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7491发布日期:2023-03-17 21:2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封口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钢壳纽扣电池利用封口模具进行封口,封口模具一般包括上模、上模板、下模、下模板、上模座和下模座等,上模固定在上模板上,下模固定在下模板上,给上模座施加一个压力将上模板下压使得上模和下模合模,完成纽扣电池封口。但是这种封口模具对纽扣电池尺寸管控不严,不良率高,而且合模过程中电池正负极面平行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控电芯高度尺寸、改善电芯正负极面平行度的封口模具。
4.一种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包括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弹簧压板和下弹簧压板,所述上弹簧压板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上模机构,所述上弹簧压板的两端朝所述下模机构延伸形成顶推部,所述下弹簧压板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下模机构,所述下弹簧压板的两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顶推部相对的凸台,所述上弹簧压板和下弹簧压板分别安装有上模脱料销和下模脱料销,所述上模脱料销和下模脱料销相对设置。
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弹簧压板受到压力向下运动,带动上模脱料销向下与电芯接触,所述上模脱料销和下模脱料销共同作用压低电芯高度,之后继续对上弹簧压板施加压力,所述上弹簧压板的顶推部与下弹簧压板的凸台相接触,此时的电芯高度压低至管控高度,之后上弹簧压板和下弹簧压板带动上模脱料销和下模脱料销整体向下移动,所述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实现合模,从而完成电芯的封口。
6.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机构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以及上模组件,所述上垫板设于所述上模座与上模组件之间,所述上弹簧压板穿设于所述上垫板;所述下模机构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以及下模组件,所述下垫板设于所述下模座与下模组件之间,所述下弹簧压板穿设于所述下垫板。
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弹簧压板和下弹簧压板在上垫板和下垫板中可以上下运动,当所述上模座受到外部的压力时推动上垫板和上模组件向下运动,从而推动上弹簧压板向下运动,当上弹簧压板和下弹簧压板相接触时,所述下弹簧压板的凸台受到来自上弹簧压板顶推部的推力在下垫板中向下运动,所述下模座和下模组件稳定不动,所述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将管控电芯高度的功能和合模相结合,节省空间和成本。
8.进一步地,所述上弹簧压板与所述上模座之间设有若干上弹性件,所述下弹簧压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若干下弹性件。
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弹性件提供给所述上垫板一个支撑力,使得上弹簧压板的
上表面和上垫板内壁的上表面有一个移动间距,所述下弹性件提供给所述下弹簧垫板一个支撑力,使得所述下弹簧垫板与下垫板内壁的下表面有一个移动间距,给上垫板施加一个压力使得上弹性件作用于上弹簧压板向下运动,当上弹簧压板和下弹簧压板接触时继续施加压力,所述下弹簧压板挤压下弹性件至与下垫板接触。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和上弹簧压板分别设有上导柱和上导套,所述下模座和下弹簧压板分别设有下导柱和下导套,所述上导柱和下导柱分别活动安装在上导套和下导套中。
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导套和下导套分别固定在上弹簧压板和下弹簧压板上,所述上导套和下导套分别与上导柱和下导柱配合上下活动,所述上导柱推动上模组件向下运动,当所述下弹簧压板受到上弹簧压板的压力时能够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下模脱料销向下移动,所述上垫板继续推动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完成合模。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上模板和大导套,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下模板和大导柱,所述上模和大导套安装在上模板上,所述下模和大导柱安装在下模板上。
