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热轧钢带氧化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0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去除热轧钢带氧化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磨削或铣削去除热轧钢带氧化物的装置,尤其是将钢带浸入酸洗液之前去除氧化物的装置。
热轧钢带有一个牢固附着的表面氧化层,该氧化层必须在冷轧机中进一步压薄前去除,否则氧化层会被轧进钢带的表面,造成缺陷,尤其造成表面缺陷。通常氧化层是在一个酸洗池中经过酸洗去除的。特别厚的氧化层要求较长的处理时间,这样就要求酸洗池的尺寸很大。此外,酸洗池液体的再生及去除酸洗液也都是很费时的。因此人们试图在特殊的轧机中辗压钢带使氧化层松动、撕裂,给槽溶液提供有利的附加表面,而且氧化层在钢带放入池中之前就已部分去除。
曾尝试用砂带磨削去除氧化层。虽然砂带多次往返,然而这种磨削还是不能满足要求,而且也难以提供进行有效的磨削所要求的压紧力。打磨带的有效支撑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装置,因此氧化层仅在一定的宽度范围内被打磨掉。
在专利DE-AS1009584中推荐,将要去除氧化物的钢带,在进口侧和出口侧均施以强拉力的条件下穿过弯曲辊之间;然而其去除氧化层的效果不够好,而且通过弯曲会产生冷作硬化。按专利US-PS2650888或DE-PS2808299的减径辊也不能满足要求,因为在这种轧辊中,由于采用了很大的拉力,因此要求附加的被钢带所围绕的传动辊,使设备费用提高、占地较大,而且它不能适应钢带的型面,以便在出口得到无应力的轧制钢带。
专利DE-PS886585推荐,将钢带在一对表面粗糙的轧辊之间通过,这两个轧辊以不同的圆周速度工作,虽然在钢带的两侧紧靠在钢带上的两个辊的辊身区的圆周速度方向彼此相同并与钢带运行的方向一致,但其中一个辊的圆周速度较快于钢带的运行速度,另一辊的圆周速度则相应地低于钢带的运行速度。因此,实现了通过磨削去除氧化层,这一去除氧化层的工作可以由作成网纹的表面组织,或铣刀状的表面来实现。但这里也还是不能考虑被加工钢带特殊的型面,因此当钢带较厚处的金属材料已被切削时,钢带较薄处的氧化层却尚未触及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面所述类型的装置,它能在花费较小的条件下,有效和均匀地磨削或铣削掉热轧钢带的氧化层。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特征为在支架中设有可以压向钢带表面的传动磨削辊,磨削辊中至少有两个可以沿轴向相对移动,它们的辊身具有彼此相反的“S”形外廓,使磨削辊在一个确定的轴向位置上,其外廓紧密无缝地相互配合。
应用如从专利DE-PS3038865所知的具有磨具的磨削辊,使磨削辊之间所构成的间隙形状适合于要去除氧化物的钢带型面。这样,钢带的整个表面均匀地被磨削,由此保证能均匀地去除氧化层。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及结构为磨削辊的辊身具有磨料的表面结构;
可以向磨削辊的辊身送入磨料;
磨削辊的辊身上设有切削刃;
磨削辊辊颈的轴承体上装有磨削辊弯曲装置;
磨削辊配备有装在其后的、至少支承其辊身部分的支承辊;
在钢带的纵向顺序设有几个、至少两个磨削辊对;
控制装置根据给定的和/或检测装置得到表征钢带型面的数值,控制有一定型面的磨削辊的轴向相对移动,以及必要时控制轧辊的弯曲负荷,使磨削辊上的外壳线适应于钢带的拱形型面;
控制装置配备有光学的、测量钢带相互对着的表面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扫描时可测得哪些宽度范围内尚有氧化物,在哪些范围内已露出钢来。
本发明的特征将在下面借助一个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描述。其中图1放大了的钢带的一种可能的型面,图中表示了用一般铣削法所能得到的结果。
图2两个各具有两个磨削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给出了热轧钢带1的横剖面,它的剖面凸度为了容易看清楚起见放大了。钢带1的各边都敷有一层氧化层。如果须要用磨削或铣削去除该氧化层,则要求考虑到钢带型面的外廓;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如采用一个简单的、直线运行的铣刀,则该切割将使拱形成为弦线,此时不仅去除了氧化层,而且金属的一部分3也被切去,这一方面改变了钢带的型面,另一方面不必要地增大了工作量,因为不仅氧化物,而且至少中间部分的金属也被加工掉了,这同时也造成损耗。
图2中示意表示了一种磨削或铣削去除热轧钢带4氧化层的装置。钢带4的上、下装有磨削辊5和6,它们的辊身不像普通的辊子成圆柱形或略带凸度,而是带有一个具有轻微“S”型外廓的特殊磨削面。为了看得清楚在图中直径的比例也夸大了。磨削辊6的直径从传动侧开始,先是增加,到后一半直径达到最小值,而磨削辊5的直径先是减小,而在后一半达到最大值,由此两个辊的“S”形外廓按相反的才向布置。
通过上述型面的布置,如在专利DE-PS3038865中所述,在中部两个工作辊的对称位置,辊身的外廓紧密无缝地相互靠在一起,当磨削辊向外移动时,则在它们之间产生一个等距的间隙。
