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拉深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6373发布日期:2020-11-10 12:4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拉深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料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拉深模。



背景技术:

目前,冲压拉深技术主要有传统拉深、差温拉深、动态压边力拉深、液压拉深、对向液压拉深和橡皮拉深等等,现有的拉深方式主要为有对向压拉深和橡皮拉深,其中对向液压拉深:拉深前,凹模里充满液体(油),毛料放在凹模面上,压边圈压住毛料,凸模下行,将毛料拉深进入凹模。这时,溢流阀控制液体压力。由于压边圈与凹模之间的间隙约大于材料厚度,(1)毛料与凹模及毛料与压边圈的摩擦系数将大大降低;(2)凸缘外的液体对毛料提供压力(材料厚度方向);橡皮拉深:凸模向下运动,接触橡胶,橡胶带动毛料向内运动,这样,橡胶作用于毛料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内,有利于拉深变形程度,直到凸模带着橡胶进入凹模;对向液压拉深,需要一套液压系统,工作前需充油,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而橡皮拉深,由于冲压件包住橡皮,需取下,生产效率太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二次拉深模,包括凹模、凸模,还包括设置于凹模上的压边圈,套设于所述压边圈外侧,且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推挤件,所述推挤件内贴于压边圈外壁,所述推挤件用于在拉深时,对待拉深筒形件的凸缘向下运动进行导向和施加向下的推力,并在停止拉深时,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凹模下方设置有下模座。

进一步地,所述推挤件通过弹性件固定在下模座的上方,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推挤件连接,另一端与下模座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推挤件包括保护圈和加力板,所述保护圈套设与压边圈外侧,所述保护圈上方安装有加力板,所述加力板内贴于压边圈外壁,所述压边圈和保护圈之间留有间隙。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边圈横截面尺寸与凹模横截面尺寸相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力板上方可以设置滑块,所述滑块内贴于压边圈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拉深模,对比对向液压拉深工艺的变形程度是:拉深比=2.8;橡皮拉深工艺的变形程度是:拉深比=2.5;本实用的拉深变形程度:理论上拉深比>10,其变形程度相当于对向液压拉深或橡皮拉深的3~4倍,生产效率等同于传统拉深,如果是小拉深件可达30个/分钟。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下模座、2-弹性件、3-推挤件、4-凹模、5-压边圈、6-凸模、7-半成品、8-滑块、31-加力板、32-保护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二次拉深模,包括凹模4、凸模6,还包括设置于凹模4上方的压边圈5,套设于压边圈5外侧,且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推挤件3,推挤件3内贴于压边圈5外壁,推挤件3用于在拉深时,对待拉深筒形件的凸缘有向下运动进行的导向和施加向下的推力,并在停止拉深时,回复至初始位置,凹模4下方设置有下模座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次拉深模,首次拉深的毛坯是平板料,随着拉深的进行,它的轮廓形状是变化的,即对半成品7的加工,下模座1上固定安装凹模4,将半成品7放在凹模4上,同时,推挤件3一部分包住了半成品7,压边圈5下行压住半成品7,推挤件3另一部分内贴于压边圈5外壁;凸模6和推挤件3下行,但不同步,当凸模6接触半成品7时,推挤件3也接触到半成品7筒壁,并且对待拉深筒形件的凸缘有向下运动进行的导向和施加向下的推力,凸模6进入凹模4开始拉深,推挤件3对筒壁的作用力一直保持,直到拉深结束,并在停止拉深时,回复至初始位置;压边圈5和推进件3上方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在拉深过程中,材料受三个方向的应力:直径方向的拉应力,圆周方向的压应力,厚度方向的压应力;圆周方向的压应力使材料失稳起皱,厚度方向的压应力防止起皱,直径方向的拉应力使材料拉裂;在半成品7的筒壁上施加压力,可以减小直径方向的拉应力,提高材料的变形程度,推进件3和压边圈5功能不同,即对其上对施加的作用力大小要求不同。

以圆筒形件为例,若材料厚度方向没有加力,第二次拉深筒壁上的最大拉应力是:

1;

其中:

材料厚度,凹模圆角半径,为改点材料当时的屈服强度,材料绕过凹模圆角和压边圈圆角的附加应力假定凹模圆角半径等于压边圈圆角半径;

半成品半径,成品半径;

为压边圈和凹模凸缘对材料产生的摩擦阻力,是摩擦系数,凸模直径;

假若材料厚度方向加力为,塑性材料最大压应力可达为材料抗拉强度则筒壁上的最大拉应力是:

2;

材料成形极限条件:

3;

设材料为10f钢,,单位压边力。计算得

拉深比=

这种工艺只针对第二次拉深筒形件或阶梯形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推挤件3通过弹性件2固定在下模座1的上方,弹性件2一端与推挤件3连接,另一端与下模座1连接,优选地,弹性件2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使得推挤件3与下模座1弹性连接,拉深结束后,去掉施加在推挤件3上的作用力,复位弹簧使推挤件3更方便的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推挤件3包括保护圈32和加力板31,保护圈32套设与压边圈5外侧,保护圈32上方安装有加力板31,加力板31内贴于压边圈5外壁,压边圈5和保护圈32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地,压边圈5和保护圈32之间留有间隙的部分放置半成品7,间隙的大小随半成品7的厚度改变,保护圈32包住了半成品7,对筒形件的凸缘向下运动进行导向,压边圈5下行压住半成品7,加力板31内贴于压边圈5外壁,凸模6和加力板31下行,但并不同步,当凸模6接触半成品7时,加力板31也接触到半成品7筒壁,并且有向下的作用力f,凸模6进入凹模4开始拉深,加力板31对筒壁的作用力一直保持,直到拉深结束,在加力板31和压边圈5上方的力度大小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压边圈5横截面尺寸与凹模4横截面尺寸相同,保证保护圈32可以正常包住半成品7,不影响保护圈32的正常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加力板31上方可以设置滑块8,滑块8内贴于压边圈5外壁,优选的,在压边圈5外侧设有滑槽,在滑槽内放置滑块8,进一步方便对半成品7筒壁上作用力的施加,而不改变推挤件3的运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拉深模,对比对向液压拉深工艺的变形程度是:拉深比=2.8;橡皮拉深工艺的变形程度是:拉深比=2.5;本实用的拉深变形程度:理论上拉深比>10,其变形程度相当于对向液压拉深或橡皮拉深的3~4倍,生产效率等同于传统拉深,如果是小拉深件可达30个/分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