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油箱注油口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1846发布日期:2020-11-20 10:5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油箱注油口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摩托车油箱注油口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油箱注油口焊接在生产中是比较关键的工序,油箱注油口wo法线角度、注油口的高度不仅影响到后面工序油箱锁的安装性能,也影响油箱锁安装后的美观。现有的常规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焊接后角度难以保证,单纯依靠主定位工装的3d型面与油箱外板配合以及注油口槽型口与顶套楔形面的改进设计只能保证油箱注油口法线角度控制在±3°内,并且常规注油口焊接虽然能实现焊接自动化,但是只是依靠压头重力压紧注油口,常规注油口焊接夹具(设备)中的压头不能实现通用化,不同的油箱结构以及注油口与油箱的焊接高度需要使用不同的压头压紧,成本高,通用性差,需要定期更换下压头,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焊接后注油口高度也仅能达到±1mm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油箱注油口焊接装置,通过在现有的焊接装置上增加可调节式辅助定位装置,提高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焊接后的角度精度,由现有的±3°提高至±1°,改进焊接设备下压方式及压紧机构,提高注油口高度精度,实现高度精度由现有的±1mm提高至±0.2mm水平,通过设置压紧套,实现下压头一头多用,节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油箱注油口焊接装置,固定安装在注油口专用焊接设备上,所述焊接设备的上部沿竖向设有下压轴,中部设有回转台,所述下压轴内可转动的连接有压紧机构,焊接时随回转台同步转动,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下压头安装机构、下压头和压紧套,所述下压头顶部与下压头安装机构紧固连接,下压头下部为阶梯轴,压紧套套设在下压头的大径轴上,所述压紧套用于焊接时压紧注油口并调节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的焊接高度,所述回转台上固定安装主定位工装机构,用于对油箱外板与注油口焊接进行定位,所述主定位工装机构包括定位板、电极、顶套和定位轴,所述定位板固定安装在回转台上,电极固定安装在定位板顶部,电极顶部与油箱外板相匹配,所述电极内沿竖向设有通孔,通孔内套设顶套,所述顶套内沿竖向穿设定位轴,所述顶套一侧的上部设有楔形面,与注油口的槽型口配合定位,所述顶套与电极之间形成环形腔,用于放置注油口,所述定位轴、顶套通过连接销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主定位工装机构的后端还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机构,用于对油箱尾部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顶套和定位轴的中心同轴,所述下压头安装机构、下压头和压紧套的轴线与电极、顶套和定位轴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支架、滑动轴、支撑杆和横梁、限位块,所述定位支架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定位板尾部,下端固定连接滑动轴,所述支撑杆可滑动的套设在滑动轴上,用于根据油箱内壁尺寸调节横梁的前后位置,所述横梁可滑动的套设在支撑杆上,根据油箱内壁尺寸调节限位块的上下位置,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横梁上,左右对称布置,用于对油箱尾部定位,限位块在横梁上的安装位置可根据油箱内壁尺寸左右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顶部设有与油箱外板相匹配的3d仿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的上端中心处设有盲孔,所述下压头的小径轴伸入该盲孔内,用于压紧机构压紧注油口时导向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外部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置于顶套和定位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现有的主定位工装机构上增加可调节式辅助定位机构,利用主定位工装机构的电极与油箱外板的3d仿形面完全贴合,注油口槽型口与顶套的楔形面定位以及通过可调节式辅助定位机构对油箱尾部进行定位等手段,能够实现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焊接后的角度精度控制在±1°以内。

2、通过改进焊接设备的压紧机构,新增可调节式下压头和下压头安装机构,不仅可实现不同机型间下压头共用,还能提高注油口高度精度保证水平,并且在下压轴不转动的情况下,下压头随主定位工装机构转动的同时,不仅能实现下压头压紧注油口(压得更紧),还能同时实现注油口与油箱外板高度调节的功能,使不同机型焊接生产时共用一个下压头,下压头不需要更换,通过调节压紧套的高度就能满足不同机型的注油口高度要求,高度调节通过下压头附带的压紧套,实现对注油口高度的控制,通过可调节式下压头和下压头安装机构可以确保注油口高度控制在±0.2mm范围内。

