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排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9143发布日期:2019-11-27 18:54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排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母排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母排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母排加工包括冲孔、压花、切断、打标、铣圆角、去毛刺及折弯工艺。现有的母排加工工艺大多是单机加工,部分将冲剪机、铣圆角机、打标记机、压花设备组成流水线,其它加工工艺如母排的折弯工艺仍是单机操作。现有技术母排加工设备的缺陷在于:

一,由于母排加工工艺大多是单机加工,或者将几个工艺结合在一起,其耗人力物力较多,成本比较高,且母排的加工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

二,母排完成冲孔、压花、切断工艺后,需要将母排翻转180度,将冲孔产生毛刺的一侧朝上,然后,人工或专用去毛刺机将毛刺去除,增加加工成本,且加工工序繁琐,同时不利于与后续加工装置的衔接。

三,折弯机只能实现较长尺寸母排的折弯,且在进料母排时,由于其不具备柔性化特点,母排需对准进料,由此,也需具有较高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母排生产线,以提高母排的加工效率,降低成本,保证母排的加工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母排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冲剪机、去毛刺机、第二输送线、铣圆角装置、夹持输送机构、推送机构、翻转传送机构及折弯机;

第一输送线与冲剪机连接并输送母排至冲剪机;

冲剪机接收母排并进行加工;

去毛刺机设置在冲剪机上,去毛刺机的锪孔刀设置在母排下方直接去除母排毛刺;

第二输送线与第一输送线同轴设置;

铣圆角装置跨设在第二输送线上;

夹持输送机构设置在第二输送线与第一输送线之间,夹持输送机构夹送去毛刺后的母排至铣圆角装置进行铣圆角,然后夹送至第二输送线上;

推送机构设置在第二输送线一侧,推送母排至翻转传送机构;

翻转传送机构位于第二输送线另一侧,包括竖直传送槽和斜导板,斜导板与竖直传送槽输入口连接,母排经斜导板滑入竖直传送槽中输送至折弯机;

折弯机与竖直传送槽连接用于母排折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母排生产线,在加工母排时,第一输送线输送母排至冲剪机,冲剪机将母排进行冲孔、切断等加工;母排冲孔、切断等加工后,去毛刺机的锪孔刀设置在母排下方,直接去除母排毛刺,无需将母排翻转180度;夹持输送机构夹送去毛刺后的母排至铣圆角装置进行铣圆角,然后夹送至第二输送线上;推送机构推送母排至翻转传送机构;翻转传送机构的竖直传送槽将母排输送至折弯机;然后折弯机将母排折弯,完成加工。提高母排的加工效率,降低成本,保证母排的加工质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母排生产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冲剪机具有架体,经冲剪机冲孔后的母排输送至去毛刺机;去毛刺机包括压料机构、锪孔机构和控制系统;压料机构包括第一竖直移动部件和施压部件,第一竖直移动部件设置在冲剪机的架体上,施压部件设置在第一竖直移动部件上,施压部件随第一竖直移动部件位移并能够施压于待去毛刺母排;锪孔机构位于压料机构下方,包括水平移动部件、第二竖直移动部件、转动部件及锪孔刀,水平移动部件设置在冲剪机的架体上,第二竖直移动部件设置在水平移动部件上,转动部件设置在第二竖直移动部件上,锪孔刀与转动部件连接,锪孔刀与施压部件相对,并由转动部件驱使转动,通过锪孔刀去除母排毛刺;控制系统与水平移动部件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连接,并控制水平移动部件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的位移量。

去除母排毛刺时,经冲剪机冲孔的母排输送至压料机构下方,第一竖直移动部件驱使施压部件位移,施压部件施压于待去毛刺母排;控制系统控制水平移动部件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的位移量,锪孔刀由转动部件驱使转动,而去除母排冲孔的毛刺。由于锪孔刀与施压部件相对应,因此,无需将母排进行180度翻转,使得简化加工工序,减少加工设备,降低加工成本,且有利于后续工序的衔接。

