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矫正功能的伺服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6984发布日期:2020-02-11 09:5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矫正功能的伺服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送料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矫正功能的伺服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卷材冲压时,必须通过矫正装置进行矫正后才能顺利地连续冲压,进而确保冲制品的质量。常规的小型冲压线一般由开卷装置(将卷材开卷成板材)、矫正装置(对板材进行矫正)、送料装置(将矫正后的板材输出)三个不同功能的设备组成。设备之间留有距离,依靠感应形式的材料缓冲区进行贮料及平衡设备之间的速度。但是由于冲压产生的震动及材料在冲压过程中不断地停止与启动产生的晃动极易造成材料的二次变形,给精密冲压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直接导致精密零件的次品、废品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矫正功能的伺服送料装置,该装置可对经矫正装置矫正后的料材进行二次矫正,进而实现因冲压震动而导致变形的料材进行二次整平,实现精密冲压,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矫正功能的伺服送料装置,包括机架底板、两机架竖板、若干压料滚、若干矫正滚、一主动滚、若干从动滚;所述两机架竖板垂直机架底板长度方向布置于其顶部两侧,且两机架竖板顶部经一机架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底板一侧设有进料机构,另一侧设有出料机构;每一机架竖板两侧上部沿竖直方向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滑动模组、第二滑动模组,且第一滑动模组靠近进料机构布置,第二滑动模组靠近出料机构布置;所述若干压料滚、若干从动滚均平行布置,且若干压料滚、若干从动滚的两端分别经第一滑动模组、第二滑动模组与两机架竖板滑动连接;所述若干矫正滚对应若干压料滚错位设置在其下方,且矫正滚两端分别与两机架竖板旋转连接;所述主动滚对应设置在若干从动滚下方,并与一电机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电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动滚带动从动滚、压料滚、矫正滚做同步旋转运动;所述机架横板顶部还设有分别与第一滑动模组、第二滑动模组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两升降机、一连接杆;每一升降机对应一第一滑动模组布置于机架横板顶部,且每一升降机均经一升降杆与对应的第一滑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连接杆沿机架横板长度方向布置于两升降机之间,且连接杆一端设有手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两伸缩气缸;每一伸缩气缸对应一第二滑动模组布置于机架横板顶部,且每一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二滑动模组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模组、第二滑动模组均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于机架竖板表面的导轨、及可沿导轨滑动的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两弧形进料架、若干进料滚;每一弧形进料架对应一机架竖板布置,且每一弧形进料架的一端与对应的机架竖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若干进料滚沿机架底板长度方向布置于两弧形进料架之间,且两弧形进料架之间还设有一进料横板;所述进料横板靠近机架竖板布置,且进料横板顶部两侧沿竖直方向对应设置有若干进料挡滚。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两出料架、若干出料滚;每一出料架对应一机架竖板布置,且每一出料架一端与对应的机架竖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若干出料滚沿机架底板长度方向布置于两出料架之间,且两出料架之间还设有若干出料横板,且每一出料横板顶部两侧沿竖直方向对应设置有一出料挡滚。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压料滚、若干矫正滚、主动滚、若干从动滚的端部经齿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同步带模组、第二同步带模组、转动轴;所述电机输出轴经第一同步带模组与转动轴一端驱动连接,转动轴另一端经第二同步带模组与主动滚一端驱动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压料滚、矫正滚对矫正后的料材进行二次矫正,进而实现因冲压震动而导致变形的料材进行二次整平,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用性强;

2)通过第一驱动模组、第一滑动模组相互配合可调整压料滚与矫正滚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料材进行二次矫正;

3)设有进料挡滚、出料挡滚可将料材限位于两机架竖板之间,增强对料材进行二次矫正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省却进料机构、出料机构、机架横板的立体图;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5为图4省却两机架竖板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1—机架竖板;2—压料滚;

3—矫正滚;4—主动滚;

5—从动滚;6—机架横板;

7—进料机构;8—出料机构;

9—第一驱动模组;10—第二驱动模组;

11—第一滑动模组;12—第二滑动模组;

41—电机驱动机构;71—弧形进料架;

72—进料滚;73—进料横板;

74—进料挡滚;81—出料架;

82—出料滚;83—出料横板;

84—出料挡滚;91—升降机;

92—连接杆;93—升降杆;

94—手轮;411—电机;

412—第一同步带模组;413—第二同步带模组;

