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0617发布日期:2019-08-03 17:2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

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

现有冲压设备和模具设计时未考虑零件在冲压过程中,上模座和下模座因为受冲压压力的影响,而发生错位,进而导致上模和下模发生错位,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另外零件因为变形也会发生左右移位的现象,从而也能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通过在上模固定块的两端设置贯通孔,并在贯通孔中穿设导向杆,使得上模固定块在向下运动时沿导向杆进行运动,有效防止上模固定块的移位,进而也就能防止上下模的移位;将下模固定座设置成倒T字型,以形成左右两个延伸部,并在延伸部的两端设置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再通过锁紧螺杆进行夹紧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下模座的左右移位;上述分别通过导向杆和固定块、锁紧螺杆解决了上模固定块块和下模座的左右移位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另外上模与压紧杆对待冲工件进行预夹紧,可以防止冲压过程中工件因为不规则形变产生移位,使产品合格率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分别通过导向杆和固定块、锁紧螺杆解决了上模固定块块和下模座的左右移位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另外上模与压紧杆对待冲工件进行预夹紧,可以防止冲压过程中工件因为不规则形变产生移位,使产品合格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上模固定块、上推杆、驱动气缸、下模座、下模,其中,所述上模为凸模,所述下模为凹模,所述上模座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上推杆穿过所述通孔,一端连接驱动气缸,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固定块,所述驱动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座的顶端,所述上模固定块位于所述上模座的下端,所述上模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固定块的下端,所述下模座呈倒T字型,所述下模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其中,所述上模固定块的两端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中穿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座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延伸部,两端的延伸部处分别卡接有一个与延伸部贴合的固定块,两端的固定块为左右对称的7字型结构,两端的固定块的下端分别通过锁紧螺杆进行夹紧固定。

进一步,所述上模和下模上下对称,所述下模座的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压紧杆,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下模座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杆穿过所述下模。

进一步,所述压缩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压紧杆突出于下模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上模下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压紧杆的上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压紧杆与所述下模内壁贴合,所述压紧杆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模运动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模固定块的两端设置贯通孔,并在贯通孔中穿设导向杆,使得上模固定块在向下运动时沿导向杆进行运动,有效防止上模固定块的移位,进而也就能防止上下模的移位;

2、将下模固定座设置成倒T字型,以形成左右两个延伸部,并在延伸部的两端设置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再通过锁紧螺杆进行夹紧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下模座的左右移位;

3、上述分别通过导向杆和固定块、锁紧螺杆解决了上模固定块块和下模座的左右移位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稳定性;

4、上模与压紧杆对待冲工件进行预夹紧,可以防止冲压过程中工件因为不规则形变产生移位,使产品合格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的防止下模座和上模固定块移位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的防止工件移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上模座;2、上推杆;3、驱动气缸;4、上模固定块;5、上模;6、导向杆;7、下模;8、下模座;9、延伸部;10、固定块;11、压紧杆;12、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5座1、上模5固定块104、上推杆2、驱动气缸3、下模7座、下模7,其中,所述上模5为凸模,所述下模7为凹模,所述上模5座1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上推杆2穿过所述通孔,一端连接驱动气缸,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模5固定块104,所述驱动气缸3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5座1的顶端,所述上模5固定块104位于所述上模5座1的下端,所述上模5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5固定块104的下端,所述下模7座呈倒T字型,所述下模7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模7座上,其中,所述上模5固定块104的两端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中穿设有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模5座1和下模7座固定连接,通过在上模5固定块104的两端设置贯通孔,并在贯通孔中穿设导向杆6,使得上模5固定块104在向下运动时沿导向杆6进行运动,有效防止上模5固定块104的移位,进而也就能防止上下模7的移位。

所述下模7座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延伸部9,两端的延伸部9处分别卡接有一个与延伸部9贴合的固定块10,两端的固定块10为左右对称的7字型结构,两端的固定块10的下端分别通过锁紧螺杆进行夹紧固定,将下模7固定座设置成倒T字型,以形成左右两个延伸部9,并在延伸部9的两端设置固定块10,两个固定块10再通过锁紧螺杆进行夹紧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下模7座的左右移位。

进一步,所述上模5和下模7上下对称,所述下模7座的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压缩弹簧12,所述压缩弹簧12的一端连接有压紧杆11,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下模7座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杆11穿过所述下模7。上模5与压紧杆11对待冲工件进行预夹紧,可以防止冲压过程中工件因为不规则形变产生移位,使产品合格率更高。

进一步,所述压缩弹簧12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压紧杆11突出于下模7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上模5下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压紧杆11的上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压紧杆11与所述下模7内壁贴合,所述压紧杆11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模5运动方向一致。

其中,压紧杆11的工作原理为:待冲压工件预先放置于压紧杆11上,该压紧杆11上端面为平面。上模5上端连接的驱动气缸3带动上模5向下移动,上模5下端面与待冲工件接触。上模5通过施压与压紧杆11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其中上模5的下端面也为平面,与压紧杆11上端的平面正对,可防止待冲工件在加紧时发生移位。上模5在压力装置的带动下继续下行,此时工件开始发生形变,压紧杆11压缩底部的压缩弹簧12,当上模5带动工件完全贴合下模7时则冲压完成,此时压紧杆11完全沉入下模7底部内。当驱动气缸3带动上模5向上移动并离开下模7时,压紧杆11在压缩弹簧12的推力作用下可将成型后的工件顶出,便于成型工件取出。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防止移位的冲压装置,通过在上模5固定块104的两端设置贯通孔,并在贯通孔中穿设导向杆6,使得上模5固定块104在向下运动时沿导向杆6进行运动,有效防止上模5固定块104的移位,进而也就能防止上下模7的移位;将下模7固定座设置成倒T字型,以形成左右两个延伸部9,并在延伸部9的两端设置固定块10,两个固定块10再通过锁紧螺杆进行夹紧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下模7座的左右移位;上述分别通过导向杆6和固定块10、锁紧螺杆解决了上模5固定块104块和下模7座的左右移位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另外上模5与压紧杆11对待冲工件进行预夹紧,可以防止冲压过程中工件因为不规则形变产生移位,使产品合格率更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