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2953发布日期:2021-01-23 22:0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桁架安装时的立柱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扶梯现场安装扶手立柱时总是会出现位置与调试时偏差,所以在扶手立柱安装完成后配打定位销,以此保证扶手立柱现场安装位置。因扶手立柱打孔位置和高度不方便人员配打操作,每次配打时候都要两个人,一人拿手枪钻一人顶住手枪钻,造成人员浪费,且不方便操作,还可能打孔位置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扶手立柱的钻孔装置,能够实现单人操作,且打孔位置准确。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钻孔装置,包括打孔机构、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两侧的立板、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板上的连杆、用于带动所述打孔机构沿所述连杆运动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杆上的第一定位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杆上的滑块、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上的把手以及转动设置在滑块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把手上,所述打孔机构通过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杆上。
[0006]
第一定位块在连杆上的位置固定不动,滑块沿连杆可滑动,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连接杆运动,进而推动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块上的打孔机构运动,可前进进行钻孔或后退。操作方便,钻孔定位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孔机构即为手枪钻。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还包括转动杆,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部固定在或贯穿所述第二定位块,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块的立板上,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与连杆的位置固定,用于对滑块的运动位置进行限定。其中,第一定位块用于确定滑块后退的极限位置,第二定位块用于确定滑块前进的极限位置,以限定手枪钻的运动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滑块与第一定位块之间的转动杆上还套设有限位套,以控制滑块与第一定位块之间的最短距离。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定位块、滑块以及第二定位块均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杆上,所述第一定位块、滑块以及第二定位块的转动面相互平行。转动杆通过第一定位块、滑块以及第二定位块连接在连杆上,且能够相对于连杆进行转动,以便调节打孔机构的位置。所以第一定位块、滑块和第二定位块上均开设有供转动杆和连杆贯穿的两组孔,且每组的三个孔的轴心线重合。通过转动杆的转动设置,使得手枪钻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实现打孔位置的调整。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把手与连接杆位于同一转动面上,该转动面与第一定位块、滑块以及第二定位块的转动面之间垂直。即把手的转动方向为连杆的轴向,从而带动滑块和手枪钻沿着连杆前进和后退;第一定位块、滑块以及第二定位块的转动方向为连杆的径向,以使得转动杆带动手枪钻围绕连杆转动。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用于供连杆贯穿的第一贯穿孔、用于供转动杆贯穿的第二贯穿孔以及用于供打孔机构贯穿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内设置有轴承。轴承方便转动杆和连杆与滑块之间进行旋转。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轴心线与第二贯穿孔的轴心线之间形成第一平面,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轴心线与第三贯穿孔的轴心线之间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通过控制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能够调整手枪钻的钻孔位置。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钻孔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立板上的弧形槽以及对应所述弧形槽设置的限位钩,所述限位钩转动设置在所述立板上,所述转动杆的端部贯穿所述弧形槽,所述限位钩用于钩住所述转动杆的端部以固定所述转动杆在弧形槽内的位置。弧形槽的开设方向即为转动杆沿着连杆转动的部分轨迹,通过限位钩能够固定转动杆的位置,进而能够固定手枪钻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不同尺寸的限位钩,以在不同的位置固定转动杆,使得手枪钻的打孔位置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限位钩用于将所述转动杆固定在所述弧形槽的上端部,此时所述转动杆与连杆之间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即上述的第一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二定位块和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二定位块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滑块上。推动把手带动滑块和手枪钻前进钻孔时,滑块对弹性件进行压缩;当钻孔结束之后,在弹性件恢复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滑块和手枪钻自动回位到初始位置。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立板下端部的两侧具有向下延伸的钩部,两个所述钩部之间具有用于容纳部分桁架的容纳槽,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容纳槽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钻孔装置固定在所述桁架上的紧固件。通过钩部钩住桁架,再通过紧固件将钻孔装置与桁架紧固连接,防止钻孔时装置发生偏移,导致钻孔不良。紧固件为螺栓组件,可以旋转向内伸入,再配合钩部进行锁紧。紧固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钻孔装置,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连接杆运动,进而推动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块上的打孔机构运动,可前进进行钻孔或后退,操作方便,钻孔定位准确。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钻孔装置的立体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钻孔装置的主视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钻孔装置的俯视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钻孔装置的侧视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滑块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钻孔装置在手枪钻后退时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钻孔装置在手枪钻前进时的示意图;
