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分切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7336发布日期:2021-06-01 16:14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辊压分切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料分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辊压分切一体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极片(下文简称极片)等物料通常需要利用辊压分切一体机分切成多条窄幅满足要求的料带并进行收卷以备后续使用。而且,还需要将锂离子电池极片等物料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密度,并符合相应的表面质量要求。传统的辊压分切一体机在工作过程中,极片易出现打皱的问题,降低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易出现打皱的问题,提供一种辊压分切一体机。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辊压分切一体机,包括:

放卷机构,所述放卷机构用于输送料带;

辊压机构,所述辊压机构设置于所述放卷机构的一侧,所述辊压机构用于对所述料带进行辊压处理;

分切机构,所述分切机构用于将所述料带分切为第一切条和第二切条;

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放卷机构与所述辊压机构之间,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平稳所述料带的张力波动;及

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辊压机构与所述分切机构之间,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平稳所述料带的张力波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张力检测元件、第一调节辊、第一驱动件、第一控制件及用于牵引料带的第一牵引元件,所述第一张力检测元件用于对料带的张力进行检测,所述第一张力检测元件及所述第一驱动件均与所述第一控制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调节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辊与所述料带张紧配合并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料带摆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张力检测元件、第二调节辊、第二驱动件、第二控制件及用于牵引料带的第二牵引元件,所述第二张力检测元件用于对料带的张力进行检测,所述第二张力检测元件及所述第二驱动件均与所述第二控制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调节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辊与所述料带张紧配合并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料带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分切一体机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分切机构之间,所述缓冲机构用于对所述料带进行姿态的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用于平稳所述料带的张力波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第三张力检测元件、第三调节辊、第三驱动件及第三控制件,所述第三张力检测元件用于对料带的张力进行检测,所述第三张力检测元件及所述第三驱动件均与所述第三控制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三调节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调节辊与所述料带张紧配合并能够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料带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分切一体机还包括展平元件,所述展平元件设置于所述放卷机构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之间,所述展平元件用于对所述料带进行展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机构包括第一轧辊、第二轧辊、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轧辊与所述第二轧辊相对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分切一体机还包括第一刮刀,所述第一刮刀与所述第一轧辊的外壁抵触配合;和/或所述辊压分切一体机还包括第二刮刀,所述第二刮刀与所述第二轧辊的外壁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分切一体机还包括第一收卷机构、第二收卷机构、第一压紧元件及第二压紧元件,所述第一收卷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切条进行收卷,所述第一压紧元件与所述第一收卷机构间隔设置并将所述第一切条压紧收卷在所述第一收卷机构上,所述第二收卷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切条进行收卷,所述第二压紧元件与所述第二收卷机构间隔设置并将所述第二切条压紧收卷在所述第二收卷机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分切一体机还包括第一除尘机构及第二除尘机构,所述第一除尘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切条进行除尘,所述第二除尘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切条进行除尘。

上述实施例的辊压分切一体机,使用时,料卷安装在放卷机构上,通过放卷机构将料卷上的料带输出至辊压机构进行辊压处理,从而将料带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密度,并符合相应的表面质量要求;进行辊压处理的后的料带输送至分切机构,通过分切机构将料带分切为窄幅满足要求的第一切条和第二切条以备后续的使用。同时,在料带从放卷机构进入辊压机构之前,利用第一调节组件对料带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从而使得料带能够以准确的姿态和稳定的张紧力进入辊压机构内进行辊压处理,避免料带出现中间留白,进而避免辊压后中间打皱;并且,在料带从辊压机构进入分切机构之前,利用第二调节组件对料带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从而使得料带能够以准确的姿态和稳定的张紧力进入分切机构内进行分切处理,避免料带辊压后出现两边延展不均而出现打皱的问题。如此,通过放卷机构、辊压机构、分切机构、第一调节组件及第二调节组件之间的协同配合,不仅能够完成料带的输送、辊压与分切,减少中间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在辊压处理前后均对料带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避免料带出现打皱的问题,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并且,各个部件模块化设置,能够对各个部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灵活的进行布置了选择,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辊压分切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辊压分切一体机的放卷机构与第一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辊压分切一体机的辊压机构与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辊压分切一体机的分切机构、第一收卷机构、第二收卷机构、第一压紧元件及第二压紧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辊压分切一体机的缓冲机构的第三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辊压分切一体机,100、放卷机构,110、料卷,200、辊压机构,210、第一轧辊,220、第二轧辊,240、第一刮刀,250、第二刮刀,300、分切机构,310、切刀刀架,400、第一调节组件,410、第一牵引元件,411、第一辊轮,420、第一调节辊,430、第一驱动件,440、第一摆杆,500、第二调节组件,510、第二牵引元件,511、第二辊轮,520、第二调节辊,530、第二驱动件,540、第二摆杆,600、缓冲机构,610、第三调节组件,612、第三调节辊,613、第三驱动件,614、第三摆杆,700、展平元件,810、第一收卷机构,820、第二收卷机构,830、第一压紧元件,840、第二压紧元件,910、第一除尘机构,920、第二除尘机构,1000、料带,1100、第一切条,1200、第二切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辊压分切一体机10,包括放卷机构100、辊压机构200、分切机构300、第一调节组件400及第二调节组件500。其中,放卷机构100用于输送料带1000;辊压机构200设置于放卷机构100的一侧,辊压机构200用于对料带1000进行辊压处理;分切机构300用于将料带1000分切为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第一调节组件400设置于放卷机构100与辊压机构200之间,第一调节组件400用于平稳料带1000的张力波动;第二调节组件500设置于辊压机构200与分切机构300之间,第二调节组件500用于平稳料带1000的张力波动。

