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8013发布日期:2019-04-29 11:5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金属切削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机床。



背景技术:

金属切削机床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加工过程中需要工作液的配合,工作液具有良好的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的功能,还具有其他的特殊性能:有一定的电介强度、去游离、灭弧、防止断丝和使用寿命长、安全无毒等。用合适的工作液可获得理想的加工光洁度和加工效率,并能延长机床的使用寿命。

金属切削机床一般配有用于存储工作液的工作液箱,工作液箱中的工作液会不断消耗,需要及时补充。

另外,工作液一般由多种组分配制而成,各种组分需要充分搅拌均匀,才能保证工作液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切削机床,其设有配液箱,配液箱用于配制工作液,配制好的工作液可补充至工作液箱中;且配液箱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具有优异的搅拌效率和搅拌效果,可以提高配液效率,并使配制的工作液更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金属切削机床,其设有用于存储工作液的工作液箱,工作液箱上方设有:用于配制工作液的配液箱;

所述配液箱包括:平置圆盘形底板,由底板边沿向上延伸出的竖置圆筒形筒体,以及设于筒体顶端的顶盖;顶盖上设有投料口,底板上设有出液口;底板边沿还设有若干竖置支撑柱,各支撑柱沿底板周向均布,各支撑柱的顶端与底板连接,各支撑柱的底端与工作液箱的顶部连接;出液口外接竖置补液管,配液箱通过补液管与工作液箱连通,且出液口处设有补液阀门;

一竖置上搅拌轴贯穿顶盖并伸入筒体内部,上搅拌轴与筒体共轴心,上搅拌轴顶端配有上搅拌电机,上搅拌轴底端设有上搅拌框;上搅拌框包括:中部与上搅拌轴底端连接的平置第一搅拌杆,以及由第一搅拌杆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出的一对竖置第二搅拌杆;该对第二搅拌杆以上搅拌轴对称设置;该对第二搅拌杆上各自设有两段螺旋叶片;位于同一第二搅拌杆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分别沿该第二搅拌杆的轴向螺旋延伸,且它们的旋向相反;

一竖置下搅拌轴贯穿底板并伸入筒体内部,下搅拌轴与上搅拌轴共轴心;下搅拌轴底端设有下搅拌电机,下搅拌电机位于工作液箱上方;下搅拌轴顶端设有下搅拌框,下搅拌框位于上搅拌框外围;

所述下搅拌框包括:中部与下搅拌轴顶端连接的平置第三搅拌杆,以及由第三搅拌杆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的一对竖置第四搅拌杆;第三搅拌杆位于上述一对第二搅拌杆的下方;上述一对第四搅拌杆以下搅拌轴对称设置,且该对第四搅拌杆位于上述一对第二搅拌杆之间;该对第四搅拌杆上各自设有两段螺旋叶片;位于同一第四搅拌杆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分别沿该第四搅拌杆的轴向螺旋延伸,且它们的旋向相反;

所述上搅拌轴的转向和下搅拌轴的转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配液箱的容积为工作液箱容积的一半。

优选的,位于同一第二搅拌杆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轴向长度之和等于该第二搅拌杆的长度。

优选的,位于同一第二搅拌杆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轴向长度相等。

优选的,位于同一第四搅拌杆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轴向长度之和等于该第四搅拌杆的长度。

优选的,位于同一第四搅拌杆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轴向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上搅拌轴由上搅拌电机支承;且上搅拌电机配有驱动其沿上搅拌轴轴向往复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下搅拌轴由下搅拌电机支承,且下搅拌电机配有驱动其沿下搅拌轴轴向往复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切削机床,其设有配液箱,配液箱用于配制工作液,配制好的工作液可补充至工作液箱中;且配液箱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具有优异的搅拌效率和搅拌效果,可以提高配液效率,并使配制的工作液更均匀。

配液箱通过多个支撑柱架空在工作液箱上方,配液箱用于配制工作液,工作液配制完成后,打开补液阀门,配制好的工作液可通过补液管输送至工作液箱中。

配液箱内部设有:上搅拌框,以及位于上搅拌框外围的下搅拌框;这两个搅拌机构可以同时搅拌,相互配合,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

