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3739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包括在热泵系统、冷藏机或冷冻机的空调器中的热交换器,及此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图1是先有技术中一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透视图,此技术已在日本专利(公开)61—153388号中公开。图2是图1中的热交换器的剖面图。参看图1和2,热交换器通过用作散热件的细金属丝2a与2b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而构成,热传输管1中有冷却剂一类的热交换气体,沿着箭头B的方向流动,使得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与热传输管1紧密接触。在此热交换器中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与热传输管1之间的热接触是很牢固的,并且热传输管1与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的相对位置也通过将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而固定下来。热传输管1是极细的管,例如,它们的外径范围在1到2mm之间,内径范围在0.7列1.7mm之间。
如图2所示,运行中,有一股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流,沿着箭头A(图1)的示向流向多个平行的热传输管1,并流过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与之间的空隙,而与热传输管1及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进行热交换。此外部的流体流受到细金属丝2的干扰,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落在细金属丝散热件上外部的流体流便向右和向左转向,一部分外部的流体沿细金属丝散热件流动,并且沿热传输管1表面隆起,于是外部的流体就能够与热传输管1接触较长一段时间。
当有冷水通过热交换器的热传输管1时,或有低温冷却剂在热传输管1中蒸发时,流过热传输管1的空气就被冷却而使周围空气冷却。如果通过热传输管1及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表面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就会在热传输管1及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表面形成水滴。水滴沿着热传输管1及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的表面流动,而后从热交换器流出。
在此种结构的热交换器中,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与热传输管1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不会减小外部的流体与热传输管1的接触面积,从而热量可以有效地在外部的流体和热传输管1之间传输。
尽管此先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率高于空调设备传统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率,但是由于先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的厚度范围在1到3mm之间,先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只是具有同样前部面积的传统热交换器的1/5或更少。通过堆码多个与先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装置为相同类型的热交换装置,可构成一个能保证必须热交换量的热交换器。但是,具有多个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增加了空气的压力损失,使气流减小,因而只有增加鼓风机的功率才能保证必须的热交换量。一个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Q可表示为Q=K×A×ΔT,其中K是总的热传输系数,A为热传输面积,ΔT是空气与流过热输导管1的介质的温差。由于先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是通过将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而构成的,所以很难增加每单位前部面积中的热传输面积,而且很难通过增强对气流的干扰来加大总的热传输系数。总之,通过改善有助于增大加热交换量的因素是不能提高热交换量的,并且热交换效率的增加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这些问题在交换器被用作蒸发器,并且包含在空气中的蒸气在热传输管的表面冷凝成水滴时尤其显著。如果水滴在热传输管1及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表面形成,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之间的空隙就会被上述冷凝结果堵塞,而阻止了气流通过热交换器。结果,气流由于压力损失而减小,并且造成热交换效率的降低。
众所周知,当非恒沸点致冷剂被用作通过热传输管的致冷剂时,通过堆码排列多个热交换装置而构成的热交换装置,在非恒沸点致冷剂以横向流动方式,从热交换装置的后部通过热交换器的中部,顺次流向热交换装置的前部,而使热交换器实质上起一横向流动型热交换器的作用时,热交换器的性能就显著地提高了。传统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装置的量最多是两个,这是因为热交换装置的数量过大会增加热交换器的厚度,并且空调设备的大小也会因此而增大。因此,很难构造出这样一种横向流动型热交换器,使它实质上是起到逆流型热交换器的作用。
在先有技术的热交换器中,由于热传输管1与用作散热件的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彼此是简单的接触,接触部分就具有较高的热阻,因此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就比较低。用镍的硬焊料粉或某种软焊料粉将细金属丝散热件焊接到热传输管上,可以减小热阻。但是,由于细金属散热件之间的间隙很窄,这些间隙极有可能被硬焊料或是软焊料堵塞,而使热交换器出现故障。因此,热交换效率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能够提高热传输管外部的热交换系数,能够增进热量传输,还能够抑制由空气流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设有热传输散热件,这些散热件具有增大的热传输面积,并能够以一增大的热交换量来交换热量。此热交换器还能够以减小的压力损失使空气通过,而且能够抑制由于空气流减少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具有增大的热传输面积,能够以一增大的热交换量来交换热量。而且此热交换器要求的安装空间也已减小。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能够增大热传输管外部的热交换系数,它具有增大的热传输面积,能够增大热交换量,能够抑制由于空气流减少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还能够减少空气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增大的热传输面积,它能够以一增大的热交换量来交换热量,和抑制由于空气流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方法,此热交换器能够以提高的热交换效率运行。
根据本发明,此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平行的热传输管,和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这些散热件由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多个热传输管而构成。在运行中,在热传输管外部流动的外部的流体从三维方向上被干扰,以增进细金属丝散热件的热输性能,这些散热件处于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热交换器的细金属丝散热件之间的空气流动通道中所形成的间隙很大,这是因为细金属丝散热件在垂直于热传输管的平面上彼此不相交的缘故。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中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压力损失就较小,而由外部的流体减少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小也得到抑制。
最好是将多个热传输管分为成对的相邻热传输管,并且金属丝散热件缠绕着每对相邻热传输管。当热交换器这样构成时,它从三维方向上干扰外部的流体,以增进细金属丝散热件的热传输性能。上述散热件位于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热交换器在垂直于热传输管的平面上还具有增大的热传输面积。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中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引起压力损失就减少,而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最佳方式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成对的平行的热传输管,横向相邻的成对的热传输管连接起来,并且至少有一个细金属丝散热件螺旋地缠绕每对横向相邻的热传输管。这样,当从垂直于包含有热传输管轴线的平面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细金属丝散热件延伸时不与其它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相交。当热交换器这样构成时,它从三维方向上干扰外部的流体流,以增进细金属丝散热件的热输性能,这些散热件处于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在垂直于热传输管的平面上,细金属丝散热件彼此不相交,并且热交换器在细金属丝散热件之间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有较大间隙。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中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因此,压力损失就减小,而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当细金属丝散热件以较大螺旋角螺旋地缠绕热传输管时,此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大于通过以相同间距排列热传输管,并将细金属丝散热件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所构成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
构成热传输散热件的细金属丝散热件最好具有多边形横剖面。具有多边形横剖面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的表面积大于圆形细金属丝的表面积,因而能够增大热交换量。由于冷凝的水滴可轻易地沿着具有多边形横剖面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的凹槽流动,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中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压力损失就减小,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热传输管,多个螺旋地缠绕每个热传输管的细金属丝。包括热传输管的轴线及细金属丝的热传输面具有一第一和一第二热传输构件,它们在热传输管之间以字母V的形状延伸,第一和第二热传输构件沿一种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排列,使得V形第二热传输构件的脊部与V形第一热传输元件的沟槽相对应。这样,热交换器就具有了较大的热传输面积,具有了增大的热交换量,并且只需要较小的安装空间。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一个散热件部段,此部段包括多个基本上为圆形细金属丝的环形散热件,这些环形散热件的直径比热传输管的直径大,且散热件固定在热传输管上,散热件的内周与热输管的外表面相接触,它们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方。热交换器具有增大的热传输面积,圆环在热传输管的上方干扰了外部的流体流,使得外部的流体以扰动的流体流与热传输管相接触,这样就增大了热交换量。由于间隙是在热传输管及环形散热件之间形成的,所以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时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干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两个相邻的环形散热件至少可在一个位置固定连接。当相邻的环形散热件连接在一起时,热传输表面就具有了牢固的结构,热传输管就能够以减小的间隔排列,从而增大热传输面积。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一个散热件部段,此部段包括多个第一环形散热件,这些环形散热件基本上是圆形细金属丝散热件,它们的内径比热传输管的外径大,且散热件固定在热传输管上,散热件的内周与热输管的外表面相接触,它们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方。散热件部段还包括多个第二环形散热件,这些环形散热件基本上是圆形细金属丝散热件,它们的内径比热传输管的外径大,且散热件固定在热传输管上,散热件的内周与热输管的外表面相接触,它们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方。第一及第二散热件组的环形散热件沿着热传输管的轴线交替排列。外部的流体流在热输送管的上方被干扰,使得外部的流体以扰动的流体流与热传输管相接触,这样就增大了热交换量。由于间隙是在热传输管和环形散热件之间形成的,所以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时是湿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少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一些由细金属丝构成的环形散热件,每个环形散热件都放在多个热传输管上,而且它们的内周装附在热传输管上。这样构制的热交换器具有一个牢固的热传输表面,一个简单的结构和较大的热传输面积,此传输表面在一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上。这样,就增大了热交换量。由于间隙是在每个环形散热件和装附在环形散热件内周上的热传输管之间形成的,所以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时是湿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一些“8”字形散热件,每个这种散热件具有两个圆圈,它们是通过以数字“8”的形状弯曲细金属丝而形成的。每个“8”字形散热件有一个圆圈放在每个热传输管上,使热交换器具有增大的热传输面积。“8”字形散热件又从三方向上干扰扰动的外部的流体流,以增进下方的热传输效率。每个“8”字形散热件的一个圆圈可以放在并固定在多个热传输管上,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牢固的热传输表面,且此简单结构在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具有增大的热交换面积,并增大了热交换量。由于间隙是在“8”字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之间形成的,所以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时是湿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一散热件部段,此部段包括一个螺旋形散热件,它是通过以细金属丝直径两倍或更大的间距,螺旋地弯曲环形散热件而构成的。上述散热件可轻易地绕热传输管安装,这样,热交换器具有了简单的结构和增大的热传输面积。环形散热件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方,以便在热传输管的上方干扰外部的流体流,使得外部扰动的流体流与热传输管相接触,这样就增大了热交换量。由于间隙是在热传输管和环形散热件之间形成的,所以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时是湿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一个热传输管上的每个螺旋形散热件至少可以在一点固定连接到相邻热传输管上的散热件上。由于热传输管可以较小的间隔排列,热交换器就具有了简单的结构和较大的热传输面积。热交换器还可再设具有多个环形散热件的第二螺旋形散热件。外部的流体流在热交换器的上方被干扰,且扰动的外部的流体流与热传输管相接触,从而增大了热交换量。
在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热交换器中,有多个热传输管装附在每个螺旋形散热件的内表面。
在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一热交换器中,一些环形散热件固定装附在热传输管上,并倾斜向下延伸。倾斜向下延伸的环形散热件有助于冷凝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此时,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的,且大气中含有的湿气已冷凝。因此,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时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平行的按预定间隔排列的热传输管和用作热传输散热件的细金属丝,这些金属丝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并与热传输管构成了一个平面编织件的热传输表面。热交换器还包括一些细金属丝支柱,它们插在由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界定出的热传输表面上。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的金属丝之间的间隔至少是细金属丝直径的两倍。细金属丝支柱至少固定连接在细金属丝或是热传输管上。这样构制的热交换器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具有增大的热传输面积。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以较大的间隔排列,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的表面在运行中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有非恒沸点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此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细金属丝和多个热传输构件,这些热传输构件在垂直于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分多行排列,彼此平行,并彼此连接。输送冷却剂时,使它从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的最低位置处的热传输构件,通过热传输管,流向位于最高位置处的热传输构件。此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优于简单的横向流动型热交换器(具有单个横向流动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性能。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平行的有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这些热传输管按预定间隔排列。此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条形散热件,这些条形散热件沿热传输管的轴线排列在每个热传输管上,它们向包含有多个热传输管的轴线的平面倾斜,并且放置成与热传输管的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方表面和相邻热传输管的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表面相接触的形式。当空气流过此热交换器时,条形散热件就产生涡流。并干扰气流,从而增进热交换。由于条形散热件的长度可任意确定,以增加散热件的面积,所以很容易确保必要的热传输面积。
