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带材的冷却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4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带材的冷却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般涉及冷却带材,如带钢等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有用的层流冷却装置,该装置能形成冷却液层流以大体上均匀的冷却速度在带材的全宽度上冷却带材。更进一步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作为一种冷却介质来调整冷却效果的冷却液的流速的层流冷却装置。
例如层流冷却装置用于带材热轧机上以冷却带钢。这种冷却装置置于精轧机和卷带辊之间以冷却沿着滚动台馈来的带材。在这种层流冷却装置中,通常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并以许多条状层流的形式,方向对着带材的宽度,或以沿带材宽度方向延伸的以便覆盖带材全部宽度的狭缝层流形式输向带材。这种层流冷却装置具有比喷射冷却装置较高的冷却效率,在喷射冷却装置内高压水喷向带材,但传热系数较高。因此,这种层流冷却装置在带材热轧机上能高速生产带钢,这是众所周知的。更进一步,特别就冷却水的狭缝层流来说,由于在带材全宽度上的均匀冷却效果在带材宽度上可获得高度均匀的温度分布。
层流冷却装置的一种形式如“管道层流冷却装置”是已知的。在这种装置里通过管道层流喷管形成水带状的层流。层流冷却装置的另一种形式如“狭缝层流冷却装置”是已知的。这种装置使用一种狭缝层流喷管以形成冷却水的狭缝层流。管道层流冷却装置已在日本实用新型第二次(已审查)公开编号为昭和56-41848中公布。另一方面,狭缝层流冷却装置已在日本专利第一次(未审查)公开编号为昭和58-77710和日本实用新型第一次公开编号为昭和57-170812中公布。在已知的层流冷却装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狭缝层流冷却装置具有的冷却效率较管道层流冷却装置高约1.5倍到2倍。
然而,狭缝层流冷却装置具有以下的缺点。
首先,狭缝层流冷却装置与管道层流冷却装置相比,前者在结构上复杂。其次和比较重要的是,通用的狭缝层流冷却装置有一固定不变的冷却水流动区域以限制冷却水流速的变化范围。换句话说,当需要比较低的冷却效率时,不使狭缝层流中断而充分地降低冷却水的流速就变得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当需要比较高的冷却效率时,冷却水的流速就变得过度,引起带材上的冷却水飞溅,从而降低冷却速率。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狭缝层流冷却装置只在一定的冷却效率范围内是有效的。再进一步,为了通过狭缝层流喷管装置形成冷却水的狭缝层流,缝隙要足够窄,如约20到30毫米。这样可能存留外界物质,如水垢。外界物质的聚集将引起冷却水管道面积的变化,这样将引起冷却效率的变化。因此,这就需要对通用的狭缝层流喷管进行定期清洗。
为了提供一个较宽的由狭缝层流冷却装置形成的层流冷却水流速的调节范围,曾提议用狭缝大小可调整的改进的狭缝层流冷却装置。这种狭缝层流冷却装置已在日本专利第一次公开编号为57-103728和日本实用新型第一次公开编号为昭和59-171761中公布。根据这些公开、公布,一对导流板中的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导流板移动,以调整导流板之间流体的间隙,并由此调节冷却水通道面积。虽然这种装置允许较宽范围地调整冷却水流量。或冷却水流速,但它们需要活动支承的可移动的导流板机构。这使得冷却装置的结构更加复杂。再进一步,这种装置的要求比较复杂,而人工调整导流板间的间隙易出故障。
还曾提出过其它类型的层流冷却装置,调整冷却水流速以改变冷却效率,从而控制钢的晶体尺寸,带钢的材料组织等等以控制带材的质量。这种层流冷却装置已在日本专利第一次公开编号为昭和51-28580,昭和54-57414,昭和55-88921和昭和59-50911中公布。在日本专利第一次公开编号为昭和51-28560,昭和54-57414和昭和55-88921的公布中,流动控制阀门用在冷却水供应管道上以给层流喷管供应冷却水。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第一次公开编号为59-50911的发布中,层流冷却装置在冷却水供应管道里装有流动控制阀门,以及阻流板用来阻断来自层流喷管的液流,以提供到达带材表面的水的开或关的控制。这些装置根据需要的冷却效率,可提供一些冷却水的流动控制。然而,由于流动控制阀门中的机械性时间延迟和由于在冷却水供应管里的冷却水流速变化的延迟,水量控制的可靠性不是很令人满意的。更进一步,即使后面提到的装置,如日本专利第一次公开编号为昭和59-50911中公布的,冷却水流动的控制也只限于开或关。因此,虽然冷却水的流速根据公布的装置是可以改变的,但是除了开关控制作用外,所有的控制反应都是缓慢的。而且可变化的流速调整只能在较小范围内进行。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带材的层流冷却装置,这种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带材冷却效果调整范围足够宽的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层流冷却装置,该装置具有足够高的灵敏度能精确地控制冷却流体的流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层流冷却装置,该装置能用自动方式调整层流喷管的冷却流体通道面积。
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和其它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层流冷却装置使用一个层流喷管,它包括一对规定冷却流体通过的狭缝的平板件,并形成冷却流体隔板。层流喷管的平板件之一至少在垂直于冷却流体流动方向的方向上是可以变形的,以调整喷管里的通道面积。可变形的平板件可较好地响应冷却流体压力以引起通道面积的变化,从而调整冷却流体通道面积。
在推荐的结构中,另一种层流喷管或喷管安装在上述的带有可变形的平板件的层流喷管的上流处,以供应层流冷却流体。
还可以提供一流动控制装置,该装置放在层流喷管之间,以调整提供给下流喷管的冷却流体量。在推荐的结构中,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一周围带有许多切口的阻挡板以允许流体流过那里。相对于喷管之间的冷却流体通道的流动控制装置的阻挡板可在完全封闭的位置以切断冷却流体供给下流的喷管,和完全打开的位置以允许冷却流体的全部量供给下流喷管之间移动。在完全封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的中间位置,冷却流体供应量对由来自上流喷管的层流流体只经过切口来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带材冷却装置包括由一对第一和第二平板并排放置而构成的层流喷管,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限定了冷却流体的流体通道,以建立一基本垂直于带材通道的狭缝层流,通过带材通道传送带材,第一平板能相对于第二平板放置以使流体通道的通道面积变化,冷却流体控制装置用于提供控制量的冷却流体流过流体通道,而第一平板能对流体通道里的流体压力起反应,根据流体压力的大小引起相对于第二平板的移动量。
