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522发布日期:2019-11-12 23:3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差速器壳体与齿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缩配合/压接、拧接或焊接)被连接。在焊接连接的情况下,通常有利的是,在两个焊接的部件之间提供模壳以便提高焊接的质量。现有焊接接头设计由于焊缝下部为密闭的气室,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受热影响,气室气压随机波动,经常会体现为焊接熔透率不高,焊接熔深不够,焊缝根部凹进去等形态,偶尔的合格焊接对材料本身的清洁度要求非常高,对操作人员上料,搬运等过程中对产品造成的污染非常敏感,从而导致整体制造工艺的不稳定,无法实现可控的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减少甚至消除了过节过程中生成的热对焊接缝的不良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包括上工装、差速器壳体、齿轮、下工装和导向块,所述上工装与所述差速器壳体连接,所述上工装用于辅助压装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齿轮,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所述下工装连接,所述齿轮用于带动其他部件转动,所述下工装与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下工装用于配合所述上工装对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齿轮压装,所述导向块用于使所述上工装和所述下工装压装更加准确,所述齿轮内表面设有螺旋形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用于将焊接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齿轮时产生的热气及时排出,避免因因焊接时热气不能及时排出,影响焊接效果。

优选地,所述排气槽间隔为3~8mm。

优选地,所述排气槽深度为0.1~2.4mm。

优选地,所述排气槽半径为1~2mm。

优选地,还包括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排气槽连接,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齿轮之间,所述通气孔用于将所述排气槽与外面空气连接,便于热气散失。

优选地,还包括若干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导向块与所述下工装连接,所述螺栓用于固定所述导向块与所述下工装。

该工装安装时,将螺栓穿过导向块,将导向块与下工装固定,所述齿轮放在下工装上,将差速器壳体放置齿轮上,将上工装放置在差速器壳体上,工人推动上工装运动,使齿轮完全安装到差速器壳体上,最后通过焊接,将齿轮与差速器壳体连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该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实现了将焊接时产生的热气及时排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整体结构机械强度维持不变的前提下,提升了制造工艺的柔性与可操作性,焊缝成形后的产品更加稳定;对工件、环境等清洁度敏感性大幅降低,技术上满足量产100%的熔透率,增加了产品的合格率;在不改变原来装配过程的情况下,仅增加了一条排气槽,装配工件改动少,技术人员不需要额外的技术培训;导向块的设置,使差速器壳体与齿轮的压装过程更加精确,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剖面图。

图2为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二维视图。

图3为齿轮剖面图。

1、上工装;2、差速器壳体;3、齿轮;4、下工装;5、螺栓;6、导向块; 7、排气槽;8、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包括上工装1、差速器壳体2、齿轮3、下工装4和导向块6,所述上工装1与所述差速器壳体2连接,所述上工装1用于辅助压装所述差速器壳体2和所述齿轮3,所述差速器壳体2与所述齿轮3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2用于带动所述齿轮3 转动,所述齿轮3与所述下工装4连接,所述齿轮3用于带动其他部件转动,所述下工装4与所述导向块6连接,所述下工装4用于配合所述上工装1对所述差速器壳体2和所述齿轮3压装,所述导向块6用于使所述上工装1和所述下工装压装4更加准确,所述齿轮3内表面设有螺旋形排气槽7,所述排气槽7用于焊接所述差速器壳体2和所述齿轮3时产生的热气及时排出,避免因焊接时热气不能及时排出,影响焊接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槽7间隔为3~8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槽7深度为0.1~2.4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槽7半径为1~2mm。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通气孔8,所述通气孔8与所述排气槽7连接,且所述通气孔8位于所述差速器壳体2和所述齿轮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螺栓5,所述螺栓5穿过所述导向块6与所述下工装4连接,所述螺栓5用于固定所述导向块6与所述下工装4。

该工装安装时,将螺栓5穿过导向块6,将导向块6与下工装4固定,所述齿轮3放在下工装4上,将差速器壳体2放置齿轮3上,将上工装1放置在差速器壳体2上,工人推动上工装1运动,使齿轮3完全安装到差速器壳体2上,最后通过焊接,将齿轮3与差速器壳体2连接在一起。

如上所述,该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焊接工装实现了将焊接时产生的热气及时排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整体结构机械强度维持不变的前提下,提升了制造工艺的柔性与可操作性,焊缝成形后的产品更加稳定;对工件、环境等清洁度敏感性大幅降低,技术上满足量产100%的熔透率,增加了产品的合格率;在不改变原来装配过程的情况下,仅增加了一条排气槽,装配工件改动少,技术人员不需要额外的技术培训;导向块的设置,使差速器壳体与齿轮的压装过程更加精确,提高了产品质量。所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具有高度的产业利用价值和实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