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8265发布日期:2019-11-26 01:5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是指依靠压力机和模具对坯料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其几乎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冲压生产中使用的坯料主要有条料、卷料和板料,这些坯料被校平之后,需要被正确地送入模具,以使冲压生产顺利进行。传统技术中,冲压生产多采用手工送料,存在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生产过程和工件质量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冲压生产高速发展的需求;通过设置自动送料装置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但是自动送料装置往往单独设置在冲压模具之外,无形之中又增加了生产成本。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排除了人为因素对生产过程和工件质量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包括模具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模具机构上的自动送料机构;所述模具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座,以及设于所述上模座底部的凸模;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座,以及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的凹模,所述凹模与所述凸模对应配合;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的坯料夹持结构,与所述坯料夹持结构对应配合的坯料推送结构,以及与所述坯料推送结构对应配合的用于对所述坯料推送结构进行复位的复位结构。可选地,所述坯料夹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的第一夹持结构,以及设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的第二夹持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凹模两侧。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包括突出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并横向开设有第一夹持孔的夹持支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持孔中的弹性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的夹持块,设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的夹持气缸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夹持气缸结构端部的夹钳结构,所述夹钳结构与所述夹持块对应配合。可选地,所述夹持气缸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或所述上模座底部的气缸支架,设于所述气缸支架上的气缸缸体,设于所述气缸缸体顶端、并连接于所述上模座底部的第一气缸活塞,以及设于所述气缸缸体底端的第二气缸活塞,所述夹钳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气缸活塞底部。可选地,所述坯料推送结构包括突出设于所述上模座底部的第一斜楔块,以及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的所述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包括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的楔状的夹持主块体,所述夹持主块体上设置的斜面与所述第一斜楔块的斜面对应配合;所述夹持主块体顶部横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孔共线对应的第二夹持孔,所述夹钳结构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气缸活塞底部,且所述夹钳结构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夹持孔对应。