最好第一平板由一可变形的材料制成,以按照流体通道里的流体压力而引起变化,而冷却流体供应装置包括层流喷管,以在基本一致的流速分布情况下,在流体通道的全宽度上提供冷却流体。
第一和第二平板的安装限定了在起始位置上流体通道内的最小通道面积,而第一平板根据流体通道里流体压力的大小,移离第二平板,以加宽通道面积。通过层流喷管对流体通过提供可变的流动面积,从而有可能在不必切断层流的情况下获得足够宽的冷却流体流速的调整范围。
带材冷却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置于冷却流体供应装置和层流喷管之间的流动阻断装置,以限制介于冷却流体供应装置和层流喷管之间的冷却流体通道,从而调整提供给层流喷管的冷却流体的供应速度。流动阻断装置是可移动的,根据待冷却的带材宽度来调整阻断的大小。流动阻断装置包括一对沿着层流喷管上部边缘可水平地移动的流动阻断件以调整流动阻断的大小。使用根据带材宽度调整冷却流体供应量的流体阻断方法基本上可获得带材全宽度上的冷却流体流速的均匀分布。
在另一方面,带材冷却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介于冷却流体供应装置和层流喷管之间的流动控制装置,以调整来自冷却水供应装置给层流喷管的冷却流体供应量。流动控制装置可在与带材的输入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水平地移动以根据需要的冷却效果来调整限制冷却水供应的大小。流动控制装置阻止从冷却水供应装置供来的部分冷却水,以调整给层流喷管的冷却水供应量。在推荐的结构中,流动控制装置线性地增加和减少冷却水的阻止量以线性地调整给层流喷管的冷却流体供应量。在另一结构中,流动控制装置以分段的方式变化冷却流体的阻止量,从而以分段方式调整冷却流体的供应量。
根据本发明的流动控制装置以机械操作方法操作和直接控制给层流喷管的冷却流体的供应量。因此,流速调整的灵敏度变得足够高以致可满意地将冷却装置应用于带材热轧机上。
在另一方面,带材冷却装置进一步包括在作用力下使第一平板偏置于第二平板的装置,以限制根据流体管道里的流体压力而使第一平板相对于第二平板的移动。编置装置包括一个基本平行于第一平板,向外延伸的杆状件和在控制的压力下使杆状件压向第一平板的传动装置。在另一方面,第一平板是由一种有弹性的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并将它的顶部安装在一固定件上,以第一平板自身产生的弹力来弹性地偏置自己朝向第二平板,从而限制第一平板相对于第二平板的移动。限制第一平板移动,可获得层流中冷却流体流速的均匀分布,甚至当需要充分大的冷却流体的流速,以获得高的冷却效果时。
在推荐的结构中,层流喷管安装成倾斜于垂直平面,沿着此平面冷却流体从冷却流体供应装置中提供。最好层流喷管与相对于垂直平面的层流喷管的倾斜角的调整装置配合使用。倾斜的层流喷管可放出冷却流体,形成冷却流体在带材上定向流动的层流。这样有助于快速地从带材表面除去冷却流体,使冷却效果的控制变得较为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冷却由预置的带材通道输送来的细长的带材的狭缝层流喷管包括并排安置的第一和第二平板,它们的相互关系限定了它们之间的一冷却流体的流体通道从而形成一基本垂直于带材通道的一狭缝层流,通过带材通道传送带材,和另有一个装置,对流体通道里的流体压力作出反应,以根据流体压力产生第一平板相对于第二平板的移动量。
通过下面给出的详细说明和本发明推荐的实施例的附图将会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然而给出的说明和附图不应用来限止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而只是为了用来解释和理解本发明。
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一和基本的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2是图1带材冷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正视图。
图3是沿图2Ⅲ-Ⅲ线部份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4是一图表,表示图1中的带材冷却装置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狭缝层流喷管所限定的缝隙的大小与可允许的最小冷却水流速的关系。
图5是一图表,表示在待冷却的带材宽度方向上的冷却水流速分布。
图6和图7示出在各种冷却水流动限定值下相应的冷却效果。
图8是根据本发明带材冷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改进的局部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带材上的冷却水流动图。
图11,12和13是图9带材冷却装置第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狭缝层流喷管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4是图9带材冷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部份正视图。
图15是沿图14Ⅻ-Ⅻ线部份的带材冷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6是图9带材冷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局部透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18是图17带材冷却装置第三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9是图17带材冷却装置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截面图。
图20是图17上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改进的局部透视图。
图21是图20的带材冷却装置的改进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2是从图20的实施例引伸出来的带材冷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的剖面图。