上述热交换器还可再设置多个额外热传输管,这些热传输管可设在相邻热传输管之间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条形散热件之间。额外的这些热传输管可提高散热件的效率及热传输的性能。
最好将多个平行的第一条形散热件倾斜排列,并将多个平行的第二条形散热件倾斜排列成它们与第一条形散热件成镜象关系,同时又相接触的形式,另外将多个热传输管插入由第一和第二条形散热件界定出的菱形间隙中,使得热传输管与界定出菱形间隙的条形散热件相接触。这种结构更有效地增进了热传输,并且易于制造。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平行的有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这些热传输管按预定间隔排列。此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U形或H形的散热件,它们沿热传输管的轴线按预定间隔排列在热传输管上,以便分别夹紧热传输管。间隔的散热件对准不同的方向。由于散热件的大小可任意确定,就确保了必要的热传输面积。U形或H形散热件的端部可倾斜向下延伸以便于冷凝的水滴落下,这样,就防止了冷凝的水滴堵塞空气通道,并且增进了热传输。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平行的有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这些热传输管按预定间隔排列。此热交换器还包括一些环形散热件,每个环形散热件具有一个中心通孔以便在其中安放热传输管,以使环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的外表面相接触。环形散热件的大小可以有选择地确定,以确保希望的热传输面积。最好是将热传输管排列成使装附在相邻的热传输管上的环形散热件彼此搭接的形式,并将多个棒或管插入由搭接的环形散热件界定出的间隙中,将搭接的环形散热件彼此拉开,使得棒或管和热传输管与环形散热件紧密接触。这种结构确保了较大的热传输面积,却没有减小能够增进热传输的作用。由于相邻热传输管的彼此拉开,拉紧了环形散热件,热传输管和环形散热件就能够在理想的热触点固定,并且热传输管能够以固定的间距排列。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平行的有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这些热传输管按预定间隔排列。此热交换器还包括一对设在每个热传输管相对两侧的细金属丝散热件。金属丝散热件的端部相缠绕以拉紧金属丝散热件,使得金属丝散热件与热传输管相接触。金属丝散热件增进了热传输,并且金属丝散热件的长度可以有选择地确定,以确保必要的热传输面积。
散热件与热传输管最好是分别由具有不同接触角的不同材料构成。冷凝的水滴被吸向具有较小的接触角的散热件或是热传输管,所以冷凝的水滴可以很容易地从热交换器中排出。结果,冷凝的水滴很难在散热件之间保留,因此,当水分在热交换器上冷凝时,热交换器的热传输能力没有减小。为达到同样的目的及效果,散热件及热交换器各自的表面可以分别用具有不同接触角的不同材料来涂镀。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平行的有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这些热传输管按预定间隔排列。此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支承棒,这批棒按与热传输管相同的预定间隔分开,并与热传输管成交错关系在一些平面上延伸,这些平面则与一个包括着上述热传输管轴线并距前述热传输表面有一预定距离的平面相平行,且分处于具两侧。热传输表面一侧上的多个热传输管和多个支承棒由第一细金属丝散热件横向连接,在热传输表面另一侧上的多个支承棒由第二细金属丝散热件横向连接,且第一和第二细金属丝散热件沿热传输管的轴线交替排列。由于支承棒与细金属丝散热件交错,因而当从垂直于热传输管的平面观察时,细金属丝散热件以较大的角度彼此相交。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停留在热交换器上,并且,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时表面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支承棒可由直径与上述热传输管直径相同或不同的热传输管替代。这样构制时,散热件的热交换效率就提高,而且热传输也增进了。热交换器最好设有一些集流管,这些集流管位于多个热传输管的热传输表面上,并分别连接到热传输管相对的两端,而且有支承棒固定在集流管上。冷却剂的集流管分送给热传输管。由于支承捧固定在集流管上,细金属丝散热件的拉力不会使支承棒错位。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平行的有冷却剂流过的第一热传输管,这些第一热传输管按预定间隔排列。此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热传输管和多个平行的第三热传输管,这批第三热传输管按照与第一热传输管相同的预定间隔分开,并与第一热传输管成交错关系在一些平面上延伸,这些平面则与一个包括着第一热传输管的轴线并距前述热传输表面有一预定距离的平面相平行,且分处于其两侧。上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支承棒,这些棒在第一与第二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和平行的第一与第三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中延伸到热传输表面,并垂直于热传输管。第一与第二热传输管由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横向连接,第一与第三热传输管由多个第二细金属丝散热件横向连接,并且第一与第二细金属丝散热件沿热传输管的轴线交替排列。由于热交换器设有第二与第三热传输管和支承棒,因而当从垂直于热传输管的平面观察时,细金属丝散热件以较大的角度彼此相交。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停留在热交换器上,并且,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时表面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支承棒将热传输管牢固地固定在其位置上,因而加固了热交换器。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平行的有冷却剂流过的第一热传输管,这些第一热传输管以预定的间隔排列。此热交换器还包括细金属丝散热件,这些散热件缠绕着至少两个相邻的热传输管,以便与热传输管的表面相接触,上述热传输管位于相对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方或下方,上述流体垂直于包括有热传输管轴线的平面而流动。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缠绕着一组任意数目的热传输管,所以当从垂直于热传输管的平面观察时,细金属丝散热件相交点数目减少。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停留在热交换器上,并且,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时表面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热传输管可以是平面管。在使用平面管时,细金属丝散热件与热传输管成较大角度延伸。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时表面是湿的,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列抑制。细金属丝散热件最好拉紧,使得它们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以减小接触点的热阻。热传输管可由软性材料构成。使用由软性材料构成的热传输管时,上述的细金属丝散热件会在热传输管的表面下沉,并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这样,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之间的热阻就会减小,热传输管就增进了。
热传输管的表面最好设置凹槽,以便在其中安装细金属丝散热件。凹槽有助于细金属丝散热件在热传输管上固定,并减少了热传输管与细金属丝散热件之间的热阻。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具有一热传输表面,此表面具有波状的横剖面。热传输表面的波状横剖面可以半圆的形状弯曲。当热传输表面这样弯曲时,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增大。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它通过将多个彼引平行的散热片以预定的间隔排列,和使多个热传输管通过多个散热片延伸而构成,上述热传输管中有冷却剂流过,且热传输管垂直于散热片的表面,并以预定的间隔彼此平行排列。上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一个编织热交换装置的细金属丝散热件,这些散热件通过将多个平行的热传输管以预定的间隔在波状散热件管的下方排列,并绕多个传输管编织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以便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而构成,上述热传输管中有冷却剂流过。这种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大于在两行中包括有两套细金属丝散热件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上述比。当热交换器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为水滴时,湿气主要在上方的散热片上冷凝,这样就防止了冷凝的水滴堵塞下方的热交换装置。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一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此装置包括一些平面热传输管和一些装附在热传输管上的波状散热件,以及一个编织热交换装置的细金属丝散热件,此散热件位于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的下方,并包括多个平行的热传输管和绕多个热传输管编织以便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的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上述热传输管中有冷却剂流过且热传输管以预定间隔排列。这种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大于在两行中包括两套细金属丝散热件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上述比。当热交换器在高度潮湿的大气中使用,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为水滴时,湿气主要在位于上方的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上冷凝,这样就防止了冷凝的水滴堵塞下方的热交换装置。
一种根据本发明制造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方法所包括的步骤有用镀敷给至少多个热传输管的表面或细金属丝热传输管的表面涂镀上金属膜;组配多个热传输管与金属丝散热件;将热传输管与金属丝散热件的组配件加热到金属膜的熔点,使金属膜部分熔化以焊合多个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是通过熔化和固化金属膜而焊合的,所以热传输管与细金属丝散热件接合处的热阻就较小,这样就提高了热传输效率。由于金属膜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镀敷时间来确定,细金属丝之间的间隙不会被熔化的金属膜填满,并且热传输管与细金属丝散热件能够准确地焊合。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可用镍或某种焊料进行镀敷。
热交换器可设置位于成排的多个热传输管上部及下部的金属网,以代替细金属丝散热件。金属网可上下交替穿过多个热传输管从而代替使用细金属丝散热件,这样,热传输管与细金属丝散热件连接处的热阻就会减小,热传输效率就会提高,并且还能降低的成本制造热交换器。以下简述附图。
图1是传统的空调设备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的局部透视图;图2是传统的热交换器的放大的局部剖面图,它示明了热交换器上的空气流;图3是传统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的局部平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的局部平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的局部平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的局部平面图7示明第三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的面积比相对于细金属丝散热件的螺旋角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的局部平面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的局部平面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的局部平面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透视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使用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透视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面图;图26是图25中的热交换器改进后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面图;图27是一曲线图,它示明当第十二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使用一种非恒沸点冷却剂时,热交换量相对于热传输表面排数的关系;图28(a)到28(d)是一剖面图,它帮助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图29(a)到29(d)是一剖面图,它帮助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图30(a)到30(d)是一示意性剖面图,它帮助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图31(a)到31(c)分别是平面图和一剖面图,它们帮助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图32(a)到32(d)是一示意性剖面图,它帮助说明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图3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3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3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3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透视图;图3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实例的局部透视图;图3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透视图3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平面顶视图;图4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平面图;图4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透视图;图4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4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4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4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侧视图;图4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4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透视图;图4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4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图50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纵剖面图;图5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纵剖面图;图5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五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面图;图53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面图;图5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透视图;图5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透视图;图5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透视图;图5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剖面图。
下面详述最佳实施例。