可选地,所述夹持块还包括突出设于所述夹持主块体顶部的两个夹持推块,所述夹钳结构的端部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推块之间,两个所述夹持推块均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孔上方。可选地,所述复位结构包括连接所述夹持块和所述凹模的第一弹性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气缸缸体上的气缸自动放气结构。可选地,所述气缸自动放气结构包括突出设于所述上模座底部的第二斜楔块,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的放气滑动楔块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放气滑动楔块结构端部的放气阀结构,所述放气阀结构连接设于所述气缸缸体上,所述第二斜楔块上的斜面与所述放气滑动楔块结构上设置的斜面对应配合。可选地,所述放气滑动楔块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或所述上模座底部的滑块支架,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块支架上的放气滑动楔块,所述放气滑动楔块上设置的斜面与所述第二斜楔块上设置的斜面对应配合;所述放气阀结构包括突出设于所述放气滑动楔块端部的阀杆,设于所述阀杆端部的密封阀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放气滑动楔块的端部和气缸缸体外壁之间的第二弹性连接件;所述气缸缸体上开设有放气孔,所述密封阀体位于所述气缸缸体内侧并用于封闭和开启所述放气孔。可选地,所述模具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突出设于所述上模座底部的至少两个导向套筒,以及突出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的至少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套筒一一对应配合;或者,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突出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的至少两个导向套筒,以及突出设于所述上模座底部的至少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套筒一一对应配合;或者,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突出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套筒和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杆,以及突出设于所述上模座底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杆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套筒,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套筒一一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导向套筒与所述第二导向杆一一对应配合。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可在模具机构对坯料进行冲压生产时,依靠设置于模具机构上的自动送料机构,持续地精确地完成送料的工作。这样,既克服了手工送料的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生产过程和工件质量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不足;又解决了单独设置自动送料装置所带来的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初始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夹住坯料时)的主视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图2局部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完成送料时)的主视结构示意简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完成冲压时)的主视结构示意简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坯料100上模具110上模座120凸模130模座提手200下模具210下模座220凹模300导向结构310导向套筒320导向杆400第一夹持结构410夹持支座412第一夹持孔420弹性夹持件500第二夹持结构510夹持块512第二夹持孔514夹持推块520夹持气缸结构522气缸支架524气缸缸体526第一气缸活塞528第二气缸活塞530夹钳结构600坯料推送结构610第一斜楔块700复位结构710放气滑动楔块结构712滑块支架714放气滑动楔块720第二斜楔块730第一弹性连接件740放气阀结构742阀杆744密封阀体746第二弹性连接件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包括模具机构,以及设于模具机构上的自动送料机构。