3、实现下压头一头多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与油箱外板、注油口焊接定位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压紧机构与下压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装置安装在焊接设备上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1-下压轴,2-回转台,3-下压头安装机构,4-下压头,5-压紧套,6-定位板,7-电极,8-顶套,801-楔形面,9-定位轴,901-盲孔,10-环形腔,11-注油口,12-油箱外板,13-定位支架,14-滑动轴,15-支撑杆,16-横梁,17-限位块,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摩托车油箱注油口焊接装置,固定安装在注油口专用焊接设备上,所述焊接设备的上部沿竖向设有下压轴1,中部设有回转台2,所述下压轴1内可转动的连接有压紧机构,焊接时随回转台2同步转动,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下压头安装机构3、下压头4和压紧套5,所述下压头4顶部与下压头安装机构3紧固连接,下压头4下部为阶梯轴,压紧套5套设在下压头4的大径轴上,所述压紧套5用于焊接时压紧注油口11并调节注油口11与油箱外板12的焊接高度,所述回转台2上固定安装主定位工装机构,用于对油箱外板12与注油口11焊接进行定位,所述主定位工装机构包括定位板6、电极7、顶套8和定位轴9,所述定位板6固定安装在回转台2上,电极7固定安装在定位板6顶部,电极7顶部设有3d仿形面,与油箱外板12的3d仿形面相匹配,所述电极7内沿竖向设有通孔,通孔内套设顶套8,所述顶套8内沿竖向穿设定位轴9,所述顶套8一侧的上部设有楔形面801,与注油口的槽型口配合定位,所述顶套8与电极7之间形成环形腔10,用于放置注油口11,所述定位轴9、顶套8通过连接销与定位板6固定连接,定位轴的外部还套设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置于顶套8和定位轴9之间,用于起柔性缓冲及反向支撑作用,配合下压头4、压紧套5组合控制注油口高度,当下压头4、压紧套5组合通过下压确定好注油口高度之后,所述弹簧18能保证始终将顶套8支撑住,保证顶套8上方的注油口紧密贴合压紧套5,实现注油口高度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保证压紧机构在焊接时压紧注油口,提高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的焊接角度精度,所述电极7、顶套8和定位轴9的中心同轴,所述下压头安装机构3、下压头4和压紧套5的轴线与电极7、顶套8和定位轴9的轴线共线,同时在所述定位轴9的上端中心处设有盲孔901,下压头4的小径轴伸入该盲孔901内,用于压紧机构压紧注油口11时导向定位,使压紧机构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始终压紧注油口、油箱外板和主定位工装机构。

如图1、图2所示,为实现注油口与油箱外板法线角度偏差在±1°之内,在所述主定位工装机构的后端还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机构,用于对油箱尾部定位,所述辅助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支架13、滑动轴14、支撑杆15和横梁16、限位块17,所述定位支架13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定位板6尾部,下端固定连接滑动轴14,所述支撑杆15可滑动的套设在滑动轴14上,使辅助定位机构能够根据油箱内壁尺寸调节横梁16的前后位置,所述横梁16可滑动的套设在支撑杆15上,根据油箱内壁尺寸调节限位块17的上下位置,所述限位块17固定安装在横梁16上,左右对称布置,对油箱尾部定位,限位块17在横梁16上的安装位置可根据油箱内壁尺寸左右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油箱结构以及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的焊接高度要求,可更换不同高度的压紧套,能够实现设备下压紧主定位工装的同时进行高度调节,满足不同机型的注油口高度要求,实现一头多用。

本焊接装置通过注油口的槽型口与顶套的楔形面定位,结合电极与油箱外板的3d仿形面完全贴合以及可调节式的辅助定位机构对油箱尾部辅助定位,提高了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的焊接角度精度和高度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过程:

1、将压紧机构安装于注油口焊接设备上部,通过扳手螺纹紧固;

2、将主定位工装机构的定位板固定安装在设备回转台上,定位轴与定位板的定位孔与设备回转台上的定位孔对准,然后螺栓拧紧;

3、将注油口放置于环形腔内,使注油口的槽型口与顶套的楔形面对齐,然后将焊接用油箱外板放置于电极上,同时观察辅助定位机构,将油箱尾部定位,确保油箱外板旋转偏移在误差范围内(±1°);

4、启动控制按钮,焊接设备上部的气缸带动压紧机构下行使下压头的小径轴进入定位轴内直至压紧套压紧注油口,此时位于回转台左、右两侧的气缸带动压爪同时由上向下压,确保油箱外板与电极压紧贴合;

5、焊枪启动,自动调整到位,回转台带动主定位工装机构和辅助定位机构自动旋转,注油口焊接自动完成。焊接完成后,焊枪自动回复到原点,气缸带动压爪恢复到初始位置,压紧机构上升,完成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的焊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增可调节式尾部辅助定位机构,结合油箱外板3d型面与电极贴合,注油口槽型口与顶套的楔形面匹配设计,能够实现注油口与油箱wo法线角度由±3°提高到±1°,改进下压方式及压紧机构,提高注油口与油箱外板的焊接高度精度,使高度精度由±1mm提高到±0.2m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