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基准面加工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6294发布日期:2020-01-24 13:3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基准面加工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具体说,是加工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壳体时、用来对其定位的夹具。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生产领域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壳体为薄壁类圆筒状零件,在对其基准面进行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夹具对其定位。以往的夹具含有底板、底板上安装有垫板,被加工的电机壳体呈竖立状置于垫板上。垫板四周均布有四个油缸,利用四个油缸对被加工的电机壳体进行对中夹紧。另外,在被加工的电机壳体的上方还设置有辅助夹紧机构,利用辅助夹紧机构实现被加工的电机壳体的端面进行辅助夹紧。由于上述夹紧装置仅从被加工的电机壳体四周和上方来实现对其夹紧、定位,仅有四周的外壁和上端面受力。而被加工的电机壳体为薄壁圆筒,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力变形,难以保证加工精度,产品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基准面加工用夹具。采用这种夹具,能确保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基准面加工用夹具含有底座,其特点是:底座上有圆形凸起,圆形凸起上依次有下支座和上支座且三者间连为一体。所述上下支座均为圆柱状,其上均有贯通其总长的竖孔,竖孔内自下而上依次有第一油缸和顶头。第一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与相应顶头相连。顶头的上段周向均布有楔形面,与楔形面相应的上下支座上均有径向孔,径向孔内有顶销;顶销的里端为楔形端,该楔形端与相应顶头上的楔形面间呈滑动配合。圆形凸起对侧的底座上均有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连有压板。所述圆形凸起的前侧周向有四个支撑油缸,该支撑油缸呈竖向布置,它们的缸体固定在圆形凸起上,它们的活塞杆外端朝上。

所述竖孔下端有封块,竖孔的纵向中间有使其上段直径大于其下段的台阶。所述顶头位于台阶之上的那段竖孔内,顶头的竖向长度短于台阶之上的那段竖孔长度。台阶之下的那段竖孔内有活塞及活塞杆,活塞杆上端伸入台阶之上的通孔内并与顶头相。从而由竖孔、竖孔下端的封块、竖孔纵向中间的台阶、台阶之下的那段竖孔内的活塞及活塞杆构成第一油缸。其中,活塞与封块间的竖孔孔壁上有进、出油孔。

所述封块含有圆片,其上表面中间均有凸台。所述凸台的直径与相应竖孔相适配且二者间借助密封圈呈密封状配合。与圆片相应的圆形凸起和下支座上端中心均有平底圆坑,平底圆坑的直径和深度与相应圆片相匹配,所述圆片置于相应平底圆坑内。

下支座和上支座的四周均布有导向块,该导向块的数量与所述顶销相同,且导向块与顶销间呈交替布置。

所述导向块与顶销间均有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的缸体连接在下支座或上支座上,它们的活塞杆朝外,它们的纵向与下支座或上支座的径向相平行。