可在模具机构对坯料进行冲压生产时,依靠设置于模具机构上的自动送料机构,持续地精确地完成送料的工作。这样,既克服了手工送料的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生产过程和工件质量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不足;又解决了单独设置自动送料装置所带来的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上述模具机构可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100和下模具200。而且,上述上模具100可包括上模座110,以及设于上模座110底部的凸模120。上述下模具200可包括下模座210,以及设于下模座210顶部的凹模220,该凹模220与凸模120对应配合。坯料10可放置于下模具200的凹模220上,通过将上模座110往下压,可使上模具100的凸模120向着凹模220的位置处进行下压,以实现对坯料10的冲压。在完成冲压后,可将上模具100提升起来,使凸模120与凹模220脱离,再通过自动送料机构对坯料进行移送,便于进行下一次冲压。此外,为了便于下压和提升上模座110,还可在上模座110顶部设置模座提手130。此外,上述模具机构还可包括设于上模座110和下模座210之间的导向结构300,可对上模具100和下模具200进行导向,保证在利用凸模120和凹模220对坯料10进行冲切时,上模具100和下模具200移动稳定可靠。而且,上述导向结构300可包括突出设于上模座110底部的至少两个导向套筒310,以及突出设于下模座210顶部的至少两个导向杆320,且导向杆320与导向套筒310一一对应配合。这样,可使得上模具100在向下模具200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杆320可套设在导向套筒310中,对上模具100和下模具200进行导引,使得凸模120和凹模220可精准对应。而且,可以在上模座110的底部四周设置多个导向套筒310,同时可在下模座210的顶部四周对应设置多个导向杆320,并使得每个导向套筒310与一个导向杆320对应。此外,导向结构300也可包括突出设于下模座210顶部的至少两个导向套筒310,以及突出设于上模座110底部的至少两个导向杆320,且导向杆320与导向套筒310一一对应配合,即可以调换导向杆和导向套筒的设置位置。此外,上述导向结构也可包括突出设于下模座210顶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套筒和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杆,以及突出设于上模座110底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杆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套筒,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套筒一一对应配合,第一导向套筒与第二导向杆一一对应配合,即可以同时在上模座110的底部设置导向套筒和导向杆,并同时在下模座210的顶部设置导向杆和导向套筒。此外,上述自动送料机构可包括设于上模座110和下模座210之间的坯料夹持结构,与坯料夹持结构对应配合的坯料推送结构600,以及与坯料推送结构600对应配合的用于对坯料推送结构600进行复位的复位结构700。通过坯料夹持结构可以将待冲压的坯料稳定地夹持住,便于利用上模座110上的凸模120和下模座210上的凹模220对坯料10进行冲压。而且,通过与坯料夹持结构对应配合的坯料推送结构600,可以将坯料自动连续地向冲压位置进行推送,无需采用人工方式对坯料进行推送;而且,在通过坯料推送结构600完成对坯料10的自动推送以后,还可以利用复位结构700对坯料推送结构600进行自动复位,以便对坯料10自动进行下一次推送。具体地,上述坯料夹持结构可包括设于下模座210顶部的第一夹持结构400,以及设于上模座110和下模座210之间的第二夹持结构500,第一夹持结构400和第二夹持结构500分别位于凹模220两侧。通过在凹模220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夹持结构400和第二夹持结构500,可以从两端将坯料10夹持住,使得凸模120从凹模220上方对坯料10进行冲压的过程中,坯料10可以保持稳定,使得对坯料10的冲压精准可靠。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3所示,上述第一夹持结构400可包括突出设于下模座210顶部、并横向开设有第一夹持孔412的夹持支座410,以及设于第一夹持孔412中的弹性夹持件420。