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多层复合板材切削分层的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4653发布日期:2019-11-19 21:4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多层复合板材切削分层的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切刀具,特别是一种铣切多层复合板材的刀具。



背景技术:

多层复合板材由是多层层状材料固化成一体的新材料,数控切削加工的主要问题是分层,因此刀具选择、加工工艺很重要,在工装和程序都正确的情况下,一款好的刀具能够大大降低分层的概率,减少质量问题造成的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铣切多层复合板材的刀具,改善切削分层现象。

技术方案:一种改善多层复合板材切削分层的铣刀,包括铣刀本体,所述铣刀本体前端的刀槽刃形自刀头向刀柄分为下中上三段,上段与下段为旋向相反的螺旋线,中段为上段的螺旋线与下段的螺旋线形成的交错过渡区,中段的高度小于多层复合板材的厚度;从铣刀本体的主轴方向看,下段为右螺旋线、上段为左螺旋线、铣刀顺时针转动,下段为左螺旋线、上段为右螺旋线、铣刀逆时针转动。

进一步的,中段的高度为下段的螺旋线最高点与上段的螺旋线最低点之差。

进一步的,从铣刀本体的主轴方向看,下段为右螺旋线、上段为左螺旋线、铣刀顺时针转动时,右螺旋线的螺旋角α为25°≤α≤45°、左螺旋线的螺旋角β为25°≤β≤45°,右螺旋线与左螺旋线的螺旋角相位差ω为0°≤ω≤20°;从铣刀本体的主轴方向看,下段为左螺旋线、上段为右螺旋线、铣刀逆时针转动时,呈镜像。

进一步的,刀槽刃形的前角为10°~18°、后角为10°~16°,铣刀的芯厚为0.5d~0.7d,d为铣刀本体的直径,齿数z=6。

进一步的,上段的高度不小于2mm,下段的高度不小于2mm。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刀槽刃形采用上下分段式,并形成中段的交错区,中段在多层复合板材中间切削,上下两段产生方向相向的切削力,两个方向的切削力对多层复合板材在厚度方向上向中间挤压切削,对板材的上下表面没有向外侧的切削力,从而大大降低了板材机加工分层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铣刀结构示意图,从铣刀本体的主轴方向,下段为右螺旋线、上段为左螺旋线、铣刀顺时针转动;

图2为图1的铣刀刀槽展开图;

图3为图1的铣刀刀槽刃形上段的螺旋线与下段的螺旋线螺旋角相位差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铣刀切削多层复合板材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铣刀刀槽下段a-a剖视图;

图6为图1的铣刀刀槽中段b-b剖视图;

图7为图1的铣刀刀槽上段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改善多层复合板材切削分层的铣刀,如附图1所示,包括铣刀本体1,其前端的刀槽刃形自刀头向刀柄分为下中上三段,上段2与下段4为旋向相反的螺旋线,中段3为上段的螺旋线与下段的螺旋线形成的交错过渡区。从铣刀本体的主轴方向看,下段为右螺旋线、上段为左螺旋线、铣刀顺时针转动,与此相反呈镜像的,下段为左螺旋线、上段为右螺旋线、铣刀逆时针转动。

结合附图1、3、5~7所示,以从铣刀本体的主轴方向,下段为右螺旋线、上段为左螺旋线、铣刀顺时针转动时,说明刀具的结构:

上段2的右螺旋线的螺旋角α为25°≤α≤45°,下段4的左螺旋线的螺旋角β为25°≤β≤45°,右螺旋线与左螺旋线的螺旋角相位差ω为0°≤ω≤20°,刀槽刃形的前角为10°~18°、后角为10°~16°,铣刀的芯厚为0.5d~0.7d,α、β为螺旋线的起始点与0°母线的夹角,r为铣刀本体的半径,d为铣刀本体的直径(d=2r),中段3的高度δ为下段的螺旋线最高点与上段的螺旋线最低点之差,中段的高度小于多层复合板材的厚度,上段的高度h1不小于2mm,下段的高度h2不小于2mm。

由附图2可见,铣刀刀槽展开为人字形结构。

通过对铣刀具体结构的设计,结合附图1、4可见,多层复合板材5加工时,铣刀顺时针转动,刀槽刃形的中段在多层复合板材中间切削,刀槽刃形的下段产生向上的切削力,刀槽刃形的上段产生向下的切削力,两个方向的切削力对多层复合板材在厚度方向上向中间挤压切削,对板材的上下表面没有向外侧的切削力,从而大大降低了板材机加工分层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在加工蜂窝夹层板,以前使用的是单螺旋三刃铣刀,分层概率在5%左右,使用本实用新型铣刀,分层概率降低到0.1%以下,蜂窝和碳纤维分层的概率大大减少,与常规的单螺旋角铣刀相比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