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架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3238发布日期:2020-10-09 18:4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机架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架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焊接,也称作熔接或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焊接通常通过下列三种途径达到接合的目的:熔焊,加热欲接合的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却凝固后便接合;压焊,焊接过程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属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部分金属材料的加工;钎焊,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做钎料,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互相或三实现链接焊件。

现有技术的机架焊接过程中,焊接顶板与侧板时,没有合适的机架焊接工装辅助焊接,往往采用多人合作扶住顶板及侧板的方式进行焊接,这样一来,请参阅图1,在焊接a端时,b端因a端焊接时产生的张力及拉力的作用容易出现偏离,同时在焊接b端时,a端也容易因b端焊接时的张力及拉力发生断裂或偏移。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简单且能有效的固定未焊接的机架,适用范围广且稳定性、可靠性高的机架焊接工装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有效的固定未焊接的机架,适用范围广且稳定性、可靠性高的机架焊接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架焊接工装,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及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及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板并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板及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板并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螺杆及所述第二螺杆均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板垂直并与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夹板垂直并与所述第二夹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螺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远离所述第一夹板一端并通过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所述第二螺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远离所述第二夹板一端并通过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靠近所述第二夹板一侧的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靠近所述第一夹板一侧的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靠近所述第二夹板的表面及所述第二橡胶层靠近所述第一夹板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第二夹板均为长方体,且均沿长度方向分为夹持区及连接区,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的连接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的连接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橡胶层与所述第一夹板的夹持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橡胶层与所述第二夹板的夹持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区与连接区的体积比为2:1。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靠近所述夹持区一侧的第三橡胶层,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靠近所述夹持区一侧的第四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及所述第二螺杆连接的两个螺母及连接两个所述螺母的连接部,两个所述螺母的内螺纹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及所述第二螺杆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两条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直杆及连接两条所述直杆的多个横杆,所述直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横杆设置于两条所述直杆的中间部分。

优选的,所述横杆与所述直杆垂直,多个所述横杆沿所述直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且相邻所述横杆之间的间隔相等。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第二夹板分别夹紧机架的两相对侧板,通过调节所述连接件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相向运动,将待焊接的机架夹紧固定,在后续的焊接工序中,因为机架已经提前夹紧,提升了机架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方便了焊接工序的进行;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使得操作者只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述连接部,即可使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相向或背向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的夹持与分离;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橡胶层与所述第二橡胶层起缓冲的作用,防止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第二夹板与机架直接接触,避免了机架被刮伤、压伤,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滑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架焊接工装进行焊接的机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架焊接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架焊接工装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机架焊接工装的c部分放大图。

图中,100、机架焊接工装;10、第一夹持组件;11、第一夹板;12、第一螺杆;13、第一压板;14、第一橡胶层;15、第三橡胶层;20、第二夹持组件;21、第二夹板;22、第二螺杆;23、第二压板;24、第二橡胶层;25、第四橡胶层;30、连接件;31、螺母;32、连接部;321、直杆;322、横杆;101、夹持区;102、连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架焊接工装100,所述机架焊接工装100包括第一夹持组件10、第二夹持组件20及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的连接件30。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包括第一夹板11、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板11并与所述第一夹板11连接的第一螺杆12、与所述第一夹板11垂直并与所述第一夹板11固定连接的第一压板13、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11靠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一侧的第一橡胶层14及第三橡胶层15。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包括第二夹板21、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板21并与所述第二夹板21连接的第二螺杆22、与所述第二夹板21垂直并与所述第二夹板21固定连接的第二压板23、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21靠近所述第一夹板11一侧的第二橡胶层24及第四橡胶层25。

其中,所述第一夹板11与所述第二夹板21相对平行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板11及所述第二夹板21均为长方体,且均沿长度方向分为夹持区101及连接区102。所述第一夹板11的连接区102与所述第一压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21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二压板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1的夹持区101与所述第一橡胶层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21的夹持区101与所述第二橡胶层24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区101与所述连接区102的体积比为2:1。如此设置,充分利用了所述第一夹板11及所述第二夹板12,使两者获得更多的夹持空间,同时,也减少了橡胶层的面积,节约了材料成本。

所述第一螺杆12及所述第二螺杆22均与所述连接件30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杆12与所述第二螺杆22的螺纹方向相反。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螺杆12与所述第二螺杆22的螺纹方向相反,使得操作者只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述连接部30,即可使所述第一螺杆12与所述第二螺杆22相向或背向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夹板11与所述第二夹板21的夹持与分离,操作方便且稳定。

具体的,所述第一螺杆12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13远离所述第一夹板11一端并通过所述第一压板13与所述第一夹板11连接,同样的,所述第二螺杆22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23远离所述第二夹板21一端并通过所述第二压板22与所述第二夹板2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压板13与所述第二压板23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机架焊接工装100的防滑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所述第一橡胶层14靠近所述第二夹板21的表面及所述第二橡胶层24靠近所述第一夹板1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所述第三橡胶层15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13靠近所述夹持区101一侧,所述第四橡胶层25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23靠近所述夹持区101一侧。通过设置所述第三橡胶层15及所述第四橡胶层25,一方面起到避免所述第以压板13及所述第二压板23与机架直接接触,另一方面为所述连接件30的旋转提供了空间。

所述连接件30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12及所述第二螺杆22连接的两个螺母31及连接两个所述螺母31的连接部32,两个所述螺母31的内螺纹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12及所述第二螺杆22相匹配。

所述连接部32包括两条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直杆321及连接两条所述直杆321的多个横杆322,所述直杆3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螺母31固定连接。

具体的,为了给所述第一螺杆12及所述第二螺杆22提供让位空间,多个所述横杆322设置于两条所述直杆321的中间部分。

优选的,所述横杆322与所述直杆321垂直,多个所述横杆322沿所述直杆3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且相邻所述横杆322之间的间隔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所述第一夹板11及所述第二夹板21分别夹紧机架的两相对侧板,通过调节所述连接件30使所述第一夹板11与所述第二夹板21相向运动,将待焊接的机架夹紧固定,在后续的焊接工序中,因为机架已经提前夹紧,提升了机架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方便了焊接工序的进行;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螺杆12与所述第二螺杆22的螺纹方向相反,使得操作者只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述连接部30,即可使所述第一螺杆12与所述第二螺杆22相向或背向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夹板11与所述第二夹板21的夹持与分离;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橡胶层14与所述第二橡胶层24起缓冲的作用,防止所述第一夹板11及所述第二夹板21与机架直接接触,避免了机架被刮伤、压伤,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滑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