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咬合桩导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784阅读:5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咬合桩导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咬合桩施工配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咬合桩导墙。



背景技术:

咬合桩是相邻混凝土排桩间部份圆周相嵌,并于后序次相间施工的桩内署入钢筋笼,使之形成具有良好防渗作用的整体连续防水、挡土围护结构。

咬合桩是在桩与桩之间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桩的排列方式为一条不配筋并采用超缓凝素混凝土桩 (A桩)和一条钢筋混凝土桩(B桩)(采用全套管钻机施工)间隔布置。施工时,先施工A桩,后施工B桩,在A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B桩的施工。A桩、B桩均采用全套管钻机施工,切割掉相邻A桩相交部分的混凝土,从而实现咬合。

目前,公开号为CN2016869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咬合桩导墙,包括第一导墙和与之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墙,所述第一导墙与第二导墙之间形成咬合桩导槽,所述咬合桩导槽的形状与待施工的咬合桩外轮廓相吻合,两侧呈波浪状。套管能够抵接在咬合桩导槽的内壁上,但只能够适用于固定大小的套管,当需要建立不同大小的咬合桩时,套管的大小改变,不同大小的套管需要不同间距的咬合桩导槽,套管无法固定卡紧在咬合桩导槽的内壁上,上述导墙的使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咬合桩导墙,通过滑移连接的抵接块的设置,不同大小的套管能够抵接在抵接块上,增大了导墙的使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咬合桩导墙,包括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第一导墙和与之相对的第二导墙,所述第一导墙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卡紧套管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沿第一导墙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在第一导墙上,所述第二导墙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导墙方向滑移连接在地面上,所述第二导墙与第一导墙相面对的一侧设有对称设置的所述抵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抵接块能够抵接在套管的外壁上,第一导墙和第二导墙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抵接块,通过四个抵接块抵接在套管的四个角落,实现了套管的固定,当套管半径增大时,向远离第一导墙的一侧滑移第二导墙,第二导墙与第一导墙之间的间距增大,拉动抵接块,增大抵接块之间的间距,四个抵接块仍然能够抵接在套管的外壁上,上述导墙能固定不同大小的套管,增大了导墙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靠近第一导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第一导墙上开设有用于滑动块卡接的滑动槽,所述滑动块沿滑动槽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在滑动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块能够卡接在滑动槽内,增加了滑动块滑动时的约束,减小了滑动块滑动时偏移的可能, 增加了滑动块带动抵接块滑动时的稳定性,有利于抵接块平稳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抵接块上通过拉闸机构连接。

