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筒体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9560发布日期:2020-05-22 17:1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器筒体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冷却器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器筒体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大型压缩机中需要使用到冷却器,冷却器通常由筒体、设于筒体内的铜管及与筒体两端相连的气腔构成。上述筒体通常为钢板通过弯板机弯曲后形成具有纵缝的圆筒,之后再通过焊枪将纵缝焊接,再将两个或多个圆筒相互焊接在一起后即可得到筒体。

在将筒体上的纵缝焊接时,需要将筒体置于固定座上,在固定座上转动筒体以将纵缝转动至顶部,才能对纵缝做焊接,一般确定纵缝位置均采用人工识别方式,故而焊接也采用人工焊接形式,若在装入固定座前就对纵缝位置做定位,前期需要增设步骤,影响筒体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升加工效率的冷却器筒体加工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器筒体加工设备,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安装块及设于所述安装块上焊枪,所述安装块设于所述底座中部,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第一转辊,所述第一转辊为两组,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块两侧,所述安装块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辊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安装块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伸缩管组件,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杆组件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伸缩杆组件顶部设有安装板,所述焊枪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定位组件;钢板在弯板机加工形成圆筒后,将圆筒置于第一转辊上,圆筒嵌于两组第一转辊之间,为圆筒提供支撑限位作用,将圆筒固定在底座上,保证焊枪与圆筒的配合效果;在第一活动槽与活动块的相互配合下,以便对第一转辊位置做调整,使第一转辊根据圆筒的大小做上下运动,改变两组第一转辊的间距,以便对多种不同大小的圆筒做固定;圆筒置于第一转股上后,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辊转动,第一转辊带动圆筒转动,伸缩管组件带动安装板往下运动,定位组件往下运动与圆筒侧壁相接触,在定位组件作用下对圆筒表面的纵缝做检测,将圆筒上的纵缝转动至顶部,对圆筒上的纵缝做定位,自动完成对圆筒纵缝的焊接操作;在第一转辊和第一驱动电机的配合下,使圆筒自发性的进行转动,同时在定位组件的配合下,时刻对圆筒表面做检测,使圆筒上的纵缝自动的翻转至顶部位置,无需人工调整,可随意将圆筒放置于底座上,无需刻意对圆筒做调整,使筒体的加工更加方便,提升筒体的加工效率;在伸缩杆组件设置下,使焊枪做竖直方向上运动,避免筒体转动时与焊枪产生碰撞,使焊枪更好的与筒体上的纵缝相接触,提升圆筒加工效果;将安装块设于底座中部,将底座两侧均设置成工位,在左侧工位对圆筒定位时右侧工位上的圆筒做焊接处理,对设备做合理利用,增加对圆筒的加工效率。

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底部第一设备腔,所述第一设备腔内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上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所述活动块固连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圆筒置于第一转辊上后,第一液压缸驱动活塞杆伸出,在第一液压缸作用下推动活动板往上运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移动,带动活动块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对第一转辊位置做调整,使第一转辊与圆筒底部相接触,为圆筒提供良好支撑效果;将第一驱动电机设于第一滑块上,使第一转辊在移动后也能正常转动,为圆筒的转动提供动力,以便对圆筒做自动定位,降低筒体加工难度。

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二设备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二设备腔内,所述第一转辊上套设有缓冲垫;所述活动块侧壁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二滑槽;在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配合下,将活动块固定于第一活动槽内,为第一转辊提供良好支撑力,提升设备可靠性;在缓冲垫设置下,增加圆筒与第一转辊的接触效果,保证第一转辊与圆筒侧壁的摩擦力,使第一转辊转动时带动圆筒一同转动,以便对圆筒做定位操作。

所述第一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一活动门,所述第一滑槽顶部设有第二活动门,所述第一设备腔顶部设有第三活动门,所述活动块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通的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内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上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三活动门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推板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在对第一驱动电机做维护时,第一液压缸驱动活动板往下运动,使活动板运动至第一活动腔底部位置,开启第一活动门、第二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往第一设备腔一端推动第一推板,第一连接环从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脱出,使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连接环脱开接触,以便直接将第一驱动电机从第一设备腔内取出,降低对第一驱动电机的维护成本;当第一驱动电机维护完成后,将第一驱动电机重新放入至第一设备腔内,往第一驱动电机方向推动第一推板,第一连接环套入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使第一驱动电机与传动杆形成配合,随后将第三活动门盖上,第一推板嵌入到第一限位槽内,在第一限位槽作用下对第一推板起固定作用,保证传动杆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连接效果。

