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向器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4948发布日期:2019-06-11 22:3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向器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向器组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向器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导向器在减震器内部的主要作用是与活塞共同构成一个矩形的稳定结构,保证活塞在运行过程中的平顺性,另外就是在活塞运动过程中通过导向器油孔将多余的减震器油输送到贮油缸里。

目前,大部分粉末冶金行业配套机车减震器的厂家中,对于这种导向器总成的装配还是通过手动来完成,这种装配方法效率低,容错率低,费时,费力,费人,装配出来效果差。通常人工压套需两个人同时工作,一人压装衬套,一人对压装后的总成进行内孔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向器压装装置,该装置可以提高导向器总成的装配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向器压装装置,包括旋转台以及设置在旋转台周边的导向套上料工位、刮油环上料工位、衬套上料工位和压装工位,所述导向套上料工位、刮油环上料工位和衬套上料工位处分别设有上料机械手,所述压装工位处设有压装机构,所述旋转台上设有定位工装,通过定位工装可以对导向器、刮油环和衬套之间进行定位,定位后通过压装机构进行压装作业。

所述导向套上料工位、刮油环上料工位和衬套上料工位处分别设有振动盘。

所述压装工位处设有下料机械手。

所述压装工位处设有料盘。

所述旋转台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工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旋转台带动其上设置的定位工装转动,转到导向套上料工位、刮油环上料工位和衬套上料工位处时,分别通过机械手将导向器、刮油环和衬套依次放在定位工装上,并通过定位工装进行定位;最后旋转到压装工位时,通过压装机构进行压装。采用流水式安装作业,提高了整体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旋转台,2为导向套上料工位,3为刮油环上料工位,4为衬套上料工位,5为上料机械手,6为压装机构,7为定位工装,8为振动盘,9为下料机械手,10为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导向器压装装置,包括旋转台1以及设置在旋转台1周边的导向套上料工位2、刮油环上料工位3、衬套上料工位4和压装工位,导向套上料工位2、刮油环上料工位3和衬套上料工位4处分别设有上料机械手5。上料机械手5采用现有技术常见的结构即可,通过上料机械手5可以对导向器、刮油环、衬套进行抓取。

压装工位处设有压装机构6,压装机构6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旋转台1上设有定位工装7,通过定位工装7可以对导向器、刮油环和衬套之间进行定位,定位后通过压装机构进行压装作业。

使用时,旋转台1带动定位工装7转动,当定位工装7转动至导向套上料工位2时,通过导向套上料工位2处的上料机械手5抓取导向套,并将该导向套放置在定位工装7上;然后旋转台1转动一定度数,当转至刮油环上料工位3时,通过刮油环上料工位3处的上料机械手5抓取刮油环,将该刮油环放置到定位工装7的导向套上,并通过定位工装7实现刮油环和导向套之间的定位;然后旋转台1再旋转一定度数,当转至衬套上料工位4时,通过衬套上料工位4处的上料机械手5将衬套放在定位工装7上,通过定位工装7实现导向套、刮油环、衬套三者之间的定位;最后,旋转台1转至压装工位处,压装机构6的油缸伸出下压,将衬套和刮油环压入导向套内。

进一步,为了便于上料,在导向套上料工位2、刮油环上料工位3和衬套上料工位4处分别设有振动盘8。上料机械手5可以夹取振动盘8出口处的物料(导向套、刮油环、衬套)。

压装工位处设有下料机械手9和料盘10。当压装结束后,可以通过下料机械手9将压装后的导向器总成从定位工装7上转移至料盘10内。

旋转台1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工装7,定位工装7沿旋转台1旋转中心平均分布,定位工装7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从而提高装配过程的连续性。

如图3和4所示,定位工装7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采用图3中所示的柱状结构。定位时,导向套、刮油环和衬套套设在定位工装7上,通过定位工装7的外径与导向套、刮油环和衬套各内径配合,实现定位。由于定位工装7的缘故,压装机构6的压头部位需要设置与其相适应的通孔结构,保证压装作业的顺利进行。

上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