进一步,第一竖直移动部件为气缸,气缸根据气压控制其压力。

进一步,施压部件为辊轴。

进一步,水平移动部件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均为气缸。

进一步,转动部件为电主轴;锪孔刀为90度倒角刀。

进一步,折弯机包括依次排列布置的送料装置、过渡夹持装置、夹紧装置及折弯装置;

送料装置具有第一移动部件及两辊轴组,两辊轴组相对设置且与第一移动部件相连,第一移动部件用于驱动两辊轴组相向移动以限定出一用于输送母排的通道;

过渡夹持装置具有第一夹具及第二移动部件,第一夹具与第二移动部件相连,第二移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夹具在送料装置和夹紧装置之间往返移动以运送母排;

夹紧装置具有第二夹具,第二夹具在母排待折弯的位置处夹紧母排以使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穿出第二夹具;

折弯装置包含折弯模杆及第三移动部件,折弯模杆用于朝母排进给以向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施加作用力,而使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相对夹紧处折弯角度,第三移动部件与折弯模杆相连以驱动折弯模杆进给。

利用送料装置、过渡夹持装置、夹紧装置和折弯装置的协作实现对母排进行自动化折弯加工;通过第一移动部件驱动两辊轴组相向移动,使得两辊轴组限定出的通道可根据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调节,进而自动调整进料位置;通过第二移动部件驱动第一夹具运送母排,使得该折弯机适用各种尺寸的母排的加工;通过夹紧装置和折弯装置实现对母排的自动折弯操作。

进一步,第一移动部件包括双向丝杆及驱动双向丝杆旋转的电机,两辊轴组中的一辊轴组连接双向丝杆的正螺纹端,另一辊轴组连接双向丝杆的反螺纹端。双向丝杆在电机的驱动下,可使两辊轴组相向移动。

进一步,双向丝杆为梯形丝杆。梯形丝杆具有自锁性,可以保证母排的稳定夹持。

进一步,第一移动部件还包括滑动导杆,滑动导杆平行于双向丝杆设置,且滑动导杆与两辊轴组滑动连接。

进一步,第一夹具包括两夹板和两气缸,两夹板相向设置且与两气缸一一对应地连接,两气缸用以于驱动两夹板移动而夹紧或松开母排。两气缸和两夹板构成的第一夹具可根据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稳定夹持。

进一步,第二移动部件包括安装板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梯形丝杆和滑动导杆,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梯形丝杆,另一侧连接滑动导杆,梯形丝杆用以驱动安装板在滑动导杆上滑动;第二夹具设置在安装板上。

进一步,夹紧装置还包括第四移动部件,第四移动部件与第二夹具相连以驱动第二夹具移动而靠近或远离折弯装置。

进一步,第二夹具包括安装座、第一液压缸、两楔形块以及安装在安装座内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设有楔形槽,两楔形块的倾斜面滑动连接楔形槽的倾斜面,两楔形块的平面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夹口;第一液压缸与第一滑块相连以驱动第一滑块在安装座内滑动,第一滑块则带动两楔形块在楔形槽上滑动,以使夹口张开或闭合。第二夹具利用两楔形块结构使得夹具结构紧凑、增力比大、产生的夹紧力也大;另外,两楔形块的夹具会根据母排的厚度进行柔性调节,并且在两楔形块闭合时,起挡料的作用;如此,当母排被挡料后放行时,系统开始检测与收集母排移动的长度,从而自动控制两楔形块在待折弯位置处夹紧母排。

进一步,折弯装置包括升降驱动组件,升降驱动组件连接折弯模杆以驱动折弯模杆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运动,当折弯模杆位于第一高度位置时,第三移动部件驱动折弯模杆进给,当折弯模杆位于第二高度位置时,第三移动部件驱动折弯模杆从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的第一侧移动到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背离。升降驱动组件的设置实现对母排的多种折弯需求。

