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一种从电浸蚀机上卸下的带状或线状电极的线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8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割一种从电浸蚀机上卸下的带状或线状电极的线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切割从具有输送机构的电火花腐蚀机或电浸蚀机上卸下的带状或线状电极的线切割装置,该输送机构输送电极并具有一种供有回转切割机件和切割加工台面的切割机构,该回转切割机件,即支撑该切割机件的环,是在电气上与驱动轴绝缘的,而切割加工台面是与回转切割元件相对抗的。
这种线切割装置可从JP-0 S 57-61422中得知,同样的线切割装置可从JP-OS 57-61423、JP-OS 58-109226、瑞士专利No634,497以及本专利申请人的尚未公布的德国专利申请书P3511930中得知。
在所有这些已知的线切割装置中都呈现出一个问题,就是其切割机件、刀刃等会很快磨损或变钝。因此其电极就不能正确地切割而在机内就发生堆积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瑞士专利No634,497曾企图构成一种特殊方式的切割工具和切割加工台面,特别是像一种多角形的刀头,它配合着一个铁砧,以便使电极刻槽而不是切割。但是在这种已知装置的情况下,其切割工具会磨损到不容许连续自动操作的程度。
显然,看来要制造一种用耐磨的、不导电的材料,即陶瓷材料做的切割工具或刀刃。但是,这种材料是很难加工的,因而使刀刃很贵。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要改进上述类型的切割装置以求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这个课题是用下述方法解决的利用一种电气联接,它持久地使回转切割机件,即支撑切割机件的环,与切割加工台面上的电极保持相同的电位。这样,通过非常简单的电气措施就可减低切割工具的磨损。
本发明的进一步有利的改进可从附加权利要求
中了解到。
本发明是根据在已有线切割装置中从电浸蚀过程对切割工具的磨损而发现的。从电浸蚀机卸下的带状或线状电极还要经受一种脉冲状的电压,而这种电压对电浸蚀是需要的。由于电极不是经常与切割机件,即切割机构的刀刃接触,所以在电极和切割机件本身发生接触之前,就会在其间产生放电(甚至可能产生火花),它就导致使切割机件由电浸蚀的方法切削材料。
在JP-OS 57-61422的线切割装置中也出现这种效应,在那里,切割机件和作为切割台面的滚轮被装成绝缘状态,因而不能流过较大的电流。但是,这些机件因具有不可忽略的自身电容,因而在供有电压时导致充放电电流流过电极。
下面参考无限制作用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切割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装有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线切割装置的电浸蚀机的侧视图。
图3是与图2相似的电浸蚀机的视图,但其线切割装置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
图1的线切割装置1是打算把带状或线状电极2切割成较短部份的。除了线状电极在电浸蚀机中断裂的情况以外,电极2要经受一种脉冲状电压的作用。电极2被通过输送机构3从电浸蚀机上卸下,并供到切割机构4。线状电极导槽5,也可以做成管状,它被装在输送机构3和切割机构4之间。在所代表的实施例中输送机构3包括有二个输送滚轮,即滑轮6和7,在它们之间输送着电极2。每个输送滚轮或滑轮6和7具有一个导电材料诸如高硬度钢制的外环8或9。每个外环8或9通过绝缘环10或11与驱动轴12或枢轴13绝缘。滑轮6的驱动轴12由电动机14拖动。输送滑轮6借磨擦啮合驱动输送滑轮7。输送滑轮6和7二者都由未在图上示出的夹具弹性地互相夹紧,以便它们共同压靠电极2。因此,两个外环8和9都被处于电极2的电位。
在所代表的实施例中,切割机构4包括有一个切割工具15和一个切割加工台面16。切割工具15具有一个外环17,在其外周上支撑若干个切割元件18。外环17和切割元件18都是由导电材料,例如钢,制成的,因而是互相导电的。外环17被绝缘体19与驱动轴20绝缘,20是由电动机21驱动的。
切割加工台面16被制成像输送滑轮6,7那样的滚轮或滑轮,它包括有一个外环22,一个绝缘体23以及一个枢轴24。滑轮即切割加工台面16也由电动机21驱动,例如通过驱动轴20和枢轴24之间的传动机构,即通过V形皮带或其他已知方法。
驱动轴20被牢固地装在这里,而切割加工台面16被可移动地,即用加压元件25固定,该25利用弹簧26通过一个支架27而支撑在线切割装置外壳上,将切割加工台面16压向切割(工具)机构15而到一个停止装置。因此,当装上切割元件18以后,切割加工台面16就能退让,以致在切割元件18和切割加工台面16之间产生必要的切割力。正如从JP-OS58-109,226中得知的那样,切割元件本身也能被相对于环17而可移动地安装,来代替目前的安装方法。