上述实施例的辊压分切一体机10,使用时,料卷110安装在放卷机构100上,通过放卷机构100将料卷110上的料带1000输出至辊压机构200进行辊压处理,从而将料带1000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密度,并符合相应的表面质量要求;进行辊压处理的后的料带1000输送至分切机构300,通过分切机构300将料带1000分切为窄幅满足要求的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以备后续的使用。同时,在料带1000从放卷机构100进入辊压机构200之前,利用第一调节组件400对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从而使得料带1000能够以准确的姿态和稳定的张紧力进入辊压机构200内进行辊压处理,避免料带1000出现中间留白,进而避免辊压后中间打皱;并且,在料带1000从辊压机构200进入分切机构300之前,利用第二调节组件500对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从而使得料带1000能够以准确的姿态和稳定的张紧力进入分切机构300内进行分切处理,避免料带1000辊压后出现两边延展不均而出现打皱的问题。如此,通过放卷机构100、辊压机构200、分切机构300、第一调节组件400及第二调节组件500之间的协同配合,不仅能够完成料带1000的输送、辊压与分切,减少中间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在辊压处理前后均对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避免料带1000出现打皱的问题,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并且,各个部件模块化设置,能够对各个部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灵活的进行布置了选择,通用性强。

其中,放卷机构100可以是采用放卷辊转动从而带动料卷110转动,进而对料带1000进行释放的形式,装卸方便;为了使得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牵引力和张紧力,放卷机构100还可以包括相应的牵引链和牵引辊轮等牵引元件,牵引辊轮与牵引链传动连接,牵引辊轮与料带1000张紧配合,牵引辊轮转动时能够带动料带1000沿预设轨迹输送,由于料带1000的牵引和张紧不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改进点,在此不再赘述,其可以是现有的任意的能够对料带1000在放卷机构100上进行牵引和张紧的机构或元件。

当然,放卷机构100对料带1000进行输送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光电检测元件等现有的卷径检测机构对料卷110的直径进行检测,能够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料卷110的更换;还可以利用纠偏检测器等现有的纠偏机构对料带1000是否发生偏移进行纠正,保证料带1000能够在准确的轨迹上进行输送;还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等现有的张力检测元件对料带1000的张紧力进行检测,保证料带1000能够可靠的进行输送;还可以在放卷机构100上设置相应的接带平台,便于在接带平台上对不同的料带1000进行衔接。