进一步,该折弯机还包括出料输送线,出料输送线包含万向球输送机及升降顶推装置,万向球输送机具有万向球组、托板及直线电机,托板可摆动地设置在万向球组上以接收折弯装置加工后的母排,直线电机通过连接板连接托板;升降顶推装置设置在万向球输送机的侧方,以将托板上的母排推入成品件收集处。

进一步,还包括激光打标装置,激光打标装置设置在第二输送线上,位于铣圆角装置后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排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去毛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剪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送料装置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过渡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夹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夹紧装置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机的出料输送线部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第一输送线1冲剪机2

架体21去毛刺机3

压料机构31第一竖直移动部件311

施压部件312锪孔机构32

水平移动部件321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

转动部件323锪孔刀324

第二输送线4铣圆角装置5

夹持输送机构6翻转传送机构7

竖直传送槽71斜导板72

折弯机8送料装置81

第一移动部件811双向丝杆8111

第二电机8112第一滑动导杆8113

辊轴组812主动辊轴组8121

被动辊轴组8122第一电机8123

支座8124过渡夹持装置82

第一夹具821夹板8211

气缸8212第二移动部件822

安装板8221第二梯形丝杆8222

第二滑动导杆8223第三电机8224

第一安装座823夹紧装置83

第二夹具831第二安装座8311

第一液压缸8312楔形块8313

第一滑块8314楔形槽83141

夹口8315第四移动部件832

第三梯形丝杆8321第三滑动导杆8322

第四电机8323折弯装置84

折弯模杆841第三移动部件842

第二液压缸8421导轨8422

第二滑块8423升降驱动组件843

齿条8431第五电机8432

齿轮8433出料输送线85

万向球输送机851万向球组8511

托板8512直线电机8513

第一连接板8514升降顶推装置852

顶推件8521顶推气缸8522

升降气缸8523第二连接板85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在一种母排生产线,该母排生产线将去毛刺机设置在冲剪机上,去毛刺机的锪孔刀设置在母排下方,直接去除母排毛刺,从而无需将母排翻转180度,降低成本;且该母排生产线中的折弯机可自动进料、自动折弯、自动定位,从而提高母排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母排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1、冲剪机2、去毛刺机3、第二输送线4、铣圆角装置5、夹持输送机构6、推送机构(图中未示出)、翻转传送机构7及折弯机8。

第一输送线1与冲剪机2连接并输送母排至冲剪机2。冲剪机2接收母排并进行加工。冲剪机2为现有常规结构,此处不赘述。去毛刺机3设置在冲剪机2上,去毛刺机3的锪孔刀324设置在母排下方直接去除母排毛刺。

第二输送线4与第一输送线1同轴设置。铣圆角装置5跨设在第二输送线4上,具体为,以龙门架形式设置在第二输送线4之间。夹持输送机构6设置在第二输送线4与第一输送线1之间,夹持输送机构6夹送去毛刺后的母排至铣圆角装置5进行铣圆角,然后夹送至第二输送线4上。夹持输送机构6为现有常规结构,此处不赘述。

推送机构设置在第二输送线4一侧,推送母排至翻转传送机构7;推送机构为现有常规结构,此处不赘述。翻转传送机构7位于第二输送线4另一侧,包括竖直传送槽71和斜导板72,斜导板72与竖直传送槽71输入口连接,母排经斜导板72滑入竖直传送槽71中输送至折弯机8。折弯机8与竖直传送槽71连接用于母排折弯。