磨削辊5和6的传动侧辊颈通过轴7和传动电机8相连,因为磨削辊在轴向是可以移动的,所以轴7作成套筒形,以容许辊移动。磨削辊7的操纵侧辊颈9的支承只是示意地绘于图上。压下装置10首先连接于支承该辊颈的轴承或轴承座上,为了看起来方便,压下装置用液压缸表示,一个弯曲液压缸11距此一定轴向距离连接于该同一辊颈上,即围绕住该辊颈的轴承或轴承座上,它可以产生一个弯曲力距,因而使磨削辊5弯曲。此外,移动液压缸12的活塞还连接于辊颈9上。然而实际上,为了更换磨削辊简单起见,移动液压缸安装于传动侧。而图中所示的结构是为了表示得清楚而选择的方案。鉴于同样的原因磨削辊6相应的结构,如磨削辊5在传动侧的压下装置和传动侧的弯曲液压缸等都没有表示出来。
钢带4的上方设有检测装置13,它可以测出钢带4型面的形状。
因为在许多情况,尤其在氧化层很厚时,一对磨削辊是不够的,所以以其它的辊对,在本实施例中磨削辊对14和15串接在磨削辊对5和6的后面。
在工作时,钢带4穿过磨削辊5和6及14和15之间,这些辊以适当的压力压在钢带4上。
为了均匀地去除氧化物,借助检测装置13测取钢带4的型面形状,并设有控制装置16,控制装置16规定了压下装置10的行程和/或作用力的有效值以及磨削辊5的轴向位移和通过弯曲液压缸11所作用的弯曲力的有效值。根据所规定的数值,控制装置16调整压下力和弯曲力,尤其是调整磨削辊对、如磨削辊5和6的相对轴向位移,使磨削辊之间所构成的间隙与钢带4的型面4相同。因此钢带的表面均匀地与磨削辊5和6接触,所以能均匀地去除氧化层。为了使磨削辊能进行磨削,给磨削辊的表面上配备以相应的表面结构。必要时也可以向磨削辊供入磨料。也可以在磨削辊上设有适当的棱或带有刀刃的棱,它们以铣削的工作原理去除氧化层。
在所有上述情况下,均能通过轴向相对移动具有特殊磨具的磨削辊,使辊与钢带的接触线与钢带的型面相吻合。通过附加入弯曲力,使轧辊弯曲,进一步改善上述的吻合情况,其中弯曲力矩可以借助支承由压下装置实现。磨削辊也可以至少在一个长度区域内设支承辊,其圆周速度相应于磨削辊的圆周速度。
将所得到的钢带4型面输给控制装置16,可以通过手工输入或用一数据储存器输入或以储存器协助控制装置工作。此外,也可以应用分布于钢带宽度上的厚度测量仪。在扫描上表面,例如用光线扫描的同时还可以用下方的扫描加以补充。也可以设置光线扫描,它反映明-暗值,区别留有氧化层和已清除氧化层的明亮的金属,在这种情况光线扫描装置安装在磨削辊装置的后面以检查是否起到均匀的磨削作用,在必要时通过改变构成型面的间隙修正磨削效果。
在按剪切轧制法工作的,撕裂或松动氧化物的轧机后面安装磨削或铣削装置效果也是很好的,所有这些情况都能均匀地去除氧化物,因而显著地减轻了后面酸洗池的负荷,缩短了在酸洗池中的工作时间,所以其长度可以较短。
权利要求
1.用磨削或铣削去除热轧钢带氧化物、尤其是在钢带进入酸洗池前去除氧化物的装置,其特征为在支架中设有可以压向钢带(4)表面的传动磨削辊(5、6),磨削辊中至少有两个可以沿轴向相对移动,它们的辊身具有彼此相反的“S”形外廓,使磨削辊在一个确定的轴向位置上,其外廓紧密无缝地相互配合。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磨削辊(5、6)的辊身具有磨料的表面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可以向磨削辊(5、6)的辊身送入磨料。
4.按照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磨削辊(5、6)的辊身上设有切削刃。
5.按照权利要求
1至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磨削辊(5、6)辊颈(9)的轴承体上装有磨削辊的弯曲装置(11)。
6.按照权利要求
1至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磨削辊(5、6)配备有装在其后的、至少支承其辊身部分的支承辊。
7.按照权利要求
1至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在钢带(4)的纵向顺序设有几个、至少两个磨削辊对(5、614、15)。
8.按照权利要求
1至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控制装置(16)根据给定的和/或检测装置(13)得到的表征钢带(4)型面的数值,控制有一定型面的磨削辊(5、6)的轴向相对移动;以及必要时控制轧辊的弯曲负荷,使磨削辊(5、6;14、15)上的外壳线适应于钢带的拱形型面。
9.按照权利要求
1至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控制装置配备有光学的、测量钢带相互对着的表面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扫描时可测得哪些宽度范围内尚有氧化物,在哪些范围内已露出钢来。
专利摘要
一种去除热轧钢带氧化物的装置,把作用于钢带上的轧辊磨或铣成能均匀有效地作用于钢带整个型面,从而能均匀地去除氧化层。为此,在一支架中装有可向钢带表面压下传动的磨削辊,辊中至少有两个可轴向相对移动并具S形的反向的外廓,该外廓在轧辊处于某位置时能紧密地相配。在此位置轧辊与矩形型面钢带的两侧均匀接触,适当移动轧辊可使其适应具体的钢带型面,保证与氧化层均匀接触,因此可避免后面再安装磨削或铣削装置。
文档编号B21B45/06GK87100083SQ87100083
公开日1987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7日
发明者威尔弗里德·鲍尔德, 卡尔-厄恩斯特·鲍克, 汉斯·罗门, 曼弗雷德·弗里茨, 弗里德里克·霍尔曼 申请人:Sms舒路曼-斯玛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