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3035发布日期:2021-04-02 09:4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引出线盖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较大功率的伺服电机上由于需要使用电源连接器,所以需要使用电源引出线盖将电源连接器安装在伺服电机上,而考虑到引出线盖的稳定问题,故通常会将其与控制器底座压装。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压装过程麻烦导致耗时长,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大批量加工,消耗了大量人力提高了生产成本,另外人工装夹精确度低,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设备,通过将引出线盖和转子组件进行预装配,然后用手板压机将引出线盖和转子组件装配,接着将装配的成品放入中框架内,第一接近传感器对成品放置位置进行检测,若放置准确,压装气缸工作,与此同时,第二接近传感器和第三接近传感器相继检测,若成品未放到位,则压装气缸不工作,快速稳定地装配,提高了装配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保证了产品质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压装过程麻烦导致耗时长,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大批量加工,消耗了大量人力提高了生产成本,另外人工装夹精确度低,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设备,包括下框架,所述下框架顶部固定设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内部固定设有工装台,所述工装台顶部固定设有中框架,所述工装台一侧设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固定设在下框架顶部并且位于上框架内部,所述下框架顶部固定设有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设在工装台前侧,所述工装台顶部固定设有底盘和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底盘和第一接近传感器均设在中框架内部,所述底盘顶部设有顶盘,所述顶盘通过转轴与底盘活动连接,所述顶盘前侧固定设有快换螺丝,所述快换螺丝设在第一接近传感器一侧,所述快换螺丝底部与底盘顶部相接触,所述底盘前侧固定设有探针,所述探针设在快换螺丝和第一接近传感器之间,所述中框架顶部固定设有压装气缸,所述压装气缸活动端固定设有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和压装气缸之间设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设在压装气缸一侧,所述真空发生器一侧壁与中框架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框架底部固定设有第三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三接近传感器底端穿过下框架并且延伸至下框架内部,所述承接板顶部固定设有工装底座,所述工装底座顶部固定设有手板压机,所述工装底座和手板压机均设在上框架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手板压机一侧固定设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下框架底部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

进一步地,所述下框架前侧设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通过铰链与下框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架前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压装气缸和真空发生器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设在底盘一侧,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设在激光传感器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工装底座和手板压机均设在中框架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将引出线盖和转子组件进行预装配,然后用手板压机将引出线盖和转子组件装配,接着将装配的成品放入中框架内,第一接近传感器对成品放置位置进行检测,若放置准确,压装气缸工作,与此同时,第二接近传感器和第三接近传感器相继检测,若成品未放到位,则压装气缸不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快速稳定地装配,提高了装配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框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台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框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接板、工装底座和手板压机的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中:1、下框架;2、上框架;3、工装台;4、中框架;5、承接板;6、激光传感器;7、底盘;8、顶盘;9、第一接近传感器;10、探针;11、快换螺丝;12、压装气缸;13、第二接近传感器;15、真空发生器;16、第三接近传感器;17、工装底座;18、手板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设备,包括下框架1,所述下框架1顶部固定设有上框架2,所述上框架2内部固定设有工装台3,所述工装台3顶部固定设有中框架4,所述工装台3一侧设有承接板5,所述承接板5固定设在下框架1顶部并且位于上框架2内部,所述下框架1顶部固定设有激光传感器6,所述激光传感器6设在工装台3前侧,所述工装台3顶部固定设有底盘7和第一接近传感器9,所述底盘7和第一接近传感器9均设在中框架4内部,所述底盘7顶部设有顶盘8,所述顶盘8通过转轴与底盘7活动连接,所述顶盘8前侧固定设有快换螺丝11,所述快换螺丝11设在第一接近传感器9一侧,所述快换螺丝11底部与底盘7顶部相接触,所述底盘7前侧固定设有探针10,所述探针10设在快换螺丝11和第一接近传感器9之间,所述中框架4顶部固定设有压装气缸12,所述压装气缸12活动端固定设有第二接近传感器13,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13和压装气缸12之间设有真空发生器15,所述真空发生器15设在压装气缸12一侧,所述真空发生器15一侧壁与中框架4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框架4底部固定设有第三接近传感器16,所述第三接近传感器16底端穿过下框架1并且延伸至下框架1内部,所述承接板5顶部固定设有工装底座17,所述工装底座17顶部固定设有手板压机18,所述工装底座17和手板压机18均设在上框架2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手板压机18一侧固定设有手柄,通过手柄可以对手柄压机18进行控制,实现便于操作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下框架1底部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腿,通过支撑腿可以增加下框架1的稳定性,使下框架1不易倾倒。

进一步地,所述下框架1前侧设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通过铰链与下框架1铰接,通过开关密封门便于使用者向下框架1内部取放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架2前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压装气缸12和真空发生器15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便于使用者控制本实用新型,以此实现便于管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9设在底盘7一侧,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9设在激光传感器6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工装底座17和手板压机18均设在中框架4一侧。

实施场景具体为:人工将引出线盖与转子组件预装配,放入工装底座17顶部,扳下手板压机18的手柄,然后手板压机18工作并且完成引出线盖与转子组件的装配,然后将上步装配完成的转子组件成品放入中框架4内,第一接近传感器9检测到位后,压装气缸12活动端伸出,完成控制器底座与转子组件的压装,通过激光传感器6检测转子组件上的引出线盖有无,若无本实用新型不工作,接着第一接近传感器9检测转子组件有无放到位,若未放到位,本实用新型不工作,若第一接近传感器9检测到位后,则压装气缸12伸出,然后通过探针10检测控制器底座是否压装到位,当产品换型时,通过松开快换螺丝11,可以方便快捷的更换工装,然后第二接近传感器13检测控制器底座有无放到位,若无,本实用新型不工作,否则,真空发生器15工作,将控制器底座吸住.然后连通电源,压装气缸12完成套装.通过第三接近传感器16检测探针10是否到位,从而判断控制器底座是否压装到位,快速稳定地装配,提高了装配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保证了产品质量,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出线盖与控制器底座压装,压装过程麻烦导致耗时长,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大批量加工,消耗了大量人力提高了生产成本,另外人工装夹精确度低,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