在加工母排时,第一输送线1输送母排至冲剪机2,冲剪机2将母排进行冲孔、切断等加工;母排冲孔、切断等加工后,去毛刺机3的锪孔刀324设置在母排下方,直接去除母排毛刺,无需将母排翻转180度;夹持输送机构6夹送去毛刺后的母排至铣圆角装置5进行铣圆角,然后夹送至第二输送线4上;推送机构推送母排至翻转传送机构7;翻转传送机构7的竖直传送槽71将母排输送至折弯机8;然后折弯机8将母排折弯,完成加工。提高母排的加工效率,降低成本,保证母排的加工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冲剪机2具有架体21,经冲剪机2冲孔后的母排输送至去毛刺机3。去毛刺机3包括压料机构31、锪孔机构32和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压料机构31包括第一竖直移动部件311和施压部件312,第一竖直移动部件311设置在冲剪机2的架体21上,施压部件312设置在第一竖直移动部件311上,施压部件312随第一竖直移动部件311位移并能够施压于待去毛刺母排。锪孔机构32位于压料机构31下方,包括水平移动部件321、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转动部件323及锪孔刀324,水平移动部件321设置在冲剪机2的架体21上,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设置在水平移动部件321上,转动部件323设置在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上,锪孔刀324与转动部件323连接,锪孔刀324与施压部件312相对,并由转动部件323驱使转动,通过锪孔刀324去除母排毛刺;控制系统与水平移动部件321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连接,并控制水平移动部件321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的位移量。

去除母排毛刺时,经冲剪机2冲孔的母排输送至压料机构31下方,第一竖直移动部件311驱使施压部件312位移,施压部件312施压于待去毛刺母排;控制系统控制水平移动部件321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的位移量,锪孔刀324由转动部件323驱使转动,而去除母排冲孔的毛刺。由于锪孔刀324与施压部件312相对,因此,无需将母排进行180度翻转,使得简化加工工序,减少加工设备,降低加工成本,且有利于后续工序的衔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竖直移动部件311为气缸,气缸根据气压控制其压力。当待加工母排输送至压料机构31下方时,气缸提供压力使施压部件312压紧待加工母排。气缸根据气压控制其压力,从而可以避免在去毛刺时压力过大而使加工母排产生弯曲变形,增加去毛刺效果。当然,第一竖直移动部件311也可以为其他上下移动并提供压力的部件。

在一些示例中,施压部件312为辊轴。辊轴在第一竖直移动部件311的作用下压紧待加工母排,使得待加工母排在去毛刺时,不会产生位移,提高加工的精准度。当然,施压部件312也可以为其他部件。

在一些示例中,水平移动部件321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均为气缸。水平移动部件321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驱使转动部件323沿水平和竖直方向位移,该两气缸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之下调整转动部件323位移量,形成十字数控滑台,方便加工,且提高加工精度。当然,水平移动部件321和第二竖直移动部件322也可以为其他水平、竖直移动装置。

在一些示例中,转动部件323为电主轴,锪孔刀324设置在电主轴上,电主轴将主轴与电机融为一体,即主轴直接与电机连接,电机同步驱使主轴转动,锪孔刀324直接与主轴连接,使得同步驱使锪孔刀324转动。当然,转动部件323也可以为其他具有转动功能的部件。

锪孔刀324为90度倒角刀。在待加工母排去毛刺时,90度倒角刀在电主轴的驱动下转动,90度倒角刀对准待加工母排需去毛刺的位置,使得待加工母排去毛刺,90度倒角刀与待加工母排需去毛刺的位置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得加工效果良好。当然,锪孔刀324也可以为其他角度的倒角刀。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至图11所示,折弯机8包括依次排列布置的送料装置81、过渡夹持装置82、夹紧装置83、折弯装置84以及出料输送线85。可以理解地,送料装置81、过渡夹持装置82、夹紧装置83、折弯装置84以及出料输送线85按照母排的进料、输送、折弯等加工顺序排布,使得该折弯机8具有自动进料、自动折弯以及自动出料等一系列自动化动作过程。