这样,可以将坯料10的一端穿过夹持支座410上开设的第一夹持孔412中,并利用第一夹持孔412中设置的弹性夹持件420对坯料10进行弹性夹紧,避免坯料10随意移动。而且,为了便于对坯料10进行冲压,还可使得第一夹持孔412的高度与凹模220的顶面高度对应,可使得坯料10放置于凹模220顶面及第一夹持孔412中时坯料10保持平直状态。此外,夹持支座410的高度要高于凹模220的高度,并可将第一夹持孔412开设于夹持支座410的中部或顶部。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使夹持支座410的高度略高于凹模220的高度,并将第一夹持孔412开设于夹持支座410的顶部,可以减少夹持支座410的高度,不易对其他结构形成干涉。此外,上述的弹性夹持件420可设为弯曲的夹持弹片,并可将该夹持弹片嵌设在第一夹持孔412的孔壁上部,使坯料10夹持在第一夹持孔412下部,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坯料10夹紧但不会夹死,同时还方便对坯料10进行移动。此外,上述第二夹持结构500可包括突出设于下模座210顶部的夹持块510,设于上模座110和下模座210之间的夹持气缸结构520,以及设于夹持气缸结构520端部的夹钳结构530,夹钳结构530与夹持块510对应配合。通过夹持气缸结构520可以驱动夹钳结构530向夹持块510方向移动,便于在对坯料10进行冲压的过程中将坯料10的另一端夹紧于夹钳结构530和夹持块510之间。而且,在需要对坯料10进行移动时,可利用夹钳结构530和夹持块510将坯料10夹紧以便于对坯料10进行推送。此外,为了使坯料10在冲压时保持平直状态,可使得夹持块510的高度与凹模220的高度基本保持一致。此外,为了便于对坯料10进行夹持,可将坯料10放置于夹持块510的顶部。更进一步地,上述夹持气缸结构520可包括设于下模座210顶部或上模座110底部的气缸支架522,设于气缸支架522上的气缸缸体524,设于气缸缸体524顶端、并连接于上模座110底部的第一气缸活塞526,以及设于气缸缸体524底端的第二气缸活塞528,夹钳结构530设于第二气缸活塞528底部和夹持块510顶部之间。通过气缸支架522可对气缸缸体524进行支撑固定,使整个夹持气缸结构520保持稳定。而且,通过设置在上模座110底部的第一气缸活塞526,在通过下压上模具100对坯料10进行冲压的过程中,可以同时下压第一气缸活塞526以对设于气缸缸体524底部的第二气缸活塞528进行下推,从而将设于第二气缸活塞528底部的夹钳结构530进行下压,便于通过夹钳结构530将坯料10夹紧于夹持块510顶部,就便于对坯料10进行冲压。此外,在完成对坯料10的冲压后,由于气缸缸体524会放气泄压使得第二气缸活塞528在夹钳结构530的反向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夹钳结构530松开对坯料10的下压,使坯料10在坯料推送结构600自动复位时能够保持静止不动,可防止坯料被坯料推送结构反方向带回,为对坯料10的下一次推送做准备。此外,上述坯料推送结构600可包括突出设于上模座110底部的第一斜楔块610,以及滑动设于下模座210上的上述夹持块510。通过将夹持块510滑动设置,可以使得上模座110在下压的过程中,第一斜楔块610会逐渐靠近夹持块510、然后逐渐对夹持块510接触并对其产生向一侧的推力,以将夹持块510向一侧推动滑动,从而可以将夹持在夹钳结构530和夹持块510之间的坯料10向一侧推动,就可以实现对坯料10的自动推送,从而就可以实现在对坯料10进行冲压时进行自动送料。而且,为了便于对坯料10进行推送,可使夹持块510向远离凹模220的方向滑动,即可将第一斜楔块610设置在夹持块510靠近凹模220的一侧,使得第一斜楔块610在随着上模座110一起下压的过程中将夹持块510向远离凹模220的方向滑动,使得坯料10的另一端克服第一夹持结构400的弹性夹持件420的弹力夹持力向第二夹持结构500的方向移动。此外,为了便于在对坯料10进行冲压之前对坯料10进行推送,可以使第一斜楔块610的高度大于凸模120的高度。进一步地,上述夹持块510可包括滑动设于下模座210上的楔状的夹持主块体,该夹持主块体上设置的斜面与第一斜楔块610的斜面对应配合。即通过在夹持块510顶部靠近凹模220的一侧设置斜面,可与第一斜楔块610端部在远离凸模120一侧形成的斜面配合,使得第一斜楔块610在下压过程中,第一斜楔块610的斜面与夹持块510的斜面逐渐贴合,从而对夹持块510向远离凹模220方向产生推力,使得夹持块510在下模座210上向远离凹模220的方向滑动。而且,上述夹持主块体顶部横向开设有与夹持支座410上的第一夹持孔412共线对应的第二夹持孔512,而夹钳结构530可滑动设于第二气缸活塞528底部,且夹钳结构530的端部与第二夹持孔512对应。通过在夹持块510的顶部开设第二夹持孔512,可将坯料10的一端穿设在该第二夹持孔512中,并通过夹钳结构530将坯料10夹紧在第二夹持孔512中。而且,通过使得第二夹持孔512的中心线与第一夹持孔412的中心线共线,可使得坯料10位于第一夹持结构400和第二夹持结构500之间的部分保持平直,便于对其进行冲压。