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穿设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二转辊设于所述第一转辊上方,所述第二转辊内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侧壁上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二活动腔一侧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固定块从所述开口内伸出的第一电动推杆;圆筒置于第一转辊上时,圆筒插设于第二转辊上,第一电动推杆推动固定块从开口内伸出,使固定块侧壁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在固定块作用下对圆筒起固定作用,第二转辊与第一转辊相互配合,保证对圆筒的固定效果,避免圆筒加工时从底座上脱出,提升对圆筒的加工效果。

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上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二转辊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环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环侧壁上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相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滑槽内壁上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三滑块上还设有磁块;圆筒置于第一转辊上后,第一电动推杆推动固定块从开口内伸出将圆筒固定在第二转辊上,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辊转动,第一转辊带动圆筒转动,第二转辊随圆筒一同转动,当定位组件检测到纵缝转动至顶部后,第一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第二连接环往第二转辊方向移动,限位环嵌入到第二限位槽内,在限位环与第二限位槽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二转辊起限位作用,第三滑块与第三滑槽相互配合,使第二连接环无法在第二活动腔内转动,从而将第二转辊固定,使第二转转辊无法转动,第一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使圆筒处于静止状态,以便使焊枪与圆筒上的纵缝相接触,提升对圆筒的加工效果,避免圆筒在加工过程中移动。

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块相配合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块上设有限位弹簧;所述固定块上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推板上;圆筒套入到第二转辊上后,第一电动推杆驱动活塞杆伸出,在第一电动推杆作用下推动第二推板往前移动,第二连接杆绕连接点转动,推动第一连接杆往开口外侧运动,第一连接杆推动固定块从开口内伸出,固定块侧壁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将圆筒固定;限位弹簧为固定块提供自动复位能力,使固定块在正常情况下处于第三活动腔内,避免固定块对圆筒的放置造成阻碍。

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四活动腔和第五活动腔,所述第四活动腔顶部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通槽内穿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四活动腔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底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部设有支撑弹簧;固定块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后,第一固定杆抵在圆筒内壁上,在压力作用下将第一固定推入第一通槽,第一固定杆推动第二连接板绕连接点转动,第二连接板另一端往上运动推动第二固定杆从第二通槽内伸出,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均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将固定块与圆筒的面接触转换为若干个点接触,增加固定块与圆筒内壁的压强,从而提升固定块对圆筒的固定效果,避免圆筒在加工过程中转动,保证对圆筒的加工效果;通过第一固定杆的移动带动第二固定杆移动,使固定杆同时受到压力和弹力作用,增加固定杆对圆筒内壁的挤压力,进一步的保证固定块对圆筒的固定效果。

所述第五活动腔顶部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穿设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底部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底部设有固定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及所述第三固定杆顶部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设有推块;固定块与圆筒内壁接触时,第三固定杆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在圆筒内壁压力作用下推动第三固定杆往第五活动腔内运动,固定弹簧为第三固定杆提供弹力作用,增加第三固定杆对圆筒内壁的压力作用,进一步的提升固定块对圆筒的固定效果;在固定杆一端设置橡胶垫,避免固定杆抵在圆筒内壁上使圆筒内壁产生形变,对圆筒起保护作用,减少产品次品率;在推杆设置下增加第一电动推杆行程,以便在第一电动推杆作用下推动第二推板移动,为固定块的移动提供可靠动力。

所述安装腔顶部设有第二通腔,所述第二通腔顶部设有第四活动门,所述安装腔内设有连接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设于所述连接架内;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第六活动腔,所述第六活动腔内穿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设有第三推板,所述第三推板上设有支撑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设有第四推板,所述安装块上设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底部设有与所述第六活动腔相通的通孔,所述储油箱内设有油泵;在对第一电动推杆做维护时,第一电动推杆驱动活塞杆往回收缩,使第一电动推杆的活塞杆进入到连接架内,开启第四活动门,直接将连接架从安装腔内取出,从而将第一电动推杆从安装腔内取出,降低对第一电动推杆的维护难度;当圆筒纵缝焊接完成后,油泵将储油箱内的液压油推入到第六活动腔内,在油压作用下推动第四推板往前移动,第三推板推动圆筒往第二转辊外侧移动,使圆筒从第二转辊上脱出,以便对加工后的圆筒做收集;在支撑杆设置下,避免圆筒直接从第二转辊上落下,对圆筒起保护作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第一转辊和第一驱动电机的配合下,使圆筒自发性的进行转动,同时在定位组件的配合下,时刻对圆筒表面做检测,使圆筒上的纵缝自动的翻转至顶部位置,无需人工调整,可随意将圆筒放置于底座上,无需刻意对圆筒做调整,使筒体的加工更加方便,提升筒体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的c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的d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的e处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的f处放大图。

