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刻磨机浮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5361发布日期:2019-09-17 21:4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刻磨机浮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轮制造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动刻磨机浮动装置。



背景技术:

铝合金车轮以其美观大方、安全舒适等特点博得了越来多汽车生产商的青睐。由于铝合金车轮重量轻、制造精度高,在高速转动时变形小、惯性阻力也小。铝合金车轮具有吸收振动和反弹力量的金属特性,经数控机床加工尺寸精度、真圆度高、偏摆跳动小、平衡好,使汽车行驶平稳舒适。

目前铝合金车轮的成型方法主要有铸造成型和锻造成型两种,其中锻造铝合金车轮在机加工完成后,散热孔位置会存在许多毛刺,为满足工艺要求,需要将散热孔位置的毛刺去除,现有的处理方式均为采用人工手段去除,耗费人力,效率也较低,去除效果也不尽理想。因而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去除精确、高效的一种锻造铝合金车轮任意角度旋转夹具,用以配合机器人及角度识别技术,能够实现锻造铝车轮散热窗的自动去毛刺。但是在铝合金车轮的窗口去毛刺加工过程中,铣刀与车轮窗口多为硬接触,容易造成铣刀折断,且加工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刻磨机浮动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铣刀的使用寿命和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完整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气动刻磨机浮动装置,由过渡法兰(1)、连接法兰(2)、套(3)、刀套(4)、第一 O型圈(5)、第一接头(6)、球面轴承(7)、第二接头(8)、通气垫(9)、第二O型圈(10)、气动刻磨机(11)、第三O型圈(12)、活塞杆(13)、缸体(14)组成;

连接法兰(2)分别与过渡法兰(1)及套(3)相固定,刀套(4)轴头部分安装在固定于连接法兰(2)上的球面轴承(7)内孔,刀套(4)上连接第二接头(8),刀套(4)通过内螺纹将通气垫(9)压紧至气动刻磨机(11)上,第一接头(6)与连接法兰(2)螺纹孔固定,第一O型圈(5)、第二O型圈(10)分别与套(3)及缸体(14)接触,密封气路,活塞杆(13)安装在缸体(14)腔体内,通过第三O型圈(12)密封;

当需要铣削加工时,气源沿第二接头(8)进入刀套(4),通过通气垫(9)进入气动刻磨机(11),驱动气动刻磨机(11)进行旋转,另一路气沿第一接头(6)进入连接法兰(2),通过套(3)气道及第二O型圈(10)进入缸体(14),第一O型圈(5)将气体密封在缸体(14) 环形腔内,推动带有第三O型圈(12)的活塞杆(13)沿缸体(14)腔体内伸出,活塞杆(13) 靠气体推动与气动刻磨机(11)接触,气动刻磨机(11)的刀头与工件接触后,气动刻磨机 (11)以球面轴承(7)为中心,可以有小角度倾斜,同时,活塞杆(13)推动气动刻磨机(11),保证其处在一个稳定可加工的状态,从而实现气动刻磨机(11)加工工件的软接触。

所述活塞杆为7个,并沿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新型气动刻磨机浮动装置,使铣刀与车轮窗口的硬接触方式改为软接触方式,使铣刀的使用寿命延长,同时提高了加工效果,与之配套的夹具,能够实现锻造铝车轮散热窗的自动去毛刺,既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去毛刺工作,又能够降低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刻磨机浮动装置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刻磨机浮动装置剖视图。

图中:1-第一过渡法兰、2-第一连接法兰、3-套、4-刀套、5-第一O型圈、6-第一接头、 7-球面轴承、8-第二接头、9-通气垫、10-第二O型圈、11-气动刻磨机、12-第三O型圈、13- 活塞杆、14-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气动刻磨机浮动装置,由第一过渡法兰1、第一连接法兰2、套3、刀套4、第一O型圈5、第一接头6、球面轴承7、第二接头8、通气垫9、第二O型圈10、气动刻磨机11、第三O型圈12、活塞杆13、缸体14组成。

第一连接法兰2分别与第一过渡法兰1及套3相固定,第一过渡法兰1下方固定有第一连接法兰2,第一连接法兰2中央设有球面轴承7,第一连接法兰2一侧连接第一接头6,并通过螺纹孔固定,第一接头6连接气源,第一连接法兰2下方固定有套3,第一O型圈5、第二O型圈10分别与套3及缸体14接触,密封气路,其中套3下方与缸体14之间设有第二O 型圈10,在横向上密封气路,套3环绕缸体14,套3与缸体14之间在纵向上设有第一O型圈5,在纵向上密封缸体14,缸体14环形腔内侧安装有带有第三O型圈12的活塞杆13,通过第三O型圈12密封气路;

刀套4轴头部分安装在固定于第一连接法兰2上的球面轴承7内孔上,刀套4一侧连接第二接头8,第二接头8连接气源,刀套4下方通过内螺纹将通气垫9压紧至气动刻磨机11 上,

当需要铣削去毛刺加工时,气源沿第二接头8进入刀套4,通过通气垫9进入气动刻磨机11,驱动气动刻磨机11进行旋转,另一路气沿第一接头6进入第一连接法兰2,通过套3 气道及第二O型圈10进入缸体14,第一O型圈5将气体密封在缸体14环形腔内,推动带有第三O型圈12的活塞杆13沿缸体14腔体内伸出,7个均布活塞杆13靠气体推动与气动刻磨机11接触,气动刻磨机11的刀头与工件接触后,气动刻磨机11以球面轴承7为中心,可以有小角度倾斜,同时,7个均布活塞杆13推动气动刻磨机11,保证其处在一个稳定可加工的状态,从而实现气动刻磨机11加工工件的软接触,提高铣刀的使用寿命和加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