套管内灌注混凝土时,只能够使用相同大小的套管进行灌注,故若干个抵接块之间的间距需要处处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单个的抵接块,即可带动其余抵接块滑移相等的距离,使得抵接块之间的间距始终相等,增加了各个抵接块之间的约束,减小了抵接块之间间距不同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闸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抵接块上的中转轴和上下滑移连接在抵接块上的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中转轴上沿其轴心方向转动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两端分别端转动连接在相邻抵接块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条只需要连接三个抵接块上的转轴即可实现拉闸机构的功能,采用了最简化的机构,减少了材料的使用,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条一侧抵接在抵接块上,另一侧抵接在第一导墙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条难以晃动,增加了限位条的约束,减小了限位条在转轴上滑移的可能,减小了限位条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第一导墙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槽,所述固定孔和固定槽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能够穿过固定孔和固定槽,将抵接块固定连接在第一导墙上,增加了第一导墙与抵接块之间的约束,减小了套管内灌注混凝土或是提出套管时,抵接块晃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固定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固定孔之间的间距,若干个所述固定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与固定孔重合,使得固定杆能够穿过固定孔和固定槽,将抵接块固定在第一导墙上,增加了抵接块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杆头,所述固定槽上下贯穿,所述杆头抵接在第一导墙上,所述固定杆远离杆头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导墙和抵接块固定连接在地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能够固定在地面内,且杆头抵接在第一导墙上,增加了第一导墙与地面之间的约束,减小了向上提升套管时,第一导墙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第一导墙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上端远离第一导墙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的开设使得套管能够沿导向槽的内壁向下滑移,便于将套管从第一导墙和第二导墙的上方抵接在抵接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垂直于第一导墙长度方向的两侧远离第一导墙的一端倒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能够抵接在不同半径的套管上,也增大了抵接块与套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抵接块的端部对套管的压力,减小了套管损坏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滑移连接的导墙和滑移连接的抵接块使得导墙能够抵接不同大小的套管,增大了套管的使用范围;拉闸机构的设置使得各个抵接块之间的间距始终相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安装套管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墙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拉闸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拉闸机构和抵接块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墙和滑动块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1、地面;2、第一导墙;3、第二导墙;4、抵接块;5、套管;6、滑动槽;7、中转轴;8、滑动块;9、固定孔;10、固定槽;11、固定杆;12、杆头;13、上滑槽;14、下滑槽;15、上滑块;16、下滑块;17、上转轴;18、下转轴;19、圆角;20、导向槽;21、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咬合桩导墙,包括放置在地面1上的第一导墙2和第二导墙3,第一导墙2放置在后侧,第二导墙3放置在前侧,第一导墙2和第二导墙3上设置有左右滑移的抵接块4,抵接块4能够通过拉闸机构左右滑移,第一导墙2与第二导墙3对称设置,套管5能够抵接在四个抵接块4之间,相邻抵接块4之间的间距小于套管5的半径,左右滑移抵接块4,并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导墙2的一侧滑移第二导墙3,第一导墙2与第二导墙3之间的间距能够改变,使得不同半径的套管5能够抵接在抵接块4之间。

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导墙2的内壁内侧开设有水平方向的滑动槽6,拉闸机构包括抵接块4靠近第一导墙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转轴7,中转轴7远离抵接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在滑动槽6内的滑动块8,滑动块8能够在滑动槽6内左右滑动,滑动块8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固定孔9,第一导墙2上开设有若干个竖直方向贯穿的固定槽10,固定槽10之间的间距相等,固定杆11能穿过固定槽10与固定孔9,固定杆11的下端能够从第一导墙2的下端穿出,固定杆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杆头12,杆头12能够抵接在第一导墙2的上端,相邻固定槽10之间的间距远大于抵接块4之间的间距,每隔三个抵接块4能够插入一根固定杆11。

抵接块4靠近第一导墙2的一侧开设有竖直方向的上滑槽13和下滑槽14,上滑槽13位于中转轴7的上方,下滑槽14位于中转轴7的下方,上滑槽13内设置有上下滑移的上滑块15,上滑块15靠近第一导墙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转轴17,下滑槽14内设置有上下滑移的下滑块16,下滑移靠近第一导墙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转轴18,限位条21的能够沿中转轴7的轴心转动连接在中转轴7上,中转轴7位于限位条21的中部,限位条21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上述中转轴7左侧抵接块4的上转轴17或下转轴18上,限位条21的右端能够转动连接有上述中转轴7右侧抵接块4的下转轴18或上转轴17上,远离第一导墙2一侧的限位条21能够抵接在抵接块4上,远离抵接块4一侧的限位条21能够抵接在第一导墙2上。

抵接块4远离第一导墙2的一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圆角19,抵接块4的上端开设有向远离第一导墙2一侧倾斜的导向槽20。

工作原理:取出第一导墙2上的固定杆11,并只保留一根固定杆11,左右滑移其中每个抵接块4,拉闸机构能够带动所有抵接块4滑移相同的距离,并将抵接块4上的固定孔9与固定槽10对齐,将所有固定孔9与固定槽10对齐的位置插入固定杆11,实现了抵接块4与第一导墙2的固定;前后滑移第二导墙3并调节第二导墙3与第一导墙2之间的间距,再次进行上述抵接块4距离的调节,使得半径改变后的套管5能够抵接在四个抵接块4之间,实现了导墙固定不同半径的套管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