[0025]
其中:手枪钻-1,底座-2,第一立板-31,第二立板-32,连杆-4,转动杆-5,第一定位块-61,第二定位块-62,滑块-63,第一贯穿孔-71,第二贯穿孔-72,第三贯穿孔-73,轴承-8,螺栓组件-9,轴卡-10,固定套-11,限位套-12,端盖-13,限位钩-141,弧形槽-142,把手-151,连接杆-152,紧固件-16,钩部-171,容纳槽-172,弹性件-18,桁架-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参照图1-7,本实施例的钻孔装置,包括打孔机构、底座2、位于底座2两侧的立板、连接在两个立板上的连杆4、可沿所述连杆4转动的转动杆5、用于带动打孔机构沿连杆4运动的操作组件以及固定钻孔位置的限位机构。立板包括第一立板31和第二立板32。本实施例中的打孔机构为手枪钻1,手枪钻1的头部具有用于钻孔的钻头。连杆4的两端通过端盖13固定在立板上。
[0028]
立板下端部的两侧具有向下延伸的钩部171,两个钩部171之间具有用于容纳部分桁架19的容纳槽172,底座2上对应容纳槽172设置有用于将钻孔装置固定在桁架19上的紧固件16。通过钩部171钩住桁架19,再通过紧固件16将钻孔装置与桁架19紧固连接,防止钻孔时装置发生偏移,导致钻孔不良。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16为螺栓组件9,可以旋转向内伸入,再配合钩部171进行锁紧,且紧固件16设置数量为两个。
[0029]
操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杆4上的第一定位块61和第二定位块62、滑动设置在连杆4上的滑块63、转动设置在第一定位块61上的把手151以及转动设置在滑块63上的连接杆152,连接杆15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滑块63上,连接杆152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把手151上,手枪钻1通过滑块63滑动设置在连杆4上。第一立板31靠近第一定位块61,第二立板32靠近第二定位块62。第一定位块61和第二定位块62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固定套11以固定定位块在连杆4上的位置。
[0030]
转动杆5的一端部固定在第二定位块62上,另一端贯穿滑块63、第一定位块61之后设置在第一立板31上,滑块63设置在第一定位块61和第二定位块62之间。第一定位块61和第二定位块62与连杆4的位置固定,用于对滑块63的运动位置进行限定。其中,第一定位块61用于确定滑块63后退的极限位置,第二定位块62用于确定滑块63前进的极限位置,以限定手枪钻1的运动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滑块63与第一定位块61之间的转动杆5上还套设有
限位套12,以控制滑块63与第一定位块61之间的最短距离,防止手枪钻1过度后退造成损坏。
[0031]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块61、滑块63以及第二定位块62均转动设置在连杆4上,第一定位块61、滑块63以及第二定位块62的转动面相互平行,把手151与连接杆152位于同一转动面上,该转动面与第一定位块61、滑块63以及第二定位块62的转动面之间垂直。把手151的转动方向为连杆4的轴向,从而带动滑块63和手枪钻1沿着连杆4前进和后退;第一定位块61、滑块63以及第二定位块62的转动方向为连杆4的径向,以使得转动杆5带动手枪钻1围绕连杆4转动。转动杆通过第一定位块61、滑块63以及第二定位块62连接在连杆4上,且能够相对于连杆4进行转动,以便调节手枪钻1的位置。所以第一定位块61、滑块63和第二定位块62上均开设有供转动杆5和连杆4贯穿的两组孔,且每组的三个孔的轴心线重合。通过转动杆5的转动设置,使得手枪钻1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实现打孔位置的调整。
[0032]
如图5所示,滑块63上开设有用于供连杆4贯穿的第一贯穿孔71、用于供转动杆5贯穿的第二贯穿孔72以及用于供手枪钻1贯穿的第三贯穿孔73,第一贯穿孔71和第二贯穿孔72内设置有轴承8,且滑块63上还设置有轴卡10以固定轴承8防止其掉落。轴承8方便转动杆5和连杆4与滑块63之间进行旋转。第一贯穿孔71的轴心线与第二贯穿孔72的轴心线之间形成第一平面,第二贯穿孔72的轴心线与第三贯穿孔73的轴心线之间形成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通过控制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能够调整手枪钻1的钻孔位置。
[0033]
第二定位块62和滑块6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8,弹性件18的一端作用于第二定位块62上,弹性件18的另一端作用于滑块63上。推动把手151带动滑块63和手枪钻1前进钻孔时,滑块63对弹性件18进行压缩;当钻孔结束之后,在弹性件18恢复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滑块63和手枪钻1自动回位到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8为套设在转动杆5外的弹簧。
[0034]
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立板上的弧形槽142以及对应弧形槽142设置的限位钩141,限位钩141转动设置在第一立板31上,限位钩141转动设置在立板上,转动杆5的端部贯穿弧形槽142,限位钩141用于钩住转动杆5的端部以固定转动杆5在弧形槽142内的位置。弧形槽142的开设方向即为转动杆5沿着连杆4转动的部分轨迹,通过限位钩141能够固定转动杆5的位置,进而能够固定手枪钻1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钩141用于将转动杆5固定在弧形槽142的上端部,此时转动杆5与连杆4之间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即上述的第一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0035]
本实施例中,转动杆5只能固定在弧形槽142的顶端和底端,即只有两个钻孔位置。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不同尺寸的限位钩141,以在不同的位置固定转动杆5,使得手枪钻1的打孔位置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0036]
本实施例中部件的转动连接基本采用螺栓组件9连接以实现两个部件之间的转动。如把手151与连接杆152之间的转动连接、把手151的下端部与第一定位块61之间的转动连接、连接杆152下端部与滑块63之间的转动连接、限位钩141与立板之间的转动连接等。
[0037]
以下简述本实施例中的钻孔装置的工作过程:
[0038]
将钻孔装置对应放置在桁架19上,部分桁架19容纳在容纳槽172内,旋紧紧固件16,通过容纳槽172侧边的钩部171,将钻孔装置固定在桁架19上。
[0039]
限位钩141没有钩住转动杆5的时候,转动杆5的端部位于弧形槽142的底部。此时
进行钻第一个孔。钻孔时,推动把手151的上端向第二立板32转动,在连接杆152的带动下,滑块63向第二定位块62移动,滑块63对弹性件18进行压缩。滑块63带动手枪钻1向前移动,操作手枪钻1开启,进行钻孔,如图7所示。第一个孔钻孔结束之后,拽动把手151的上部向第一立板31转动,在弹性件18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块63向第一定位块61移动,手枪钻1同步移动,如图6所示。
[0040]
通过手枪钻1和把手151带动转动杆5转动,转动杆5的端部移动到弧形槽142的顶部,用限位钩141将转动杆5的端部钩住,固定住转动杆5的位置,进而确定了第二个钻孔的位置,紧着进行第二个孔的钻孔操作,具体过程和上述第一个孔的钻孔过程一致,不再赘述。
[0041]
本实用新型的钻孔装置,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连接杆运动,进而推动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块上的打孔机构运动,可前进进行钻孔或后退,操作方便,钻孔定位准确。
[0042]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