1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大导柱和大导套各两个,所述上模安装在大导套之间,所述下模安装在大导柱之间,所述上模和下模相对安装,所述大导套能够在大导柱上活动,所述上模板受到推力时竖直向下运动带动所述上模向下运动,所述下模板固定不动,所述上模与下模完成合模。
14.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脱料销穿设于上模组件,所述下模脱料销穿设于下模组件。
1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模脱料销与下模脱料销配合用于压低电芯高度,所述上弹簧压板受到推力向下运动带动上模脱料销向下运动与电芯接触,当所述上弹簧压板与下弹簧压板接触时,电芯压低至管控高度,继续施加压力所述上弹簧压板与下弹簧压板整体向下运动,带动所述下模脱料销向下,这样能够保证下模脱料销不会对合模产生干扰,之后上模组件继续下行与下模组件完成电芯封口,在电芯合模过程中能够保证电芯的高度。
16.进一步地,所述上弹簧压板与上垫板内壁下表面抵接,所述下弹簧压板与下垫板内壁上表面抵接。
1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弹簧压板的上表面和上垫板通孔内壁的上表面之间有间隙,当上垫板收到上模座的压力时向下运动从而推动上模板,下模板向下进行合模,所述下弹簧压板的下表面和下垫板通孔内壁的下表面有间隙目的是让下弹簧压板向下运动,带动下模脱料销向下移动,不干扰上模和下模合模。
18.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表面安装有垫块。
1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顶推部和凸台相接触用于管控电芯的高度,在凸台的表面安装不同高度垫块管控的电芯高度也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的垫块,一个封口模具可以控制不同电芯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
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第一、管控电芯高度,所述上弹簧压板受到压力向下移动时带动所述上模脱料销向下与电芯接触并压低电芯高度,当所述上弹簧压板与下弹簧压板接触时电芯压低至管控高度。
22.第二、改善电芯正负极面平行度,电芯在受到上模料脱料销和下模脱料销的压力的同时进行合模,能够保证合模过程中电芯的正负极面平行度。
23.第三、节省成本,封口模具在对电芯封口的同时能够控制电芯的高度,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4.图1为一实施例的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剖视图。
25.图2为一实施例的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三维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封口模具的主视图。
27.图4为图1封口模具中控制电芯高度结构的剖视图。
28.图5为图1封口模具中控制电芯高度结构的主视图
29.图6为图5控制电芯高度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100、上模机构;200、下模机构;110、上模座;120、上垫板;130、上模组件;210、下模座;220、下垫板;230、下模组件;131、上模;132、上模板;133、大导套;231、下模;232、下模板;233、大导柱;30、上弹簧压板;40、下弹簧压板;31、顶推部;41、凸台;5、上弹性件;6、下弹性件;71、上导柱;72、上导套;81、下导柱;82、下导套;9、上模脱料销;10、下模脱料销;11、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2.如图1和图2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包括上模机构100、下模机构200、上弹簧压板30和下弹簧压板40,上弹簧压板30可活动地穿设于上模机构100,上弹簧压板30的两端朝下模机构200延伸形成顶推部31,下弹簧压板40可活动地穿设于下模机构200,下弹簧压板40的两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与顶推部31相对的凸台41,上弹簧压板30和下弹簧压板40分别安装有上模脱料销9和下模脱料销10,上模脱料销9和下模脱料销10相对设置。上弹簧压板30受到压力向下运动,带动上模脱料销9向下与电芯接触,上模脱料销9和下模脱料销10共同作用压低电芯高度,之后继续对上弹簧压板30施加压力,上弹簧压板30的顶推部31与下弹簧压板40的凸台41相接触,此时的电芯高度压低至管控高度,之后上弹簧压板30和下弹簧压板40带动上模脱料销9和下模脱料销10整体向下移动,在控制电芯高度的同时上模机构100和下模机构200实现合模,从而完成电芯的封口。
33.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机构100包括上模座110、上垫板120以及上模组件130,上垫板120设于上模座110与上模组件130之间,上弹簧压板30穿设于上垫板120;下模机构200包括下模座210、下垫板220、以及下模组件230,下垫板220设于下模座210与下模组件230之间,下弹簧压板40穿设于下垫板220。上弹簧压板30和下弹簧压板40在上垫板120和下垫板220中可以上下运动,当上模座110受到外部的压力时推动上垫板120和上模组件130向下运动,从而推动上弹簧压板30向下运动,当上弹簧压板30和下弹簧压板40相接触时,下弹簧压板40的凸台41受到来自上弹簧压板30顶推部31的推力在下垫板220中向下运动,下模座210和下模组件230稳定不动,上模机构100和下模机构200将管控电芯高度的功能和合模相结合,节省空间和成本。
