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坑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6541发布日期:2019-07-19 23:3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坑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坑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承板打坑装置在压花打坑花型时,不能保证居中,很容易出现跑偏,打破彩板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美观程度和楼承板的强度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坑纠偏装置,包括上轴、下轴、机架、侧板、2个打坑凸轮、2个打坑凹轮,其中,侧板包括;

侧板焊接在机架表面,顶部用拉杆固定;

下轴和上轴上各套有一个轴套,下轴和上轴的两端均穿出轴套,上轴的轴套上套有2个打坑凹轮,下轴的轴套上套有2个打坑凸轮,每个打坑凹轮与一个打坑凸轮齿轮联动;

上轴和下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和滑块固定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其中,上轴的右端穿过右侧板,下轴的左端穿过左侧板,下轴的右端穿过右侧板;

在右侧板的右侧,上轴的右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小圆螺母;

在左侧板的左侧,下轴的左端固定有联轴器和链轮;

在右侧板的右侧,下轴的右端固定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上固定有第一内六角螺栓和端盖;

在右侧板上固定有上压条和下压条,下压条上安装有M14螺栓,上压条上安装有调节丝杆。

优选地,下轴和上轴上各套有一个轴套,具体包括:

每个轴套的两端均通过第二小圆螺母固定在下轴和上轴上。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小圆螺母的型号为M90。

优选地,第一小圆螺母的型号为M5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坑纠偏装置,通过调节内六角头螺栓左右旋转调节到适当位置,保证打坑轮间隙居中,可以保证打坑后的花型距中,不跑偏,不破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坑纠偏装置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坑纠偏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坑纠偏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6为平板打坑后的板型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一小圆螺母,4-上轴,5-第三齿轮,6-第一内六角螺栓,7-端盖,8-下轴,9-机架,10-托轮,20-打坑凹轮,11-打坑凸轮,12-链轮,13-联轴器,14-滑块,15-侧板,16-6212轴承,17-第二小圆螺母,18-轴套,21-调节丝杆,22-上压条,23-下压条,24-六角头螺母,25-第二内六角头螺栓,26-第三内六角头螺栓,27-键,28-M16螺栓,29-M1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坑纠偏装置,包括上轴4、下轴8、机架9、侧板、2个打坑凸轮11、2个打坑凹轮20,其中,侧板包括左侧板15-1和右侧板15-2。

侧板焊接在机架9表面,顶部用拉杆固定。

下轴8和上轴4上各套有一个轴套18,下轴8和上轴4的两端均穿出轴套18,上轴4的轴套18上套有2个打坑凹轮20,下轴8的轴套18上套有2个打坑凸轮11和7个拖轮10,拖轮10拖着板,使之有前进的动力,每个打坑凹轮20与一个打坑凸轮11齿轮联动,每个轴套18的两端均通过第二小圆螺母17固定在下轴8和上轴4上。

在右侧板15-2的右侧,上轴4的右端固定有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和第二小圆螺母3。

在左侧板15-1的左侧,下轴8的左端固定有联轴器13和链轮12。

在右侧板15-2的右侧,下轴8的右端固定有第三齿轮5,第三齿轮5上固定有第一内六角螺栓6和端盖7。其中,第一内六角螺栓6为M12内六角螺栓。

在右侧板15-2上固定有上压条22和下压条23,下压条23上安装有M14螺栓29,通过调节M14螺柱29来调整上下高度,上压条22上安装有调节丝杆21,通过调节调节丝杆21调节上道与下道之间的间隙。

工作原理如下:

凹凸打坑轮之间有间隙,为保证打坑轮间隙,现根据图4和图5调节。第三齿轮5与下轴8键紧配合在轴头,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安装在上轴4与键27间隙配合。当打坑凸轮11和打坑凹轮20位置不居中时,通过调节第二内六角螺栓25左右旋转调节到适当位置,保证打坑凸轮11和打坑凹轮20间隙居中。然后锁紧内六角头螺母24,M56*2小圆螺母3,六角头螺母6。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栓26固定在一起。其中,第二内六角头螺栓25为M12内六角螺栓,第三内六角头螺栓26为M14内六角螺栓。

利用上述装置加工出来的平板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平板打坑后的板型图的主视图,图7为图6对应的俯视图。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