如图2所示,具体地,第一调节组件400包括第一张力检测元件(未图示)、第一调节辊420、第一驱动件430、第一控制件(未图示)及用于牵引料带1000的第一牵引元件410。其中,第一张力检测元件用于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检测,第一张力检测元件及第一驱动件430均与第一控制件电性连接,第一驱动件430与第一调节辊420传动连接,第一调节辊420与料带1000张紧配合并能够在第一驱动件430的作用下带动料带1000摆动。如此,利用第一牵引元件410对料带1000进行牵引与输送,同时,第一张力检测元件实时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第一控制元件,当第一张力检测元件检测到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发生波动时,第一控制元件控制第一驱动件430工作,第一调节辊420在第一驱动件430的带动下摆动(第一调节辊420摆动过程中始终与料带1000张紧配合),从而对料带1000的张力波动进行调节与平稳,保证料带1000的张力在某一固定值或某一固定范围值内。例如,当料带1000的张力变大时,第一驱动件430的输出力变大,第一调节辊420在第一驱动件430的带动下朝向远离料带1000方向摆动(此时,在第一牵引元件410的牵引下,料带1000依然与第一调节辊420张紧配合),从而使得料带1000的张力变小;当料带1000的张力变小时,第一驱动件430的输出力变小,第一调节辊420在第一驱动件430的带动下朝向靠近料带1000方向摆动(此时,在第一牵引元件410的牵引下,料带1000依然与第一调节辊420张紧配合),从而使得料带1000的张力变大。并且,第一张力检测元件检测到料带1000的张力恢复至正常值或正常范围内时,第一控制元件控制第一驱动件430停止工作。同时,沿料带1000的输送方向,第一牵引元件410可以设置在第一张力检测元件和第一调节辊420的前方,第一调节辊420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调节时,第一牵引元件410可以对料带1000进行绷紧,使得料带1000的张力能够达到需要的某一固定值或某一固定范围值内。

其中,第一张力检测元件可以是电磁比例阀、压力传感器、压力探头或其他能够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检测的元件。还可以加设与第一调节辊420固定连接的第一摆杆440,第一摆杆440与机架或机壳等外部元件采用转轴连接等方式转动连接,当第一驱动件430工作时,第一驱动件430带动第一摆杆440绕转轴等部位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调节辊420摆动。第一驱动件430可以是低摩擦气缸、液压缸或其他能够驱动第一调节辊420或第一摆杆440复位的元件;第一控制件可以是电气比例阀、单片机或其他具有控制功能的元件。第一牵引元件410可以是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辊轮411(或第一滚轮),料带1000从两个第一辊轮411之间的间隙处穿过,通过将两个第一辊轮411相互靠近而施加压力至料带1000,从而使得料带1000具有一定的张力,并且,可以使得其中一个第一辊轮411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而另一个第一辊轮411固定,保证料带1000在两个第一辊轮411之间能够顺畅的输送。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数据线等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蓝牙传输等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料带1000正常输送时,第一摆杆440处于水平的初始状态,料带1000与第一调节辊420的上方张紧配合,当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发生波动时,第一驱动件430带动第一摆杆440摆动,进而使得第一调节辊420朝向上方或下方摆动(其中,料带1000的张力变大时,第一调节辊420朝向下方摆动;料带1000的张力变小时,第一调节辊420朝向上方摆动),进而对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与补偿;并且,两个第一辊轮411压紧料带1000,使得料带的张力能够保持在某一固定值或某一固定范围值内。

如图3所示,具体地,第二调节组件500包括第二张力检测元件(未图示)、第二调节辊520、第二驱动件530、第二控制件(未图示)及用于牵引料带1000的第二牵引元件510。其中,第二张力检测元件用于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检测,第二张力检测元件及第二驱动件530均与第二控制件电性连接,第二驱动件530与第二调节辊520传动连接,第二调节辊520与料带1000张紧配合并能够在第二驱动件530的作用下带动料带1000摆动。如此,利用第二牵引元件510对料带1000进行牵引与输送,同时,第二张力检测元件实时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第二控制元件,当第二张力检测元件检测到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发生波动时,第二控制元件控制第二驱动件530工作,第二调节辊520在第二驱动件530的带动下摆动(第二调节辊520摆动过程中始终与料带1000张紧配合),从而对料带1000的张力波动进行调节与平稳,保证料带1000的张力在某一固定值或某一固定范围值内。例如,当料带1000的张力变大时,第二驱动件530的输出力变大,第二调节辊520在第二驱动件530的带动下朝向远离料带1000方向摆动(此时,在第二牵引元件510的牵引下,料带1000依然与第二调节辊520张紧配合),从而使得料带1000的张力变小;当料带1000的张力变小时,第二驱动件530的输出力变小,第二调节辊520在第二驱动件530的带动下朝向靠近料带1000方向摆动(此时,在第二牵引元件510的牵引下,料带1000依然与第二调节辊520张紧配合),从而使得料带1000的张力变大。并且,第二张力检测元件检测到料带1000的张力恢复至正常值或正常范围内时,第二控制元件控制第二驱动件530停止工作。同时,沿料带1000的输送方向,第二牵引元件510可以设置在第二张力检测元件和第二调节辊520的前方,第二调节辊520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调节时,第二牵引元件510可以对料带1000进行绷紧,使得料带1000的张力能够达到需要的某一固定值或某一固定范围值内。