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7,送料装置81具有第一移动部件811及两辊轴组812,两辊轴组812相对设置且与第一移动部件811相连,第一移动部件811用于驱动两辊轴组812相向移动以限定出一用于输送母排的通道。如此,通过两辊轴812的相向移动,使得用于输送母排的通道可根据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调节,并且始终调节在对中的进料位置,以自动调整母排的进料位置。

其中,两辊轴组812可包含主动辊轴组8121、被动辊轴组8122以及第一电机8123,主动辊轴组8121由第一电机8123提供动力,通过齿轮传动结构带动主动辊轴组8121内的各辊轴旋转。可以理解地,两辊轴组812是均由多个辊轴并排设置,且通过支座8124安装形成辊轴组812;支座8124再安装在第一移动部件811上,使得两辊轴组812与第一移动部件811相连。第一移动部件811可包括双向丝杆8111以及驱动双向丝杆8111旋转的第二电机8112,两辊轴组812中的一辊轴组(例如:主动辊轴组8121)连接双向丝杆8111的正螺纹端,另一辊轴组(例如:被动辊轴组8122)连接双向丝杆8111的反螺纹端。如此,双向丝杆8111在第二电机8112的驱动下,可使两辊轴组812相向移动。可以理解地,第二电机8112驱动双向丝杆8111旋转,双向丝杆8111在旋转过程中则带动正、反螺纹端的两辊轴组812相向对中移动夹紧母排,反向移动松开母排。当两辊轴组812夹紧母排时,第一电机8123驱动主动辊轴组8121旋转,使得主动辊轴组8121与被动辊轴组8122共同带动母排向下一工位运动。

进一步地,双向丝杆8111可为第一梯形丝杆;第一梯形丝杆具有自锁性,可以保证母排的稳定对中夹持。另外,第一移动部件811可还包括第一滑动导杆8113,第一滑动导杆8113平行于双向丝杆8111设置,且第一滑动导杆8113与两辊轴组8113滑动连接,使得双向丝杆8111在驱动两辊轴组812移动时,具有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8,过渡夹持装置82具有第一夹具821及第二移动部件822,第一夹具821与第二移动部件822相连,第二移动部件822用于驱动第一夹具821在送料装置81和夹紧装置83之间往返移动以运送母排。如此,通过过渡夹持装置82在送料装置81和夹紧装置83之间的过渡设置,可达到较短尺寸母排从送料装置81处传送至夹紧装置83处;同时,过渡夹持装置82所夹持的母排,还可以把夹紧装置83处折弯完成后的成品件,推出折弯装置84送入出料输送线85。

其中,第一夹具821可包括两夹板8211和两气缸8212,两夹板8211相向设置且与两气缸8212一一对应地连接,两气缸8212用以驱动两夹板8211移动而夹紧或松开母排。可以理解地,两气缸8212通过伸缩活塞杆驱动两夹板8211相向移动夹紧母排,反向移动松开母排。如此,两气缸8212和两夹板8211构成的第一夹具821可根据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夹持。在本实施例中,气缸8212可采用双轴气缸,双轴气缸可使得两夹板8211根据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稳定夹持。

另外,第二移动部件822可包括安装板8221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梯形丝杆8222和第二滑动导杆8223,安装板8221的一侧连接第二梯形丝杆8222,另一侧连接第二滑动导杆8223,第二梯形丝杆8222用以驱动安装板8221在第二滑动导杆8223上滑动;第一夹具821设置在安装板8221上。可以理解地,第二移动部件822可整体安装在第一安装座823上,其中,安装板8221的侧面与第一安装座823滑动连接;如此,第二梯形丝杆8222在第三电机8224的驱动下,可带动安装板8221在第二滑动导杆8223上滑动,使得安装板8221上的第一夹具821可夹持母排沿着第二滑动导杆8223移动,进而使第一夹具821在送料装置81和夹紧装置83之间往返移动以运送母排。

