱”状,并且冲压孔302的轴心处与主压头204的轴心处同在一条直线上,确保冲压铆合的精度。

进一步的,固定扣301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卡扣板303,卡扣板303呈“矩形”板状,提高稳定性,且卡扣板303与冲压台3垂直设置,并且卡扣板303可沿平行于冲压台3的方向移动,便于拆卸与安装。

进一步的,卡扣板303的上壁转动连接有转轴304,转轴304呈“圆筒”状,便于转动调节,且转轴403与冲压台3平行设置,增强稳固性,转轴304远离卡扣板30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305,且盖板305可沿转轴304的轴心转动,实现对原材料的牢固固定。

进一步的,盖板305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贴合层306,且贴合层306可沿平行于盖板305的方向移动,便于更换,并且贴合层306于冲压台3平行设置,实现贴合层与零件的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转盘401的外壁贯穿焊接固定有旋转把手402,旋转把手402的外壁刻有防滑花纹,便于操作,且旋转把手402与转盘401平行设置,并且旋转把手402呈“圆柱”状,便于抓握。

进一步的,底座4的上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4,且固定板404与底座4平行设置,从而增强稳定性,固定板404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四个固定螺栓405,且固定螺栓405与固定板404垂直设置,避免固定螺栓405的脱落,实现稳固。

进一步的,转盘401的下方紧密贴合有转盘调节盘5,且转盘调节盘5的轴心与转盘401的轴心同在一条直线上,便于调节,转盘调节盘5的下壁固定连接有软壳501,且软壳501可沿垂直于转盘调节盘5的方向移动,便于更换且增强了缓冲能力。

进一步的,软壳5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502,且弹簧502可沿平行于软壳501的方向移动,增强缓冲性,弹簧502的下方紧密贴合有减振层503,且减振层503与转盘401平行设置,增强装置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首先,清理主压头204、副压头202以及冲压台3,确保冲压铆合环境的清洁性,然后,接通电源之后,将原材料放置在冲压台3上,对准主压头204和冲压孔302,接着,调节升降调节钮102,调节顶板2高度,从而控制主压头204向下进行冲压,并且可根据不同零件材料的不同,灵活调节冲压力度,当主压头204需要更换或者主压头204模具需要更换时,调节控制杆203,控制铰链201转动,此时副压头202转动到主压头204位置,主压头204九十度向上翻转,从而副压头202代替主压头204进行工作,然后,冲压过后的零件与装料盘403中的待铆合零件在压力的作用下铆合在一起,完成组装之后,再操纵升降调节钮102,将主压头204抬起,接着,转动旋转把手402,将下一个装料盘403对准冲压孔302,实现冲压铆合,下方安装的软壳501、弹簧502和减振垫503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确保装置不受振动干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