导向块与顶销间的上支座或下支座外侧面上有盲孔,第三油缸的缸体一端伸入并固定在相应盲孔内。

所述导向块为矩形块,其借助螺钉固定在上支座或下支座上,其远离上支座或下支座的一面的两个竖边和上边上均有倒角。

所述下支座和上支座的邻端均有周向凸边,下支座与上支座间借助周向凸边和螺栓连接在一起。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底座上有圆形凸起,圆形凸起上依次有下支座和上支座且三者间连为一体。所述上下支座均为圆柱状,其上均有贯通其总长的竖孔,竖孔内自下而上依次有第一油缸和顶头。第一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与相应顶头相连。顶头的上段周向均布有楔形面,与楔形面相应的上下支座上均有径向孔,径向孔内有顶销。顶销的里端为楔形端,该楔形端与相应顶头上的楔形面间呈滑动配合。圆形凸起对侧的底座上均有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连有压板。所述圆形凸起的前侧周向有四个支撑油缸,该支撑油缸呈竖向布置,它们的缸体固定在圆形凸起上,它们的活塞杆外端朝上。加工时,先在上支座和下支座四周的导向块作用下,将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呈竖立状套在上支座和下支座的外面,并使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下端四周置于支撑油缸的活塞杆外端上。再启动两个第二油缸及压板,使其中的压板外端压在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上端上。利用支撑油缸和第二油缸及压板,实现了对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的竖直方向的压紧。然后,通过外设的液压工作站向上下支座内的第一油缸内充油,使两个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和顶头上伸,从而在顶头上部的楔形面和顶销里端的楔形端作用下,带动上下支座四周的三个顶销外伸,使上下支座上的三个顶销外端分别顶在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的内壁上部四周和下部四周。由于采用由第一油缸、顶头和顶销组成的内置式定位机构来对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进行定位,与背景技术相比,避免了加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形情况发生,确保了加工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另外,在导向块与顶销间均设置有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的缸体连接在下支座或上支座上,它们的活塞杆朝外,它们的纵向与下支座或上支座的径向相平行。通过上支座四周的六个第三油缸活塞杆的外伸和下支座四周的六个活塞杆的外伸并顶在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的内壁上,使得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发生,确保了加工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基准面加工用夹具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与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基准面加工用夹具含有底座11。底座11上加工有圆形凸起16,圆形凸起16上依次设置有下支座12和上支座8,圆形凸起16与下支座12间、下支座12与上支座8间均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支座8和下支座12均为圆柱状,它们的中心均加工有贯通其总长的竖孔,竖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油缸和顶头13。第一油缸的活塞杆18朝上并与相应顶头13相连。顶头13的上段周向均布有三个楔形面,与楔形面相应的上支座8和下支座12上均加工有径向孔,径向孔内安装有顶销7。其中,径向孔与顶销7间呈滑动配合。所述顶销7呈横向布置,其里端为楔形端,该楔形端与相应顶头13上的楔形面间呈滑动配合。所述圆形凸起16的前侧周向设置有四个支撑油缸20。所述四个支撑油缸20均呈竖向布置,它们的缸体固定在圆形凸起16上,它们的活塞杆外端朝上。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19的下端置于四个支撑油缸20的活塞杆外端上。圆形凸起16对侧的底座11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油缸3,第二油缸3的活塞杆4朝上并连有压板5。所述压板5的外端均压在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19的上端边沿上。其中的四个支撑油缸20中,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压板5的外端之下,另两个位于两个第二油缸3之间的圆形凸起16前侧。利用支撑油缸20和第二油缸3及压板5,实现了对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19的竖直方向的压紧。

所述竖孔下端设置有封块,竖孔的纵向中间加工有使其上段直径大于其下段的台阶。所述顶头13位于台阶之上的那段竖孔内,顶头13的竖向长度短于台阶之上的那段竖孔长度。台阶之下的那段竖孔内设置有活塞及活塞杆18,活塞杆18上端伸入台阶之上的通孔内并与顶头13相连。从而由竖孔、竖孔下端的封块、竖孔纵向中间的台阶、台阶之下的那段竖孔内的活塞及活塞杆18构成第一油缸。其中,活塞与封块间的竖孔孔壁上加工有进、出油孔14。

所述封块含有圆片15,其上表面中间均加工有凸台17。所述凸台17的直径与相应竖孔相适配且二者间借助密封圈呈密封状配合在一起。与圆片15相应的圆形凸起16和下支座12上端中心均加工有平底圆坑,平底圆坑的直径和深度与相应圆片15的直径和厚度相匹配,所述圆片15置于相应平底圆坑内。

为便于安装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19,在下支座12和上支座8的四周都均布有三导向块2,该三个导向块与顶销7间呈交替布置。其中的导向块2为矩形块,其借助螺钉固定在上支座8或下支座12上,其远离上支座8或下支座12的一面的两个竖边和上边上均加工有倒角9。

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19加工过程中的受力均匀性,在导向块2与顶销7间均设置有第三油缸10。第三油缸10的缸体连接在下支座12或上支座8上,它们的活塞杆6朝外,它们的纵向与下支座12或上支座8的径向相平行。

为便于安装第三油缸10,在导向块2与顶销7间的上支座8或下支座12外侧面上均加工有盲孔,第三油缸10的缸体一端伸入并固定在相应盲孔内。

另外,为便于下支座12与上支座8间的连接,在下支座12和上支座8的邻端均加工有周向凸边1,下支座12与上支座8间借助周向凸边1和螺栓连接在一起。

见图4,加工前,先在上支座8和下支座12四周的导向块2作用下,将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19呈竖立状套在上支座8和下支座12的外面。同时,利用圆形凸起16对侧底座11上的两个第二油缸3及压板5,实现了对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19的竖直方向的压紧。然后,通过外设的液压工作站向上下支座8内的第一油缸内充油,使两个第一油缸的活塞杆18和顶头13上伸,从而在顶头13上部的楔形面和顶销7里端的楔形端作用下,带动上支座8和下支座12四周的三个顶销7外伸,使上下支座上的三个顶销7外端分别顶在被加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19的内壁上部四周和下部四周。从而实现了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19的定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