参看图4,它在一局部平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个基本部件。热传输管1和1a以预定间隔排列,并有冷冻剂一类的内部的流体从中流过。一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部分2a到2c构成了热传输散热件。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部分2a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a和1c,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部分2b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b和1c,而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部分2c则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b和1d。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部分2a、2c在相对于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方延伸,而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部分2b在相对于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延伸。
在运行中,空气流动的速率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的间隙处增大,细金属丝散热件2从三维方向上干扰空气流。结果,扰动的空气流流过热交换器,增进了热传输,使得热交换器能以较高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由于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2螺旋地缠绕着多个平行的热传输管1,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又形成了较宽的间隙,因此细金属丝散热件很少妨碍冷凝的水滴沿热传输管轴向向下流动。所以,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结果,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且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时,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参看图5,它在一局部平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多对热传输管中的1a和1b是以预定间隔排列,且有空气一类的内部的流体流过的热传输管中的一对相邻的管。用作热传输散热件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部分2a,2c螺旋地缠绕着每对热传输管1a和1b。部分2a,2b属于一细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c与2d属于另一个细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a,2c在相对于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方,部分2b,2d在相对于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
在运行中,空气流动的速率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的间隙处增大,细金属丝散热件2从三维方向上干扰空气流。结果,扰动的空气流流过热交换器,增进了热传输,使得热交换器能以较高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由于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2缠绕着成对的相邻热传输管1,并构成了热传输散热件,在垂直于热传输管1的平面上就形成了具有较大面积的间隙。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参看图6,它在一局部平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热传输管1和1a以预定间隔排列,并有冷却剂一类的内部的流体流过。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部分2a到2b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a和1b,另一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部分2c,2d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b和1c,部分2c,2d分别以相反方向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a和1b以及1b和1c。部分2a,2d位于相对于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方,而部分2b和2c则位于相对于外部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
在运行中,空气流动的速率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的间隙处增大,细金属丝散热件2从三维方向上干扰空气流。结果,扰动的空气流流过热交换器,增进了热传输,使得热交换器能以较高热传输率传输热量。如图6所示,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2在垂直于热传输管1等的平面上彼此不相交,并且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使得当沿热传输管1的轴线观察时,细金属丝2与同一细金属丝的散热件和其它细金属丝散热件都不相交,这样,在垂直于热传输管1的平面上就形成了具有较大面积的间隙,因此细金属丝散热件2很少妨碍冷凝的水滴沿热传输管轴向下流动,因而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所以,即使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且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时,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如图7中明显示明的面积比与螺旋角Φ(见图6)的关系,它是在金属丝间距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增大螺旋角Φ使热传输面积较之传统的热传输散热件的热传输面积增大而建立的,传统的热传输散热件是成直线排列在热传输管上的。
参看图8,它在一局部平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热传输管1a到1c以预定间隔排列,并有冷却剂一类的内部的流体流过。细金属丝散热件2的部分2a到2f构成了热传输散热件。部分2a,2b属于另一细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c,2d属于另一细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e,2f属于再一细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a,2b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a和1b。部分2c,2d及2e,2f螺旋地缠绕势传输管1b和1c。部分2c,2d位于部分2e,2f的间距之中。构成部分2c和2d的细金属丝的缠绕方向与构成部分2a,2b的细金属丝的缠绕方向相反。部分2a,2c和2e位于相对于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方,而部分2b,2d和2f则位于相对于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方。
在运行中,空气流动的速率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的间隙处增大,细金属丝散热件2从三维方向上干扰空气流。结果,扰动的空气流流过热交换器,增进了热传输,使得热交换器能以较高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由于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热传输管1而形成螺旋细金属丝散热件2,细金属丝散热件2在垂直于热传输管1的平面上彼此不相交,这样,就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又形成了具有较大面积的间隙,因此细金属丝散热件2很少妨碍冷凝的水滴沿热传输管轴向下流动。所以,即使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且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时,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如果间距固定,则当细金属丝散热件2的螺旋角从0处增大时,热交换器的面积比从1处开始增大。
参看图9,它在一局部平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热传输管1a到1c以预定间隔排列,并有冷却剂一类的内部的流体流过。细金属丝散热件2的部分2a到2f构成热传输散热件。部分2a,2b属于一细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c,2d属于另一细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a,2b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a和1b。部分2c,2d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b和1c。构成部分2a和2b的细金属丝的缠绕方向与构成部分2c和2d的细金属丝的缠绕方向相同。这些部分可缠绕成使部分2a与2b之间的弯曲和部分2c与2d之间的弯曲在热传输管1b上彼此邻接的形式,以形成由螺旋的细金属丝散热件2和热传输管1围绕的较大的空间,用于空气一类的外部流体流过。部分2a和2c位于相对于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方,而部分2b和2d则位于相对于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方。
在运行中,空气流动的速率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的间隙处增大,细金属丝散热件2从三维方向上干扰空气流。结果,扰动的外部的流体流增进了热传输,热交换器就以一较高的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由于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并使细金属丝散热件2在垂直于热传输管1的轴线的平面上彼此不相交,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的间隙又较大,因此,细金属丝散热件2很少妨碍冷凝的水滴沿热传输管轴向向下流动。所以,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且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时,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列抑制。如果间距固定,当螺旋角增大时,热交换器的面积比增大。
参看图10,它在一局部平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热传输管1a到1c以预定间隔排列,并有冷却剂一类的内部的流体流过。细金属丝散热件2的部分2a到2f构成的热传输散热件。部分2a,2b属于一细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c,2d属于另一细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a,2f则属于再一金属丝散热件。部分2a,2b及2c,2d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b和1c。部分2a,2b位于部分2c,2d的间距之中。构成部分2a和2b的细金属丝的缠绕方向与构成部分2e和2f的细金属丝的缠绕方向相反。
部分2a与2e在热传输管1b上相邻接。这样,就在螺旋的细金属丝散热件2与热传输管1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间隙,以使空气一类的外部流体流过。部分2a,2c和2e位于相对于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方,部分2b,2d和2f则位于相对于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方。
空气流动的速率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的间隙处增大,细金属丝散热件2从三维方向上干扰空气流。结果,扰动的外部流体增进了热传输,热交换器因此可以一较高的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由于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着热传输管1,并使细金属丝散热件2在垂直于热传输管1的轴线的平面上彼此不相交,细金属丝散热件2之间的用于空气流过的间隙又较大,因此,细金属丝散热件2很少妨碍冷凝的水滴沿热传输管轴向向下流动。所以,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且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时,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如果间距固定,当螺旋角增大时,热交换器的面积比增大。
参看图11为一透视图,它示明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所包括的一细金属丝散热件的剖面。如图11所示,用于编织的一细金属丝散热件2具有非圆形的剖面。构成细金属丝散热件的细金属丝的剖面可为任意适当的凹多角形,如凹五角形,凹六角形,凹七角形,凹八角形,凹九角形,凹十角形,且剖面的角隅不必为陡边,而可呈圆状。
此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大于通过螺旋地缠绕圆形细金属丝而构成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该圆形细金属丝的剖面面积与本实施例中具有类似于凹多角形剖面的细金属丝的剖面面积相同,后者也是以相同的间距缠绕着热传输管,上述现象原因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细金属散热件2的表面积大于通过圆形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热传输管而构成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的表面积。本实施例中能有效地增进热传输的其它作用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细金属丝散热件2可抑制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传输的减少。如图1 2所示,当大气中包含的湿气在热交换器上冷凝为水滴11时,冷凝的水滴11可沿细金属丝散热件表面所形成的凹槽轻易地流动。因此,即使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堵塞热交换器。所以,热传输不会引起外部的流体的明显的压力损失。
参看图13,它在一局部剖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具有热传输表面7,此表面通过编织细金属丝散热件而构成,此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以预定间隔排列的热传输管1。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热交换器有多行热传输部段,其中包括热传输部段7a和7b,部段7a和7b在热传输管1处以“之”字形弯曲。热传输管1排列在剖面为“之”字形的热传输部段7a和和7b的脊部及鞍部上,后方的热传输部段7b的脊部凸入前方的热传输部段7a的沟槽中。
由于包括有热传输部段7a和7b的热传输表面向箭头A的示向倾斜,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较大,热交换器因此能以较高的热交换量交换热量。安装热交换器所要求的空间小于具有相同的热传输面积和平伸的热传输表面的热交换器所要求的空间。由于通过单位面积热传输表面上的空气流较小,空气相对于热传输表面的流动速率就较低,因此,每个热传输表面所引起的压力损失很小。本实施例中能有效地增进热传输的作用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参看图14,它在一局部剖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热传管1和构成热传输散热件的环形散热件4。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环形散热件4的内径大于热传输管1的外径,环形散热件4的中心从相应热传输管1的中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迎风方向的上方或流体流的上部,这样,环形散热件4下方的部分内表面就与相应热传输管1的外周相接触。多个环形散热件4以不小于构成环形散热件4的细金属丝直径的间距在每个热传输管上轴向排列。环形散热件4在接触点固定到热传输管上。
在运行中,当空气流过位于热传输管1上方的环形散热件4部分的间隙时,空气流动速率增大,且环形散热件4会干扰在卡曼涡道中流向热传输管1的气流。空气并非径直流向热传输管1,它从环形散热件4和热传管1之间的间隙穿过,同时产生小涡流。涡流在位于下方的环形散热件4和热传输管1的后部干扰气流。由于环形散热件4向相对于热传输管1的上方错位,并且环形散热件4的后部与热传输管1相接触,气流就由于环形散热件4的作用而偏移,并到达具有较低热传输系数的热传输管1的后部。结果,热传输增进,热交换器能以较高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环形散热件4增大了热传输面积。
由于环形散热件4的内径大于热传管1的外径,在热传输管1和环形散热件4之间就形成了较大间隙,所以,即使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且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时,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热交换器可设置其主轴平行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椭圆环形散热件来代替环形散热件。并且热传输管1可以较小间隔排列,以增大热传输面积。
参看图15,它在一局部剖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热传输管1和构成热传输散热件的环形散热件4。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环形散热件4的内径大于热传输管1的外径,环形散热件4的中心从相应热传输管1的中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外部的工作流体的上方,因而使环形散热件4下方的部分内表面与相应热传输管1的外周相接触。横向相邻的环形散热件4彼此相交,且在相交点8a和8b处连接在一起。
