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转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8590发布日期:2020-04-14 20:0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轮转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公扣和母扣压合于料带上的轮转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打扣设备,主要用于各种金属钮扣、装饰扣、工字扣及心电电极扣的装钉,在服装厂、皮包类加工企业以及医疗器械加工企业里被广泛使用。

一次性心电电极是一次性使用的电极,适用于医院临床对心脏的心电检查及心电动/静态监护,作为医用传感器,可与各类型监护仪器配套使用,而心电电极扣是一次性心电电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用于将心电电极扣的公扣和母扣压合于料带上的打扣设备有手动打扣机和间歇式打扣机两种,手动打扣机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在使用时需要操作人员先将公扣放进铆合上模的端头上,再将母扣放在铆合下模的端头中,这一操作全凭操作人员的感觉操作,若操作人员的手指未及时移出铆合上模的投影区域,则铆合上模直接压在操作人员的手指上,从而导致操作人员受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间歇式打扣机,即料带打扣后前进一段距离,需要停止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利用抓扣装置将公扣和母扣分别固定到相应的打扣位置,再将公扣和母扣进行压合操作,此种间歇式打扣机比较浪费时间,效率相当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转压合装置,该轮转压合装置能够不间歇连续打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打扣机无法连续打扣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轮转压合装置,包括机架和压合机构,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公扣压盘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母扣压盘,所述公扣压盘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拾取公扣的公扣料位,相应的所述母扣压盘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拾取母扣的母扣料位,所述公扣压盘与所述母扣压盘相向同步转动,用于将各所述公扣料位上的所述公扣和各所述母扣料位上的所述母扣连续的压合于料带上。

其中,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由所述动力装置驱动的第三传动轴;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转运盘,所述转运盘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母扣料位相对应的用于拾取所述母扣的转运料位,所述转运盘与所述母扣压盘相向同步转动,用于将所述转运料位上的所述母扣连续的转运至所述母扣压盘的所述母扣料位上。

其中,所述公扣料位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公扣压盘外周面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与吸气装置相连通的用于吸取所述公扣的第一吸孔;所述母扣料位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母扣压盘外周面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吸气装置相连通的用于吸取所述母扣的第二吸孔;所述转运料位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转运盘外周面的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吸气装置相连通的用于吸取所述母扣的第三吸孔。

其中,所述公扣压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孔相连通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套设有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吸气装置的第一吸气结构;所述母扣压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吸孔相连通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套设有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吸气装置的第二吸气结构;所述转运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吸孔相连通的第三气道,所述第三传动轴上套设有用于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三气道与所述吸气装置的第三吸气结构,所述第一吸气结构、所述第二吸气结构和所述第三吸气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其中,所述第一吸气结构、所述第二吸气结构和所述第三吸气结构均包括第一吸盘、第二吸盘以及套设于传动轴上的滚动轴承,所述第一吸盘与所述第二吸盘紧密贴合并固定套设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且所述第一吸盘与所述第二吸盘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吸盘设置有与所述吸气装置连接第四吸孔,所述第二吸盘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四吸孔与所述第一吸孔、所述第二吸孔或所述第三吸孔的第五吸孔。

其中,所述第二吸盘由尼龙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吸气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吸气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三吸气结构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吸气结构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凸台的宽度小于所述公扣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三凸台的宽度小于所述母扣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三凸台上的所述母扣拨动至所述第二凸台的拨叉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凸台设置有与所述公扣相适配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吸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凸台设置有与所述母扣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吸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三凸台设置有与所述母扣相适配的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吸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定位槽内。

其中,所述机架设置有传动轴压紧结构,所述传动轴压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滑槽,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的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支撑盘,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支撑盘,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三支撑盘,以及穿设所述机架用于顶紧所述滑块的顶紧件,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端部分别转动设置于相应的所述滑块。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转压合装置,由于机架上转动设置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公扣压盘,公扣压盘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拾取公扣的公扣料位,第二传动轴上固定设置有母扣压盘,相应的母扣压盘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拾取母扣的母扣料位,通过公扣压盘与母扣压盘相向同步转动,将各公扣料位上的公扣与各母扣料位上的母扣连续的压合于料带上,实现了不间歇连续打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打扣机无法连续打扣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机架上转动设置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第三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上设置有转运盘,转运盘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与母扣料位相对应的用于拾取母扣的转运料位,通过转运盘与母扣压盘相向同步转动,将转运料位上的母扣连续的转运至母扣压盘的母扣料位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实现了在母扣压盘不停机的状态下给母扣压盘连续上料,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第一吸气结构、第二吸气结构和第三吸气结构均通过滚动轴承套设于传动轴上,因此,当公扣压盘、母扣压盘或者转运盘需要调节在传动轴上的位置时,第一吸气结构、第二吸气结构和第三吸气结构可以相应的调节在传动轴上的位置,满足打扣的位置需求,扩大了设备的使用范围。

