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械加工轴承用轴承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0452发布日期:2021-09-18 00:4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机械加工轴承用轴承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械加工轴承用轴承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在轴承的加工工艺中,其中一较为重要的步骤是对轴承的毛坯件进行车加工,即对轴承毛坯的表面依次进行车加工,而当涉及到对轴承毛坯的两个端面进行车加工时,由于常见车床的车刀一般只能在轴承毛坯的某一侧对轴承毛坯进行车加工,因此,需要在轴承毛坯的一端面车加工完毕之后,需要对轴承毛坯进行转向,再对轴承毛坯未车加工的一端进行加工。
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利用两台车床依次对轴承毛坯的两端面进行车加工,在两台车床之间设置转向机构,实现对轴承毛坯的转向,而转向机构一般利用传感器检测轴承的位置,当轴承运动至转向机构时,传感器检测到轴承,并向控制器传递信号,控制器接收到信号之后,为转向机构的执行部件发出动作指令,实现轴承的转向,而该种方式中,传感器配合一系列电气控制部件,使得转向机构不仅成本昂贵,而且电器元件容易损坏,长期使用时,缺乏稳定性,严重时,会影响轴承加工的效率,耽误工期。
4.因此,需要一种数控机械加工轴承的转向机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机械加工轴承用轴承转向机构,用于解决相关技术的转向机构采用传感器配合一系列电气控制部件,导致的成本昂贵、易故障且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机械加工轴承用轴承转向机构,包括:
7.转向体,转向体为一中空柱状,其表面设有呈螺旋形的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内设有导向体,以使得当转向体下降过程中,导向体通过导向通道驱动转向体转动180
°

8.轨道件,轨道件包括进料部、承载部和出料部,轴承在轨道件从进料部经过承载部向出料部运动,其中:
9.进料部与出料部的高度差不小于转向体转动180
°
时下降的高度值,承载部固定于转向体的顶部,以使得轴承从进料部运动出之后会进入承载部内,承载部外的两侧均设有挡体,以使得承载部携带轴承转动时,防止轴承从承载部上脱离;
10.复位弹簧,其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承载部的底部,另一端与导向体共同连接一支杆,以使得在转向体下降过程中复位弹簧被压缩,当轴承进入出料部时,复位弹簧的弹性驱动转向体恢复至初始状态,支杆固定于进料部或出料部上。
11.优选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有垫片,垫片可转动的安装于承载部的底部。
12.优选地,承载部包括承载体和承载槽,承载体为固定于转向体顶部的圆柱体,承载槽开设于承载体上,垫片可转动的安装于承载体的底部。
13.优选地,承载槽开设于承载体侧面,使得承载体顶部对应于承载槽的部分具有缺口,承载槽内腔顶端的高度值不小于进料部出口的高度值。
14.优选地,承载槽为从承载体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使得承载体的顶部保持封闭,承载槽内腔顶部的高度与进料部出口的高度差不小于轴承的外圈直径。
15.优选地,进料部出口与承载槽底部内壁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轴承外圈的半径值,承载槽内相对于进料部端部的一侧内壁与进料部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轴承外圈的直径值。
16.优选地,进料部出口与承载槽底部内壁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轴承外圈的直径值。
17.优选地,承载部包括呈“u”形的弯板以及一对分别固定于弯板两端的侧板,以使得承载部形成一呈“u”形的承载腔,承载腔的开口朝向进料部的出口,垫片可转动的安装于弯板的底面上;
18.进料部出口与承载腔底部内壁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轴承外圈的半径值,承载腔内相对于进料部端部的一侧内壁与进料部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轴承外圈的直径值。
19.优选地,导向通道由转向体表面开设的贯穿式的通槽一体形成,导向体呈一中空的轴状结构。
20.优选地,支杆的一端具有一呈杆状的连接部,导向体可转动的套设于连接部上;
21.连接部的一端贯穿导向体并连接复位弹簧。
22.通过转向体、轨道件和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轴承在轨道件内从进料部进入承载部之后,在轴承的自身重力作用下,承载部会下压转向体下降,此时,通过导向体和导向通道的导向作用,承载部在下降过程中会跟随转向体同步转动,并压缩复位弹簧,直到承载部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其正好转动180
°
,在轴承未离开承载部之前,承载部将一直受轴承压力保持在最低位置,之后,轴承从承载部内滚动至出料部上,以此实现轴承的转向过程,在轴承离开承载部之后,被压缩的复位弹簧会让承载部恢复至初始状态,以此可依次、连续的实现对若干轴承的转向操作,且整个过程依靠轴承自身重力作为驱动力,无其他能源消耗,节能环保,其次,无需采用传感器类电器元件的控制,成本更低、机械的稳定性更好,且机械结构不易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中实施方式的的立体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转向体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垫片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位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槽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31.转向体1、导向通道101、导向体102、轨道件2、进料部201、承载部202、承载体2021、