34.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弹簧压板30与上模座110之间设有若干上弹性件5,下弹簧压板40与下模座210之间设有若干下弹性件6。上弹性件5提供给上垫板120一个支撑力,使得上弹簧压板30的上表面和上垫板120内壁的上表面有一个移动间距,下弹性件6提供给下弹簧垫板一个支撑力,使得下弹簧垫板与下垫板220内壁的下表面有一个移动间距,给上垫板120施加一个压力使得上弹性件5作用于上弹簧压板30向下运动,当上弹簧压板30和下弹簧压板40接触时继续施加压力,下弹簧压板40挤压下弹性件6至与下垫板220接触,弹性件可以为弹性力较大的扁线弹簧,帮助实现电芯高度管控,改善电芯正负极面平行度。
35.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座110和上弹簧压板30分别设有上导柱71和上导套72,下模座210和下弹簧压板40分别设有下导柱81和下导套82,上导柱71和下导柱81分别活动安装在上导套72和下导套82中。上导套72和下导套82分别固定在上弹簧压板30和下弹簧压板40上,上导套72和下导套82分别与上导柱71和下导柱81配合上下活动,上导柱71的端部与上模组件130连接,当上导柱71受到上模座110的压力时推动上模组件130向下运动,当下弹簧压板40受到上弹簧压板30的压力时能够在下导套82和下导柱81的配合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下模脱料销10向下移动,上垫板120继续推动上模组件130与下模组件230完成合模。
36.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组件130包括上模131、上模板132和大导套133,下模组件230包括下模231、下模板232和大导柱233,上模131和大导套133安装在上模板132上,下模231和大导柱233安装在下模板232上。大导柱233和大导套133各两个,上模131安装在大导套133之间,下模231安装在大导柱233之间,大导套133能够在大导柱233上活动使得上模能够自由上下移动,上模板132受到压力机的推力竖直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下模板232及大导柱233固定不动,上模131与下模231完成合模,完成电芯封口后由压力机拉动上模座110复位,大导套133回弹带动上模板132上升,上模131与下模231分离取出电芯。
37.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脱料销9穿设于上模组件130,下模脱料销10穿设于下模组件230。上模脱料销9与下模脱料销10配合用于压低电芯高度,上弹簧压板30受到推力向下运动带动上模脱料销9向下运动与电芯接触,当上弹簧压板30与下弹簧压板40接触时,电芯压低至管控高度,继续施加压力上弹簧压板30与下弹簧压板40整体向下运动,带动下模脱料销10向下,这样能够保证下模脱料销10不会对合模产生干扰,之后上模组件130继续下行与下模组件230完成电芯封口,在电芯合模过程中能够保证电芯的高度和电芯正负极面的平行度。
38.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弹簧压板30与上垫板120内壁下表面抵接,下弹簧压板40与下垫板220内壁上表面抵接。上弹簧压板30的上表面和上垫板120通孔内壁的上表面之间有间隙,当上垫板120收到上模座110的压力时向下运动从而推动上模板132,下模板232向下进行合模,下弹簧压板40的下表面和下垫板220通孔内壁的下表面有间隙目的是让下弹簧压板40向下运动,带动下模脱料销10向下移动,不干扰上模131和下模231合模。
39.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台41表面安装有垫块11。上弹簧压板30的顶推部31和下弹簧压板40两端的凸台41接触用于管控电芯的高度,在凸台41的表面安装不同高度垫块11电芯的高度也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的垫块11,一个封口模具就可
以按实际生产需求控制不同电芯的高度,实用性高,应用范围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成本。
4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精确控制电芯高度的封口模具工作原理及过程,外部施加压力给上模座110,上弹簧压板30受到上弹性件5的作用力向下运动,带动上模脱料销9向下与下模脱料销10的电芯接触并压低电芯高度,之后上弹簧压板30的顶推部31与下弹簧压板40的凸台41接触,电芯压低至需求的高度,继续施加压力上弹簧压板30和下弹簧压板40作为一个整体向下运动,在上垫板120受到上模座110的作用向下运动时,推动上模组件130在大导柱233和大导套133的配合下向下运动,使得上模131和下模231合模,实现电池的封口,在合模封口的过程中,电芯高度一直处于管控状态,保证了封口后电芯的高度并且改善了电芯正负极面平行度差。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