其中,第二张力检测元件可以是电磁比例阀、压力传感器、压力探头或其他能够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检测的元件。还可以加设与第二调节辊520固定连接的第二摆杆540,第二摆杆540与机架或机壳等外部元件采用转轴连接等方式转动连接,第二驱动件530带动第二摆杆540绕转轴等部位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调节辊520摆动。第二驱动件530可以是低摩擦气缸、液压缸或其他能够驱动第二调节辊520或第二摆杆540复位的元件。第二控制件可以是电气比例阀、单片机或其他具有控制功能的元件。第二牵引元件510可以是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辊轮511(或第二滚轮),料带1000从两个第二辊轮511之间的间隙处穿过,通过将两个第二辊轮511相互靠近而施加压力至料带1000,从而使得料带1000具有一定的张力,并且,可以使得其中一个第二辊轮511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而另一个第二辊轮511固定,保证料带1000在两个第二辊轮511之间能够顺畅的输送。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数据线等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蓝牙传输等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料带1000正常输送时,第二摆杆540处于水平的初始状态,料带1000与第二调节辊520的上方张紧配合,当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发生波动时,第二驱动件530带动第二摆杆540摆动,进而使得第二调节辊520朝向上方或下方摆动(其中,料带1000的张力变大时,第二调节辊520朝向下方摆动;料带1000的张力变小时,第二调节辊520朝向上方摆动),进而对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与补偿;并且,两个第二辊轮511压紧料带1000,使得料带的张力能够保持在某一固定值或某一固定范围值内。

其中,辊压机构200可以通过现有辊压的方式对料带1000进行辊压处理,只需满足能够将料带1000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密度,并符合相应的表面质量要求即可。发明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辊压机构200包括第一轧辊210、第二轧辊220、及用于驱动第一轧辊210和第二轧辊220转动的驱动组件(未图示),且第一轧辊210与第二轧辊220相对间隔设置。如此,料带1000穿过第一轧辊210和第二轧辊220之间的间隙时,利用第一轧辊210和第二轧辊220的转动从而对料带1000进行辊压处理,使得料带1000能够达到规定的压实密度,并符合相应的表面质量要求。其中,驱动组件对第一轧辊210和第二轧辊220的驱动,可以通过齿轮驱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带轮或链条驱动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通过液压驱动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驱动第一轧辊210和第二轧辊220分别沿相反的方向转动而对料带1000进行辊压处理即可。进一步地,还可以加设间隙调节机构对第一轧辊210和第二轧辊220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料带1000的压实密度进行灵活的调节。其中,间隙调节机构可以是液压缸等元件采用顶升或拉升的方式实现。当然,还可以加设吊装机等吊装机构,能够对第一轧辊210或第二轧辊220进行吊装,便于后续对第一轧辊210和第二轧辊220进行维修或养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轧辊210与第二轧辊220呈上下分布,第一牵引元件410和第二牵引元件510分别分布在第一轧辊210与第二轧辊220的两侧,利用第一牵引元件410的牵引和第二牵引元件510的牵引,使得料带1000在辊压处理前后的张力可以不同,满足使用要求。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辊压分切一体机10还包括第一刮刀240,第一刮刀240与第一轧辊210的外壁抵触配合。如此,第一轧辊210转动过程中,第一刮刀240能够对第一轧辊210外壁上的异物进行去除,避免第一轧辊210外壁上的异物压实在料带1000上而导致料带1000的厚度不均及料带1000的品质变差。

如图3所示,同理,也可以设置第二刮刀250,第二刮刀250与第二轧辊220的外壁抵触配合。如此,第二轧辊220转动过程中,第二刮刀250能够对第二轧辊220外壁上的异物进行去除,避免第二轧辊220外壁上的异物压实在料带1000上而导致料带1000的厚度不均及料带1000的品质变差。其中,第一刮刀240和第二刮刀250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

当然,辊压机构200对料带1000进行辊压处理,还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等现有的张力检测元件对料带1000在辊压处理前后的张紧力进行检测,保证料带1000能够可靠的进行输送。其中,第一调节组件4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例如,在靠近放卷机构100位置可以设置第一个第一调节组件400,在靠近辊压机构200并在辊压前的位置也可以设置第二个第一调节组件400,如此,利用第一个第一调节组件400对从放卷机构100输送出来的料带1000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利用第二个第一调节组件400对即将进行第一轧辊210和第二轧辊220之间的间隙的料带1000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从而使得料带1000能够以准确的姿态和稳定的张紧力进入第一轧辊210和第二轧辊220之间的间隙内进行辊压处理,避免料带1000出现中间留白,进而避免辊压后中间打皱。