图11为图2中沿e-e处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g处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的h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15为图14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5中的i处放大图。

图17为图15中的j处放大图。

图18为图17中的k处放大图。

图19为图14中沿d-d处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中的l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0所示,一种冷却器筒体加工设备,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安装块11及设于所述安装块11上焊枪247,所述安装块11设于所述底座1中部,:所述安装块11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活动块151,所述活动块151上设有第一转辊16,所述第一转辊16为两组,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块11两侧,所述安装块11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辊16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152;所述安装块11上设有安装座21,所述安装座21上设有伸缩管组件,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杆组件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25,所述伸缩杆组件顶部设有安装板24,所述焊枪247设于所述安装板24上,所述安装板24上还设有定位组件;钢板在弯板机加工形成圆筒后,将圆筒置于第一转辊上,圆筒嵌于两组第一转辊之间,为圆筒提供支撑限位作用,将圆筒固定在底座上,保证焊枪与圆筒的配合效果;在第一活动槽与活动块的相互配合下,以便对第一转辊位置做调整,使第一转辊根据圆筒的大小做上下运动,改变两组第一转辊的间距,以便对多种不同大小的圆筒做固定;圆筒置于第一转股上后,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辊转动,第一转辊带动圆筒转动,伸缩管组件带动安装板往下运动,定位组件往下运动与圆筒侧壁相接触,在定位组件作用下对圆筒表面的纵缝做检测,将圆筒上的纵缝转动至顶部,对圆筒上的纵缝做定位,自动完成对圆筒纵缝的焊接操作;在第一转辊和第一驱动电机的配合下,使圆筒自发性的进行转动,同时在定位组件的配合下,时刻对圆筒表面做检测,使圆筒上的纵缝自动的翻转至顶部位置,无需人工调整,可随意将圆筒放置于底座上,无需刻意对圆筒做调整,使筒体的加工更加方便,提升筒体的加工效率;在伸缩杆组件设置下,使焊枪做竖直方向上运动,避免筒体转动时与焊枪产生碰撞,使焊枪更好的与筒体上的纵缝相接触,提升圆筒加工效果;将安装块设于底座中部,将底座两侧均设置成工位,在左侧工位对圆筒定位时右侧工位上的圆筒做焊接处理,对设备做合理利用,增加对圆筒的加工效率。

所述安装块11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底部第一设备腔,所述第一设备腔内设有第一液压缸13,所述第一液压缸13活塞杆上设有活动板14,所述活动板14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15,所述活动块151固连于所述第一滑块15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2设于所述第一滑块15上;圆筒置于第一转辊上后,第一液压缸驱动活塞杆伸出,在第一液压缸作用下推动活动板往上运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移动,带动活动块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对第一转辊位置做调整,使第一转辊与圆筒底部相接触,为圆筒提供良好支撑效果;将第一驱动电机设于第一滑块上,使第一转辊在移动后也能正常转动,为圆筒的转动提供动力,以便对圆筒做自动定位,降低筒体加工难度。

所述第一滑块15上设有第二设备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2设于所述第二设备腔内,所述第一转辊16上套设有缓冲垫161,缓冲垫为橡胶制成;所述活动块151侧壁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二滑槽;在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配合下,将活动块固定于第一活动槽内,为第一转辊提供良好支撑力,提升设备可靠性;在缓冲垫设置下,增加圆筒与第一转辊的接触效果,保证第一转辊与圆筒侧壁的摩擦力,使第一转辊转动时带动圆筒一同转动,以便对圆筒做定位操作。

所述第一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一活动门12,所述第一滑槽顶部设有第二活动门141,所述第一设备腔顶部设有第三活动门153,所述活动块151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滑块15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通的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内穿设有传动杆154,所述传动杆154一端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环155,所述第一连接环155上设有第一推板1551,所述第三活动门153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推板1551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第一设备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配合的第六活动槽,在第一限位槽与第六活动槽的相互配合下,使连接环可带动传动杆正常转动;在对第一驱动电机做维护时,第一液压缸驱动活动板往下运动,使活动板运动至第一活动腔底部位置,开启第一活动门、第二活动门和第三活动门,往第一设备腔一端推动第一推板,第一连接环从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脱出,使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连接环脱开接触,以便直接将第一驱动电机从第一设备腔内取出,降低对第一驱动电机的维护成本;当第一驱动电机维护完成后,将第一驱动电机重新放入至第一设备腔内,往第一驱动电机方向推动第一推板,第一连接环套入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使第一驱动电机与传动杆形成配合,随后将第三活动门盖上,第一推板嵌入到第一限位槽内,在第一限位槽作用下对第一推板起固定作用,保证传动杆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连接效果。