由于第二吸盘由尼龙材料制成,采用尼龙材料不但起到了密封作用,而且降低了第二吸盘与公扣压盘、母扣压盘或者转运盘之间的摩擦力。

由于第二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三凸台上的母扣拨动至第二凸台的拨叉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当第二凸台上的第二吸孔没有吸取到母扣时,通过拨叉结构的辅助接料作用,能够保证将第三凸台上的母扣顺利转运至第二凸台上,避免丢扣,保证打扣效果。

由于机架设置有传动轴压紧结构,通过传动轴压紧结构能够克服由于打扣振动造成的传动轴位置改变,保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轮转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轮转压合装置中压合机构与第一吸气结构、第二吸气结构和第三吸气结构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一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转压合装置中拨叉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0-机架,11-第一挡板,114-顶紧螺栓,115-避让槽,12-第二挡板,121-顶紧螺栓,122-开口槽,13-连接板,14-第一滑槽,15-第二滑槽,16-滑块,17-顶紧件,21-第一支撑盘,18-第二支撑盘,19-第三支撑盘,20-动力装置,30-第一传动轴,40-第二传动轴,50-第三传动轴,60-公扣压盘,61-公扣料位,610-第一凸台,611-第一吸孔,612-第一气道,613-第一定位槽,62-安装槽,70-母扣压盘,71-母扣料位,710-第二凸台,711-第二吸孔,712-第二气道,713-第二定位槽,72-安装槽,80-公扣,90-母扣,100-转运盘,101-转运料位,1010-第三凸台,1011-第三吸孔,1012-第三气道,1013-第三定位槽,102-安装槽,110-第一吸气结构,111-第一吸盘,1110-第四吸孔,1111-通气槽,112-第二吸盘,1120-第五吸孔,113-滚动轴承,120-第二吸气结构,130-第三吸气结构,140-主动齿轮,150-第一从动齿轮,160-第二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轮转压合装置的结构,将轮转压合装置的方位表述为上和下,该方位的表述并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其中,公扣压盘60所在的方位为上,母扣压盘70所在的方位为下。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轮转压合装置,包括机架10和压合机构,机架10上转动设置有由动力装置20驱动的第一传动轴30和第二传动轴40;压合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0的公扣压盘60和固定设置于第二传动轴40的母扣压盘70,公扣压盘60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拾取公扣80的公扣料位61,相应的母扣压盘70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拾取母扣90的母扣料位71,公扣压盘60与母扣压盘70相向同步转动,用于将各公扣料位61上的公扣80和各母扣料位71上的母扣90连续的压合于料带(图中未示出)上。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架10上转动设置有由动力装置20驱动的第三传动轴50;压合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三传动轴50的转运盘100,转运盘100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与母扣料位71相对应的用于拾取母扣90的转运料位101,转运盘100与母扣压盘70相向同步转动,用于将转运料位101上的母扣90连续的转运至母扣压盘70的母扣料位71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合机构设置有两套,两套压合机构并排设置在机架10的各传动轴上,两套压合机构由同一动力装置20驱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动力装置20为电机,动力装置20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三传动轴50连接,第一传动轴30上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160,第二传动轴40上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150,第三传动轴50上设置有主动齿轮140,主动齿轮140与第一从动齿轮150啮合,第一从动齿轮150与第二从动齿轮160啮合,实际应用中,三个传动轴与动力装置20之间也可以采用链条传动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不限定传动方式、压合机构的数量以及动力装置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计。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公扣料位61包括凸出设置于公扣压盘60外周面的第一凸台610,第一凸台610上设置有与吸气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通的用于吸取公扣80的第一吸孔611;母扣料位71包括凸出设置于母扣压盘70外周面的第二凸台710,母扣拾取凸710台上设置有与吸气装置相连通的用于吸取母扣90的第二吸孔711;转运料位101包括凸出设置于转运盘100外周面的第三凸台1010,第三凸台1010上设置有与吸气装置相连通的用于吸取母扣90的第三吸孔1011。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公扣压盘60设置有与第一吸孔611相连通的第一气道612,第一传动轴30上套设有用于导通或断开第一气道612与吸气装置的第一吸气结构110;母扣压盘70设置有与第二吸孔711相连通的第二气道712,第二传动轴40上套设有用于导通或断开第二气道712与吸气装置的第二吸气结构120;转运盘100设置有与第三吸孔1011相连通的第三气道1012,第三传动轴50上套设有用于导通或断开第三气道1012与吸气装置的第三吸气结构130,第一吸气结构110、第二吸气结构120和第三吸气结构130固定设置在机架10上。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吸气结构110、第二吸气结构120和第三吸气结构130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吸盘111、第二吸盘112以及套设于传动轴上的滚动轴承113,第一吸盘111与第二吸盘112紧密贴合并固定套设于滚动轴承113的外圈,且第一吸盘111与第二吸盘112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第一吸盘111设置有与吸气装置连接第四吸孔1110,第二吸盘112设置有用于连通第四吸孔1110与第一吸孔611、第二吸孔711或第三吸孔1011的第五吸孔1120,本实施例中的锁紧件优选为螺栓。