在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5、图9和图10,夹紧装置83具有第二夹具831,第二夹具831在母排待折弯的位置处夹紧母排以使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穿出第二夹具831。而折弯装置84包含折弯模杆841及第三移动部件842,折弯模杆841用于朝母排进给以向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施加作用力,而使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相对夹紧处折弯角度,第三移动部件842与折弯模杆841相连以驱动折弯模杆841进给。如此,通过夹紧装置83定位母排的待折弯位置,并在待折弯装置84处夹紧,而折弯装置84向母排的待弯曲部分施加作用力,再配合第二夹具831对母排在待折弯的位置的夹紧,使得母排上待弯曲的部分相对夹紧处折弯角度,以实现母排的折弯加工。

其中,第二夹具831可包括第二安装座8311、第一液压缸8312、两楔形块8313以及安装在第二安装座8311内的第一滑块8314,第一滑块8314上设有楔形槽83141,两楔形块8313的倾斜面滑动连接楔形槽83141的倾斜面,两楔形块8313的平面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夹口8315;第一液压缸8312与第一滑块8314相连以驱动第一滑块8314在第二安装座8311内滑动,第一滑块8314则带动两楔形块8313在楔形槽83141上滑动,以使夹口8315张开或闭合。可以理解地,由于受到第二安装座8311的限制,当第一液压缸8312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时,第一滑块8314向上运动,两楔形块8313则对中相向移动以夹紧母排;当第一液压缸8312的活塞杆向下缩回时,第一滑块8314向下运动,两楔形块8313则反向移动以松开母排。如此,第二夹具831利用两楔形块8313结构使得夹具结构紧凑、增力比大、产生的夹紧力也大;另外,两楔形块8313的夹具会根据母排的厚度进行柔性对中调节,并且在两楔形块8313对中相向移动至相互紧贴时,两楔形块8313对于夹紧装置83还未夹紧的母排起挡料作用;如此,当母排被挡料后、放行时,系统可开始检测与收集母排移动的长度,从而自动控制两楔形块8313在待折弯位置处夹紧母排,实现母排的自动定位折弯。

在一些示例中,夹紧装置83还包括第四移动部件832,第四移动部件832与第二夹具831相连以驱动第二夹具831移动而靠近或远离折弯装置84。如此,可根据母排的厚度来柔性调节第二夹具831与后面的折弯装置84之间的间距,使不同厚度的母排都可以有效的使用该折弯机8进行折弯加工。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移动部件832可包含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梯形丝杆8321和第三滑动导杆8322,第二安装座8311的一侧连接第三梯形丝杆8321,另一侧连接第三滑动导杆8322,第三梯形丝杆8321用以驱动第二安装座8311在第三滑动导杆8322上滑动。可以理解地,第四移动部件832可整体安装在支撑座833上,其中,第二安装座8311的侧面与支撑座833滑动连接;如此,第三梯形丝杆8321在第四电机8323的驱动下,可带动第二安装座8311在第三滑动导杆8322上滑动,使得第二安装座8311上的两楔形块8313可夹持母排沿着第三滑动导杆8322移动,进而根据母排的厚度来柔性调节第二夹具831与后面的折弯装置84之间的间距,使不同厚度的母排都可以有效的使用该折弯机8进行折弯加工。

另外,结合图3,送料装置81、过渡夹持装置82、夹紧装置83均可横向设置,使母排在横向方向上推送;而折弯装置84则可纵向设置,使折弯模杆841可纵向进给,从而向母排待弯曲的部分施加作用力。第三移动部件842可包括第二液压缸8421、导轨8422以及第二滑块8423,折弯模杆841竖直设置在第二滑块8423上,第二滑块8423滑动连接导轨8422,第二液压缸8421连接第二滑块8423以驱动第二滑块8423在导轨8422上往复移动,使折弯模杆841进给。可以理解地,通过控制系统对第二液压缸8421的行程控制,可控制折弯模杆841进行纵向的来回移动,进而对母排进行折弯;第二液压缸8421的伸缩程度,可使折弯模杆841对母排所需的折弯角度进行调整。如此,通过夹紧装置83在母排待折弯的位置对母排夹紧,配合折弯装置84对母排待弯曲的部分进给折弯,使得母排进行折弯加工。