在按照图1和2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切割工具15和切割加工台面16被用电线28,29连通到输送滑轮6,7,因而被恒定地加上电极2的电位。电线28,29是电缆,它们被接到滑动接点30、31、32、33,这些接点用例如炭刷在导电的外环8,9,17,22上滑动。输送滚轮6被接到支撑切割元件18的环17,而输送滚轮7被接到切割加工台面16,即其外环22。
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如果在电浸蚀机的工作区域附近,其电极是运转着的而在其工作区域和切割装置之间不是断裂或中断的,则切割装置1或与电极2接触的部件只经受一个电压的作用。然而,如果电极在工作区域的出口处是断裂的,则线切割装置上就没有电压。
由于上述电线28,29连接的结果,切割机构4,由于它持久地或周期地与电极(即切割元件18)接触而被迫保持在电极的电位上,因此就没有电位差,也就不会进行电浸蚀。
图2示出带有按照图1的线切割装置的电浸蚀机34。该机34有一个本质上是已知的机座35,它带有一个复合滑座36,在该滑座上固定着一个容纳浸蚀过程中所需的工作介质的容器37。由电极2所要切割的工件被安装在与容器相连接的工作夹持装置38上,在工件39的两边,电极各被一个上、下导线引导装置40、41引导,在那里,从发电机44(脉冲发生器)来的电源被通过电流馈送器42、43对其供电。于是,两个电流馈送器42、43就被跨接到导线45、46而接到发电机。此外,工件39,即工作夹持装置38被通过导线47连到发电机44的另一极。电极被从线轴48上退绕下来,经过若干个输送和引导滑轮而被输送到上面的引导装置40;再从那里,经过工作区域而被传送到下导线引导装置41,并从那里再经过输送和引导滑轮而送到线切割装置1。根据图2,对于该机更可清楚地看到在工作区域出口处的线状电极是断裂的,这就使切割装置不带电位,因此电极2的悬空端不致引起短路。切下的线段就落入一个设在线切割装置下面的收集器49中。
在图3实施例情况下,切割机构4被以另一种方式经受电极2的电位作用。与图1和图2实施例的情况不同,这个作用并不通过实际电极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其他连接导线51、52来实现的。切割工具和切割加工台面被通过滑动接点32、33和导线51而互相电气联通。此外,导线52用导线51直接连接到发电机44。在提出的实施例中,后者的联接是由导线51被连接到下导线引导装置的电流馈送器43,因而通过导线46而连接到发电机44。
这个实施例具有的优点是切割机构4的电位与电极和两个输送滑轮6、7之间的传导电阻无关。然而,它的缺点是在电极断裂的情况下,在断裂电极的出口处还是运行着的。所以,在这个实施例中,如果电极断裂,则重要的是要立即关断发电机44;无论如何,这种操作一般在大多数电浸蚀机中均能实现的。
显然,本发明也可用到使用若干平行电极(所谓多通道机)的电浸蚀机和线切割装置上去。必须保证各通道本身之间要在电气上互相绝缘。因此,在同一转轴上互相平行排列着的各输送和切割机构的平行部件就可以类似信道的方式在电气上互相并联联结而以上述各实施例已进行的方式工作着。所有在权利要求
书、说明书以及附图中说明的技术特点它们不论是单独或是互相随机组合对本发明都是必不可少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切割从电浸蚀机卸下的带状或线状电极的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带有输送电极的输送机构并装有切割机构,该切割机构具有若干回转切割元件和切割加工台面,该回转切割元件或支撑它的环对其驱动轴在电气上是绝缘的,而切割加工台面对其安装支架在电气上也是绝缘的,其中供有一种电气连接,它恒定地迫使回转切割元件或支撑切割元件的环和切割加工台面具有与电极相同的电位。
2.按照权利要求
1的一种线切割装置,特征在于其输送机构被构成为一对滑轮,其中滑轮与它们的驱动轴或枢轴是电气绝缘的,而滑轮与回转切割元件或支撑该元件的环以及切割加工台面是电气连接的。
3.按照权利要求
2的线切割装置,特征在于切割加工台面是一种滚轮,其中电气连接是通过滑动接点和连接到那里的导线来完成的。
4.按照权利要求
3的线切割装置,特征在于其中输送滑轮之一被用导线和滑动接点在电气上直接连接到支撑切割元件的环上,而其他滑轮在电气上用另一导线和滑动接点直接接通到切割加工台面的旋转环上。
5.按照权利要求
1的线切割装置,特征在于其中切割元件或载有该元件的环和切割加工台面通过导线与供给火花腐蚀机电源的发电机电气上直接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
5的线切割装置,特征在于其中电源与电流馈送器电气连接用以将电源供到电极以进行电浸蚀处理。
7.按照权利要求
1的线切割装置,特征在于其中切割机构被设计成可切割若干平行的电极,而其中用于每个电极的切割元件和切割加工台面与用于其他电极的其他切割元件和切割加工台面是互相绝缘的,并且在电气上带有加到电极本身的电位。
专利摘要
在用于切割从电浸蚀机上卸下的带状或线状电极的线切割装置的情况下,为了延长切割元件的使用寿命,切割元件或支撑这些机件的环以及其切割加工台面被恒定地迫使其带有电极的电位,以便避免由电浸蚀作用造成对切割元件的磨损。
文档编号B23H7/10GK86105615SQ86105615
公开日1987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86年7月22日
发明者卡尔·托布勒, 雷内·德里格泰 申请人:洛迦诺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