图23A和B分别表示冷却水流率在带材宽度方向上的分布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带材冷却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25是在图24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中采用的流动控制元件的透视图。
图26是图24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局部透视图。
图27是在图26的带材冷却装置中采用的一流动控制元件的一种改进结构的透视图。
图28是表示用图25和27上的流动控制元件控制的冷却水供给比率变化图。
图29是一为实施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五个和实用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0是图29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下部份的前视图。
图31是图29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上部份的前视图,在图29中,在图解说明下部份所包括的部份时,和该上部份重叠的下部份被忽略了。
最佳实施例的说明现参照附图,特别是图1至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一和基本的实施例。总的说来,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的实施例适合为冷却带材建立一种冷却流体的狭缝层流。所示带材冷却装置的实施例特别适用于制造带钢的热滚轧生产线,为冷却从精轧机(未表示)沿输送台传送到卷带辊去(未表示)的带钢10。该冷却流体狭缝层流大体上是向着带钢的纵轴方向成垂直和正交地延伸。实际上,所示的此带钢冷却装置的实施例采用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因此,下面的叙述将是用冷却水建立的狭缝层流的带钢冷却装置。然而,也应该理解,冷却流体能以所需的任一流体状态的冷却介质所替代。
如图1至图3所示,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采用为建立一冷却水的狭缝层流12的狭缝层流喷管20。通过和冷却水源(未表示)连接的冷却水供应设备30供应冷却水。此狭缝层流喷管20和冷却水供应设备30是基本上相互垂直排列。如图1所示,所示的带材冷却装置的实施例是采用管子层流喷管作为冷却水供应设备30。
作为冷却水供应设备30的管子层流喷管安置在狭缝层流喷管20之上。该狭缝层流喷管20包括一对导流板22和24,此导流板22和24相互间并排地排列着,且大体垂直于带材10的纵轴方向而伸展。导流板22和24相互间以一给定的间隙分开。此导流板22和24间的间隙起到缝隙26的作用,来自冷却水供应设备的冷却水流过此缝隙。导流板22和24的相对表面间的距离决定缝隙26的宽度。
流动喷管30包括一较大直径的集管32和一组沿集管轴线方向轴向安置的排放管36。集管32沿带钢10的宽度方向伸展,此方向垂直于带钢10的馈送方向。集管32通过一冷却水供给管34连续到一冷却水源上去(未表示)。通过此冷却水供应管34送入加压的冷却水,并导入集管32。通过冷却水供应管34的冷却水的压力可按给定的压力进行调节,此压力相应于一通过排放管36需要的冷却水排放率。排放管36的一端连接到集管32上,而其另一端向下连接到对着狭缝层流喷管20的缝隙26上去。由于狭缝层流喷管20的缝隙26基本上按垂直于带钢10的馈送方向伸展,管子层流喷管30的排放管36的排放端是沿着平行于狭缝层流喷管的缝隙26的方向排列。
在此最佳实施例中,导流板22和24用一适当的支持部件(未表示)来可动地支持着,从而使其能够按照缝隙26内的冷却水压力相对移动。进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导流板22和24是由薄的和可变形的不锈钢板制成。然而,实际上导流板可以用任何一种适当的和弹性的或可回弹变形的材料,诸如白铁皮,铝板,特氟隆,聚乙烯,聚丙烯等。也应认为管子层流喷管30和狭缝层流喷管20之间的距离可以按任一需要的距离来决定。然而最好选择的距离是使放置的管子层流喷管30足够接近狭缝层流喷管20的上端,为了降低装置的高度,这是可取的。此外,也应可以使各个排放管36的低端插入狭缝层流喷管14的缝隙26内。
也应进一步理解设置管子层流喷管30的目的仅仅是为狭缝层流喷管20提供冷却水。因此,管子层流喷管30不要求以一致的排放率通过每一排放管。根据这一点,在管子层流喷管30中采用的排放管不必是精确的圆形管,可以是任何需要的形状,诸如椭园形,多边形等。此外,由于管子层流喷管30仅仅是作为冷却水供应设备,故只要求其提供足够量的冷却水,当冷却水通过狭缝层流喷管20,形成缝隙层流12,因此,也不限止管子层流喷管,但能以任何形式的供水设备所替代。但是可以优先考虑管子层流喷管,或狭缝层流喷管,以便在狭缝层流喷管20缝隙的各个部份均匀地供水。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进一步采用一阻挡件40,一般使其位于狭缝层流喷管20的相应的横向两端。阻挡件40沿着狭缝间隙26纵向运动,为了干扰通过管子层流喷管30的冷却水供应部份。从图3将清楚看出每一阻挡件40是以通道形状形成,在这里限定一个流槽排放在这里收集的冷却水。阻挡件40和其水平驱动的拖动机构(未表示)相配合一起调节流动限定量。就是说,当阻挡件40彼此相向地驱动着,从排放管36排出的并被阻挡件40所接收而待排放的条状层流将增加至流动限定量。实际上,阻挡件40的位置按照待冷却的带材宽度来决定。
为了保证接收来自管子层流喷管20的排放管36所排放的冷却水,弯曲导流板22和24的上端,使缝隙26的开口28a,比出口28b更宽些这应该是方便的。
下面将讨论上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效率的调节操作。
冷却水通过管子层流喷管30以条形层流形式供入导流板22和24间的缝隙26中去。此时,缝隙26内的冷却水供应区通过调节阻挡件40的位置按照待冷却带材10的宽度进行调节。进入缝隙26内的冷却水,由于冷却水的表面张力沿导流板22和24扩展。因此,通过狭缝层流喷管20形成屏栅形层流冷却水流12。
为了调节冷却效率而控制冷却水流量,使通过管子层流喷管30的冷却水的排放率可加以调节。通过管子层流喷管30的排放率可以通过调节从冷却水源经由冷却水供应管34到集水管32的冷却水供应率进行调节,或者另外通过调节在集水管32内的冷却水压力来进行调节。通过调节从管子层流喷管30排放的冷却水的排放率,通过缝隙26的冷却水流率就发生变化。这由于缝隙内所规定的通道区域限止流动,故引起缝隙26内的冷却水压力的变化。当冷却水压力增加时,狭缝层流喷管20的导流板22和24彼此离开,其离开程度按狭缝层流喷管内的冷却水压力的大小而定。如图3中剖面图所示。同时,导流板22和24由于压力而发生弹性或回弹变形。这样产生导流板22和24的位移和变形,加宽了缝隙26的宽度t,因而也加宽了冷却水的通道区。导流板22和24的相对移动和变形的量是这样自动地决定的,即它取决于由限止流动而产生的冷却水压力。也就是导流板22和24所产生的位移量和变形量是平衡导流板22和24的反弹力及缝隙26内的冷却水压力的量。因此,通过自动地使导流板22和24位移和变形,则通过狭缝层流喷管20排放的冷却水压力能够自动地维持在常压。当然,通过选择导流板22和24的弹性及其位移的特性,就能调节冷却水压力,从而防止冷却水以过份的压力而排放,引起水流在带钢10上飞溅。进而,由于所示的带材冷却装置的实施例允许狭缝层流中的缝隙26扩展,故缝隙的最初宽度t要足够小,以便降低可允许的最小冷却水流率,这是维持狭缝层流,不至于阻塞层流所必需的。
