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2886发布日期:2019-05-31 23:0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预焊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方形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超声焊接,将多个叠加放置的电芯对应侧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进行焊接。

在预焊过程中,需要将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的对应箔材先进行挤压变形,后将上下对应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用超声波焊接,但是在挤压变形过程中,容易造成极耳边缘出现尖角,尖角在后工序电芯受压变形过程中可能刺穿隔膜;在短路测试过程中高压产生尖角放电,存在击穿隔膜造成短路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以解决击穿隔膜造成短路的可能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包括升降结构、移动板、上定位块、下定位块、电芯定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边缘外侧安装有所述上定位块,所述电芯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移动板的下方,所述电芯定位结构内放置有待预焊电芯,所述下定位块位于所述电芯定位结构的一侧,且所述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待预焊电芯的极耳位于所述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之间,所述极耳包括水平部及拐角部,所述上定位块位于所述水平部正上方,所述下定位块上表面与所述水平部下表面对应位置接触;

当所述升降结构带动所述移动板接触或远离所述待预焊电芯的上表面时,所述上定位块挤压或远离所述极耳。由于设有升降结构,带动移动板上下移动,同时带动上定位块上下移动,实现上定位块远离或挤压极耳,通过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的配合实现极耳的挤压变形,由于上定位块位于水平部正上方,当挤压极耳至变形,由于拐角处没有受到挤压,不会发生极耳挤压后击穿隔膜的情况,减少短路的可能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块为倒L形的上定位块,所述上定位块的水平板安装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上定位块的竖直板挤压或远离所述水平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块的竖直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设在所述竖直板靠近对应的所述拐角部的一侧。由于设有缺口,使竖直板与水平部的边缘有一定距离,进一步防止极耳挤压后击穿隔膜的情况发生,减少短路的可能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定位块分别安装在所述移动板的同一侧边缘的两端,且两个所述上定位块都位于所述水平部的正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定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定位块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定位块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结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与所述移动板安装固定。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设有升降结构,带动移动板上下移动,同时带动上定位块上下移动,实现上定位块远离或挤压极耳,通过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的配合实现极耳的挤压变形,由于上定位块位于水平部正上方,当挤压极耳至变形,由于拐角处没有受到挤压,不会发生极耳挤压后击穿隔膜的情况,减少短路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芯预焊挤压装置放置有待预焊电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升降结构、11-伸缩板、2-移动板、3-上定位块、31-水平板、32-竖直板、321-缺口、4-下定位块、5-电芯定位结构、100-待预焊电芯、110-极耳、111-水平部、112-拐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电芯预焊挤压装置,包括升降结构1、移动板2、上定位块3、下定位块4、电芯定位结构5,升降结构1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下端设有伸缩板11,伸缩板11安装在移动板2的上表面上,移动板2的一侧边缘外侧安装有上定位块3,电芯定位结构5位于移动板2的下方,电芯定位结构5内放置有待预焊电芯100,下定位块4位于电芯定位结构5的一侧,且上定位块3和下定位块4上下对应设置,待预焊电芯100的极耳110位于上定位块3和下定位块4之间,极耳110包括水平部111及拐角部112,水平部111的两端为两个拐角部112,上定位块3位于水平部111正上方,下定位块4与水平部111下表面对应位置接触。其中,极耳110为正极耳或负极耳。本实施例中,极耳110为正极耳。

当升降结构1带动移动板2接触或远离待预焊电芯100的上表面时,上定位块3挤压或远离极耳110。

其中,上定位块3为倒L形结构,上定位块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定位块3分别位于移动板2同一侧边缘的两端,上定位块3的竖直板32上设有缺口321,缺口321设在竖直板32靠近对应的拐角部112的一侧。对应的,下定位块4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下定位块4分别与两个上定位块3对应设置。竖直板32下端的高度低于移动板2下表面的高度,竖直板32下端与移动板2下表面的高度差为5.8~5.9mm。竖直板32下端靠近拐角部112的一端与对应的拐角部112最外侧处之间的水平距离为7~8mm。本实施例中,竖直板32下端靠近拐角部112的一端与对应的拐角部112最外侧处之间的水平距离为7mm。竖直板32下端与移动板2下表面的高度差为5.8mm。

上述电芯预焊挤压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将待预焊电芯100放置在电芯定位结构5中,使极耳110位于电芯定位结构5一侧外部,使两个上定位块3位于极耳110的正上方,两个下定位块4分别与水平部111下表面对应位置接触,当需要进行挤压时,将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带动移动板2及两个上定位块3向下移动,使两个竖直板32下端分别与极耳110的水平部111对应位置接触并挤压,移动板2继续向下移动,当移动板2的下表面与待预焊电芯100的上表面接触时,气缸停止工作,上定位块3与下定位块4匹配完成对极耳110的挤压工作;当需要取下挤压后的待预焊电芯100时,将气缸向上移动,带动移动板2及上定位块3远离挤压后的待预焊电芯100,后取下挤压后的待预焊电芯100,将另一待预焊电芯100放置在电芯定位结构5上,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另一待预焊电芯的极耳挤压工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