所述安装块11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穿设有第二转辊17,所述第二转辊17设于所述第一转辊16上方,所述第二转辊17内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侧壁上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有固定块172,所述第二活动腔一侧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固定块172从所述开口内伸出的第一电动推杆181;圆筒置于第一转辊上时,圆筒插设于第二转辊上,第一电动推杆推动固定块从开口内伸出,使固定块侧壁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在固定块作用下对圆筒起固定作用,第二转辊与第一转辊相互配合,保证对圆筒的固定效果,避免圆筒加工时从底座上脱出,提升对圆筒的加工效果。

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第二连接环110,所述第二连接环110上设有限位环1101,限位环侧壁上设有多个限位齿,所述第二转辊17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环110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环110侧壁上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相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复位弹簧1102,所述第三滑槽内壁上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三滑块上还设有磁块;圆筒置于第一转辊上后,第一电动推杆推动固定块从开口内伸出将圆筒固定在第二转辊上,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辊转动,第一转辊带动圆筒转动,第二转辊随圆筒一同转动,当定位组件检测到纵缝转动至顶部后,第一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第二连接环往第二转辊方向移动,限位环嵌入到第二限位槽内,在限位环与第二限位槽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二转辊起限位作用,第三滑块与第三滑槽相互配合,使第二连接环无法在第二活动腔内转动,从而将第二转辊固定,使第二转转辊无法转动,第一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使圆筒处于静止状态,以便使焊枪与圆筒上的纵缝相接触,提升对圆筒的加工效果,避免圆筒在加工过程中移动。

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第一连接块175,所述固定块172上设有第一连接杆1721,所述第一连接块175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721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1721上设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一连接块175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块相配合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块上设有限位弹簧1722;所述固定块172上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3,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推板174,所述第二连接杆173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推板174上;圆筒套入到第二转辊上后,第一电动推杆驱动活塞杆伸出,在第一电动推杆作用下推动第二推板往前移动,第二连接杆绕连接点转动,推动第一连接杆往开口外侧运动,第一连接杆推动固定块从开口内伸出,固定块侧壁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将圆筒固定;限位弹簧为固定块提供自动复位能力,使固定块在正常情况下处于第三活动腔内,避免固定块对圆筒的放置造成阻碍。

所述固定块172上设有第四活动腔和第五活动腔,所述第四活动腔顶部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有第一固定杆176,所述第二通槽内穿设有第二固定杆177,第一固定杆露出第一通槽长度大于第二固定杆露出第二通槽长度,所述第四活动腔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78,所述第二连接板178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76底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177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板178底部设有支撑弹簧179;固定块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后,第一固定杆抵在圆筒内壁上,在压力作用下将第一固定推入第一通槽,第一固定杆推动第二连接板绕连接点转动,第二连接板另一端往上运动推动第二固定杆从第二通槽内伸出,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均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将固定块与圆筒的面接触转换为若干个点接触,增加固定块与圆筒内壁的压强,从而提升固定块对圆筒的固定效果,避免圆筒在加工过程中转动,保证对圆筒的加工效果;通过第一固定杆的移动带动第二固定杆移动,使固定杆同时受到压力和弹力作用,增加固定杆对圆筒内壁的挤压力,进一步的保证固定块对圆筒的固定效果。

所述第五活动腔顶部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穿设有第三固定杆1710,所述第三固定杆1710底部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底部设有固定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杆176、所述第二固定杆177及所述第三固定杆1710顶部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二推板174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171一端设有推块1711;固定块与圆筒内壁接触时,第三固定杆与圆筒内壁相接触,在圆筒内壁压力作用下推动第三固定杆往第五活动腔内运动,固定弹簧为第三固定杆提供弹力作用,增加第三固定杆对圆筒内壁的压力作用,进一步的提升固定块对圆筒的固定效果;在固定杆一端设置橡胶垫,避免固定杆抵在圆筒内壁上使圆筒内壁产生形变,对圆筒起保护作用,减少产品次品率;在推杆设置下增加第一电动推杆行程,以便在第一电动推杆作用下推动第二推板移动,为固定块的移动提供可靠动力。