由此得知,由于狭缝层流喷管20能根据缝隙内冷却水压力,而改变缝隙26,故当冷却水压力增加时,就可加宽冷却水流动通道区域,导流板22和24安置成对着横排位置,以致限定的通道区域基本上较小。在这个最初位置,导流板22和24限定缝隙26内的最小冷却水流通道区域。正如所述的那样,由于最小缝隙能足够小到使可允许的最小冷却水流率为较低,故最低带材冷却效率成为比常规狭缝层流喷管的较小。所示实施例的这个优点在图4中将看得清楚。图4中,用实线图示单位宽度的可允许的最小冷却水流率。另一方面,单位宽度冷却水流率的单位冷却水流率范围,根据所示实施例,示于图4中的假设线中,而缝隙宽度在初始宽度t(例如3mm)和最大宽度t′(例如8mm)之间变化。进一步叙述,当传统的狭缝层流喷管具有一固定的6mm的缝隙,则要求的最小的冷却水流率是0.55m3/min,另一方面,通过选定缝隙26的最小宽度为3mm,则要求的最小冷却水流率能减小到0.2m3/min。因此,此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可在较宽范围内调节冷却水排放率,因而在滚轧过程中,就具有在较宽范围内调节滚动工作台上带材冷却效率的能力。
另一方面,如将从图5中看到的,冷却水流率在狭缝层流喷管20的不同部分上的分布,在中心部分上能够大体均匀。流率在侧边部分上大体以线形式减少。这个在狭缝层流喷管20的两侧边上的流率减少特性能够通过调节阻挡件40的位置进行调节。从图6和7中可看出,流率分布变化特性和阻挡件40的关系。在图6和7中所示的特性是从实验得到的,在一种条件下完成的,该条件是每一排放管36的直径是_mm,排放管之间的间距是_mm,狭缝层流喷管的总宽度W是2300mm,通过每一排放管36的冷却水流率是_m3/min,以及通过狭缝层流喷管20的单位冷却水流率是_m3/min,在这个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实验,冷却的带钢宽度为1500mm,阻塞通过0,2和6排放管36的冷却水的条形层流。图中示出该带材各个横向位置上的一种相对冷却效率的结果。
从此结果得知,为了在带材总宽度上获得基本均匀的冷却效率,阻塞通过2排放管36的条形层流2。进行的第二种实验是阻塞通过0,1,2和4排放管36的0,1,2和4的条形层流,带钢的冷却宽度为2000mm。从这结果得知,当阻塞条形层流2,带材10总宽度上的冷却效率基本均匀。由此应理解其优点是,为获得总宽度上的均匀的冷却效率,通过组塞供到狭缝层流喷管20的部分层流的进行,来限制冷却水的供应速率。
如上所述,为实施本发明,对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各种改进是可能的。有一种改进示在图8。在图8中改进的实施例中,狭缝层流喷管30a用作为冷却水供应设备。此狭缝层流喷管30a安置在包括导流板22a和24a的狭缝层流喷管20a之上。与上述实施例相似,此导流板22a是由薄的和弹性或回弹变形材料,例如薄的不锈钢板制成。另一方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导流板24a是由一刚性材料,例如较厚的不锈钢板制成。为形成固定壁来限定缝隙26a,导流板24a沿冷却水通道刚性地加以固定。导流板22a用适当的支撑件可移动地支承着,使其可以向着和离开导流板24a运动,这是为了按照在缝隙26a内的冷却水压力调节缝隙的宽度。
用此结构,通过导流板22a相对于导流板24a的移动和通过导流板22a的弹性变形,缝隙宽度按照缝隙内的冷却水压力而变化。因此有可能进行宽范围的冷却水流率的调节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类似。
虽然图8中的实施例不设有如图2和3中的第一实施例中图示的阻挡件,通过提供阻挡件将可能得到相似的限流。在这种情况下,冷却效率分布的均匀性将依照限流量而变。
图9至1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具有和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相同结构的管子层流喷管30作为冷却水供应设备。另一方面,狭缝层流喷管50具有如在图8中图示的层流喷管20a相似的结构。因此,狭缝层流喷管50包括一可变形的可移动的导流板52和一刚性导流板54。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的狭缝层流喷管50是倾斜地放置在一个对着大体上为垂直平面而倾斜地伸展的平面上。在这个推荐的结构中,狭缝层流喷管50相对于垂直平面的倾斜角大约为15°。
如在图11,12和13中所示,导流板52依赖于在狭缝层流喷管50内的冷却水流率相对于导流板54移动。也就是,图11表示此导流板52的初始位置。在此条件下,为了把缝隙56维持在最小和初始宽度,没有冷却水供应,或基本上为小流率的冷却水供给层流喷管50。图12表示了一种流率较小,但明显比初始位置大的流率的冷却水供给狭缝层流喷管50的一种条件。在冷却水的供应量增加时,缝隙56内的压力也增加,引起导流板52相对导流板54移动,从而允许较大量的冷却水由此通过。当冷却水供应量进一步增加,导流板52进一步从导流板54移开,从而如图13所示,增加缝隙56的宽度。因此,通过改变缝隙宽度,而不引起通过狭缝层流喷管50的冷却水排放压力的显著变化,使冷却水流率能自动地得以调节。
在使狭缝层流喷管50具有倾斜角时,通过此狭缝层流喷管的冷却水的流动能量将成为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自然明白,在狭缝层流中心的水平分量为最大,而在其两边侧为最小。因此由狭缝层流喷管50建立起来的狭缝层流12成为如图9和10所示那样的弧形剖面。这为在带钢10上流动的冷却水提供了流动方向性,且主要是在径向方向使冷却水在带材上短时期流动。由于带材冷却效率不仅取决于排放到带钢上的冷却水流率,而且也取决于冷却水维持在带材上的时间周期,此维持冷却水的时间周期,在准确控制带材冷却效率中通常将是不确定的因素。这个能通过对在带材上的冷却水提供径向流动特性来使维持冷却水的周期缩短得到解决。这个利用单位冷却水流率来测定冷却效率,允许更精确地控制冷却效率这是较容易的。
图14至16表示带材冷却装置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在此实施例中,狭缝层流喷管60用来作为替代管子层流喷管,向狭缝层流喷管50供应冷却水。此外,所示的改进也采用图1到3中有关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已叙述过的阻挡件40。
从图15上将看到,狭缝层流喷管60包括一蓄水器部分62和一喷嘴部分64。此蓄水器部分62大体上用已知的方式连结到冷却水流上去(未表示)。在蓄水器部分62内积蓄的冷却水通过在蓄水器部分和喷嘴部分之间形成的连络通道66送到喷嘴部分64。另一方面,为调节使带材上各不同部分上的冷却效率成为大体上均匀,阻挡件40将水平移动到冷却水供应的阻挡部分。
