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束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4759发布日期:2019-09-17 21:3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铜管束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束口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铜管束口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工艺及设备的改进,越来越多的配件需要使用到束口后的铜管,比如新能源充电靶口,在现有技术中,很多束口工装都是通过数控车床类五金铜管束口工艺进行,如切削或压铸,在该工艺下可能会造成管子两端变形,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良品率下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铜管束口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管束口设备,能将铜管的管状结构束口成圆弧状结构,且不会造成铜管两端变形,不影响尺寸及外观,产品质量稳定,良品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管束口设备,包括定位板、位于所述定位板相对两侧的工装上板和工装下板、分别驱动所述工装上板和所述工装下板相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所述工装上板具有束口槽,所述束口槽具有束口部,所述定位板具有贯通的用于定位铜管的定位槽,所述工装上板和所述工装下板相向运动时对铜管进行滚动摩擦搓动,所述束口部对铜管进行束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铜管束口设备将铜管定位于定位板的定位槽中,利用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分别带动工装上板和工装下板相向运动,工装上板和工装下板对定位槽中的铜管进行滚动摩擦搓动,束口部通过滚动挤压对铜管进行束口,完成束口。由于是通过搓动完成铜管的束口,因此,不会造成铜管两端变形,不影响尺寸及外观,产品质量稳定,良品率高。

较佳地,所述定位板包括两固定板及位于两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定位条,相邻两所述定位条之间形成所述定位槽。

较佳地,两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定位条形成供所述工装下板运动的第一凹槽。

较佳地,铜管束口设备还包括具有贯通槽的工作台、与所述工装下板固定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带动所述工装下板于所述贯通槽内运动。

较佳地,铜管束口设备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台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具有供所述工装上板运动的第二凹槽。

较佳地,所述导向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向部相对两侧的固定部,所述导向部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凸耳,所述导向部借由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凸耳的作用固定于所述工作台。

较佳地,所述固定部设置有与所述凸耳配合的凹槽。

较佳地,所述束口部呈圆弧形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铜管束口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铜管束口设备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铜管束口设备中工装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铜管束口设备中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铜管束口设备KK处的截面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铜管束口设备HH处的截面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铜管束口设备,10定位板,11固定板,13定位条,15定位槽,17第一凹槽,20工装上板,21束口槽,211束口部,30工装下板,40第一驱动气缸,50第二驱动气缸,60工作台,61贯通槽,70连接部,80导向装置,81导向部,811第二凹槽,813凸耳,83固定部,831凹槽,90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铜管束口设备100包括工作台60、定位板10、工装上板20、工装下板30、第一驱动气缸40和第二驱动气缸50。第一驱动气缸40和第二驱动气缸50安装于工作台60上,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位于定位板10相对两侧,第一驱动气缸40和第二驱动气缸50分别驱动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相向运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气缸40驱动工装上板20向第二驱动气缸50方向运动,第二驱动气缸50带动工装下板30向第一驱动气缸40方向运动。工装上板20具有束口槽21,束口槽21具有束口部211,定位板10具有贯通的用于定位铜管90的定位槽15,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相向运动时对铜管进行滚动摩擦搓动,束口部211对铜管进行束口。本实施例中,束口部211呈圆弧形结构,也称为R型结构,因此,本申请中通过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对铜管90进行摩擦搓动,可将铜管90管口由管状束口成R型结构。当然,束口部211的形状不以此为限,铜管90的束口形状根据束口部211的具体结构决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请参考图5-图8,工作台60具有贯通槽61,第二驱动气缸50带动工装下板30于贯通槽61内运动,因此,贯通槽61的长度大于工装下板30的长度。为了工装下板30驱动的稳定性,铜管束口设备100还包括连接部70,工装下板30与连接部70固定相连,连接部70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气缸50的驱动端,第二驱动气缸50带动连接部70运动,连接部70带动工装下板30于贯通槽61内运动,对铜管90的进行滚动挤压。进一步,铜管束口设备100还包括导向装置80,导向装置80包括固定在工作台60的导向部81,导向部81具有供工装上板20运动的第二凹槽811,第一驱动气缸40带动工装上板20于第二凹槽811内运动,对铜管90的进行滚动挤压。为了使导向部81固定的稳定,导向装置80还包括位于导向部81相对两侧的固定部83,导向部81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凸耳813,导向部81借由固定部83与凸耳813的作用固定于工作台60。也就是说,固定部83与凸耳813固定安装且固定部83安装在工作台60上。由于导向部81位于两固定部83之间,因此,第一驱动气缸40的驱动路径精准且稳定。更进一步,为了增加固定面积,固定部83设置有与凸耳813配合的凹槽831,使得固定部83与导向部81呈凹凸配合固定,增加固定的稳定性能。

请参考图4,定位板10包括两固定板11及位于两固定板11之间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定位条13,相邻两定位条13之间形成定位槽15。两固定板11分别固定于工作台60上且位于贯通槽61的两侧。其中,定位条13等间隔设置为佳。定位槽15的长度根据铜管90的长度设定,铜管90的长度小于定位槽15的长度,因此,在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的搓动下可进行滚动。进一步,两固定板11和定位条13形成供工装下板30运动的第一凹槽17,第二驱动气缸50带动连接部70运动,连接部70带动工装下板30于第一凹槽17运动,对铜管90的进行滚动挤压。

结合图1-图8,说明下采用该铜管束口设备100对铜管90束口的方法,具体如下:

(1)将铜管90定位于定位板10的定位槽15中;

(2)第一驱动气缸40和第二驱动气缸50分别带动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相向运动,工装上板20在第二凹槽811内运动,对铜管90的进行滚动挤压,工装下板30在第一凹槽17内运动,对铜管90的进行滚动挤压,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同时运动,使得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对定位槽15中的铜管90进行滚动摩擦搓动,束口部211对铜管90进行滚动挤压,将铜管90管口由管状束口成R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铜管束口设备100将铜管90定位于定位板10的定位槽15中,利用第一驱动气缸40和第二驱动气缸50分别带动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相向运动,工装上板20和工装下板30对定位槽15中的铜管90进行滚动摩擦搓动,束口部211对铜管90进行束口,完成束口。由于是通过搓动完成铜管90的束口,因此,不会造成铜管90两端变形,不影响尺寸及外观,产品质量稳定,良品率高。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