如图4所示,其中,分切机构300可以通过现有的切刀刀架310对料带1000进行分切,只需满足能够得到窄幅满足要求的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即可。同理,为了使得料带1000、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在分切机构300的输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牵引力和张紧力,分切机构300还可以包括相应的牵引链、牵引辊轮等牵引元件,牵引辊轮与牵引链传动连接,牵引辊轮与料带1000、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张紧配合,牵引辊轮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切条1100或第二切条1200沿预设轨迹输送,由于、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的牵引和张紧不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改进点,在此不再赘述,其可以是现有的任意的能够对料带1000、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在分切机构300上进行牵引和张紧的机构或元件。当然,为了保证料带1000能够准确、可靠的进入切刀刀架310进行分切,还可以在切刀刀架310之前设置相应现有的穿带结构(穿带辊轮等结构)。

当然,分切机构300对料带1000进行分切处理、对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进行输送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等现有的张力检测元件对料带1000、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的张紧力进行检测,保证料带1000、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能够可靠的进行输送。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辊压分切一体机10还包括第一收卷机构810及第二收卷机构820,第一收卷机构810用于对第一切条1100进行收卷,第二收卷机构820用于对第二切条1200进行收卷。如此,料带1000被分切为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后,可以将第一切条1100输送至第一收卷机构810进行收卷以备后续使用,可以将第二切条1200输送至第二收卷机构820进行收卷以备后续使用,避免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发生散乱。其中,第一收卷机构810和第二收卷机构820均可以包括收卷辊轮、收卷料盘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对切条进行收卷的元件。当然,为了保证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的正常输送,还可以在第一收卷机构810和第二收卷机构820上均设置相应现有的穿带结构(穿带辊轮等结构)。第一收卷机构810及第二收卷机构820均可以包括两个呈上下设置的卷辊轮或收卷料盘,可以是一个工作另外一个进行备料,提高了收卷效率。可以在切刀刀架310与第一收卷机构810和第二收卷机构820之间预留足够的长度,便于将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分别收卷在第一收卷机构810和第二收卷机构820上。

如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辊压分切一体机10还包括第一除尘机构910及第二除尘机构920,第一除尘机构910用于对第一切条1100进行除尘,第二除尘机构920用于对第二切条1200进行除尘。如此,利用第一除尘机构910和第二除尘机构920能够分别对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进行除尘处理,保证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表面上不会附着灰尘等异物,保证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的品质。其中,第一除尘机构910可以设置在切刀刀架310和第一收卷机构810之间,第二除尘机构920可以设置在切刀刀架310和第二收卷机构820之间。第一除尘机构910和第二除尘机构920均可以是两个与切条的输送方向逆向选择的毛刷辊,能够合理的工作空间进行利用,除尘质量和除尘效率高。进一步地,第一除尘机构910和第二除尘机构920还可以包括抽风机等吸取元件,通过吸取元件能够将废屑吸走,避免废屑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辊压分切一体机10还包括第一压紧元件830,第一压紧元件830与第一收卷机构810间隔设置并将第一切条1100压紧收卷在第一收卷机构810上。如此,利用第一压紧元件830与第一收卷机构810的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切条1100能够以一定的预紧力收卷在收卷机构上,避免第一切条1100发生散乱。其中,第一压紧元件830可以是压紧滚轮、压紧辊轮或其他形式的压紧元件,只需保证第一切条1100能够紧密的收卷在第一收卷机构810上即可。

如图4所示,同理,辊压分切一体机10还包括第二压紧元件840,第二压紧元件840与第二收卷机构820间隔设置并将第二切条1200压紧收卷在第二收卷机构820上。如此,利用第二压紧元件840与第二收卷机构820的配合,从而使得第二切条1200能够以一定的预紧力收卷在收卷机构上,避免第二切条1200发生散乱。其中,第二压紧元件840可以是压紧滚轮、压紧辊轮或其他形式的压紧元件,只需保证第二切条1200能够紧密的收卷在第二收卷机构820上即可。

如图1及图5所示,此外,辊压分切一体机10还包括缓冲机构600,缓冲机构600设置于第二调节组件500与分切机构300之间,缓冲机构600用于对料带1000进行姿态的调整。如此,料带1000通过辊压机构200的辊压处理后,再利用缓冲机构600对料带1000的姿态进行调整,保证料带1000能够以预设的姿态进入分切机构300内进行分切,保证分切出来的第一切条1100和第二切条1200满足要求。