在运行中,当气流流过环形散热件4前方部分的间隙时,空气流动速率增大,而环形散热件4则会干扰在卡曼涡道中流向热传输管1的气流。空气无法径直流向热传输管1,而只能穿过环形散热件4和热传管1之间的间隙,同时产生小涡流。小涡流于环形散热件4和热传输管1的后部在扰动的气流中涡旋。由于下方的环形散热件4的后部装附在热传输管1上,环形散热件4就使气流偏移,并使气流能够到达具有较低热传输系数的下方的热传输管1的后部。结果,热传输得到增进,而且热交换器能以较高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由于横向相邻的环形散热件4彼此相交,且在交点8a和8b处连接在一起,热传输表面就具有了一坚固的结构,热传输管1就能以较小的间隔排列,而热交换器就具有了较大的热传输面积。
由于环形散热件4的内径大于热传输管1的外径,在热传输管1和环形散热件4之间就形成了较大间隙。因此,即使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且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时,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所以,冷凝的水滴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而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参看图16,它在一局部剖面图中示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热传管1和构成热传输散热件的环形散热件4。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环形散热件4的内径大于热传输管1的外径,且环形散热件的一些部分装附在相应热传输管的外表面,以起热传输散热件的作用。一环形散热件4a从热传输管1相对于箭头A的示向,向后方错位,而另一环形散热件4b则从热传输管1相对于箭头A的示向,向前方错位。一对环形散热件4a和4b在热传输管1的轴向上交替排列。横向相邻的一些后部的环形散热件4a与横向相邻的一些前部的环形散热件4b可以彼此相交,并可与第九与第十实施例中的环形散热件4相类似,在至少一个交点处连接在一起。
在运行中,当空气流过延伸到热传输管前部的环形散热件4b之间的间隙时,空气流动速率增大,环形散热件4a干扰气流,气流在卡曼涡道中流向热传输管1。空气无法径直流向热传输管1,而只能以小涡流穿过环形散热件4与热传管1之间的间隙,具有小涡流的扰动的气流就这样到达环形散热件4a和热传输管1。由于环形散热件4b与热传输管1的后部相接触,环形散热件4b就使空气流偏向热传输管上具有较低热传输系数的后部。后部的环形散热件4a增大了热传输面积。因此,热传输得到增进,而且热交换器能以较高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由于前部的环形散热件4b与后部的环形散热件4a在相应的热传输管的轴向上交替排列,且彼此邻接,所以后部的环形散热件4a与前部的环形散热件4b的间距可自动确定。
由于环形散热件4的内径大于热传管1的外径,在热传输管1和环形散热件4之间就形成了较大间隙,所以,即使热交换器是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且大气中的湿气易于冷凝时,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堵塞热交换器,这样由于外部的流体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面图。此热交换器设有热传输管1和替代第九实施例中环形散热件4的“8”字环形散热件4。“8”字环形散热件4的一部分装附在以预定间隔排列的热传输管1的外表面上。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
在运行中,“8”字环形散热件4的前部在涡流中干扰了空气流,并且“8”字环形散热件的扭曲部分又再次干扰了扰动的空气流,使得空气涡流散布在热交换器的全部表面上,从而增进了热传输管1的热传输性能,因此,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就得到提高。本实施例能有效增进热传输的作用原理与第九实施例的相同,因此对它们的描述省略。
参看图18,它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热传输管1和盘旋环形散热件5,上述散热件形似于一旋管,并构成热传输散热件。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盘旋环形散热件5的内径大于热传输管1的外径,盘旋环形散热件5在每个热传输管1上的间距是细金属丝直径的两倍或更大,且盘旋环形散热件5内表面的一部分装附在相应的热传输管1的外表面上。由于盘旋环形散热件5是通过螺旋连接环形散热件而构成的,它们可以较容易地构成,而且坚固,牢靠。本实施例能有效增进热传输的作用原理与第九实施例的相同,因此对它们的描述省略。
参看图19,它以局部剖面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热传输管1和盘旋环形散热件5,上述散热件形似于一旋管,并构成热传输散热件。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盘旋环形散热件5的内径大于热传输管1的外径,盘旋环形散热件5在每个热传输管1上的间距是细金属丝直径的两倍或更大,且盘旋环形散热件5内表面的一部分装附在相应的热传输管1的外表面上。由于横向相邻的盘旋环形散热件5彼此相交,并在交点8a和8b处连接在一起,盘旋环形散热件5就很坚固和牢靠,而热传输管1也可以较小间隔排列以增大热传输面积。盘旋环形散热件5可以较容易地构成。本实施例能有效增进热传输的作用原理与第九实施例的相同,因此对它们的描述省略。
参看图20,它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热传输管1和盘旋环形散热件5a,5b(它们被共同命名为“5”),上述散热件分别构成热传输散热件。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盘旋环形散热件5的内径大于热传输管1的外径,盘旋环形散热件5的间距是细金属丝直径的两倍或更大,且盘旋环形散热件5内表面的一部分装附在相应的热传输管1的外表面上。从箭头A的示向观察,盘旋环形散热件5a装附在热传输管1后侧。本实施例能有效增进热传输的作用原理与第九实施例的相同,因此对它们的描述省略。
参看图21,它以局部剖面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与第七到第十三实施例相同的热传输管1和盘旋环形散热件4。环形散热件4的内径大于热传输管1的外径。每个环形散热件4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装附在三个热传输管1的外表面上。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由于每个环形散热件4与多个热传输管1相热扫角,此热交换器的热传输率就因热传输管1的气流干扰作用而提高,且高于第七到第十三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的热传输率,在这些实施例中,每个环形散热件仅与单个热传输管相接触。环形散热件4可以很容易地固定到热传输管上,而且热交换器具有坚固的结构。本实施例能有效增进热传输的作用原理与第九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参看图22,它以局部透视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热传输管1以预定间隔排列,内径大于热传输管1的外径的环形散热件4等热传输散热件则装附在热传输管1上,并倾斜向下延伸。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
当热交换器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而大气中的湿气在热交换器上冷凝为水滴时,冷凝的水滴由于重力作用沿环形散热件4流出,因此,热交换器不会被冷凝的水滴堵塞。本实施例能有效增进热传输的作用原理与第九实施例的相同,因此对它们的描述省略。
参看图23,它以局部透视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热传输管1以预定间隔排列,以供一种冷却剂一类的内部的流体流过,另有细金属丝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以构成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等热传输散热件。作为纬线的细金属丝散热件2a与2b之间的间隔是细金属丝直径的两倍或更大。针状散热件6垂直于通过交织细金属丝和热传输管1而形成的热传输表面,插入由细金属丝和热传输管1界定出的间隙中,并且针状散热件6装附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或热传输管1上。
在运行中,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流体穿过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以及针状散热件6及热传输管1之间的间隙,同时产生小涡流。小涡流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以及针状散热件6和热传输管1的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下部部分的周围在扰动的气流中涡旋。结果,热传输得到增进,而热交换器则能以较高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由于针状散热件6在沿空气流动方向上增大了热传输面积,热传输量增大。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2a与2b之间的间隔增大,并且细金属丝散热件2a与2b之间的间隙被针状散热件6扩大,所以当热交换器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并且大中气中的湿气在热交换器上冷凝为水滴时,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参看图24,它以局部透视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热传输管1以预定间隔排列,以供一种冷却剂一类的内部的流体经过,另有细金属丝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以构成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等热传输散热件。作为纬线的细金属丝散热件2a与2b之间的间隔是细金属丝直径的两倍或更大。针状散热件6插入热传输管1与细金属丝散热件之间形成的间隙,以倾斜向下延伸,并且针状散热传6装附在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或热传输管1上。尽管针状散热件6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热传输管1轴线的平面上弯曲,但是,如果针状散热件6的上部看起来倾斜向下的话,针状散热件6也可以在平行于热传输管1的轴线的平面上弯曲。本实施例中能有效增进热传输的作用原理与第九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对它们的描述省略。
尽管本实施例的效果与第十八实施例的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细金属丝散热件2a和2b之间的间隙却比第十八实施例中的大。由于针状散热件6倾斜向下弯曲,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由于重力作用,会沿针状散热件6排出。因此,当热交换器在潮湿的大气中使用,并且大中气中的湿气在热交换器上冷凝为水滴时,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参看图25,它以局部剖面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热传输管1,有通过细金属丝上下交替穿过每排热传输管1而构成的细金属丝散热件2以及集液管3。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本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传输表面。一种非恒沸点冷冻剂在热传输管1中用作内部的工作流体。此非恒沸点致冷剂从后部的集液管3按箭头B的示向流入后排的热传输管1中,接着顺次流过中排的集液管3和热传输管1,又流过前排的热传输管1,并流入前部的集液管3中,这样,非恒沸点的冷却剂就以基本上逆流的方式流过按箭头A示向流动的空气流。
假设非恒沸点冷却剂被用作流过传热输管1的内部的工作流体,在热交换器中会发生相变的非恒沸点冷却剂的温度也将改变。假如非恒沸点冷却剂的温度在热交换器的入口处是固定的,则其中设有多排热传输管,且管中的非恒沸,点冷却剂以基本逆流的方式流过空气流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量就大于其中热传输管单排排列,管中的非恒沸点冷却剂简单地流过空气流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量。这一点在图27中很明显。因此,构制如图25中示明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就会升高。也可以如图26所示,不要中部的集液管3,而仅使热传输表面弯曲。
图28(a)到28(d)表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中空调没备的热交换器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主要部件,并说明了生产这种热交换器的方法。如图28(a)所示,将极细的铜质热传输管11通过无电镀镀敷,在所使用的敷浴中包括87%—93%的镍,1%—12%的磷及1%其它物质,镀敷时加热到90℃,如图28(b)所示,这样就会在热传输管11的外表面涂镀上一层镍膜13,膜的厚度范围在1—10μm。然后,将镀敷的热传输管11排列为一排,并将铜质细金属丝一类的细金属丝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1,以便按前文说明的传统方法构成细金属丝散热件12,并最终构成图1中示出的编织结构。接着,将上述编织结构于一真空程度在10艾癌—3蔼乇左右的焊接炉内,在950℃时加热三十分钟。结果,镍膜13熔化,且如图28(d)所示,熔化的镍由于表面张力和受湿性的作用而聚集在热传输管11与细金属丝散热件12的触点周围的嵌条中。这样,当熔化的镍固化后,热传输管11和细金属丝散热件12就牢固地焊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热交换器。
尽管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的运行与传统的热交换器相同,但在本实施例中,热传输管11与细金属丝散热件12通过镀敷材料的嵌条而彼此完全热接触。因为镍膜13的厚度可通过有选择地确定镀敷时间而决定,所以热传输管11和细金属丝散热件12就能够准确地连接在一起,而且热传输管11与细金属丝散热件12之间的间隙决不会被过多的镀敷材料堵塞。因此,热量能够在热传输管11与细金属丝散热件12之间有效地传输,从而增进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图29(a)到29(d)表明体现出本发明的相同热交换器的另一种生产方法。虽然在第二十一实施例中,是将热传输管11镀敷上镍,而在本实施例中却是将细金属丝散热件12以图29(a)中示明的步骤,通过无电镀镀上了镍,从而将细金属丝散热件的表面涂镀上一层镍膜,膜的厚度范围,如图29(b)所示,在1—10μm。如图29(c)所示,这些镀镍的细金属丝散热件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1而形成一编织结构,然后如图29(c)所示,将此编织结构以同样的方式加热,从而用镍嵌条把热传输管11和镀镍的细金属丝散热件12连接在一起。当镀敷热传输管11时,热传输管11的内表面也可能被镀上镍。而当构成细金属丝散热件12的细金属丝被镀上镍时,热传输管11的内表面决不会镀上镍。
虽然在第二十二实施例中是用镍来作金属膜13的,但是也可以用某种焊料作金属膜。一种根据本发明生产热交换器的方法在图30(a)到30(d)中已示明,此方法是用一种焊料镀敷细金属丝。此方法不能用于将细金属丝散热件镀镍,因为镍需要更高的焊接温度点(热加工温度)。但是此方法可用于用焊料镀敷细金属丝,因为焊料的焊接温度点低。如图30(a)所示,一个铜质热传输管11或一铜质细金属丝散热件12浸入一种熔化的焊料中,此焊料含40%的铅和60%的锡,并装在容器100中。在图中,一细金属丝散件12由一输送卷轴101从一金属丝线圈102上松开,并连续通过装在容器100中的熔化的焊料。
这样,就得到了如图30(b)所示的涂镀有厚度约10μm的焊料膜13的细金属丝散热件12。然后,如图30(c)所示,涂镀有焊料的细金属丝散热件12以传统方法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1而构成一编织结构。将一种焊剂加在编织结构上细金属丝散热件12与热传输管11相接触的部分,然后将此编织结构置于一熔炉内,并在大气压下,185℃时加热十分钟。于是,焊料膜13熔化,熔化的焊料由于表面张力和受湿性的作用而聚集在热传输管11与细金属丝散热件12的相接触部分周围的嵌条中。当焊料的嵌条固化后,细金属丝散热件12就与热传输管11牢固地焊接在一起而构成了图30(d)所示的热交换器。由于热交换器的焊接部分在热交换器运行时最高被加热到100℃,焊接细金属丝散热件12与热传输管的焊料能够经受住工作温度。由于焊料的焊热接温度比镍的低,镀有焊料的细金属丝散热件与镀有镍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相比,可以较低的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焊接到热传输管11上。
生产第二十一到第二十三实施例的热交换器,需要一台机器自动将细金属丝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1以构成包括细金属丝散热件12和热传输管11的编织结构,这一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按图31(a)到31(c)中说明的方法生产。首先,如图31(a)所示,将镀敷过的热传输管11以预定的间隔排成一排,将这排热传输管11夹在一上部金属丝网15a与一下部金属丝网15b之间,并使上部金属丝网15a的网眼与下部金属丝网15b的相错开。然后将热传输管11,金属丝网15a和15b的组合装置置于真空焊接炉内,并在950℃时加热三十分钟,在真空焊接炉中,镍膜13熔化,熔化的镍由于表面张力和受湿性的作用而聚集在热传输管11与金属丝网15a和15b相接触部分周围的嵌条中。如图31(c)所示,当镍的嵌条固化后,金属丝网15a和15b就牢固地焊接到热传输管11上,而构成了热交换器。
在运行中,由未示明的鼓风机吹出的空气撞在热传输管11的上部和上部金属丝网15a上,并流过上部金属丝网15a的网眼,然后,下部金属丝网15b会干扰气流而产生涡流。涡流破坏了围绕热传输管11的温度(速率)临界层,以便有效地热传输热量。热交换器的冷却剂一类的流体,流过热传输管11并与扰动的空气流交换了热量。由于此热交换器可以通过将金属丝网焊接到热传输管11上而简单地构成,而不需编织细金属丝,所以热交换器可在一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
尽管在第二十四实施例中,金属丝网是位于热传输管11的上部和下部,在第二十五实施例中,如图32(2a)到32(d)所示,只有单个金属丝网16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1,且此金属丝网焊接在热传输管11上。如图32(a)到32(b)所示,热传输管11通过无电镀镀镍镀有镍膜13,镍膜的厚度范围在1—10μm。然后,如图32(c)所示,镀镍的热传输管11以预定间隔排列,并由一固定工具(未示明)固定形成一热传输管排。接着,将铜质细金属丝16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1而使之与热传输管11相接触。将热传输管11与细金属丝网16的组合装置置于一真空焊接炉内,并在950℃时加热三十分钟,然后冷却,从而构成如图32(d)所示的热交换器。
尽管此热交换器不能产生显著的涡流,但是金属丝网16必定与热传输管11相互热接触,这是因为金属丝网缠绕着热传管11,并有效地充当了散热件,因此,热交换器可以较高热传输效率运行。虽然单个的热交换器不能产生显著的涡流,但是,在包括多排靠近的热交换器层的热交换器中也能产生显著的涡流,所以,此种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比传统热交换器的要好。
