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瓦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3438发布日期:2020-05-12 17:28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瓦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瓦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彩钢瓦,又称彩色压型瓦,是采用彩色涂层钢板,经辊压冷弯成各种波型的压型板,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施工方便、抗震、防火等优点,彩钢瓦也成为大部分厂区较为常用的脊瓦材料。在使用时,彩钢瓦通常会加工成带有波纹的脊瓦和坡瓦,坡瓦之间互相堆叠安装在屋顶侧面,脊瓦安装在房屋的顶部中央位置,用于防止屋面漏风漏水。

目前较为常用的彩钢瓦脊瓦加工方法是通过折弯机对薄钢板进行折弯加工,但是大部分的脊瓦为了密封性能更好,通常都设置有与坡瓦相匹配的波纹,这样的脊瓦在用折弯机加工时折弯处正面发生压缩变形,折弯处背面又发生拉伸变形,且在折弯的过程中脊瓦的波纹处会被模具挤压固定,导致在脊瓦的折弯处过度形变,最终导致脊瓦在折弯处发生断裂,影响脊瓦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弯机再加工带有波纹的脊瓦时,脊瓦容易在折弯处发生断裂,影响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瓦折弯模具。

一种脊瓦折弯模具,包括第一折弯模具和第二折弯模具,所述第一折弯模具和第二折弯模具分别设置在两台折弯机上,所述第一折弯模具包括第一上模模具和第一下模模具,所述第二折弯模具包括第二上模模具和第二下模模具,第一上模模具和第二上模模具下部外凸,第一上模模具下部的截面长度小于脊瓦的长度,第二上模模具下部的截面长度大于脊瓦的长度,第一上模模具下部和第二上模模具下部均设置有凸棱,凸棱的宽度与脊瓦上波纹的宽度相同,第一下模模具和第二下模模具上设置有对应第一上模模具和第二上模模具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模模具为长条状,所述第一上模模具包括长方体形的第一支撑部和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下方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为底部截面呈圆弧形的长条状,第一支撑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底部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形,所述第一下模模具为长方体形,第一下模模具上设置有配合第一上模模具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模模具为长条状,所述第二上模模具的上部为长方体形的第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下部中心的第二折弯部和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下部两侧的压平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第一折弯部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折弯部和压平部的截面构成倒三角形,第二折弯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凸棱,所述第二凸棱的底部形状呈倒三角形,所述第二下模模具为长方体形,第二下模模具上设置有配合第二上模模具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模模具顶部设置有第一上模安装座,第一下模模具底部设置有第一下模安装座,第二上模模具顶部设置有第二上模安装座,第二下模模具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下模安装座,所述第一上模安装座、第一下模安装座、第二上模安装座和第二下模安装座上均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弯模具和第二折弯模具长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折弯模具和第二折弯模具,第一折弯模具和第二折弯模具分别设置在两台折弯机上,可以分两次对脊瓦进行折弯,第一折弯模具将脊瓦加工出弯折弧度,第二折弯模具对脊瓦的整体形状作进一步的修正;第一上模模具和第二上模模具上均设置有凸棱,配合脊瓦波纹,防止脊瓦波纹处变形,影响使用;第一下模模具和第二下模模具上设置有对应第一上模模具和第二上模模具的凹槽,便于脊瓦折弯。