竖置搅拌杆(一对第二搅拌杆、一对第四搅拌杆)上分别设有两段螺旋叶片,这样设计可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位于同一第二搅拌杆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旋向相反;这样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位于同一第四搅拌杆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旋向相反;这样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上搅拌轴的转向和下搅拌轴的转向相反,即上搅拌框和下搅拌框的搅拌转向相反,这样设计可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上搅拌框往复升降,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下搅拌框往复升降,即上述两个搅拌机构可以分别在搅拌的同时往复升降,这样设计可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金属切削机床,其设有用于存储工作液的工作液箱10,工作液箱10上方设有:用于配制工作液的配液箱20;

所述配液箱20包括:平置圆盘形底板,由底板边沿向上延伸出的竖置圆筒形筒体,以及设于筒体顶端的顶盖;顶盖上设有投料口21,底板上设有出液口;底板边沿还设有若干竖置支撑柱30,各支撑柱30沿底板周向均布,各支撑柱30的顶端与底板连接,各支撑柱30的底端与工作液箱10的顶部连接;出液口外接竖置补液管22,配液箱20通过补液管22与工作液箱10连通,且出液口处设有补液阀门23;

一竖置上搅拌轴41贯穿顶盖并伸入筒体内部,上搅拌轴41与筒体共轴心,上搅拌轴41顶端配有上搅拌电机42,上搅拌轴41底端设有上搅拌框50;上搅拌框50包括:中部与上搅拌轴41底端连接的平置第一搅拌杆51,以及由第一搅拌杆51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出的一对竖置第二搅拌杆52;该对第二搅拌杆52以上搅拌轴41对称设置;该对第二搅拌杆52上各自设有两段螺旋叶片;位于同一第二搅拌杆52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分别沿该第二搅拌杆52的轴向螺旋延伸,且它们的旋向相反;

一竖置下搅拌轴61贯穿底板并伸入筒体内部,下搅拌轴61与上搅拌轴41共轴心;下搅拌轴61底端设有下搅拌电机62,下搅拌电机62位于工作液箱10上方;下搅拌轴61顶端设有下搅拌框70,下搅拌框70位于上搅拌框50外围;

所述下搅拌框70包括:中部与下搅拌轴61顶端连接的平置第三搅拌杆71,以及由第三搅拌杆71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的一对竖置第四搅拌杆72;第三搅拌杆71位于上述一对第二搅拌杆52的下方;上述一对第四搅拌杆72以下搅拌轴61对称设置,且该对第四搅拌杆72位于上述一对第二搅拌杆52之间;该对第四搅拌杆72上各自设有两段螺旋叶片;位于同一第四搅拌杆72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分别沿该第四搅拌杆72的轴向螺旋延伸,且它们的旋向相反;

所述上搅拌轴41的转向和下搅拌轴61的转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配液箱20的容积为工作液箱10容积的一半。

优选的,位于同一第二搅拌杆52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轴向长度之和等于该第二搅拌杆52的长度。

优选的,位于同一第二搅拌杆52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轴向长度相等。

优选的,位于同一第四搅拌杆72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轴向长度之和等于该第四搅拌杆72的长度。

优选的,位于同一第四搅拌杆72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轴向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上搅拌轴41由上搅拌电机42支承;且上搅拌电机42配有驱动其沿上搅拌轴41轴向往复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一升降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下搅拌轴61由下搅拌电机62支承,且下搅拌电机62配有驱动其沿下搅拌轴61轴向往复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二升降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金属切削机床,其设有配液箱20,配液箱20用于配制工作液,配制好的工作液可补充至工作液箱10中;且配液箱20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具有优异的搅拌效率和搅拌效果,可以提高配液效率,并使配制的工作液更均匀。

配液箱20通过多个支撑柱30架空在工作液箱10上方,配液箱20用于配制工作液,工作液配制完成后,打开补液阀门23,配制好的工作液可通过补液管22输送至工作液箱10中。

配液箱20内部设有:上搅拌框50,以及位于上搅拌框50外围的下搅拌框70;这两个搅拌机构可以同时搅拌,相互配合,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

竖置搅拌杆(一对第二搅拌杆52、一对第四搅拌杆72)上分别设有两段螺旋叶片,这样设计可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位于同一第二搅拌杆52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旋向相反;这样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位于同一第四搅拌杆72上的两段螺旋叶片,它们的旋向相反;这样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上搅拌轴41的转向和下搅拌轴61的转向相反,即上搅拌框50和下搅拌框70的搅拌转向相反,这样设计可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上搅拌框50往复升降,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下搅拌框70往复升降,即上述两个搅拌机构可以分别在搅拌的同时往复升降,这样设计可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