虽然在第二十四和第二十五实施例中,只有热传输管11是镀镍的,但为达到同一效果,金属丝网15a,15b和16或热传输管11及金属丝网15a,15b和16都可以镀镍。为达到同一效果,热传输管11和/或金属丝网16也可以通过图30(a)到30(d)说明的过程涂镀上焊料从而用焊料替镍。如果热传输管和金属丝网可使用焊料镀层或镍镀层一类不贵的镀层镀敷,就可以使用除铜以外的不锈材料一类的材料制成的热传输管和金属丝网。
参看图33,它以局部剖面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热传输管11和条形散热件22a和22b。一种空气一类的外部的流体,按箭头A的示向流动。热传输管11按预定间隔排列,且条形散热件22a和22b装附在热传输管11上。每个条形散热件22a延伸成与两相邻热传输管11中左边管的前部及右边管的后部相接触的形式,而每个条形散热件22b则延伸成与两相邻热传输管11中左边管的后部及右边管的前部相接触的形式。这样,条形散热件22a和22b就在热传输管11间延伸并构成一热交换器。
在运行中,空气按箭头A的示向流向热交换器。流过条形散热件22a的空气的一部分被条形散热件22a干扰,搅动的空气流撞在条形散热件22b上和热传输管11上,破坏了围绕条形散热件22b和热传输管的临界层,以便能有效地传输热量。就这样,条形散热件22a和22b及热传输管11干扰了流过它们的空气流,而扰动的空气流则破坏了围绕条形散热件22a和22b及其后的热传输管11的临界层,因而增进了热量传输。
参看图34,它以局部剖面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条形散热件22a和22b以类似于第二十六实施例中条形散热件22a和22b的形式相对于热传输管11延伸,并有第二热传输管21插入由相接触的条形散热件22a和22b界定出的间隙(开口)中。
在运行中,此热交换器以与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相同的原理起到交换热量的作用。由于第二热传输管21插入由条形散热件22a与22b界定出的间隙中,条形散热件22a和22b的温度几乎与热传输管11和21的相等。因此,条形散热件22a和22b与空气的温差增大,而条形散热件22a和22b的热传输效率则有提高,所以热交换器能以较高的热交换量进行热量交换。
第二热输管21不必插入所有由条形散热件22a和22b界定出的间隙中,第二热传输管的数目可视所希望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而定。第二热传输管21的直径可等于或小于热传输管的直径,并可视所希望的热交换能力和热交换器的大小而定。
图35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虽然此热交换器外表上与图33所示第二十六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相似,但是,本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却是通过在具有菱形间隙的格栅22中,使条形散热件22a在一个方向上向空气流动方向倾斜延伸,使条形散热件22b在另一个方向向空气流动方向延伸而制成的。将多个格栅22分层堆垛,并且将用于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11插在菱形间隙中,以便使热传输管11与条形散热件22a和22b紧密接触。
参看图36,它以局部透视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U形散热件24在热传输管11上轴向排列且装附在热传输管11上。交替的U条形散热件24分别以一同的方向排列成行。U形散热件24可由H形散热件代替。
在运行中,此热交换器以与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相同的原理起到交换热量的作用。如图37所示,可将设有U形或H形散热件的热传输管11弯曲而构成热交换器,所构成热交换器的形状与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相似。或是将热传输管11以希望的形状弯曲而构成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可通过有选择地确定U形散热件24的长度来调节。
参看图38,它以局部透视图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件,其中多个圆形散热件25以轴向排列方式放在热传输管11上,并被装附在热传输管11上。如图39所示,通过对热传输管11的表面作涂镀处理或是将圆形散热件25焊接到热传输管11上,可将圆形散热件25设置成与热传输管11紧密接触的形式。图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由数号3表示。
在运行中,圆形散热件25中面对空气流的部分干扰了空气流,扰动的空气流撞在圆形散热件25的其它部分和热传输管上,破坏了围绕圆形散热件25的其它部分和热传输管的临界层,从而提高了热传输效率。就这样,空气流被搅动,搅动的空气流又撞在热传输表面,因而增进了热传输。
参看图40,它以局部剖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有热传输管11,圆形散热件25和用于界定热传输管11间隔的间隔管或棒26。如图中所示,管或棒26可换为热传输管11,全管或棒26的直径可与热传输管11的不相同。排列热传输管11,使得放在相邻热传输管11的圆形散热件25彼此搭接,间隔管或棒插入由圆形散热件25的搭接部分界定出的间隙中,然后,位于相反两端的热传输管彼此拉开,而使圆形散热件25拉紧,于是管或棒26和热传输管11就装附在圆形散热件25上。当位于相反两端的热传输管11彼此拉开时,圆形散热件25就被热传输管11和间隔管或棒26牢牢地保持住。这样,当进行热传输时,接触热阻减小,同时此种热交换器是可以很容易地生产。此热交换器的运行与第十三实施例中的相同。
参看图41,它以局部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中两条细金属丝分别在一热传输管11相对的两侧延伸,且这两条细金属丝相应的端部相缠绕而形成一对细金属丝散热件27。此热交换器在结构上与第十三实施例的相同。两条细金属丝适当地相缠绕而使细金属丝散热件27牢固地固定到热传输管11上,因而细金属丝散热件27与热传输管11之间的接触热阻很小。此热交换器的运行与第十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相同。细金属丝散热件27的长度可以适当确定,以确保必要的热传输面积。
图42以局部剖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包括U形散热件24,通过改进第二十九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的形式,上述散热件24的边缘便位于包括热传输管11的轴线的水平面28之下。
如果U形散热件24的温度低于流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露点,空气中包含的湿气就会在U形散热件24的表面冷凝为水滴。由于U形散热件24延伸到水平面28之下,冷凝的水滴便在U形散热件24的末端聚集,并因重力作用而滴落。U形散热件24的端部可向下弯曲,从而使U形散热件24延伸到水平面28以下,这样可以代替重新安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也可设置H形散热件以代替U形散热件24。
例如,在第三十四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中,是将图33所示的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的热传输管11与散热件22a和22b分别由具有不同接触角的不同材料构成。如果热传输管11的接触角小于散热件22a和22b的接触角,热传输管11就比散热件22a和22b更具亲水性。因此,冷凝的水滴被吸向热传输管11并在其上聚集,聚集的水滴又长成更大的水滴,这些更大的水滴沿热传输管11流出。如果散热件22a和22b的接触角比热传输管11的小,散热件22a和22b就比热传输管11更具亲水性。因此,冷凝的水滴被吸向散热件22a和22b并在其上聚集,聚集的水滴又长成更大的水滴,大水滴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滴落,或者,如果空气流的速率较高,大水滴也会很容易地被空气流从散热件22a和22b上吹落。结果,就能够抑制由附着在热交换器上的冷凝的水滴而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增大,就可以防止由于水滴润湿热交换器引起的热传输效率的降低,并且热交换器最初的热传输性能也得到保持。这种技术构思也可用于第二十七到第三十三实施例上。
在第三十五实施例中,热传输管和散热件的表面可以过表面处理的加工,使热传输管和散热件各自的表面彼此具有不同的接触角。例如,可对散热件的表面进行疏水性加工,对热传输管的表面进行亲水性加工,或者相反。当热传输管和散热件的表面经过这样的表面处理的加工后,冷凝的水滴可以轻易地流出,冷凝的水滴对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的不利作用也就消除。这样,热交换器最初的热交换性能就得到保持。经过表面处理的热传输管和经过表面处理的散热件的组合装置的效果与第三十四实施例中分别由不同材料构成并具有不同接触角的热传输管11与散热件22a和22b的组合装置的效果相同。
参看图43,它在局部剖面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个主要部件。其中,热传输管11以预定间隔排列,以供冷却剂一类的内部的流体流过。细金属丝32a,32b从热传输管上方通过。支承棒33以与热传输管11之间的预定间隔相同的预定间隔在垂直于空气流A的平面上排列。每个支承棒33从热传输管11以一半的间隔改变位置,并排列成使支承棒从空气流A的上方和下方夹有热传输管11的形式。细金属丝散热件32a交替从热传输管11和位于空气流上方的支承棒33的上方通过,细金属丝散热件32b则交替从热传输管11和位于空气流下方的支承棒33的下方通过。细金属丝散热件32a,32b彼此交替排列。
在运行中,空气不能径直流向热传输管11,而是从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支承棒33及热传输管11之间的间隙穿过。当空气流经这些间隙,有小涡流产生。涡流在细金属丝散热件32b,支承棒33和热传输管11周围在扰动的气流中涡旋,以增进热传输,这样,热交换器就能够以较高热传输率传输热量。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缠绕着支承棒33,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在垂于直热传输管11的轴线的平面上以较大的交角相交。因此,即使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会冷凝,冷凝在热交换器上的水滴也很难在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上停留,热交换器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图44以局部剖面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七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个主要部件。此热交换器除设置了热传输管31来代替支承棒33以外,它在结构上与第三十六实施例相似。在此热交换器中,有包括着一排热传输管11,一排热传输管31,另一排热传输管11的三排热传输管。热传输管31从热传输管11以一半间距改换位置,使得热传输管11和31交错排列。此热交换器与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相似,能有效交换热量。由于此热交换器设置了替代第三十六实施例中支承棒33的热传输管31,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的热传输效率提高,从而能更有效地进行热传输。热传输管31的直径可与热传输管11的相同或不同。
图45以局部侧视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个主要部件。图45中示明的有一热传输管11,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一些支承棒33和一集液管34。此热交换器是通过将集液管34连接到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上而构成的。集液管34将一种内部的流体输送到热传输管11,然后此内部的流体流过热传输管11并流入另一集液管34。支承棒33通过焊接或相似的方法固定到集液管34的外表面上,并在集液管34上受到牢固支承,因而能够经受住由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的张力导致的应力。集液管34不必为图45中示出的圆形管。此热交换器与图43中示出的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相似,能够有效地交换热量。
图46以局部剖面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十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此热交换器是通过在第三十七实施例中前排的热传输管31与热传输管11所在的热传输管排之间以及热传输管11所在的热传输管排与后排的热传输管31之间垂直延伸支承棒35而构成。支承棒35以适当的间距在热传输管11的轴向上排列。此热交换器与图43中说明的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相似,能有效地交换热量。由于热传输管11和31由支承棒35固定保持住,热交换器能够很容易地生产,热传输管11和31能够以准确的间距排列,而热交换器也具有一个牢固的结构。
参看图47,它以局部透视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其中,热传输管11以预定的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细金属丝散热件42上下交替穿过传输管11。当细金属丝散热件42在热传输管11上下排列时,有一些细金属丝散热件42则跳过一排或几排热传输管11,以便于冷凝的水滴流出。因此,当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在热交换器上冷凝时,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此热交换器以与图43中说明的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大致相同的工作原理有效地传输热量。
图48以局部剖面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此热交换器除了设有代替热传输管11的平面热传输管51之外,它与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在结构上相同。平面热传输管51放置成其宽与由箭头A示明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成一直线的形式。此热交换器与第十六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相同,即使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在热交换器上冷凝时,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由于热传输管51是扁平的,细金属丝散热件以较大的交角彼此相交。因此,冷凝的水滴很难在散热器上停留,所以,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可用具有椭圆形横剖面的热传输管代替上述平面热传输管51。第三十七到第四十实施例中交换器可设置平面热传输管,以代替圆形热传输管。
图49以局部剖面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二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此热交换器在结构上与图43中所示的第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相似。在此热交换器中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受到拉伸,使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与热传输管11和支承棒33密切接触。此技术设想也可用于第三十七到第四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
图50以局部纵剖面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三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此结构除设置有软性热传输管61之外,它与图43所示的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此热交换器在结构上相似。在此热交换器中,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受到拉伸,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61,使热传输管61的壁压入凹槽,且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陷入凹槽并与热传输管61紧密接触。这样,热传输管61与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之间的接触位置处的热阻就减小,而热传输管61起伏的内表面则增进了热传输。一种内部的流体从箭头C的示向流过热传输管61。此技术设想也可用于第三十七到第四十二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
图5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部件的局部剖面图。热传输管71在其外周上设有凹槽71a。细金属丝散热件32a,32b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71而固定装配在热传输管外71的外周上所形成的凹槽中。这种结构减小了热传输管71与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接触位置的热阻。凹槽71有助于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的固定,以及热交换器的生产。凹槽的间距可以有选择地确定,从而也就确定了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间距。此技术设想也可用于第三十七到第四十二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
图5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的局部剖面图。此热交换器是通过将图43中说明的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弯曲成波状而构成。如图52所示,将多个热传管11,细金属丝散热件32a和32b以及多相支承棒33装配起来,构成一波状热传输表面。此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较大。因此,此热交换器能一较高热传输效率运行。为达到同一目的,第三十七到第四十四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也可以波状构成。
图53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示意性的局部剖面图。此热交换器是通过将图43中说明的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以半圆形状弯曲而构成。此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较大。所以此热交换器可以较高热传输效率运行。根据箭头A1到A3所示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鼓风机的特点,此热交换器除了半圆形状外,还可以任意适当的形状弯曲。为达到同一目的,第三十七到第四十四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也可以半圆构制。