图17和18中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在此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狭缝层流喷管60是和在图14到16中的上述实施例一样。该狭缝层流喷管60安置在一适合建立冷却水层流12的狭缝层流喷管70之上。和上述第二实施例相似,此狭缝层流喷管70通常包括弹性可变形的和可动的导流板72和一刚性导流板74。此导流板74刚性地固定到一大体上平行于来自狭缝层流喷管60的冷却水层流的平的导板上。另一方面,导流板72并排地放置在靠近导流板74,为限定其间的缝隙76。此外,狭缝层流喷管70包括上部和下部压下部件78a和78b。最好,此压下部件78a和78b分别构成圆柱棒。在推荐的结构中,圆柱棒压下部件78a和78b分别邻接导流板72的上部和下部边缘延伸。压下部件78a和78b和操作部件78c和78d相协作(未表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操作部件78c和78d包括动作汽缸,诸如汽缸,液压缸等,是为使压下部件78a和78b朝着和背离导流板72运动。然而,此操作部件可以包括弹簧构件等。此操作部件操作压下部件78a和78b,是为把压下力F1和F2施加在导流板72上。通过压下部件78a和78b施加的此压下力可用作限制导流板72相对导流板74移动的限制力,以及限制导流板72的变形量。
在预操作中,使操作部件78c和78d通过压下部件78a和78b对导流板72操作施加一给定的压下压力。因此只要在缝隙76内的冷却水压力比压下部件78a和78b的压下压力小,导流板72的位移就不会出现。因此冷却水的从狭缝层流喷管70排放的排放压力能够由操作部件78c和78d的压下压力来决定。对导流板72的位移和变形的限制将使冷却水流率沿带材全宽度上,较高均匀性地分布。
图19上是图17和18上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改进结构。在此改进结构中,狭缝层流喷管70安置成相对垂直平面倾斜,此垂直平面在讨论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时讨论过。薄的不锈钢板用作为导流板72。将导流板72在其顶部边缘72a将其固定到一滚柱或旋转棒78e上去。由于导流板72仅仅是其顶部固定到转动棒78e上,其弹性力反过来将平缓地施加到导流板72的整个结构上,使其主要部分弹性地接触导流板74。由导流板72产生的弹性力大体上能通过转动回转棒78e来调节导流板72顶部边缘的位置。另一方面,靠近导流板72的低部边缘设有压下部件78b。和上述实施例相似,此压下部件78b和操作部件78d协作进行朝着和背离导流板72的操作,是为了施加一对压下力施加控制量。
因此利用此种结构能实现限制导流板72的变形和位移。
图20和21上表示图17和18上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改进。在此种改进中,狭缝层流喷管20包括一对和在图1到3中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弹性地可变形和可动导流板22和24。贴近各自导流板顶部边缘的压下部件78a和78f是用来限制这些导流板的相对位移。相类似的位移的限制能够通过图22上的结构实现。在图22的改进中,把弹性可变形的导流板22和24的顶部边缘固定到回转的滚柱或棒78g和78h上去。通过把这些顶部边缘固定到回转棒78g和78h上,由这些导流板产生的弹性力大体上是为使这些导流板弹性地移向另一个。
因此,这两种改进,能限制可变形的导流板22和24的变形量和位移量。
图23A和23B示出冷却水流率在狭缝层流喷管70和20的全宽度上的分布。图23A是表示当可变形的导流板的变形和位移不受限制时的流率分布。由这里将看到,在提高通过狭缝层流喷管60的单位冷却水流率时,被提供的均匀冷却水流率的狭缝层流12的区域窄了。另一方面,在对可变形的导流板为限制其变形和位移量而提供限制时,如同从图23B清楚看出的那样,能得到较宽的均匀流率区域。
图24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带材冷却装置的的第四实施例。所示的实施例采用如在图17,18和19中图示那样相同结构的狭缝层流喷管60和70。流动控制部件80配置在垂直安排的狭缝层流喷管60和70之间。
如在图25中所示,流动控制部件80包括阻挡板81和操作部件82,该操作部件82适用于驱动阻挡板81朝着和背离冷却水通道,该冷却水通道限定在上部和下部狭缝层流喷管60和70之间。如图10所示,阻挡板81包括一个大体上水平伸展的主平板84及在该平板部分前端带有多个通常为三角形切口84a。阻挡板81还具有一个和主平板84后端形成一体的流槽85。垂直前壁83a也和侧壁83b形成在一起。因此,带有全部前壁83a和侧壁83b的主平板84限定冷却水阻挡空间,为接收部分或全部从上部层流喷管60所排放的冷却水,并经流槽85排放。
由于与前壁83a在一起的三角形切口84a限定通道区域向前端逐步加宽的冷却水流动凹口,在阻挡板81靠操作部件82朝上部和下部狭缝层流喷管60和70之间的冷却水通道驱动向前时,冷却水通道区域逐渐减小。因此,通过控制阻挡板81的位置,可以调节冷却水供给率。
如上所述,由于可变形的导流板72和74的变形量是可变的,故狭缝层流喷管70的缝隙76的宽度也可变,但其取决于缝隙内的冷却水压力,通过狭缝层流喷管的冷却水的排放率可以用控制阻挡板位置得到调节。因而带钢的冷却效率能得到调节。
图26表示在图24和25上的带材冷却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在此种改进中,管子层流喷管30用作为向狭缝层流喷管70供应冷却水的冷却水供应设备。结构改进的流动控制部件90安置在管子层流喷管30和狭缝层流喷管70之间。流动控制部件90通常包括阻挡板91和操作部件92,该操作部件92驱动阻挡板水平朝向和背离管子层流喷管30和狭缝层流喷管70之间的冷却水通道。
如图27中所示,阻挡板91包括一基本上为平板并水平伸展的主平板94,和沿主要平板的一个边缘上形成的流槽部分95,此流槽远离上述的冷却水通道,并与导流板15和16并行伸展。主平板的另一边形成阶梯状切口94a,每一阶梯状切口包括浅切口94b和深切口94c。垂直的前端壁93沿着带有切口94a的主平板94的边缘伸展。垂直前壁93a和沿主平板94的侧边缘伸展的侧壁93b形成一体。因此,垂直前壁93a和侧壁93b把主平板94的水平平面围拢起来,为把在水平平面上收集的冷却水导向流槽部分95。流槽部分95把冷却水导向排放通道进行排放。阻挡板91的前边缘朝着和背离冷却水通道移动,是为了调节向狭缝层流喷管70供应冷却水的流率,和可在第一远离位置和一个第二阻挡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远离位置上,阻挡板91放置在离开冷却水通道,是为允许在狭缝层流喷管70所提供的全部冷却水量通过管子层流喷管30排放,在第二阻挡位置上,阻挡板全部闭上冷却水通道,是为阻挡冷却水向狭缝层流喷管70供应。阻挡板91在远离位置和阻挡位置间运动期间,可以停在任一位置。例如,阻挡板91可以停在一位置上,在此位置,主平板94的前端位于冷却水通道内,部分冷却水从管子层喷管30排放,经过这里并通过浅切口和深切口94b和94c供给狭缝层流喷管70。因此,使有限量的冷却水从管子层流喷管30向狭缝层流喷管70供应。冷却水供应量的减少比例可由打开区域的比来决定,也就是有关左面部分94d的浅切口和深切口的宽度。当阻挡板91进一步向冷却水通道移动,浅切口94b就通过冷却水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由管子层流喷管30提供的冷却水仅通过深切口94c供给狭缝层流喷管70。因此向狭缝层流喷管70供应的水便进一步受到限制。由此得知,按照本发明,从管子层流喷管来的冷却水供应量可控制在全阻塞(零),第一限制比率和比第一限制比率小的第二限制比率以及全量。