而且,通过将夹钳结构530滑动设于第二气缸活塞528底部,使得在通过第一斜楔块610推动夹持块510向一侧滑动的过程中,夹钳结构530也可以跟随夹持块510一起滑动,从而可以将坯料10夹持在夹钳结构530和夹持块510之间、并向一侧推送。而且,上述夹持块510还可包括突出设于夹持主块体顶部的两个夹持推块514,两个夹持推块514均位于第二夹持孔512上方、并可在两个夹持推块514之间形成与第二夹持孔512连通的定位孔,使得夹钳结构530的端部位于两个夹持推块514之间定位孔处、并与第二夹持孔512对应。通过在夹持块510上设置两个夹持推块514可从两侧将夹钳结构530的端部夹持住,从而使得在通过第一斜楔块610推动夹持块510的过程中,夹钳结构530与夹持块510对应的端部不会发生移动、而与第二气缸活塞528对应的端部可以发生滑动,从而使得夹钳结构530可以将坯料10一直夹持紧密牢固,便于带着坯料10向一侧移动。此外,除了在夹持主块体顶部突出设置两个夹持推块514外,还可在夹持主块体顶部纵向开设与第二夹持孔512垂直且连通的定位孔,并使得夹钳结构530的端部伸入到定位孔中、并将位于第二夹持孔512中的坯料10夹紧。而且,上述夹钳结构530可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气缸活塞528底部的夹钳块体,以及与夹钳块体连接的夹钳弹性连接件,而且夹钳弹性连接件连接设于夹持主块体的顶部(并位于两个夹持推块514之间或位于定位孔中),而夹钳块体与第二气缸活塞528的底部对应但是不连接(夹钳块体可在夹钳弹性连接件的弹力作用下与第二气缸活塞528的底部抵紧)。当夹钳块体受到第二气缸活塞528的压力作用时,会对夹钳弹性连接件产生压缩,并且夹钳块体的端部会伸入到第二夹持孔中将坯料10夹紧。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夹钳弹性连接件可包括分别连接于夹钳块体两侧的连接弹簧,每个连接弹簧均与夹持主块体的顶部连接。而且,上述的夹钳块体可设为t字形结构,这样便于将两个连接弹簧设置在夹钳块体的两侧,并使得夹钳块体的中间突出端对应设于两个夹持推块514之间。此外,上述复位结构700可包括连接夹持块510和凹模220的第一弹性连接件730,以及设于气缸缸体524上的气缸自动放气结构。通过设于气缸缸体524上的气缸自动放气结构,可以对气缸缸体524进行放气,从而使得第二气缸活塞528失去压力,就使得夹钳结构530卸掉了对坯料10及夹持块510的压力作用,此时夹持块510在第一弹性连接件730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同时可带动位于两个夹持推块514之间(或位于定位孔中)的夹钳结构530回复原位。而且,当夹钳结构530失去第二气缸活塞528的压力作用时,夹钳块体会在夹钳弹性连接件的弹力作用下向第二气缸活塞528的底部移动,使得夹钳块体与第二夹持孔512中的坯料10分离。进一步地,上述气缸自动放气结构可包括突出设于上模座110底部的第二斜楔块720,滑动设于下模座210顶部的放气滑动楔块结构710,以及设于放气滑动楔块结构710端部的放气阀结构740,放气阀结构740连接设于气缸缸体524上,第二斜楔块720上的斜面与放气滑动楔块结构710上设置的斜面对应配合。这样,在下压上模具100的过程中、先通过凸模120和凹模220完成对坯料10的冲压,然后第二斜楔块720会逐渐靠近放气滑动楔块结构710、并且第二斜楔块720的斜面会逐渐与放气滑动楔块结构710上设置的斜面逐渐结合,从而对放气滑动楔块结构710向一侧产生推力,可将设于气缸缸体524上的放气阀结构740打开,从而可以卸掉气缸缸体524中的压力。此外,还可使得第二斜楔块720的高度小于凸模220的高度,使得对气缸缸体524的放气过程发生在对坯料10的冲压完成之后。更进一步地,上述放气滑动楔块结构710可包括设于下模座210顶部(或上模座110底部)的滑块支架712,以及滑动设置于滑块支架712上的放气滑动楔块714,放气滑动楔块714上设置的斜面与第二斜楔块720上设置的斜面对应配合。通过滑块支架712可对放气滑动楔块714进行支撑,便于放气滑动楔块714在滑块支架712顶部滑动。此外,为了便于对气缸缸体524进行放气,可使得放气滑动楔块714及放气阀结构740向靠近气缸缸体524的方向移动,即可将放气滑动楔块714顶端上的斜面设置在远离气缸缸体524的一侧,并将第二斜楔块720端部上的斜面设置在靠近气缸缸体524的一侧。而且,上述放气阀结构740可包括突出设于放气滑动楔块714端部的阀杆742,设于阀杆742端部的密封阀体744,以及连接于放气滑动楔块714的端部和气缸缸体524外壁之间的第二弹性连接件746。而且,上述气缸缸体524的侧壁上开设有放气孔,密封阀体744位于气缸缸体524内侧并用于封闭和开启放气孔。这样,在下压上模具100的过程中,第二斜楔块720可向气缸缸体524方向推动放气滑动楔块714,可以向气缸缸体524的内侧推动放气阀结构740的密封阀体744,以使得密封阀体744从气缸缸体524侧壁上开设的放气孔处分离,使得放气孔连通气缸缸体524的内腔和外界大气,就可以实现对气缸缸体524内部进行泄压。