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部刃组合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4303发布日期:2019-04-13 00:0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部刃组合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特别是一种端部刃组合铣刀。



背景技术:

手机部件需要铣槽及倒角,通常的方式是采用两把铣刀来加工,通常是先用一把铣刀加工出槽,让后再采用另一把铣刀加工出槽边沿的倒角,上述方式需要换刀,不仅加工时间长、效率低,而且加工成本高。因而本申请人设计了一款端部刃组合铣刀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部刃组合铣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端部刃组合铣刀,包括刀杆,其特征在于:刀杆的端部设有插铣排屑槽、插铣切削部、倒角排屑槽、倒角切削部,所述插铣排屑槽由插铣直壁面及插铣弧壁面相交构成;所述倒角切削部由倒角直壁面及倒角弧壁面相交构成,所述插铣切削部的端面由第一插铣后刀面和第二插铣后刀面构成,且第一插铣后刀面和插铣直壁面相交构成插铣刃;所述倒角切削部的端面由第一倒角后刀面和第二倒角后刀面构成,且第一倒角后刀面和倒角直壁面相交构成倒角刃。

所述第一倒角后刀面由前第一倒角后刀面和后第一倒角后刀面构成;所述第二倒角后刀面由前第二倒角后刀面和后第二倒角后刀面构成,所述前第一倒角后刀面与所述倒角直壁面相交构成前倒角刃,所述后第一倒角后刀面与所述倒角直壁面相交构成后倒角刃,所述前倒角刃与后倒角刃相交且两者相交形成的角为钝角,所述倒角刃由前倒角刃与后倒角刃构成。

所述刀杆的端部设有若干避让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刀杆的端部设有插铣排屑槽、插铣切削部、倒角排屑槽、倒角切削部,所述插铣排屑槽由插铣直壁面及插铣弧壁面相交构成;所述倒角切削部由倒角直壁面及倒角弧壁面相交构成,所述插铣切削部的端面由第一插铣后刀面和第二插铣后刀面构成,且第一插铣后刀面和插铣直壁面相交构成插铣刃;所述倒角切削部的端面由第一倒角后刀面和第二倒角后刀面构成,且第一倒角后刀面和倒角直壁面相交构成倒角刃,通过上述结构,本铣刀在用插铣切削部加工凹槽的同时,能够通过与插铣切削部并列设置的倒角切削部将凹槽的边沿加工成倒角,上述工序一次完成,不仅加工时间短、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刀杆端部的放大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部刃组合铣刀,包括刀杆1,刀杆1的端部设有插铣排屑槽、插铣切削部3、倒角排屑槽、倒角切削部5,所述插铣排屑槽由插铣直壁面(图中未显示出)及插铣弧壁面(图中未显示出)相交构成;所述倒角切削部5由倒角直壁面2及倒角弧壁面4相交构成,弧壁面能够引导排屑,直壁面排屑量大,因而插铣排屑槽和倒角排屑槽的结构均有利于排屑,所述插铣切削部3的端面由第一插铣后刀面6和第二插铣后刀面7构成,且第一插铣后刀面6和插铣直壁面相交构成插铣刃8;所述倒角切削部5的端面由第一倒角后刀面和第二倒角后刀面构成,且第一倒角后刀面和倒角直壁面2相交构成倒角刃。

如图所示,所述第一倒角后刀面由前第一倒角后刀面9和后第一倒角后刀面10构成;所述第二倒角后刀面由前第二倒角后刀面11和前后第二倒角后刀面12构成,所述前第一倒角后刀面9与所述倒角直壁面2相交构成前倒角刃13,所述后第一倒角后刀面10与所述倒角直壁面2相交构成后倒角刃14,所述前倒角刃13与后倒角刃14相交且两者相交形成的角为钝角,所述倒角刃由前倒角刃13与后倒角刃14构成,通过上述结构,我们在倒角的时候可以倒出具有两个相交折弯面的倒角。

如图所示,刀杆1的端部设有若干避让斜面15,这样在加工中便于避免刀杆1的端部与工件干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端部刃组合铣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