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0459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斜楔面与滑块23上的第二斜楔面相作用时,滑块23将相对于下模座21滑动,进而带动翻边镶块24运动,翻边镶块24与下模镶块29相作用,以实现侧翻边操作。翻边完成后,上模座带动驱动块22上行后即可进行取件。
[0029]在上述侧翻边模具中,翻边镶块24固定于滑块23上,滑块23可相对于下模座21滑动,驱动块22与滑块23采用斜楔结构配合,滑块23位于翻边镶块24与驱动块22之间,因此翻边镶块24与滑块23之间的跨距较小,使得滑块23的体积减小。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翻边模具减小了固定翻边镶块24的滑块23的体积,从而使得侧翻边模具的体积更小。
[0030]进一步地,下模座21上固设滑板30,滑板30位于滑块23与下模座21之间,滑块23的底面与滑板30滑动配合。滑板30可拆卸地固定于下模座21上,当滑板30的磨损量达到极限时,直接更换滑板30即可,进而降低侧翻边模具的维护成本。另外,可适当优化滑板30的制造材料,使其耐磨性能较高,进而缓解滑板30与滑块23之间相对滑动所产生的磨损,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侧翻边模具的成本。
[0031]为了更加可靠地限制滑块23的滑动行程,可在下模座21上固设挡块31,滑块23上则开设限位孔,该限位孔沿着滑块23的滑动方向延伸,安全螺钉32的一端穿过该限位孔,并固定于挡块31上,安全螺钉32的另一端具有限位凸部。当滑块23在下模座21上滑动时,在其滑动行程的一端处,滑块23与安全螺钉32的限位凸部相挡接,在其滑动行程的另一端处,滑块23与挡块31相挡接,进而实现前述目的。
[003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可将上述限位孔设置为阶梯孔,该限位孔上靠近挡块31的一端设置弹性复位件33,该弹性复位件33套装于安全螺钉32的外部,且弹性复位件33作用于限位孔的内壁与挡块31的外表面之间。弹性复位件33具体可选择弹簧。如此设置后,滑块23滑动时将向弹性复位件33施加作用力,使弹性复位件33发生变形,当上模座上行时,驱动块22作用于滑块23的力撤去,弹性复位件33就会带动滑块23复位。此方案采用简单、紧凑的结构实现滑块23的复位,使得整个侧翻边模具的体积更小。
[0033]为了提高挡块31的安装强度,可在下模座21上开设第一安装槽,挡块31的底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形成二阶式阶梯面,第一面与第一安装槽的底面相贴合,第二面与下模座21上高于前述底面的表面相贴合。此时,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连接面与第一安装槽的侧壁相接触,使得挡块31与下模座21之间的作用面积更大,从而提高挡块31的安装强度。并且,挡块31的整体安装高度有所减小,使得侧翻边机构占用更小的空间。
[0034]优选地,如图5所示,滑块23上可固设防侧键34,翻边镶块24上与滑块23相固定的表面上具有容纳槽,防侧键34位于该容纳槽中。上述防侧键34可以平衡翻边镶块24受到的侧向力,以防止翻边镶块24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形,以此提高翻边质量。
[0035]通常,侧翻边模具中的大部分零部件为铸铁件,此种结构将导致侧翻边模具的体积和重量均较大。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翻边模具中,驱动块22和滑块23均为钢块,相比于铸铁件,钢块的体积和重量均比较小,继而更大程度地减小侧翻边模具的体积和重量。
[0036]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侧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侧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边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上模座上的驱动块、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的滑块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块上的翻边镶块,所述驱动块上具有第一斜楔面,所述滑块上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斜楔面相作用的第二斜楔面,所述下模座上固设垫块,所述垫块与压板相固定,所述滑块上具有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下模座的内壁之间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压板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固设滑板,所述滑板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下模座之间,所述滑块的底面与所述滑板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固设挡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沿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延伸的限位孔,安全螺钉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并固定于所述挡块上,所述安全螺钉的另一端具有限位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为阶梯孔,所述限位孔上靠近所述挡块的一端设置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装于所述安全螺钉的外部,且所述弹性复位件作用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与所述挡块的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挡块的底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形成二阶式阶梯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面与所述下模座上高于所述底面的表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上固设防侧键,所述翻边镶块上与所述滑块相固定的表面上具有容纳槽,所述防侧键位于所述容纳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侧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和所述滑块均为钢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侧翻边机构,侧翻边机构包括安装于上模座上的驱动块、安装于下模座上的滑块以及固定于滑块上的翻边镶块,驱动块上具有第一斜楔面,滑块上具有能够与第一斜楔面相作用的第二斜楔面,下模座上固设垫块,垫块与压板相固定,滑块上具有位于压板与下模座的内壁之间的滑动部,滑动部与压板挡接。在上述侧翻边模具中,翻边镶块固定于滑块上,滑块可相对于下模座滑动,驱动块与滑块采用斜楔结构配合,滑块位于翻边镶块与驱动块之间,因此翻边镶块与滑块之间的跨距较小,使得滑块的体积减小。该侧翻边模具减小了固定翻边镶块的滑块的体积,从而使得侧翻边模具的体积更小。
【IPC分类】B21D37-10
【公开号】CN204412915
【申请号】CN201520069419
【发明人】刘春雨, 郑薇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