414—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矫正功能的伺服送料装置,包括机架底板、两机架竖板1、若干压料滚2、若干矫正滚3、一主动滚4、若干从动滚5;所述两机架竖板1垂直机架底板长度方向布置于其顶部两侧,且两机架竖板顶部经一机架横板6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底板一侧设有进料机构7,另一侧设有出料机构8;每一机架竖板1两侧上部沿竖直方向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滑动模组11、第二滑动模组12,且第一滑动模组11靠近进料机构7布置,第二滑动模12组靠近出料机构8布置;所述若干压料滚2、若干从动滚5均平行布置,且若干压料滚2、若干从动滚5的两端分别经第一滑动模组11、第二滑动模组12与两机架竖板1滑动连接;所述若干矫正滚3对应若干压料滚2错位设置在其下方,且矫正滚3两端分别与两机架竖板1旋转连接;所述主动滚4对应设置在若干从动滚5下方,并与一电机驱动机构41驱动连接,电机驱动机构41用于驱动主动滚4带动从动滚5、压料滚2、矫正滚3做同步旋转运动;所述机架横板6顶部还设有分别与第一滑动模组11、第二滑动模组12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模组9、第二驱动模组10。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9包括两升降机91、一连接杆92;每一升降机91对应一第一滑动模组11布置于机架横板6顶部,且每一升降机91均经一升降杆93与对应的第一滑动模组11驱动连接;所述连接杆92沿机架横板6长度方向布置于两升降机91之间,且连接杆92一端设有手轮94;所述第二驱动模组10包括两伸缩气缸;每一伸缩气缸对应一第二滑动模组10布置于机架横板6顶部,且每一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二滑动模组1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模组11、第二滑动模组12均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于机架竖板表面的导轨、及可沿导轨滑动的滑块;所述进料机构7包括两弧形进料架71、若干进料滚72;每一弧形进料架71对应一机架竖板1布置,且每一弧形进料架71的一端与对应的机架竖板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若干进料滚72沿机架底板长度方向布置于两弧形进料架71之间,且两弧形进料架71之间还设有一进料横板73;所述进料横板73靠近机架竖板1布置,且进料横板73顶部两侧沿竖直方向对应设置有若干进料挡滚74。

所述出料机构8包括两出料架81、若干出料滚82;每一出料架81对应一机架竖板1布置,且每一出料架81一端与对应的机架竖板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若干出料滚82沿机架底板长度方向布置于两出料架81之间,且两出料架81之间还设有若干出料横板83,且每一出料横板83顶部两侧沿竖直方向对应设置有一出料挡滚84;所述若干压料滚2、若干矫正滚3、主动滚4、若干从动滚5的端部经齿轮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机构41包括电机411、第一同步带模组412、第二同步带模组413、转动轴414;所述电机411输出轴经第一同步带模组412与转动轴414一端驱动连接,转动轴414另一端经第二同步带模组413与主动滚4一端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如图1-4所示,每一机架竖板1沿竖直方向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动模组11布置于第一滑槽内)、第二滑槽(第二滑动模组12布置于第二滑槽内),且第一滑槽靠近进料机构7布置,第二滑槽靠近出料机构8布置;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的两侧沿竖直方向均布置有导轨,及可沿导轨上下滑动的滑块;若干压料滚2(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的两端分别经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若干矫正滚3(本实施例设置为3个)对应错位布置于其下方,需要调整压料滚2与矫正滚3之间的间距时(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料材),只需旋转手轮94即可(升降机91经升降杆93驱动滑块带动压料滚2做升降运动);若干从动滚5(本实施例设置为1个)的两端也分别经一滑块与第二滑槽内的导轨滑动连接,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滑块驱动连接,可驱动从动滚5做升降运动。

如图5所示,主动滚4布置于从动滚5的下方,电机411(伺服电机)输出轴经第一同步带模组412与转动轴414一端驱动连接,转动轴414另一端经第二同步带模组413与主动滚4驱动连接,主动滚4另一端另一端与从动滚5、矫正滚3、压料滚2经齿轮驱动连接,故当电机411工作时,可驱动主动滚4带动压料滚2、若干矫正滚3、从动滚5做同步旋转运动;其传动方式为:电机411—第一同步带模组412—转动轴414—第二同步带模组413—主动滚4—从动滚5、矫正滚3、压料滚2。

压料滚2及矫正滚3靠近进料机构7布置,故经进料机构7传送的料材首先经过压料滚2与矫正滚3之间,进而实现对料材的二次矫正;而后,主动滚4及从动滚5将二次矫正后的料材传送至出料机构8;进料机构7及出料机构8分别设有进料挡滚74、出料挡滚84,可保证料材限位于两机架竖板1之间,增强对料材进行二次矫正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