进一步地,为提高该折弯机8的通用性,折弯装置84还包括升降驱动组件843,升降驱动组件843连接折弯模杆841以驱动折弯模杆841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运动,当折弯模杆841位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时,第三移动部件842驱动折弯模杆841进给,当折弯模杆841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时,第三移动部件842驱动折弯模杆841从母排待弯曲部分的第一侧a移动到第二侧b,第一侧a与第二侧b相背离。具体地,升降驱动组件843可包括设置在折弯模杆841上的齿条8431、设置在第五电机8432上的齿轮8433;使得第五电机8432驱动齿轮8433的旋转,进而带动齿条8431的运动,使得折弯模杆841在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和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运动。可以理解地,当折弯模杆841处于第一侧a,母排的第二侧b需折弯角度时,升降驱动组件843驱动折弯模杆841运动至所述第一高度位置,然后第三移动部件842驱动折弯模杆841向母排的第一侧a进给,使母排向第二侧b折弯角度。当折弯模杆841处于第一侧a,母排的第一侧a需折弯角度时,升降驱动组件843驱动折弯模杆841运动至第二高度位置,接着,第三移动部件842驱动折弯模杆841移动至第二侧b,然后,升降驱动组件843再驱动折弯模杆841运动至所述第一高度位置,最后,第三移动部件842驱动折弯模杆841向母排的第二侧b进给,使母排向第一侧a折弯角度。如此,可实现对母排的正反面均可折弯的设计要求,可折弯加工出多种类型的母排。

在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11,出料输送线85包含万向球输送机851及升降顶推装置852,万向球输送机851具有万向球组8511、托板8512及直线电机8513,托板8512可摆动地设置在万向球组8511上以接收折弯装置84加工后的母排,直线电机8513通过第一连接板8514连接托板8512;可以理解地,当母排在折弯完成后,会被推送到托板8512上,由于托板8512底下的万向球组8511的作用,托板8512会根据母排在折弯时的左右定型摆动而纵向移动。另外,升降顶推装置852设置在万向球输送机851的侧方,以将托板8512上的母排推入成品件收集处,方便对成品件的收集归类。可以理解地,升降顶推装置852包括顶推件8521、顶推气缸8522及升降气缸8523,顶推件8521连接顶推气缸8522的活塞杆,通过顶推气缸8522中活塞杆的伸缩而将托板8512上的母排推入成品件收集处,升降气缸8523则通过第二连接板8524连接顶推气缸8522,以驱动顶推气缸8522的升降运动;如此,可保证顶推件8521和顶推气缸8522在工作时升起,在不工作时降下,使母排在折弯过程中不会受到顶推件8521在空间上的干涉。

这样,通过出料输送线85,使得折弯机8将加工好的母排输送至成品收集处,进而使得整个折弯机8自动化的进行母排的折弯加工。

如此,该折弯机8利用送料装置81、过渡夹持装置82、夹紧装置83、折弯装置84和出料输送线85的协作实现对母排进行自动化折弯加工;通过第一移动部件811驱动两辊轴组812相向移动,使得两辊轴组812限定出的通道可根据母排的厚度参数进行柔性对中调节,进而自动调整进料位置;通过第二移动部件822驱动第一夹具821运送母排,使得该折弯机8适用各种尺寸的母排的加工;通过夹紧装置83和折弯装置84实现对母排的自动折弯操作,通过过渡夹持装置82和出料输送线85实现加工后的母排自动出料至成品收集处。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激光打标装置(图中未标示),激光打标装置设置在第二输送线4上,位于铣圆角装置5后端,激光打标装置用于将母排进行打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