图5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六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透视图。此热交换器包括一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1和一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2。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1和一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2彼此靠近放置。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1通过将一排多个热传输管以预定间隔排列,并将金属丝散热件12a,12b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11,使细金属丝散热件12a和12b彼此靠近排列而构成。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2是通过将以预定间隔排列的热传输管11和多个以预定间隔排列的板状散热件82a装配起来而构成。将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2放置在相对于由箭头A示出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方,并将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1放置在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方,这一点很重要。
在运行中,第一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由于前缘作用而以较高热传输率与空气交换热量。然后,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则由于传输管11和细金属丝散热件12a和12b的间隙中所产生的涡流的作用以较高热传输率交换热量。因此,此热交换器具有一较高平均热传输率。即使热交换器使用时所处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在热交换器上冷凝,大部分湿气将在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2a上冷凝,因而避免了冷凝的水滴堵塞位于下方的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1。同时包括每单位前部面积具有较大热传输面积的板状金属丝管热交换装置82和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1的热交换器,其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大于包括两个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交换装置81的热交换器的相应比。
图5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八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透视图。此热交换器同时包括一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1和一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3。上述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与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靠近彼此放置。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通过将波状散热件83b装附到平面热传输管83a是上而构成的。将波状散热件管放置在相对于由箭头A示出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方,并将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放置在相对于空气流动的下方,这一点很重要。此热交换器的运行与效果和第四十七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相同。
图5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十九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面图。此热交换器与图43中说明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相似,也包括一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2和一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5。上述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2与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5靠近彼此放置。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放置在相对于由箭头A示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方,而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5则放置在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方。
由于此热交换器运用了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比图54中说明的第四十七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效率要高。
图5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十实施例中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面图。此热交换器与第十六实施例相似,包括一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3和一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上述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83和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靠近彼此放置。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放置在相对于由箭头A示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方,而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则放置在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方。由于此热交换器运用了图43中说明的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此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比图55中说明的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效率要高。
从前文的描述中可明显看出,本发明具有下列作用。
由于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中的热交换器包括以预定间隔排列的热传输管和通过将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热传输管而构成的细金属丝散热件,所以当空气流过热交换器时,空气的流动速率增大,空气流从三维方向上被干扰。结果,空气和热交换器之间的热传输率增大,热传输得到增进。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是通过将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热传输管而构成的,在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平面上就形成了较大的间隙,细金属丝散热件很难阻碍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沿热传输管流出,所以,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因此,即使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会冷凝,热交换器也很难被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所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由于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中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以预定间隔排列的热传输管和通过将一细金属丝缠绕每对相邻的热传输管而构成的细金属丝散热件,所以当空气流过热交换器时,空气的流动速率增大,空气流从三维方向上被干扰。结果,空气和热交换器之间的热传输率增大,热传输得到增进。
由于在垂直于热传输管轴线的平面上形成了较大的间隙,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因此,即使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会冷凝,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所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由于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中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以预定间隔排列的热传输管,和通过将至少一条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两根相邻的热传输管以横向连接所有热传输管而构成的细金属丝散热件,所以当空气流过热交换器时,空气的流动速率增大,空气流从三维方向上被干扰。结果,空气和热交换器之间的热传输率增大,热传输得到增进。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是通过将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热传输管而构成的,细金属丝散热件在垂直于热传输管轴线的平面上彼此不相交,在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平面上就形成了较大的间隙,因而细金属丝散热件很难阻碍水滴沿热传输管的轴向流动。因此,即使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会冷凝,热交换器也很难被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所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当细金属丝以较大的螺旋角螺旋地缠绕热传输管时,此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比另一种热交换器的大,在后种交换器中,细金属丝是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且这些细金属丝排列的间距与螺旋缠绕的细金属丝的间距相同。
由于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以预定间隔排列的热传输管和通过将具有非圆形横剖面的细金属丝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而构成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由于具有非圆形横剖面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的表面积比具有圆形剖面,且剖面面积相同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的表面积要大,上述细金属丝散热件就具有增大的热传输面积,这就增大了热交换量。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的凹槽有助于冷凝的水滴流出,所以,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并且压力损失也减小了。结果由于空气流的减小所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控制。
根据本发明,当通过将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交织,形成一个波状热传输表面而构成的空调设备的多个热交换器联合使用时,热传输表面是多排排列,并使下方热传输表面的脊部凸入上方热传输表面的沟槽中。因此,多排排列的热交换器增大了传输面积。增大了热交换量,并且仅需要较小的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中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设有一些环形散热件,这些环形散热件的直径大于热传输管的外径,散热件放在热传输管上,而使每个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部分与热传输管的外周相接触。空气流被环形散热件上朝向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方和下方突出的部分阻碍,因此,空气不能径直流经热传输管的芯体,而是流过环形散热件之间以及环形散热件和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当空气流经这些间隙时,空气的流动速率增大,而且在空气流中有涡流形成。结果,热交换器和空气之间的热传输率增大,热传输得到增进。此外,由于热交换器在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上具有较大的热传输面积,热交换量也增大。由于热交换器和环形散热件之间的间隙较大,即使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会冷凝,冷凝在热交换器上的水滴也很难停留在热交换器上,因此,热交换器很少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所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控制,并且压力损失也减少。
根据本发明,由于每个环形散热件至少在一个位置固定连接到相邻环形散热件上,因此,热传输表面具有一个坚固的结构,热传输管能以减小的间隔排列,而热传输面积则可通过一个简单的结构而增大。由于环形散热件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方,空气流就在热传输管上上方被干扰,扰动的空气流则作用在热传输管上,这样,就增大了热传输量。由于环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是在环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相接触位置以外的位置形成的,所以,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而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一个环形散热件上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上方的一部分固定在热输管的外表面上,另一环形散热件上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下方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的外表面上,这样,有上方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上的环形散热件和有下方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上的环形散热件就沿热传输管轴向交替排列。因此,热传输面积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结构而增大。由于空气流在热传输管的上方被干扰,而扰动的气流又作用在热传输管上,因此,热交换量增大。由于环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是在它们相接触位置以外的位置形成的,所以,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传输管插在通过扭曲环形散热件而构成的每个“8”字环形散热件的两圆环之一中,“8”字环形散热件扭曲的部分就会干扰空气流,空气流就会被位于热传输管上方和下方的环形散热件阻碍,因此,空气不能径直流向热传输管,而是流过环形散热件和环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当空气流经这些间隙时,空气的流动速率增大,并有涡流产生。因此,热量在空气和热交换器之间以较高的热传输率传输,热传输得到增进,而热交换量也增大。另外,由于热交换器和环形散热件之间的间隙较大,所以,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热交换器很少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所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热交换器设有一些盘旋环形散热件,这些散热件的直径大于热传输管的外径,它们是通过将细金属丝螺旋地缠绕热传输管而构成的,盘旋环形散热件的间距是细金属丝直径的两倍或更大,而且盘旋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些部分分别固定在热传输管的外表面上。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在热传输管上构成散热件,并且热传输面积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结构而增大。另外,由于环形散热件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上错位,而朝向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方,空气流就在热传输管上方被干扰,扰动的气流作用在热传输管上,从而增大了热交换量。由于环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是在它们相接触位置以外的位置形成的,所以,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由于相邻的盘旋环形散热件至少在一个位置固定连接,热传输管表面就具有了一个坚固的结构,热传输管就能以减小的间隔排列,热传输面积也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结构而增大。另外,由于环形散热件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上错位,而朝向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方,空气流就在热传输管上方被干扰,扰动的气流则作用在热传输管上,从而增大了热交换量。并且,由于环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是在它们相接触位置以外的位置形成的,所以,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由于有一盘旋环形散热件上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上方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的外表面上,且另有一盘旋环形散热件上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下方的一部分也固定在热传输管的外表面上,因此,热传输面积可通过一个简单的结构而增大。由于空气流在热传输管上方被干扰,扰动的气流又作用在热传输管上,热交换量就增大了。另外,由于环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是在它们相接触位置以外的位置形成的,所以,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由于有盘旋环形散热件起热传输散热件的作用,且有多个热传输管固定在每个环形散热件的内周上,上述散热件可以很容易地固定到热传输管上。这样,很容易就能构成一些热传输散热件,它们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结构增大热传输面积,增大热交换量,并抑制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