从图26看出,当冷却水供应被限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限制量上,为阻挡板94的主平板94所接收的过量的冷却水排放出去或回到冷却水源去。
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狭缝层流喷管70包括可变形的导流板72和74,如同为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设置的那样,完成缝隙76内的通过区域的调节就能调节通过狭缝层流喷管70的冷却水的排放率和排放压力。
此外,根据所示的第五实施例,阻挡板91对狭缝层流喷管供应的冷却水量将提供附加的调节。由于阻挡板91可由操作部件92机械地或电气地驱动,故能很快地调节向狭缝层流喷管70的冷却水供应量,以完善冷却水供应量调节的反应能力。这样,就会对卷起的带钢10进行更准确的冷却控制。
在此最佳实施例中,浅切口94b,和深切口94c的宽度及左面部分94d的宽度彼此相等。在此情况,冷却水供应量在0,1/2,2/3和全量之间进行调节。
如上所述,在图24到27的实施例中的流动控制部件80和90,冷却水供应率能够通过以图28中的图介的一种方式调节阻挡板81和91的位置得到调节。就是当带材冷却装置中采用了如在图24中图示那样的阻挡板81,就可得到流动限制,为改变向狭缝层流喷管70提供冷却水的供应量,其线性形状如图示的线A所示。另一方面,当采用了阻挡板91,冷却水供应量的变化如图示的线B所示,成逐级型变化。在两者的任一种中,由于阻挡板81和91是由有关的操作部件82和92机械地驱动,故在调节向狭缝层流喷嘴70的冷却水供应量时能取得较快的反应。因此,能够以反应性改善的方式进行冷却效率的控制。
图29到3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第五和实际的实施例。所示的带材冷却装置的实施例通常包括上部层流喷管100和下部层流喷管120。上部狭缝层流喷管100包括蓄水器部分102和一通过一连络通道106连接到蓄水器部分的喷管部分104。该蓄水器部分102固定在上部冷却水供应管108上,该供应管108通过一些垂直管112接到下部冷却水供应管110上。此上部和下部冷却水供应管108和110通过为向蓄水器部分102供应冷却水的冷却水供应管路连接到一冷却供应源上(未表示)。下部冷却水供应管110固定地安装在一支持框架114上并因而支持上部冷却水供应管108,并通过一些垂直管112支持上部狭缝层流喷管。
另一方面,下部狭缝层流喷管120包括可变形的导流板122和刚性导流板124。在导流板122和124间限定缝隙126。刚性导流板124可旋转地固定到一基础框架130的一托架128上。导流板124可绕枢轴132旋转,是为允许调节狭缝层流喷管120的倾斜角度。导流板124和阻挡销134是有关的,该阻挡销134能和通过基础框架130形成的一组阻挡板开口136中的一个开口相配合,以把导流板124固定在选定的倾斜角度位置上。
另一方面,导流板122的顶部边缘刚性地固定到一圆柱形旋转管136上,该旋转管136可转动地支撑在一已安装在基础框架130上的角形框架138上。通过固定导流板122的顶部边缘,使导流板122偏向导流板124的回弹力是根据相对转动管136的顶部边缘的角度位置而变化的。为了允许调节回弹力,把旋转管136可转动地支撑在角形框架138上,转动角度大约为140°。另一方面,为了把旋转管136固定在选择的角度位置上,设制动螺丝142。此制动螺丝142一端和转动管136的外周表面相接触,是为了把后者的转动限止在一个锁定位置上。另一方面,阻挡螺丝140能够转动,以放开转动管端部,为了使转动管转动,同时,导流板122的顶部边缘的角度位置加以调节,以调节回弹力。
另外,所示带材冷却装置的实施例采用减压杆144和146。减压杆144和146从横向伸展,配合导流板122,为把回弹力施加在导流板122上。减压杆144和146连接到空汽缸152和154的活塞杆148和150上,通过托架156和158把这些空汽缸可转动地固定到基础框架130上去。如在有关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那样,汽缸152和154提供弹性减压力,以弹性地限制导流板122的变形和位移。由导流板,并大体上通过将其顶部边缘固定在转动管136上而产生的回弹力可以和通过减压杆144施加的减压力协作,以限制导流板122的变形和位移。
此外,所示的带材冷却装置的实施例采用一对阻挡部件160和162。每一阻挡部件160和162基本上为U形,以限定流槽排放在其内接收的冷却水。阻挡部件160和162接到164和166上,为把冷却水再循环到冷却水蓄水器或为了排放。
使用上述的带材冷却装置结构,进行实验,找出最好设置。进行的实验,其冷却水流率为170m3/hr。根据实验结果,当导流板124的倾斜角设置为20°,和通过减压杆144和146施加在导流板122上的减压力为5kg.m/m时,能够建立期望的通过狭缝层流喷管120的冷却水狭缝层流。建立的冷却水层流在接触带钢表面时基本上不会产生飞溅。在同样条件下,冷却水流率调节在50m3/hr到250m3/hr范围内。能看出由狭缝层流喷管120建立的缝隙层流基本不变。这将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按照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将提供基本上较宽的冷却水流率的调节范围,并不会引起层流条件任何不良变化。
在第四实施例中,用流动控制部件90来替代阻挡部件160和162,作了另一次实验。对调节冷却水供应率,和因而在调节由狭缝层流喷管122建立的狭缝层流中的流率中的响应时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层流中的冷却水流率的误差为±5%,以及响应周期少于或等于一秒。这个对于在热滚轧生产线中热的运送工作台上冷却带钢将是满意的。
在以上讨论过的这些推荐实施例中,都采用一弹性可变形的板使该板略为变形,从而加宽在狭缝层流喷管的横向中心的冷却水通道区域,从而为提供比其它方法稍高的冷却效率。这个采用对冷却带材上的温度分布均匀是有利的。然而,这个可移动导流板的变形能力对实现本发明并不总是所需要的。就是,作为可移动导流板,可用刚性板来完成根据本发明的带材冷却装置的改进的实施例。而且,在所示实施例中,管子层流喷管和狭缝层流喷管是用作为建立冷却带材的缝隙层流的狭缝层流喷管供应冷却水的冷却水供应设备。然而,此冷却水供应设备并不必然是层流喷管,也可以任一适当设备来替代。因此,为了易于更好理解本发明,根据推荐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叙述,应当知道,只要不违背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能以各种不同方式实施。因此,应认为,只要不违背在附属权项中作出的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包含一切可能的实施和所示的实施例的各种改进。