所述安装腔顶部设有第二通腔,所述第二通腔顶部设有第四活动门19,所述安装腔内设有连接架18,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81设于所述连接架18内;所述安装块11上设有第六活动腔,所述第六活动腔内穿设有第三连接杆1302,所述第三连接杆1302一端设有第三推板130,所述第三推板130上设有支撑杆1301,所述第三连接杆1302另一端设有第四推板1303,所述安装块11上设有储油箱120,所述储油箱120底部设有与所述第六活动腔相通的通孔,所述储油箱120内设有油泵;在对第一电动推杆做维护时,第一电动推杆驱动活塞杆往回收缩,使第一电动推杆的活塞杆进入到连接架内,开启第四活动门,直接将连接架从安装腔内取出,从而将第一电动推杆从安装腔内取出,降低对第一电动推杆的维护难度;当圆筒纵缝焊接完成后,油泵将储油箱内的液压油推入到第六活动腔内,在油压作用下推动第四推板往前移动,第三推板推动圆筒往第二转辊外侧移动,使圆筒从第二转辊上脱出,以便对加工后的圆筒做收集;在支撑杆设置下,避免圆筒直接从第二转辊上落下,对圆筒起保护作用。

第六活动腔内设有隔板,在隔板设置下将第六活动腔分隔成两个腔室,相对应的通孔也储油箱底部也设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设有电磁阀,在电磁阀与油泵的相互配合下,控制液压油进入到两个腔室内,以便分别驱动左右两个工位上的第三推板移动。

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套管22和设设于所述套管上的连接管23,套管内设有第二液压缸26,第二液压缸活塞杆固连于连接管顶部,套管上设有第七活动腔,连接管穿设于所述第七活动腔内;套管底部设有第三连接环,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环相配合的连接槽;在第三连接环与连接槽的相互配合下,对套管起固定作用,减小第二驱动电机受力负担,使套管在第二驱动电机作用下可正常转动;第二液压缸对连接管的位置起控制作用,使连接管根据需要带动焊接头上下运动,使焊接头更好的与圆筒上的纵缝相接触,以便完成圆筒的自动加工处理。

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块241,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焊接头分别设于安装板两端,第二连接块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有所述第三活动槽内的第一限位板242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测试板243,第一限位板上设有第八活动腔,测试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板2431,第二限位板设于所述第八活动腔内,第三活动槽内顶部设有第二电磁铁244,第二限位板为磁铁制成;圆筒被置于第一转辊上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连接块转动至圆筒上方,第二液压缸驱动连接管往下运动,第二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测试板与圆筒侧壁相接触,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辊转动,筒体随第一转辊一同转动,当纵缝转动至测试板下方时,测试板在重力作用下往下运动,第二限位板运动至第三活动槽底部,确定将圆筒上的纵缝转动至顶部位置,随后第二液压缸驱动连接管往上运动,使测试板往上运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套管转动,将焊接头转动至圆筒上方,以便自动对圆筒做加工处理。

安装板底部设有第四活动槽,第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五滑块245,第五滑块上设有第二电动推杆246,焊接头设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活塞杆上,第四活动槽顶部设有第五活动槽,在第五活动槽设置下以便在焊接头上连上气管、导线等结构,使焊接头正常进行工作。

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相互配合形成品字形结构,以便对圆筒做固定;钢板在卷板机上完成弯曲处理,钢板呈圆筒形结构,将圆筒套入到第二转辊上,圆筒置于第一转辊上,第一液压缸驱动活动板往上运动,活动板带动第一滑块往上运动,第一转辊推动圆筒往上运动,使圆筒与第二转辊同轴心放置,第一电动推杆驱动活塞杆伸出,第二推板推动第二连接杆,固定块从开口内伸出,固定块与圆筒内壁接触将圆筒固定;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辊转动,圆筒随第一转辊一同转动,测试板置于圆筒表面,当圆筒上的纵缝转动至测试板下方后,测试板落下,第一驱动电机停止工作,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限位环嵌入到第二限位槽内,第二限位板往上运动,第二液压缸推动连接管往上运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套管转动,将焊接头转动至套管上方,第二液压缸往下运动,第二电动推杆驱动焊接头往下运动,使焊接头与圆筒侧壁相接触,将圆筒上的纵缝焊上;当圆筒焊接完后,第一电动推杆驱动活塞杆收缩,油泵将储油箱内的液压油推入至第六活动腔内第三推板往前移动将圆筒从第二转辊上推出,以便对圆筒进行收集;在加工第二个乃至接下来的圆筒时,分别将圆筒放置在底座两侧的工位上,一侧的圆筒的定位时另一侧的圆筒做焊接操作,使定位组件和焊接头时刻处于工作状态,提升对圆筒的加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