在上提上模具100的过程中,第二斜楔块720逐渐与放气滑动楔块714分离,而放气滑动楔块714在放气阀结构740的第二弹性连接件746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原位,密封阀体744也会随之一起回复原位,密封阀体744就会重新对气缸缸体524上的放气孔进行密封。此外,上述第一弹性连接件730和第二弹性连接件746均可设为连接弹簧。此外,如图1至图5所示,上述具有自动送料机构的冲压模具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压紧坯料:将坯料10送入冲压模具,使得坯料10一端夹持在第一夹持孔412中、另一端穿设在第二夹持孔512中;然后使上模具100向下运动(向靠近下模具200的方向运动),带动凸模120、第一斜楔块610、第一气缸活塞526、第二斜楔块720向下运动,此时密封阀体744在第二弹性连接件746的作用下,将放气孔封闭,第一气缸活塞526推动第二气缸活塞528向下运动,第二气缸活塞528将夹钳结构530向下压,使夹钳结构530与夹持块510共同作用而夹紧坯料10。然后,完成送料:上模具100继续向下运动,带动凸模120、第一斜楔块610、第一气缸活塞526、第二斜楔块720向下运动,使第一斜楔块610的斜面与夹持块510的斜面接触,推动夹持块510沿送料方向向前运动一个步距,进而通过夹持推块514推动夹钳结构530(夹钳结构530与第二气缸活塞528接触但是不连接,二者可相对滑动)沿送料方向向前运动一个步距,进而带动坯料10沿送料方向向前运动一个步距。其次,完成冲压:上模具100继续向下运动,带动凸模120、第一斜楔块610、第一气缸活塞526、第二斜楔块720向下运动,凸模120和坯料10接触,在凸模120和凹模220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冲压工作。并且,在完成冲压工作后,第二斜楔块720的斜面与放气滑动楔块714的斜面相接触,推动放气滑动楔块714沿水平方向运动,进而推动密封阀体744,使放气孔打开,气缸缸体524内部的压力下降,使第二气缸活塞528对夹钳结构530的压力消失,夹钳结构530的夹钳块体在夹钳弹性连接件的弹力的作用下复位,推动第二气缸活塞528复位。最后,模具回程至初始位置:上模具100向上运动,带动凸模120、第一斜楔块610、第一气缸活塞526、第二斜楔块720向上运动,第二斜楔块720的斜面与放气滑动楔块714的斜面逐步分离,第二弹性连接件746弹性复位,使密封阀体744重新将放气孔密封。第一斜楔块610的斜面与夹持块510的斜面逐渐分离,第一弹性连接件730弹性复位,使夹持块510复位,进而使夹持推块514复位,进而使夹钳结构530复位。由于此时,夹钳结构530没有夹住坯料10,且坯料10受到弹性夹持件420的微弱压力,使坯料10的位置维持不变。并且,在第一气缸活塞526继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气缸缸体524内外压差的作用,会使密封阀体744克服第二弹性连接件746的弹力而打开,使放气孔连通气缸缸体524的内外部,当第一气缸活塞526向上运动到初始位置并停止不动后,密封阀体744在第二弹性连接件746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又重新将放气孔密封。至此,上模具回到初始位置,随即进行下一轮冲压工作。总之,对于上述的冲压模具,在上模具100向下运动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气缸活塞526的向下运动,推动第二气缸活塞528向下运动,进而推动夹钳结构530向下运动,与夹持块510共同夹住坯料10;然后通过第一斜楔块610的向下运动,推动夹持块510沿送料方向向前运动一个步距,进而依靠夹持推块514推动夹钳结构530,使坯料10沿送料方向向前运动一个步距;然后,完成冲压工件的工作;然后,第二斜楔块720继续向下运动,推动放气滑动楔块714,进而使密封阀体744移动以使放气孔打开,使得气缸缸体524中失去压力,而且,夹钳块体在夹钳弹性连接件的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夹钳块体就会推动第二气缸活塞528复位,夹钳块体不再对坯料10进行夹持,为上模具100回程过程中的夹持块510的复位做准备;然后,上模具100回程,夹持块510在第一弹性连接件73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由于弹性夹持件420的轻微压力和夹钳结构530的复位,坯料10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同时在放气滑动楔块714复位之后,密封阀体744会根据气缸缸体524内外的压力差和第二弹性连接件746弹力的大小,及时打开和闭合,以使第一气缸活塞526最终安全复位。最终模具回到初始状态,准备完成下一轮冲压工作。能在模具工作进行冲压生产的同时,依靠模具自身的结构,持续地精确地完成送料的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排除了人为因素对生产过程和工件质量的影响。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