文件名称页 行 补正前 补正后说明书 8 10 图30是…… 图30是表意表示……下部份的前视图 上部份的前视图,此上部份包含一蓄水器部份(图30(a))和多个阻挡部件(图30(b)),忽略了相互重叠的部份。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材冷却装置包括一个层流管,它由一对相互并排排列的第一和第二块板构成,为在其间限定一冷却流体的流体通道,是为建立基本垂直于传送带材的带材通道的缝隙层流,所述第一块板能相对所述第二块板位移,是为改变所述流体通道的通道区域;一种冷却流体的供应设备,是为供应流过所述流体通道的控制的冷却流体的量,以及所述第一块板能响应于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并根据所述流体压力量,引起其相对于所述第二块板的位移。
2.如权项1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块板是由可变形材料形成,是为引起相应于所述流体通道内压力的变形。
3.如权项1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供应冷却流体设备包括层流喷管,是为在所述流体通道的大体的全宽度上按基本上分布均匀的流率供应冷却流体。
4.如权项1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块板要排列成为限定所述流体通道初始位置时的最小通道,以及所述的第一块板以相应于所述流体通道内流体压力的量移离所述第二块板,为了加宽所述通道区域。
5.如权项1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它还包括一介于所述供应冷却流体设备和所述层流喷管间的为限制所述冷却流体供应设备和所述层流喷管间的冷却流体通道的截流装置,是为调节对所述层喷管的冷却流体供应率。
6.如权项5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截流装置是可运动的,为对应所述待冷却的带材宽度调节截流量
7.如权项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截流装置包括一对能沿所述层流喷管上部边缘水平地移动,为调节截流量的截流部件。
8.如权项1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它还包括一个介于所述供应冷却流体设备和所述层流喷管间,为调节从所述供应冷却水设备向所述层流喷管的供应量的流动控制部件。
9.如权项8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流动控制部件是可在一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带材的馈送方向上水平地移动,是为按需要的冷却效率调节冷却流体供应的限制量。
10.如权项9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流体控制部件可阻挡从所述供应冷却水设备供给的部分冷却水,是为调节对所述层流喷管的冷却水供应量。
11.如权项10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流动控制部件线性地增加和减少冷却水的截流量,是为线性地调节所述层流喷管的冷却流体的供应量。
12.如权项10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流动控制部件以阶梯式改变所述冷却流体的截流量,是为以阶梯式调节冷却流体的供应量。
13.如权项1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它还进一步包括以给定的力使所述第一块板偏向所述第二块板的部件,是为按照对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的响应来限制所述第一块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块板的位移。
14.如权项13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偏置部件包括一基本平行所述第一块板而伸展的杆部件和以受控压力抑制所述杆件朝向所述第一块板的操作部件。
15.如权项1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块板1是由一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其顶部边缘固定到一静止部件上,是为大体在所述第一块板本身产生回弹力,为弹性地偏置此板朝向所述第二块板,是为限制所述第一块板相对于第二块板的位移。
16.如权项1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层流喷管布置成斜交于一垂直平面,由所述的供应冷却流体设备沿此垂直平面供应所述冷却流体。
17.如权项1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为调节所述层流喷管相对所述垂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部件。
18.如权项1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块板是由一可变形的材料形成,是为引起相应于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的变形。
19.如权项1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冷却供应设备包括一层流喷管,是为在所述流体通道的大体全宽度上,以基本均匀的流率分布供应冷却流体。
20.如权项1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块板安排成为限定所述流体通道在初始位置上的一最小通道区域,而所述的第一块板以相应于在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的量移离所述的第二块板,是为加宽所述通道区域。
21.如权项1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介于所述供应冷却流体设备和所述层流喷管间为限制在所述供应冷却流体设备和所述层流喷管间的流体通道的截流装置,是为调节所述层流喷管的冷却流体供应率。
22.如权项21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截流装置是可动的,为对应于所述受冷却带材宽度调节截流量。
23.如权项22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截流装置由一对能沿所述层流喷管的上部边缘水平运动的截流部件,为调节截流量。