承载槽2022、弯板2023、侧板2024、出料部203、挡体204、复位弹簧3、支杆4、安装槽5、螺纹孔6、通孔7、上板8、下板9、中板10、限位杆11。
3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数控机械加工轴承用轴承转向机构,利用轴承的自身重力在轴承输送过程中对轴承进行转向,使得可自动切换轴承的加工面。
35.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数控机械加工轴承用轴承环形机构,包括转向体 1、轨道件2和复位弹簧3,轨道件2为轴承的滚动提供稳定的轨迹,即轴承在轨道件2上由一端向另一端滚动,转向体1用于受到轴承压力之后下降并在下降过程中同步进行转向操作,并最终能够转动180
°
,复位弹簧3的作用是在转向体 1下降过程中被压缩,使得转向体1失去轴承压力之后能够恢复至初始状态,具体的:
36.转向体1为一中空柱状,其表面设有呈螺旋形的导向通道101,导向通道101 内设有导向体102,以使得当转向体1下降过程中,导向体102通过导向通道101 驱动转向体1转动180
°
,在转向体1下降过程中,导向体102固定不动,导向通道101跟随转向体1下降过程中,会与导向体102发生相对运动,最终呈现为导向通道101通过自身的螺旋形使得下降的转向体1同步进行转动,直到转向体1 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其正好转动180
°

37.轨道件2包括进料部201、承载部202和出料部203,轴承在轨道件2从进料部201经过承载部202向出料部203运动,进料部201和出料部203均呈槽钢状,以使得轴承能够在两者上滚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轨道件2呈倾斜设置,以使得轨道件2位于出料部203的一端向下倾斜,使得轴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在轨道件2上滚动,其中:
38.进料部201与出料部203的高度差不小于转向体1转动180
°
时下降的高度值,以确保在转向体1转动180
°
之后,出料部203的的入口处高度不会高于轴承的底部高度,进而确保在转向体1转动180
°
之后,轴承能够有效从转向体1 上滚动至出料部203上,实现轴承的有效转向和输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加工,承载部202固定于转向体1的顶部,以使得轴承从进料部201运动出之后会进入承载部202内,轴承从进料部201出口进入至承载部202之后,承载部202受到轴承的重力产生的压力,并将该压力传递给转向体1,使得承载部202携带轴承跟随转向体1下降并转动180
°
,当承载部202携带轴承跟随转向体1运动至最低位置时,轴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从承载部202内滚动至出料部203上,以此实现轴承的转向和输送功能,承载部202外的两侧均设有挡体204,以使得承载部202 携带轴承转动时,防止轴承从承载部202上脱离;
39.复位弹簧3,其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承载部202的底部,另一端与导向体102 共同连接一支杆4,确保承载部202跟随转向体1下降并同步转动时,复位弹簧3 不会发生转动,以使得在转向体1下降过程中复位弹簧3被压缩,当轴承进入出料部203时,复位弹簧3的弹性驱动转向体1恢复至初始状态,支杆4固定于进料部201或出料部203上,具体的,请参照图
3至图5,复位弹簧3的一端固定有垫片301,垫片301可转动的安装于承载部202的底部,具体的,可在承载部202 的底部开设与垫片301相配合的安装槽5,在安装槽5的中心位置开设螺纹孔6,在垫片301的中心位置开设通孔7,然后将螺栓贯穿通孔7,然后在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两个螺母,再将螺栓螺纹连接在螺纹孔6内,即可将复位弹簧3的一端通过垫片301可转动的安装在承载部202的底部上。
40.请参照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承载部202包括承载体2021和承载槽2022,承载体2021为固定于转向体1顶部的圆柱体,承载槽2022开设于承载体2021上,垫片301可转动的安装于承载体2021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转向体1的半径大于轴承的外圈直径,进而,可将承载槽2022沿转向体1径向的深度涉及成大于轴承的外圈直径,使得轴承可完全进入承载槽2022内,此时,挡体204为与转向体1同心的圆弧板状,使得挡体204可有效稳定转体,进而使得转体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能够稳定的按照其轴线方向进行,并稳定进行转动,其中,挡体 204的两侧可分别连接进料部201和出料部203相对的一端,该种方式,可使得挡体204将进料部201和出料部203连接成一体,方便布置和安装,在另一方是中,可将挡体204通过螺栓连接在进料部201或出料部203上,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尺寸的挡体204;