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第四吸孔1110和第五吸孔1120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五吸孔1120均为长孔,长孔以第二吸盘112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延伸;第一吸盘111靠近第二吸盘112的侧部设置有两个通气槽1111,两个第四吸孔1110分别设置在相应的通气槽1111内,两个通气槽1111为长槽,长槽以第一吸盘11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延伸。实际应用中,不限定第四吸孔1110和第五吸孔1120的结构和数量,设计者可根据需求自行设计。

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二吸盘112由尼龙材料制成。采用龙材料不但起到了密封作用,而且降低了第二吸盘112与公扣压盘60、母扣压盘70或者转运盘100之间的摩擦力,实际应用中,第二吸盘112的材质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密封作用且耐磨的高分子聚合物。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公扣压盘60的侧部设置有与第一吸气结构110的第二吸盘112相适配的安装槽62,第一气道612设置在安装槽62内,安装时,第一吸气结构110的第二吸盘112紧贴在安装槽62内;母扣压盘70的侧部设置有与第二吸气结构120的第二吸盘112相适配的安装槽72,第二气道712设置在安装槽72内,安装时,第二吸气结构120的第二吸盘112紧贴在安装槽72内;转运盘100的侧部设置有与第三吸气结构130的第二吸盘112相适配的安装槽102,第三气道1012设置在安装槽102内,安装时,第三吸气结构130的第二吸盘112紧贴在安装槽102内。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机架10上设置有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第一吸气结构110固定设置于第一挡板11,第二吸气结构120固定设置于第二挡板12,第三吸气结构130通过连接板13与第二吸气结构12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挡板11为与第一吸气结构110和公扣压盘60相适配的弧形罩板,第一挡板11靠近第一吸气结构110的侧部设置有用于顶紧第一吸气结构110的顶紧螺栓114,第一挡板11对应第一凸台610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避让公扣80的避让槽115;第二挡板12为与第二吸气结构120和母扣压盘70相适配的弧形罩板,第二挡板12靠近第二吸气结构120的侧部设置有用于顶紧第二吸气结构120的顶紧螺栓121。

如图1、图2、图3和图5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台610的宽度小于公扣80的最大直径,第二凸台710和第三凸台1010的宽度小于母扣90的最大直径,第二挡板12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三凸台1010上的母扣90拨动至第二凸台710的拨叉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拨叉结构为设置在第二挡板12上的开口槽122,开口槽122的开口朝向转运盘100且第三凸台1010转动设置在开口槽122内,开口槽122的槽宽小于母扣90的最大直径且大于第三凸台1010的宽度,在第三凸台1010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三凸台1010两侧的开口槽122的槽壁将第三凸台1010上的母扣90拨至第二凸台710,避免在转运过程中丢扣。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台610设置有与公扣80相适配的第一定位槽613,第一吸孔611设置在第一定位槽613内;第二凸台710设置有与母扣90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槽713,第二吸孔711设置在第二定位槽713内;第三凸台1010设置有与母扣90相适配的第三定位槽1013,第三吸孔1011设置在第三定位槽1013内。

如图1所示,机架10设置有传动轴压紧结构,传动轴压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机架10的滑槽,滑动设置于滑槽的滑块16,固定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0的第一支撑盘21,固定设置于第二传动轴40的第二支撑盘18,固定设置于第三传动轴50的第三支撑盘19,以及穿设机架10用于顶紧滑块16的顶紧件17,第一传动轴30、第二传动轴40和第三传动轴50的端部分别转动设置于相应的滑块16。本实施例中机架1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14和两个第二滑槽15,两个第一滑槽14对称设置,第一传动轴30和第二传动轴40的端部分别转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4内的滑块15上;两个第二滑槽15对称设置,第三传动轴50端部转动设置于第二滑槽15内的滑块15上,其中一个顶紧件17顶在第一传动轴30所安装的滑块16上,另一个顶紧件17顶在第三传动轴50所安装的滑块16上。本实施例中的两个顶紧件17均采用顶紧螺栓。

使用时,由动力装置20驱动第一传动轴30、第二传动轴40和第三传动轴50转动,公扣压盘60、母扣压盘70和转运盘100随之转动,其中,转运盘100与母扣压盘70相向同步转动,公扣压盘60与母扣压盘70相向同步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转运盘100的转运料位101拾取母扣90并将拾取的母扣90转运至母扣压盘70的母扣料位71上,同时,公扣压盘60的公扣料位61拾取公扣80,然后各公扣料位61上的公扣80与各母扣料位71上的母扣90依次连续的压合于料带上。

由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套压合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调节两套压合机构的间距,来调节料带上的轴向打扣间距;通过调节动力装置20的转速,即调节公扣压盘60、母扣压盘70和转运盘100的转速,来调节料带上的径向打扣间距;通过调节两个公扣料位61的错位角度,两个母扣料位71及两个转运料位101的错位角度也相应调节,来实现料带上的错位打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轮转压合装置既能不间歇连续打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打扣机无法连续打扣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满足不同打扣方式的需求,扩大了设备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