第一上模模具包括第一支撑部,可以保证脊瓦受力均匀;第一支撑部下方设置有截面为圆弧形的第一折弯部,能够在不挤压脊瓦侧面的情况下将脊瓦弯折出弧度,防止脊瓦在折弯过程中因过度受力而发生断裂;第二上模模具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下方中心处设置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与第一折弯部形状相同,可以对脊瓦弯折处进行二次挤压,修正脊瓦形状,保证脊瓦折弯质量;第二支撑部下方两侧设置有压平部,可以对脊瓦侧面进行修正,保证脊瓦整体形状;第一上模模具、第一下模模具、第二上模模具和第二下模模具均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折弯机上,便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脊瓦折弯模具的第一折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脊瓦折弯模具的第二折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脊瓦折弯模具的第一折弯模具工作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脊瓦折弯模具的第二折弯模具工作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为:1为第一折弯模具,2为第二折弯模具,3为脊瓦,101第一上模模具,102为第一下模模具,103为第一上模安装座,104为第一下模安装座,105为第一凸棱,201为第二上模模具,202为第二下模模具,203为第二上模安装座,204为第二下模安装座,205为第二凸棱,1011为第一支撑部,1012为第一折弯部,2011为第二支撑部,2012为第二折弯部,2013为压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脊瓦折弯模具,包括第一折弯模具1和第二折弯模具2,所述第一折弯模具1和第二折弯模具2长度相同,第一折弯模具1和第二折弯模具2分别设置在两台折弯机上,第一折弯模具1包括第一上模模具101和第一下模模具102,所述第一上模模具101为长条状,第一上模模具101包括长方体形的第一支撑部1011和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11下方的第一折弯部1012,所述第一折弯部1012为底部截面呈圆弧形的长条状,所述第一支撑部10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棱105,所述第一凸棱105底部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形,第一凸棱105的宽度等于脊瓦的宽度,第一上模模具101下部的截面长度小于脊瓦3的长度,所述第一下模模具102为长方体形,第一下模模具102上设置有配合第一上模模具101的凹槽;

所述第二折弯模具2包括第二上模模具201和第二下模模具202,所述第二上模模具201为长条状,所述第二上模模具201的上部为长方体形的第二支撑部2011、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011下部中心的第二折弯部2012和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011下部两侧的压平部2013,所述第二折弯部2012与第一折弯部1012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折弯部2012和压平部2013的截面构成倒三角形,第二折弯部201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凸棱205,所述第二凸棱205的底部形状呈倒三角形,第二凸棱205的宽度等于脊瓦3的宽度,第二上模模具201下部的截面长度大于脊瓦3的长度,所述第二下模模具202为长方体形,第二下模模具202上设置有配合第二上模模具201的凹槽;

所述第一上模模具101顶部设置有第一上模安装座103,第一下模模具102底部设置有第一下模安装座104,第二上模模具201顶部设置有第二上模安装座203,第二下模模具20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下模安装座204,所述第一上模安装座103、第一下模安装座104、第二上模安装座203和第二下模安装座204上均设置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孔和螺栓将第一折弯模具1和第二折弯模具2分别安装在两台折弯机上,具体地,第一上模模具101和第一下模模具102安装在同一折弯机的上端和下端,第二上模模具201和第二下模模具202安装在另一折弯机的上端和下端,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弯机均为南京双力锻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wc67y-100型折弯机,工作人员将带有波纹的脊瓦3放置在第一上模模具101和第一下模模具102之间,打开安装有第一折弯模具1的折弯机的下降开关,第一上模模具101下压至第一上模模具101上的第一凸棱105到达脊瓦3的波纹处,继续下压,第一凸棱105进入脊瓦3的波纹内,第一上模模具101的底部的第一折弯部1012同时挤压脊瓦3,脊瓦3发生弯折,直至第一上模模具101完全进入第一下模模具102的凹槽内,此时第一折弯部1012挤压脊瓦3的弯折处,脊瓦3的侧面不受影响,脊瓦3的弯折处被折出和第一折弯部1012形状相同的圆弧,脊瓦3完成第一次折弯;工作人员打开安装有第一折弯模具1的折弯机的上升开关,第一上模模具101上升,工作人员拿出脊瓦3,重新放置在第二上模模具201和第二下模模具202之间,打开安装有第二折弯模具2的折弯机的下降开关,第二上模模具201下压至第二上模模具201的第二凸棱205到达脊瓦3的波纹的位置,继续下压直至第二上模模具201完全计入第二下模模具202的凹槽内,此时第二折弯部2012挤压脊瓦3的弯折处,压平部2013挤压脊瓦3的侧面,修正脊瓦3的侧面形状,第二凸棱205挤压脊瓦3的波纹,对脊瓦3的形状进行修正,工作人员打开安装有第二折弯模具2的折弯机的上升开关,第二上模模具201上升,取出脊瓦3,脊瓦3完成第二次折弯,保证脊瓦3的折弯质量;当需要折弯不同波纹形状的脊瓦3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上模安装座103、第一下模安装座104、第二上模安装座203和第二下模安装座204拆除并更换相应的模具。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