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7461发布日期:2021-03-12 11:0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铣刀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



背景技术:

立铣刀是一种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立铣刀主要用于在机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在后刀面上磨出一条窄的刃带以形成后角,尖齿铣刀的齿背有直线、曲线和折线3种形式。直线齿背常用于细齿的精加工铣刀。曲线和折线齿背的刀齿强度较好,能承受较重的切削负荷,常用于粗齿铣刀。

对于有些长径比(刃长/刃径)比较大的立铣刀,经常会出现崩刃、断刀、粗糙度差、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切屑排屑时间比较长,切屑在刀头上进行堆积,严重影响工件的加工面的精度和降低立铣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其通过在刃口处设置缺口槽来切断切屑,从而使得切屑长度降低,从而减少立铣刀的崩刃现象,并且产品的加工面满足产品检验精度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包括刀柄和与所述刀柄一体成型的刀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头上开设有多条排屑槽,从而在所述刀头上形成与所述排屑槽数量相等的多条刀刃,此外,每条所述排屑槽均螺旋开设并且各排屑槽的螺旋角度互不相同;

每条所述刀刃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切断切屑的缺口槽,相邻两刀刃上的缺口槽沿着所述刀头的纵向错开设置;

所述刀头的芯径与所述刀头的刃径的比值为55%~60%。

优选地,所述刀头的底刃前角为10°~11°。

优选地,所述刀刃的刃口进行钝化处理形成钝化膜,并且钝化膜的厚度为0.04mm~0.06mm。

优选地,所述刀头的底刃的两后角的角度分别为α和β,并且α的取值范围为8°~12°,β的取值范围为20°~30°。

优选地,所述刀头在排屑槽内进行抛光,以减小切屑与刀头的摩擦。

优选地,所述立铣刀的总长为125mm±1mm,刃长为70mm。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刀刃上设置缺口槽和排屑槽不同等分角开槽,刀刃上的缺口槽可以作为切口来切断刀头上的切屑,刀刃上的这些缺口槽错开设置,可以将不同位置处的切屑切成更短的切屑,从而有效减少切屑的长度和减少切屑在刀头上的堆积,减少立铣刀的径向抗力,有助于切屑从排屑槽内快速排出,使切屑迅速脱离刀头,减少立铣刀的径向抗力并带走切削热,具有加工稳定性好、加工效率高、刀具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排屑槽采用螺旋角度互不相等的角度进行开槽设计,减少共振,可提高工件加工表面质量;按照普通加工就可让工件达到理想加工效果,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所述立铣刀的总长优选为125mm±1mm,刃长优选为70mm,包括刀柄1和与所述刀柄1一体成型的刀头2,所述刀头2上开设有多条排屑槽3,从而在所述刀头2上形成与所述排屑槽3数量相等的多条刀刃4,此外,每条所述排屑槽3均螺旋开设并且各排屑槽3的螺旋角度互不相同;排屑槽3采用螺旋角度互不相等的角度进行开槽设计,减少共振,可提高工件加工表面质量;按照普通加工,采用普通的刀柄1就可让工件达到理想加工效果,性价比高;

每条所述刀刃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切断切屑的缺口槽41,相邻两刀刃4上的缺口槽41沿着所述刀头2的纵向错开设置;譬如对于刃长为70mm的立铣刀,普通断屑槽加工出来的切屑长度也是70mm,这样切屑不能很快脱离工件已加工面,一直停留在立铣刀的排屑槽3里面,使得立铣刀的排屑槽3深,立铣刀径向抗力大,芯部直径小,刀具刚性不足,容易出现崩刃。本实用新型的刀刃4上的缺口槽41可以作为切口来切断刀头2上的切屑,刀刃4上的这些缺口槽41错开设置,可以将不同位置处的切屑切成更短的切屑,从而有效减少切屑的长度和减少切屑在刀头2上的堆积,减少立铣刀的径向抗力,有助于切屑从排屑槽3内快速排出,使切屑迅速脱离刀头2,减少立铣刀的径向抗力并带走切削热,具有加工稳定性好、加工效率高、刀具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所述刀头2的芯径与所述刀头2的刃径的比值为55%~60%,由于缺口槽切短了切屑,切屑可以快速脱离刀头2,带走大量切削热,那么刀头就不需要太太的容屑槽,可以将芯厚设计得比较大,立铣刀的芯部直径大,刚性强。

进一步,所述刀头2的底刃前角为10°~11°。标准立铣刀通常底刃前角是0--8°,根据产品实际情况,本实用新型设计为10°-11°的底刃前角,底刃前角增大提高立铣刀的锋利度,这样切削力减小,切削比较轻快。

进一步,所述刀刃4的刃口进行钝化处理形成钝化膜,并且钝化膜的厚度为0.04mm~0.06mm,以提高来刀刃4强度,减少崩刃现象。

进一步,所述刀头2的底刃的两后角的角度分别为α和β,并且α的取值范围为8°~12°,β的取值范围为20°~30°,可以使得刀头2锋利,切削轻快,防止积削瘤。

进一步,所述刀头2在排屑槽3内进行抛光,以减小切屑与刀头2的摩擦,更加有助于快速排屑。

将本实用新型的刀柄1安装在加工中心上,运行铣面程序,查看切削后产生的切屑长度,切屑的长度对比传统立铣刀加工的切屑的短且本实用新型的立铣刀崩刃现象少,工件加工面满足产品检验要求,则将刀具继续使用;若使用寿命能超过传统立铣刀,则继续统计其使用寿命;按照以上多次试用后本实用新型的平均寿命大于传统立铣刀寿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包括刀柄(1)和与所述刀柄(1)一体成型的刀头(2),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头(2)上开设有多条排屑槽(3),从而在所述刀头(2)上形成与所述排屑槽(3)数量相等的多条刀刃(4),此外,每条所述排屑槽(3)均螺旋开设并且各排屑槽(3)的螺旋角度互不相同;

每条所述刀刃(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切断切屑的缺口槽(41),相邻两刀刃(4)上的缺口槽(41)沿着所述刀头(2)的纵向错开设置;

所述刀头(2)的芯径与所述刀头(2)的刃径的比值为55%~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的底刃前角为1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4)的刃口进行钝化处理形成钝化膜,并且钝化膜的厚度为0.04mm~0.0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的底刃的两后角的角度分别为α和β,并且α的取值范围为8°~12°,β的取值范围为2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在排屑槽(3)内进行抛光,以减小切屑与刀头(2)的摩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铣刀的总长为125mm±1mm,刃长为7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刃部开槽与不等分角度开槽的立铣刀,包括刀柄和与所述刀柄一体成型的刀头,所述刀头上开设有多条排屑槽,从而在所述刀头上形成与所述排屑槽数量相等的多条刀刃,此外,每条所述排屑槽均螺旋开设并且各排屑槽的螺旋角度互不相同;每条所述刀刃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切断切屑的缺口槽,相邻两刀刃上的缺口槽沿着所述刀头的纵向错开设置;所述刀头的芯径与所述刀头的刃径的比值为55%~60%。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刀刃缺口槽和不同等分角开槽,可以切断刀头上的切屑从而降低切屑的长度及减少切屑在刀头上的堆积,快速排出切屑,从而可以减少立铣刀的径向抗力,使得立铣刀的崩刃现象减少,有效提高立铣刀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联;张雨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鸿图武汉压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