根据本发明,由于有多个热传输管固定在每个“8”字环形散热件的一个圆环的内周上,散热件可以很容易地固定到热传输管上。热量能够在空气和热交换器之间有效地传输,热传输得到增进。这样,很容易就构成了一些热传输散热件,它们能够阻止冷凝的水滴阻塞热交换器,能够抑制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并能够减小空气的压力损失。
根据本发明,由于有多个热传输管固定在每个盘旋环形散热件内周上,散热件可以很容易地固定到热传输管上。这样,很容易就构成了一些热传输散热件,它们能够以一简单的结构增大热传输面积,能够增大热交换量,并能够抑制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
根据本发明,由于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些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上,使得环形散热件倾斜向下延伸,所以,当使用热交换器时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冷凝时,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因为重力作用而流出的状况就得到改善,并且,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就预防了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
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以预定间隔排列的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一类的热传输散热件,这些散热件放在热传输管之间而伸过热传输管的表面。上述热交换器还包括插在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之间的间隙中的针状散热件。上述热传输表面通过将在一平面编织件中作为经线的热传输管和作为纬线的细金属丝散热件交织而构成,并且细金属丝散热件之间的间隔至少是细金属丝直径的两倍或更大。而针状散热件则垂直于热传输表面并插入编织件的热传输表面中,并且针状散热件是固定在细金属丝散热件和/或热传输管上。这样,就增大了热传输面积和热交换量。由于与热传输管相交的细金属丝散热件之间的间隙较大,所以,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由于针状散热件以类似于颠倒的字母V的形状弯曲,而使每个针状散热件相对两端向下,所以,当使用热交换器时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冷凝时,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因为重力作用而流出的状况就得到改善,并且,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的水滴也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就预防了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
根据本发明,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传输表面,其中每个表面都包括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并且上述表面多排排列。上述热交换器使用一种非恒沸点冷却剂作为内部的流体以流过热传输管。输送这种非恒沸点冷却剂时,使它从下方的热传输表面垂直于空气的流动方向流向上方的热传输表面,从而使这种非恒沸点冷却剂基本上以逆流方式流动。因此,当非恒沸点冷却剂用作内部的流体时,这种非恒沸点冷却剂垂直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基本上逆流的方式从后方的热传输表面顺次流过热传输表面而流向上方的热传输表面,这样就增进了热交换器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通过熔化的金属膜而焊合,所说金属膜通过镀敷并使熔化的金属膜固化而构成,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连接处的热阻就减小,热传输率就提高,而热交换效率也提高。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交织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而构成的热交换器中,由于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通过熔化的金属膜而焊合,所说金属膜通过镀敷并使熔化的金属膜固化而构成,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连接处的热阻就减小,热传输率就提高,而热交换效率也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传输管前部表面和后部表面的细金属丝散热件构成了金属丝网,在通过排列金属丝网而构成的热交换器中,由于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通过熔化的金属膜而焊合,所说金属膜通过镀敷并使熔化的金属膜固化而构成,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连接处的热阻就减小,热传输率就提高,而热交换的制造成本则降低。
根据本发明,由于金属丝网上下交替穿过热传输管,即使只有一个金属丝网,热交换效率也能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至少是热传输管的外表面或是细金属丝散热件的外表面通过镀敷涂镀有一层金属膜,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交织而构成一编织结构,将此编织结构加热到金属膜的熔点以部分熔化金属膜,从而使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通过熔化和固化金属膜而焊合。因此,金属膜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镀敷时间来确定,而使细金属丝散热件之间的间隙不会被多余的焊接材料堵塞,并且使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能够准确地焊合。这样,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连接处的热阻就减小,从而提高了热传输效率。
根据本发明,把元件镀镍,并使镍膜适于焊合相应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把元件镀上焊料,并使焊料膜适于焊合相应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由于条形散热件交替插入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中,吹向热交换器的空气就穿过细金属丝散热件和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当空气流过这些间隙时,空气的流动速率增大并有涡流产生,空气流被干扰以增进热传输管和提高热传输效率。由于散热件的长度可以任意确定,因此可以增加散热件的表面积,而且可以轻易地确保必要的热传输面积。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交换器设有另外的热传输管,热传输效率就通过散热件效率的提高及类似的改善而提高,因此,热交换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排列条形散热件而构成了具有菱形间隙的多个格栅,将这些格栅堆垛而构成一个格栅结构,并且构成冷却剂流动通道的热传输管插在菱形结构的空隙中以便与格栅紧密接触,因此,热传输效率提高,并且热交换器能够很容易地制造。
根据本发明,由于有U形或H形散热件装附在热传输管上,热传输效率得到提高。由于可任意决定散热件的大小,所以能轻易地确保必要的热传输面积。
根据本发明,环形散热件提高了热传输效率,并且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环形散热件的大小而确保所希望的热传输面积。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传输管插在由环形散热件的搭接部分界定出的间隙中,所以能够不破坏增进热传输的因素,而增大热传输面积,并且能够提高热传输效率。另外,由于通过增大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隔而拉紧了细金属丝散热件,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彼此热接触良好,而且热传输管的间距固定。
根据本发明,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装附在热传输管上,细金属丝散热件提高了热传输效率,而通过适当地确定细金属丝散热件的长度,可确保必要的热传输面积。
根据本发明,由于散热件的悬空端从一水平面向下延伸,冷凝的水滴可以很容易地流出,空气通道免于被冷凝的水滴堵塞,热传输增进作用可以保持,因此,热传输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和热传输管分别由接触角不同的不同材料构成,冷凝的水滴很够很容易地流出,水滴很难在散热件之间的间隙停留,并且,即使水滴在热交换器上冷凝,热交换能力也能够保持,因此,热交换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缠绕着与热传输管隔开的支承棒,细金属丝散热件以一较大交角彼此相交。因此,水滴不太可能在散热件之间的间隙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因此,热交换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有额外的热传输管用作支承棒,细金属丝散热件的效率提高,热传输增进,热交换效率也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支承棒固定在集液管上,细金属丝散热件具有足够的旋度来承受张力。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交换器设有额外的热传输管和支承棒,细金属丝散热件以一较大交角彼此相交,水滴很难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因此,热交换效率提高。另外,支承棒固定了热传输管的间距,并加固了结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从一根热传输管之上和适当数目的热传输管之下交替穿过,细金属丝散热件彼此相交的交点数目减少,只有数量已减少的水滴保持着,因此,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因此热交换效率提高。哎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传输管为平面管,细金属丝散热件又以较大接触角缠绕热传输管,水滴很在热交换器上停留,并且,即使热交换器在运行中表面是湿的,热交换器也很难被冷凝的水滴堵塞,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因此,热交换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细金属丝散热件已拉紧,细金属丝散热件就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接触点处的热阻便减小,因而热交换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传输管由软性材料构成,并且细金属丝散热件已拉紧,以便在热传输管上形成凹陷,使得细金属丝散热件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细金属丝散热件和热传输管之间接触点的热阻减小,热传输管内的热传输增进,热交换效率因此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传输管在其外周上设有凹槽,细金属丝散热件可以很容易地固定在热传输管上,细金属丝散热件和热传输管之间接触点的热阻减小,热交换效率因此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传输管以一波状形状构成,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增大,热交换效率因此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传输管以一半圆形状构成,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增大,因此热交换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交换器包括一个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和一丝状散热管热交换装置,二者是前后放置,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就大于包括两个在两排排列的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相应比。另外,当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冷凝时,大部分的湿气在放置于上方的热交换装置的板状散热件冷凝,以阻止水滴堵塞放置于下方的热交换装置,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而热交换效率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交换器包括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和丝状散热管热交换装置,二者是前后放置,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就大于包括两个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相应比。另外,当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冷凝时,湿气主要在放置于上方的热交换装置的波状散热件上冷凝,以阻止水滴堵塞放置于下方的热交换装置,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列抑制,而热交换效率就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热交换器包括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和丝状散热管热交换装置,且二者是前后放置,热交换器的热传输面积与前部面积的比就大于包括两个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相应比。另外,当使用热交换器所在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湿气冷凝时,湿气主要在放置于上方的热交换装置的波状散热件冷凝,以阻止水滴堵塞放置于下方的热交换装置,这样由于空气流的减小而引起的热交换量的减少就得到抑制,而热交换效率就提高。
虽然已在本发明最佳形式中对本发明作了描述,但是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与精神,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进。因此,应该认识到,除了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内容之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已具体描述过的它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热传输管;和螺旋地缠绕多个热传输管以用作热传输散热件的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多个热传输管分为一些组,每组有两根相邻的热传输管,并且至少有一个细金属丝散热件散热件缠绕着每组的热传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传输管分为一些组,每组有两根相邻的热传输管(1a,1b),(1b,1c),(1c,1d)……,并且至少有一个细金属丝散热件螺旋地缠绕着每组的两根相邻的热传输管,使得当沿多个热传输管轴线观察时,细金属丝散热件不与其它细金属丝散热件以及同一细金属丝散热件的其它部分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细金属丝散热件的横剖面为一多角形(包括凹多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交换器设有一第一热传输部件和一第二热传输部件,每个部件包括多个热传输管,这些热传输管周围螺旋地缠着多个细致金属丝散热件,上述每个部件还具有一热传输表面,此表面包括有热传输管的轴线和细金属丝散热件,所说表面以之字形形状弯曲,并具有与热传输管相对应的脊部和沟槽,所说第一和第二热传输部件沿在热传输管外流动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前后放置,而使第二热传输部件的脊部分别凸入第一热传输部件的沟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交换器设有多个热传输部件,每个部件包括多个热传输管和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热传输管中有非恒沸点冷却剂流过,上述多个热传输部件沿在热传输管外流动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彼此平行排列并彼此连接,所说冷却剂从放置在相对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最下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顺次流过热传输部件,流向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上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