料带1000从辊压机构200输出后,即使利用第二调节组件500对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了平稳,由于料带1000输送至分切机构300还需输送一段距离,为了保证料带1000能够以准确的姿态和稳定的张紧力进入分切机构300内。进一步地,缓冲机构600包括第三调节组件610,第三调节组件610用于平稳料带1000的张力波动。如此,料带1000从第二调节组件500输出而在进入分切机构300前,再次利用第三调节组件610对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从而使得料带1000能够以准确的姿态和稳定的张紧力进入分切机构300内进行分切处理,避免料带1000辊压后出现两边延展不均而出现打皱的问题。

如图5所示,具体地,第三调节组件610包括第三张力检测元件(未图示)、第三调节辊612、第三驱动件613及第三控制件(未图示)。其中,第三张力检测元件用于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检测,第三张力检测元件及第三驱动件613均与第三控制件电性连接,第三驱动件613与第三调节辊612传动连接,第三调节辊612与料带1000张紧配合并能够在第三驱动件613的作用下带动料带1000摆动。如此,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利用第三张力检测元件实时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第三控制元件,当第三张力检测元件检测到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发生波动时,第三控制元件控制第三驱动件613工作,第三调节辊612在第三驱动件613的带动下摆动(第三调节辊612摆动过程中始终与料带1000张紧配合),从而对料带1000的张力波动进行调节与平稳,保证料带1000的张力在某一固定值或某一固定范围值内。例如,当料带1000的张力变大时,第三驱动件613的输出力变大,第三调节辊612在第三驱动件613的带动下朝向远离料带1000方向摆动(料带1000依然与第三调节辊612张紧配合),从而使得料带1000的张力变小;当料带1000的张力变小时,第三驱动件613的输出力变小,第三调节辊612在第三驱动件613的带动下朝向靠近料带1000方向摆动(料带1000依然与第三调节辊612张紧配合),从而使得料带1000的张力变大。并且,第三张力检测元件检测到料带1000的张力恢复至正常值或正常范围内时,第三控制元件控制第三驱动件613停止工作。

其中,第三张力检测元件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压力探头或其他能够对料带1000的张力进行检测的元件。还可以加设与第三调节辊612固定连接的第三摆杆614,第三摆杆614与机架或机壳等外部元件采用转轴连接等方式转动连接,第三驱动件613带动第三摆杆614绕转轴等部位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调节辊612摆动。第三驱动件613可以是低摩擦气缸、液压缸或其他能够驱动第三调节辊612或第三摆杆614复位的元件。第三控制件可以是电气比例阀、单片机或其他具有控制功能的元件。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数据线等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蓝牙传输等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料带1000正常输送时,第三摆杆614处于竖直方向的初始状态,料带1000与第三调节辊612的右方张紧配合,当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发生波动时,第三驱动件613带动第三摆杆614摆动,进而使得第三调节辊612朝向左方或右方摆动(其中,料带1000的张力变大时,第三调节辊612朝向左方摆动;料带1000的张力变小时,第三调节辊612朝向右方摆动),进而对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波动进行平稳与补偿。

当然,缓冲机构600对料带1000进行输送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光电检测元件等现有的卷径检测机构对料卷110的直径进行检测,能够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料卷110的更换;还可以利用纠偏检测器等现有的纠偏机构对料带1000是否发生偏移进行纠正,保证料带1000能够在准确的轨迹上进行输送;还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等现有的张力检测元件对料带1000的张紧力进行检测,保证料带1000能够可靠的进行输送;还可以在缓冲机构600上设置相应的接带平台,便于在接带平台上对不同的料带1000进行衔接。

如图1及图2所示,另外,辊压分切一体机10还包括展平元件700,展平元件700设置于放卷机构100与第一调节组件400之间,展平元件700用于对料带1000进行展平。如此,料带1000输送过程中,利用展平元件700能够对料带1000进行展平,避免料带1000经过辊压处理后由于两边延展不均而出现打皱不平的问题。其中,展平元件700可以是能够在料带1000的张力作用下转动的第三辊轮,利用第三辊轮的上下或左右的摆动对料带1000进行展平。

同时,辊压分切一体机10还可以包括相应的控制柜和电源系统,分别为相应电气元件提供操作部位和电能。此外,料带1000可以是锂离子电池极片等带状物料。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