41.请参照图2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一的方式一,承载槽2022开设于承载体 2021侧面,使得承载体2021顶部对应于承载槽2022的部分具有缺口,使得可直接从外侧观察到轴承在承载槽2022内的情况,方便了解机构运行的情况以及对承载槽2022的维护,承载槽2022内腔顶端的高度值不小于进料部201出口的高度值,使得轴承从进料部201出口位置脱离时,其底部高度小于承载槽2022内腔的顶端高度,进而使得轴承在脱离进料部201的过程中,其在重力形成的下降速度与其滚动的速度形成的向下的运动轨迹,使得轴承能有效的进入到承载槽2022内,提高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请参照图6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一的方式二,承载槽2022为从承载体2021 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使得承载体2021的顶部保持封闭,使得承载槽2022 的上下两侧内壁均能对轴承进行限位,防止轴承从承载槽2022顶部脱离,稳定性更好,承载槽2022内腔顶部的高度与进料部201出口的高度差不小于轴承的外圈直径,以确保轴承在滚动速度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直接进入到承载槽 2022内,防止轴承碰撞承载槽2022开口的顶部位置,确保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可防止损伤轴承。
43.在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中,进料部201出口与承载槽2022底部内壁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轴承外圈的半径值,使得,轴承在完全离开出料部203之后才会与承载槽2022的内壁接触,以确保转向体1转动开始时,轴承已经完全与出料部203分离,放置轴承卡死,确保机构正常有效的稳定运行,承载槽2022内相对于进料部201端部的一侧内壁与进料部201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轴承外圈的直径值,确保轴承具有足够的下落距离以及沿运动方向的运动距离,确保轴承有效的完全脱离出料部203并进入至承载槽2022内。
44.且,进料部201出口与承载槽2022底部内壁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轴承外圈的直径值,使得在轴承进入承载槽2022之后,出料口能够对轴承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轴承反弹离开承载槽2022,以确保设备正常有效的稳定运行。
45.请参照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承载部202包括呈“u”形的弯板2023以及一对分别固定于弯板2023两端的侧板2024,以使得承载部202形成一呈“u”形的承载腔,承载腔的开
口朝向进料部201的出口,垫片301可转动的安装于弯板2023的底面上,弯板2023与侧板202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采用该种方式,可以通过在螺栓位于侧板2024与弯板2023之间的位置设置垫片301或螺母,增加承载腔的厚度,以方便调节,适用于不同厚度的轴承,同理,弯板2023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8和下板9,上板8可下板9同侧的一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中板10,通过在中板10分别与上板8、下板9连接处的螺纹上,对应于上板8与中板10之间的位置或下板9与中板10之间的位置设置垫块2025或螺母,可以增加承载腔的宽度,以方便调节,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轴承,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垫片301的螺栓底部固定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可伸缩的穿插于支杆4上;
46.进料部201出口与承载腔底部内壁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轴承外圈的半径值,承载腔内相对于进料部201端部的一侧内壁与进料部201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轴承外圈的直径值,以确保轴承能够更加稳定的完全脱离进料部201并进入承载腔内,此时,挡体204与转向体1为同心的圆弧形,在承载部202转动以及升降时,都能够有效对承载部202进行稳定,使得承载部202稳定升降和转动。
47.请参照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导向通道101由转向体1表面开设的贯穿式的通槽一体形成,导向体102呈一中空的轴状结构。
48.且,支杆4的一端具有一呈杆状的连接部401,导向体102可转动的套设于连接部401上,连接部401的一端贯穿导向体102并连接复位弹簧3,使得连接部401可伸入至转向体1的内部并延伸至承载体2021的正下方,方便复位弹簧3的安装,且使得复位弹簧3的顶端可更加方便的安装于承载体2021 的转动轴心上。
49.下面对本方案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50.在使用过程中,本轴承转向机构连接在数控机械加工设备上,并使得呈出料部203一侧向下倾斜的状态,轴承从数控机械加工设备出料口进入出料部 203之后,会在出料部203上滚动,轴承会直接从出料部203上脱离并进入承载部202内,此时,受到轴承的重力,承载部202连同转向体1同步下降,在此过程中,通过导向体102和导向通道101的作用,转向体1会通过承载部202带动轴承转动,当轴承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其正好转动180
°
,实现了换向功能,此时,轴承会从承载部202上脱离进入至出料部203内,并最终顺着出料部203运动至下一工序内,以此实现轴承的自动转向过程,方便对轴承不同面的加工。
5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