24.如权项1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供应冷却流体设备和所述层流喷管之间,为调节从所述冷却水设备向所述层流喷管的供应量的流动控制部件。
25.如权项24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流动控制部件是能在一基本平行于所述带材馈送方向上水平移动,为按照期望的冷却效率调节冷却流体供应的限制量。
26.如权项25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流动控制部件截流由所述供应冷却水设备供应的部份冷却水,为调节对所述层流喷管的冷却水供应量。
27.如权项2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流动控制部件线性地增加和减少冷却水的截流量,为对所述的层流喷管线性地调节冷却流体供应量。
28.如权项2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流动控制部件以阶梯形式改变所述冷却流体的截流量,为以阶梯形式调节冷却流体的供应量。
29.如权项1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以给定的力使所述的第一块板偏向第二块板的部件,为响应在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限制所述第一块板相对所述第二块板的位移。
30.如权项29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偏置部件包括一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块板伸展的杆件和以受控的压力抑制所述杆件朝向所述第一块板的操作部件。
31.如权项16所述的带材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块板是由一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其顶部边缘固定到一静止部件上,为大体上在所述第一块板本身产生为弹性偏压第一块板朝向所述第二块板的弹性力,是为限制所述第一块板相对所述第二块板的位移。
32.一种狭缝层流喷管,为冷却通过预定的带材通道而传送的延长的带材,它包括相互以并排关系排列的第一块板和第二块板,为在其间限定为建立狭缝层流的冷却流体的流体通道,该狭缝层流基本垂直于传送带材的一带材通道,和能对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响应的部件,为引起所述的第一块板以相应于所述流体压力的量相对所述第二块板位移。
33.如权项32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块板安排成为限定所述流体通道在初始位置时的最小通道区域,以及所述的第一块板以一相应于在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的量移离所述的第二块板,是为加宽所述通道区域。
34.如权项32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还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层流喷管入口上面提供的一截流部件,为对所述层流喷管调节冷却流体供应率而在所述入口处限制通道区域。
35.如权项34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其中所述的截流部件可以移动,为对应于所述待冷却带材的宽度而调节截流量
36.如权项35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其中所述的截流装置包括一对可沿所述层流喷管的上部边缘水平移动的截流部件,为调节截流量。
37.如权项32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还进一步包括一放置在所述层流喷管上面的为调节所述冷却流体供应量的流动控制部件,所述的流动控制部件可在一基本平行于所述带材馈送方向上作水平地移动,为按照期望的冷却效率调节冷却流体供应的限制量。
38.如权项37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其中所述的流体控制部件截流向所述层流喷管供应的部分冷却水。
39.如权项38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其中所述的流动控制部件线性地增加和减少冷却水的截流量,为线性地调节对所述层流喷管的冷却流体供应量。
40.如权项39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其中所述的流动控制部件以阶梯形式改变所述冷却流体的截流量,为以阶梯形式调节冷却流体供应量。
41.如权项32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还进一步包括以一给定的力使所述的第一块板偏向所述的第二块板的部件,为响应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压力,限制所述第一块板相对所述第二块板的位移。
42.如权项41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其中所述的偏置部件包括一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块板而伸展的杆件和一以一受控压力抑制所述杆件朝向所述第一块板的操作部件。
43.如权项32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其中所述的第一块板是由一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其顶部边缘固定到一静止的部件上,基本上在所述第一块板本身产生为弹性偏压此第一块板朝向所述第二块板的弹力,为限制所述第一块板相对所述第二块板的位移。
44.如权项32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其中所述的层流喷管安排成相对一垂直平面倾斜,沿此垂直平面供应冷却流体。
45.如权项44所述的狭缝层流喷管,还进一步包括为调节所述层流喷管相对所述垂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部件。
专利摘要
一种层流冷却装置采用由一对限定狭缝的平板部件组成的层流喷管,冷却水流过此狭缝形成一冷却水屏栅。为调节该喷管内的通道区域,该层流喷管的平板部件至少有一个在垂直于冷却水流动的方向上可以变形。至少有一个平板较好地响应冷却水压力,引起通道区域变化,从而调节冷却水通道区域。
文档编号C21D1/00GK87100594SQ87100594
公开日1987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4日
发明者登坂章男, 桥口耕一, 森田正彦, 岡野忍 申请人:川崎制铁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