7.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热传输管;和散热件装置,此装置包括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构成的环形散热件,上述环形散热件基本上为圆形,其直径大于热传输管的外径,且每个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的外表面上,使得环形散热件各自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相邻的环形散热件至少在一个位置彼此相接触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散热件装置包括多个由细金属丝构成的第二环形散热件,所述环形散热件基本上为圆形,其直径大于热传输管的外径,且每个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的外表面上,第二环形散热件放置成它们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在热传输管外流动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和第一和第二环形散热件沿每个热传输管的轴线交错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热传输管插入了环形散热件,并固定在环形散热件的内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上,使得环形散热件倾斜向下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8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环形散热件是一个“8”字环形散热件,它具有两个圆环,且热传输管插入两圆环之一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热传输管插入每个“8”字环形散热件的两个圆环之一中,并固定在所插入圆环的内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设有多个热传输部件,每个部件包括其中有非恒沸点冷却剂流经的多个热传输管和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上述金属丝散热件沿着并垂直于在热传输管外部流动的一种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彼此平行排列并彼此连接,冷却剂从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下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顺次流过热传输部件,流向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上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散热件装置包括通过螺旋地缠绕细金属丝而构成的多个盘旋环形件,这些盘旋环形件的间距是细金属丝直径的两倍或更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相邻盘旋环形件至少在一个位置彼此相接触并固定到彼此之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散热件装置包括由第二环形散热件构成的第二盘旋环形件,上述第二环形散热件大致上以圆形螺旋地彼此连接,它们的直径大于热传输管的外径,且每个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的外周上,使得环形散热件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中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在热传输管外流动的外部的体流动方向的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热传输管插入盘旋环形件中并固定在同一盘旋环形件的内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上,使得散热件向下倾斜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设有多个多个热传输部件,每个热传输部件包括多个有非恒沸点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和多个细金属丝件,这些金属丝件沿着并垂直于在热传输管外流动的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彼此平行排列并彼此连接,冷却剂从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下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顺次流过热传输部件,流向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上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
21.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热传输管;多个用作热传输散热件细金属丝散热件,它们在热传输管之间排列以伸过热传输管的表面;和针状散热件,它们插在由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联合构成的热传输表面中;所说热传输表面通过在一平面编织件中交织作为经线的多个热传输管和作为纬线的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而构成,上述细金属丝散热件以自身直径两倍或更大的间隔排列,所说针状散热件垂直于平面编织件的热传输表面延伸,且针状散热件固定在至少是细金属丝散热件上或是热传输管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针状散热件以颠倒的字母V形状弯曲,使得每个针状散热件相对的两端面朝下。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设有多个热传输部件,上述每个热传输部件包括多个其中有非恒沸点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和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这些细金属丝散热件沿着并垂直于在热传输管外流动的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彼此平行排列并彼此连接,冷却剂从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下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顺次流过热传输部件,流向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上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
24.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其中有冷却剂流过,并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热传输管;和与热传输管外周相接触的直线型热传输散热件;通过熔化金属膜固化并使熔化的金属膜固化而焊合的热传输管和直线型热传输散热件,上述金属膜通过在热传输管的表面或是直线型热传输散热件的表面镀敷而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分别放置在排成一排的多个热传输管的前侧和后侧的金属丝网,用作了直线型热传输散热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在排成一排的多个热传输管的上下交替延伸的金属丝网,用作了直线型热传输散热件。
27.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其中有冷却剂流过,并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热传输管;和多个第一条形散热件,它们向包括多个热传输管的平面倾斜,并沿热传输管的轴线排列,每个第一条形散热件延伸成与处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上方的热传输管表面的一部分和处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下方的热传输管表面的一部分相接触的形式,上述外部的流体在热传输管外流动;沿热传输管轴线方向延伸的两个彼此相邻的条形散热件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分别与相邻的不同热传输管相接触。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还包括插入由条形散热件界定出的间隙中的多个热传输管,上述条形散热件在相邻热传输管之间分别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29.根据权利要求2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条形散热件倾斜延伸并彼此平行,多个第二条形散热件倾斜延伸并彼此平行,与条形散热件相接触并具有镜象关系的热传输管插在由多个格栅的第一和第二条形散热件界定出的菱形间隙中,界定出格栅的菱形间隙的多个条形散热件与多个热传输管紧密接触。
30.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其中有冷却剂流过,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热传输管;和多个U形或H形散热件,它们沿着热传输管的轴线在每个热传输管上以预定间隔排列,以便牢固地固定在热传输管上,交替的散热件分别面朝不同的方向。
31.根据权利要求30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U形或H形散热件的端部从一水平面上面朝下。
32.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其中有冷却剂流过,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热传输管;和放在每个热传输管上的多个环形散热件,它们沿热传输管的轴线以预定间隔排列,并且与热传输管的外表面相接触。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将多个热传输管排列成使装附到相邻的热传输管之一上的环形散热件与装附到相邻热传输管中另一个之上的环形散热件彼此搭接,棒或管插在由环形散热件的搭接部分界定出的多个间隙中,将多个环形散热件拉紧,使环形散热件与热传输管,棒或管紧密接触。
34.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其中有冷却剂流过,并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热传输管;和一对细金属丝散热件,它们放在每根热传输管上以将热传输管在其间固定住,成对的细金属丝散热件的相应端部缠绕起来,以拉紧细金属丝散热件,使得细金属丝散热件牢固地固定在热传输管上。
35.根据权利要求27到34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散热件和热传输管分别由彼此的接触角不同的不同材料构成。
36.根据权利要求27到34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上述散热件和热传输管各自的表面分别由彼此的接触角不同的不同材料涂镀。
37.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其中有冷却剂流过,并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热传输管;和多个支承棒,它们平行于热传输管延伸,并依相等于热传输管的间距排开,处于相对于热传输管间距一半的位置上,而且它们分列于在平行于一平面的热传输表面的相对侧上延伸的平面上,上述这一平面则包括着距热传输表面取一预定距离的多个热传输管的轴线;在热传输表面一侧的多个热传输管和多个支承棒由交替从热传输管和支承棒周围通过的多个第一细金属丝散热件横向连接,在热传输表面另一侧的多个热传输管和多个支承棒则由交替从热传输管和支承棒周围通过的多个第二细金属丝散热件横向连接,第一细金属丝散热件和第二细金属丝散热件沿多个热传输管的轴线交替排列。
38.根据权利要求3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支承棒由直径与多个热传输管直径相等或不等的其它热传输管代替。
39.根据权利要求3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集液管位于由多个热传输管界定出的热传输表面上,并连接到热传输管上,而支承棒则固定在集液管上。
40.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其中有冷却剂流过,并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以构成一热传输表面的第一热传输管;多个第二与第三热传输管,它们平行于第一热传输管延伸,并依相等于第一热传输管的间距排列开,处于相对于第一热传输管间距一半的位置上,而且这些第二与第三热传输管分列于在平行于一平面的热传输表面的相对侧上延伸的平面上,上述这一平面则包括着距热传输表面取一预定距离的多个第一热传输管的轴线;和多个平行于热传输表面并垂直于热传输管而延伸的支承棒,这些支承棒位于第一热传输管与第二热传输管以及第一热传输管和第三热传输管之间的间隙中;第一热传输管和第二热传输管由交替从第一热传输管和第二热传输管的周围通过多个第一细金属丝散热件横向连接,第一热传输管和第三热传输管由交替从第一热传输管和第三热传输管周围通过的多个第二细金属丝散热件横向连接,第一和第二细金属丝散热件沿热传输管的轴线交替排列。
41.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其中有冷却剂流过,并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第一热传输管;和细金属丝散热件,它们缠绕着多个热传输管,以便与在相对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方或下方的至少两个相邻热传输管的表面相接触,上述流体垂直于包括热传输管轴线的平面而流动。
42.根据权利要求37至41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传输管是平面管。
43.根据权利要求37至41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细金属丝散热件已拉紧而使它们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
44.根据权利要求37至41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传输管由软性材料构成,在热传输管的表面有凹槽形成,当把细金属丝散热件拉紧时,细金属丝散热件与凹槽的表面紧密接触。
45.根据权利要求37至41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传输管在其表面设有凹槽,细金属丝散热件就安装在这些凹槽中。
46.根据权利要求37至41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传输表面具有波状横剖面。
47.根据权利要求37至41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传输表面具有半圆形横剖面。
48.根据权利要求42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细金属丝散热件已拉紧而使细金属丝散热件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
49.根据权利要求42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传输管由软性材料构成,在热传输管的表面有凹槽形成,当把细金属丝散热件拉紧时,细金属丝散热件就与凹槽的表面紧密接触。
50.根据权利要求42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在热传输管在其表面有凹槽形成,且细金属丝散热件安装在凹槽中。
51.根据权利要求42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传输表而具有波状横剖面。
52.根据权利要求42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特征在于,热传输表面具有半圆形横剖面。
53.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一板状散热件管热传输装置,此装置包括以预定间隔排列,且表面彼此平行的多个板状散热件和其中有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上述热传输管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并垂直于板状散热件表面而伸过多个板状散热件;和一个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此装置位于板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并包括其中有冷却剂流过,且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热传输管以及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上述细金属丝散热件缠绕着多个热传输管并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
54.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一波状散热件管热传输装置,此装置包括平面热传输管和装附到平面热传输管上的波状散热件;和一个丝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此装置位于波状散热件管热交换装置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并包括其中有冷却剂流过,且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热传输管,以及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上述细金属丝散热件缠绕着多个热传输管并与热传输管紧密接触。
55.一种制造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方法,所说热交换器包括其中有冷却剂流过的热传输管和与热传输管外周相接触的直线型热传输散热件,所说方法包括通过至少在多个热传输管的外周或直线型热传输散热件的外周镀敷而形成一层金属膜;在一热交换结构中使多个热传输管和直线型热传输散热件相交织,将热交换装置加热到金属膜的熔点,以熔化金属膜的一部分,而使多个热传输管和直线型热传输散热件焊合。
56.根据权利要求55的一种制造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方法,特征在于,金属膜是通过镀镍而形成的镍膜。
57.根据权利要求55的一种制造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的方法,特征在于,金属膜是通过镀敷焊料而形成的焊料膜。
全文摘要
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包括以预定间隔平行排列的一批热传输管和由多根细金属丝缠绕热传输管而构成的热传输散热件。这批热传输管分为若干含有两相邻热传输管的组,且每组中的两个热传输管至少有一个为散热件缠绕,而使得沿垂直于包括有多个热传输管轴线的平面观察时,散热件自身不相交。制造此热交换器时,将热传输管或细金属丝的外周镀上金属膜,并将二者交织构成一热交换结构。将此结构加热,使金属膜部分熔化,即使热传输管与细金属丝焊合。
文档编号B23K1/00GK1118865SQ9510478
公开日1996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2日
发明者後藤高志, 池岛薰, 弓仓恒雄, 吉田孝行, 竹下伦正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